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ChCl-urea-ZnO-Cu2O低共熔溶剂为电解质在343 K镍基体上电沉积制备得到了铜锌合金镀层。伏安曲线测试表明在沉积过程中,镍基体能够诱导金属Zn发生欠电位沉积,从而实现了Cu-Zn合金的共沉积。同时研究了沉积电势对镀层成分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电势由-0.85 V (vs Ag)增加到-1.3 V (vs Ag)时,合金镀层中Zn原子百分数从0升高到76.29%。在沉积电势为-1.10~-1.15 V范围内,Zn原子百分数为12.5%~20.81%时,镀层平整致密,颜色为金色,达到仿金镀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含有 DIE 和 AA-1组合添加剂的碱性锌镍镀液中获得同基体结合好、光亮 Zn-Ni(5~10wt.%)合金镀层。锌、镍共沉积表现异常;添加剂阻化锌和镍的共沉积,使沉积物晶粒细化;电沉积电位对 Zn-Ni 合金镀层的化学组成和相组成有影响,意味着在不同的电位下电沉积机理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乙酸盐?铵盐体系电镀锌–镍合金镀液配方中添加次磷酸钠,以45钢为基体电沉积锌–镍–磷合金.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小槽电镀实验研究了pH、温度和电流密度对镀层成分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镀层形貌和微观组织进行表征,采用Tafel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对镀层的耐蚀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含主盐的基础镀液中,次磷酸钠的P不能被还原出来,而次磷酸钠与Zn2+、Ni2+共存时有助于Ni的沉积,对Zn的沉积无明显影响;温度升高则镀层中Zn减少,Ni和P增多;降低pH有利于锌–镍共沉积;镀层的P含量随电流密度增大而减少.P元素的掺入能完全消除锌?镍合金的裂纹,细化镀层晶粒.低P含量(P质量分数低于1%)的锌–镍–磷合金镀层具有比高P含量(P质量分数大于10%)的镀层更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4.
酸性化学镀Ni-Zn-P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硫酸锌、添加剂和pH值对镀层沉积速率及镀层腐蚀电位的影响.测试了镀层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Tafel曲线;用电化学阻抗实验对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镀层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相对甘汞电极的腐蚀电势为-0.600 9 V,比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的腐蚀电势-0.343 V低258 mV.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可穿戴设备中镍镀层受到汗液腐蚀而产生镍释放的问题,提出以Al–Mn合金镀层替代镍镀层。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分析了Al–Mn合金镀层的微观形貌、成分,测试了它的表面粗糙度、光泽和努氏硬度,通过静态浸泡腐蚀试验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量研究了Al–Mn合金镀层在人工汗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电沉积所得Al–Mn合金镀层镜面光亮、平整、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努氏硬度高于光亮镍镀层。Al–Mn合金镀层在人工汗液中发生全面的均匀腐蚀,耐蚀性为2级。Al–Mn合金镀层在人工汗液中的腐蚀电流密度与光亮镍镀层相近,但腐蚀电位更负,对腐蚀电位较负的基体起牺牲阳极保护作用,可以替代镍镀层用于汗液腐蚀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6.
在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BMIM-BF4)体系中,研究了Fe-Co合金在铜基体上的电沉积。制备得到的合金薄膜表面光滑、致密,与基体结合牢固,具有金属光泽。综合考察了沉积电势、主盐的总浓度、Fe2+与Co2+的浓度比、电解液温度及沉积时间对镀层成分及外观形貌的影响。采用FE-SEM观察Fe-Co合金薄膜的表面形貌,采用EDAX测定Fe-Co合金薄膜的组成。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电解液中所得到的Fe-Co合金镀层中铁的质量分数为34.6%~82.6%。  相似文献   

7.
在聚氯乙烯(PVC)材料表面,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镍-磷-钼酸银(Ni-P-Ag2MoO4)复合镀层。运用SEM、EDS、AES和XPS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组成进行分析,并对镀层抗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性能及持久性进行了定量测试。结果表明:用优化工艺所得Ni-P-Ag2MoO4镀层表面光滑、均匀、附着力好;镀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耐久性能好。其相对原子百分数约为Ni 62.41%、P19.02%O、10.53%、Mo 2.63%、Ag 5.27%C、0.15%。  相似文献   

8.
《广东化工》2021,48(16)
为了减弱腐蚀,增强基体的使用寿命,以316L不锈钢片为基体,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Ni-Co合金镀层。使用扫描电镜对镀层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利用VersaSTAT3电化学工作站测试镀层在3.5%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流密度。研究了不同主盐浓度、镀液温度及电流密度对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镀液中镍盐质量浓度为128 g/L时,钴盐质量浓度为115 g/L,镀液温度为55℃,p H值为4.5,电流密度为1.0 A/dm~2,腐蚀电流密度为6.13×10~(-12)A/cm~2时,所得Ni-Co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杜俊荣  王焕磊  时婧  徐飞  郑起  王媛媛  毕铭雪  从铭玥  孙海静 《辽宁化工》2020,49(9):1052-1054,1058
对氯化胆碱-乙二醇(Ch Cl-EG)低共熔溶剂中Ni的电沉积行为进行研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Ch Cl-EG低共熔溶剂中电沉积Ni的电化学行为、成核生长机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对电沉积得到的镀层进行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ChCl-EG低共熔溶剂的电化学窗口为2.55V,在ChCl-EG低共熔溶剂中镍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是0.1V、-0.96V,还原过程为一步还原,电极还原反应不可逆,镍沉积的成核机理属于三维瞬时成核,得到的镍镀层平整、致密。  相似文献   

