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气候对设计各个环节的影响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前提,四川甘孜州地处严寒地区,年均气温在8℃以下,其高海拔地区年均气温低于-20℃,传统民居的室内舒适性亟须改善。本文以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藏族新民居设计为例,从地域气候条件的角度提出建筑设计、群体布局节能策略,探析传统碉楼民居、生土民居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能耗分析、节能软件对比可知,改进后的新民居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对四川甘孜州地区的藏族民居更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甘孜县传统藏族民居具有浓重的地域特征,区别于甘孜州其他县域的民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选取甘孜传统藏族民居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传统民居的实地走访、勘察并测绘所得的基础数据,从民居的平面、立面、空间承重体系入手,全面透彻的分析民居的建筑空间特征,并研究民居和人文历史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甘孜藏族民居的全面研究与开发提供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甘孜州扎坝地区的碉房建筑因其位于大山峡谷,交通不便而鲜为人知,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近年来众多人文学者开始研究扎坝独特的人文历史、奇特的走婚风俗,扎坝逐步为世人所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第一手测绘资料研究扎坝碉房民居建筑的总体布局、形态特征以及空间特征、构造手法以及建筑细部,全面对扎坝民居加以介绍,并与其它地区的类似藏族碉房民居建筑进行对比,明确其地域特征,为未来研究甘孜藏族民居的发展与变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赵龙 《城市建筑》2014,(11):145-145
加绒藏族主要分布于阿坝州的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汶川和甘孜州。本文通过对嘉绒藏族传统民居地基与墙体的施工措施的梳理,为其他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借鉴和资料。  相似文献   

5.
"嘉绒藏族"是古老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民居的主要形式是碉楼,而这些碉楼是以石木复合承重结构为主的。文章通过对马尔康卓克基镇西索村实地调研和测绘;对边混式碉房、全混式碉房以及顶混式碉房三种石木混合承重结构从特点、传力、构造以及搭接方式等方面进行图文详细说明,为后期的嘉绒藏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丹巴作为嘉绒藏族核心居住地,其民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通过对甘孜州丹巴县嘉绒藏族聚居的梭坡、聂呷、中路、甲居及蒲角顶等聚落传统民居的调研和测绘,总结其民居在空间构成、建构技水、立面造型等方面的特征,力新农村建设中传承民族与地域建筑文化提供技水支撑,同时也为当地民居的营建和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班玛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于2011年申报国家文化遗产成功,青南班玛碉楼这一独特的高原民居形式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班玛县碉楼民居在建筑空间、文化内涵、历史意义、生态意义上都有鲜明特色。由于青南地区地广人稀,人文地理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不通汉语,因此当今中国民居研究的领域内,至今尚无针对班玛碉楼民居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甘孜州碉房民居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性和民族地域性。文章通过对甘孜州碉房民居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聚落布局、建筑设计、结构技术、艺术装饰等方面的特色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甘孜州碉房民居有较为全面清晰的认知与把握。  相似文献   

9.
中国碉楼民居的分布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亦师 《建筑学报》2004,18(9):52-54
本文首先阐释“碉楼民居”的概念,并以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察碉楼民居在全国的分布状况及建筑形制上的异同:川西北羌藏地区碉楼建筑形态发生最早,并在发展过程中受汉族的影响;川中汉族地区受羌族影响但保持传统居住模式;客家地区延续中原地区较古的居住形态;五邑开平地区受西方近代思想影响。同时,对碉楼民居的价值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他,被四川甘孜藏族群众称为"救命活菩萨"。入伍13年来,在他的努力下,炉霍两县购置了第一辆消防车,盖起了第一栋独立的消防营房,建立第一支藏汉混合专职消防队;他把自己翻译的藏文《消防法》送到藏民和喇嘛手中;他建立了甘孜州第一支喇嘛义务消防队、打造了甘孜藏区最好的寺庙消防样板……在第四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中,他——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却吉尼玛成为全国消防部队唯一一名当选者,受到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1.
嘉绒藏寨碉群及其世界文化遗产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先进 《四川建筑》2003,23(5):12-14
中国西部康巴地区的传统藏寨聚落,以其地处高山峡谷和拥有众多的防御性碉楼而堪称一绝。藏寨的石砌民居和碉楼,依山踞险,形式独特,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蕴含着深厚的嘉绒藏族文化。它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而至今保持着传统的聚落形态,建筑形式和居住习俗,具有十分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嘉绒藏区碉楼聚落的空间格局与人居环境,分析了该聚落形态演变的内在动因,探讨了碉楼聚落的形态特征与藏族历史文化的关系,并提出了保护发展碉楼聚落的建议,使民族碉楼的文化特色得到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工业建筑》2021,51(2):12-17
川南地区的宅院式碉楼民居是中国碉楼民居类型中一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筑特色有别于藏区的塔式石砌碉楼建筑,也不同于东南沿海地带的中西结合式砖石碉楼建筑,它们是四川民居中的一朵奇葩。在对泸州长江南岸纳溪、合江、叙永区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的纳溪打古镇李宅乡土碉楼民居作为测绘研究对象,对民居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屋檐转角构造、碉楼构造做了分析,揭示了其建筑形态特征,并总结了民居的营造技术,特别对歇山碉楼屋顶构造做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其为一种融合型的构造做法,间接印证了当地建筑文化是一种融合型的建筑文化。最后针对民居面临的现状问题,提出了修缮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5):479-483
目的提出康巴地区藏医药传承与保护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方法以康巴地区藏医药相关的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为切入点,以康巴地区藏医药的传承与保护为重点,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发掘康巴文化与藏医药的形成、发展、传播之间的有机联系.结果康巴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孕育发祥了丰富多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甘孜州南派藏医药",由于老一辈传承人年事已高,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康巴地区藏医药的学术传承有待进一步加强.结论康巴地区藏医药是康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亮点之一,进一步推进康巴地区藏医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促进康巴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和汶川县,布依族主要聚居在赛州省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地.本篇从民居的选址布局及形态特征.类型样式、结构材料.室内空间布局与装饰陈设以及民居作为一种适应环境的生存方式所展现的文化根性等方面系统梳理和解析了羌族的碉楼与布依族的石板房建筑。  相似文献   

16.
藏族聚居区地域广袤和发展滞后,域内人文和自然的特异性使藏族民居鲜明而独特,共性与个性兼具。相融于青藏高原的淳朴民居,千百年来适应和抵御着恶劣和非常的气候。其中富含就地取材、环保生态、地域适应、建造经济的建造技艺和理念,是一笔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如今,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和推进,在"城镇化"、"生态移民"、"牧民定居行动"等一系列加快西部发展进程的同时,可能会因未得到及时的认知、研究与保护而逐渐消融。因此,为确保能以生态、节能、环保、经济的方式建设好西部广大藏区,保护和传承有关藏族民居建造技艺的传统文化,就需深入其中对不同地域环境条件下的各类民居的建造技艺予以调研发掘,辨析和梳理,用以研究藏族民居传统技术的现代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材料在藏族民居的合理融合和应用提出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7.
范静  邓云 《云南建筑》2009,(6):20-21
运用视知觉原理对滇西北传统民居——大理民居、丽江民居、香格里拉藏族民居的原生材料墙体的立面构成形态的线性审美艺术特征进行研究,试图通过优势特点的分析,给人们探寻艺术及现代居住空间环境设计以启迪。  相似文献   

18.
以滇西北不同地区藏族民居调研为基础,比较分析各村落自然人居环境对建筑空间形态、适宜技术和材料影响,及宗教、民俗、审美习惯对室内布局、建筑装饰和色彩等作用,揭示了地域环境特点鲜明,则民居自发适应自然能力明显,藏族文化特征淡化;反之,民居应答外部自然需求淡化,藏族文化特征突出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9.
新都桥镇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西部,为康巴藏区的核心地区及交通枢纽,其民居构造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基于新都桥现存古民居进行实地测绘,考查新都桥藏族民居的构造特征,从民居的承重结构、维护结构与装饰装修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其构造特征与当地自然气候以及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甘孜藏族民居的全面研究以及更新保护提供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20.
碉楼建筑作为防御建筑,除了其在建筑上的学术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重庆地区现存的碉楼基本都是清末民初修建的。该文通过收集、考察重庆地区这一时期的碉楼建筑,从"碉楼的特征与类型"的角度对重庆碉楼建筑进行了一次较系统的梳理与归纳。根据砌筑的建筑材料把重庆碉楼分为石砌碉楼和夯土碉楼;又根据功能及使用特点将重庆碉楼分为防御型单碉、寨碉、庄园型碉楼、宗祠型碉楼、一般民居型碉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