10.
在衬套用W70钨-铜合金板表面电沉积镍-钨-硼合金镀层,并研究了鎳-鸽-硼合金镀层的结构、耐磨性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镍和钨属于诱导共沉积。电沉积过程中,钨和硼进入镍的晶格中,能够抑制镍晶粒的生长,从而细化晶粒,大大提高了镍-钨-硼合金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镍-钨-硼合金镀层呈现出小山状颗粒形貌,表面较为均匀、致密,属于Ni^Ws面心立方结构,摩擦因数约为0.12,磨损率约为3.72X10-6 mm-1·N-1·m-1。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硝酸溶解从基体剥离下来的镍-磷合金镀层试样,以基体匹配法配制系列校准曲线溶液,选择213.617nm作为磷的分析谱线,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镍-磷合金镀层中磷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的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实际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3%,能够满足镍-磷合金镀层的常规和快速检验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以磷酸盐-氟盐-高锰酸盐配制镁合金的活化溶液,实现了镁合金表面直接沉积镍-磷合金镀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镁合金活化后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活化转化膜层致密,主要成分为MgF_2-Mg_3(PO_4)_2复合结构。极化曲线和结合力测试表明,转化膜可有效地防止镀液对镁基体的腐蚀,所得镍-磷合金镀层致密,具有良好耐蚀性能,且镀层和镁基体间的结合力良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沉积技术制备血管支架用可降解Fe-Zn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组成对Fe-Zn合金镀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镀液中加入0.50 mol/L的H_3BO_3和0.05 mol/L的C_3H_4O_4,能够控制Fe-Zn合金镀层中杂质元素O的质量分数。当C_6H_5Na_3O_7·2H_2O的浓度低于0.035 0 mol/L时,Fe-Zn合金镀层为柱状晶组织,硬度较低,并且具有(211)择优取向。当C_6H_5Na_3O_7·2H_2O的浓度高于0.035 0 mol/L时,Fe-Zn合金镀层为细晶组织,硬度增大,同时内应力较大。循环伏安曲线表明,随着C_6H_5Na_3O_7·2H2O的加入,Fe~(2+)的析出电位负移,更接近Zn~(2+)的析出电位,有利于Fe-Zn共沉积的进行。极化曲线和21 d SBF静态浸泡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晶粒的细化及Zn、O元素的增加,Fe-Zn合金镀层的自腐蚀电位由-0.45 V降低到-0.52 V,腐蚀降解速率由0.122 mg/(cm~2·d)增加到0.153 mg/(cm~2·d)。  相似文献   

14.
在非水体系中电沉积制备Fe-Pt合金。研究表明:镀液中Fe(II)与Pt(IV)的摩尔比对镀层成分、形貌和磁性能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Fe(II)与Pt(IV)的摩尔比从5∶1增加到13∶1,镀层中Fe的原子分数由7.9%升高到67.5%。当Fe(II)与Pt(IV)的摩尔比为11∶1时,镀层中Fe的原子分数为52.5%。SEM研究表明:随着镀层中Fe的原子分数的升高,细小粒状镀层变为鳞片状镀层,并伴有裂纹。镀层的矫顽力随镀层中Fe的原子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镀层中Fe的原子分数为52.5%时,镀层的矫顽力达到44kA/m。  相似文献   

15.
镍和钴为同一族的金属元素 ,具有非常相似的化学性质 ,在镍盐或金属镍中经常含有或多或少的金属钴。尽管镍和钴的化学性质很相似 ,但在电沉积镍和钴时 ,钴的沉积速度比镍的沉积速度要快得多 ,这种现象称为“不规则的共沉积”。因此 ,为了沉积低钴含量的 Ni- Co合金镀层 ,电解液中钴盐的浓度应该比较低一些。Ni- Co合金镀层比镍镀层的硬度高 ,有优良的磁性能 ,耐磨性及耐蚀性好 ,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但是镀层的内应力较大 ,而且金属钴的价格昂贵 ,因而在实际应用中 ,合金组成的选择要兼顾镀层性能及经济因素。电沉积 Ni- Co合金镀层的电…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沉积方法从碱性镀液中制备γ相Zn-Ni合金镀层,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测量技术对Zn-Ni合金镀层的微观结构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Zn合金镀层的腐蚀性与其微结构密切相关。Zn-Ni合金镀层的晶型为γ相,合金镀层中镍和锌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98%和84.02%;锌-镍合金镀层中原子堆积方式为正四面体形。在5%氯化钠溶液中,γ相Zn-Ni合金镀层与锌镀层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0-10Hz低频率区,γ-相Zn-Ni合金镀层的交流阻抗谱的实部值为镀锌层的7.2倍;腐蚀电位比锌层增加了0.1279V,镀锌层的Jcorr是γ相Zn-Ni合金镀层的5.78倍。  相似文献   

17.
3.2 镀层性能的研究 3.2.1 化学镀Ni-P合金层的沉积速度和Ni-P合金层中磷的含量化学镀Ni-P合金层沉积速度平均为28μm/h。Ni-P层中磷的含量平均为10%,镍的含量为90%。 3.2.2 Ni-P合金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测试  相似文献   

18.
镍-钴合金镀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镍-钴合金镀层由于其性能优异,被广泛用于零部件的表面装饰与防护。近年来在纳米复合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镍-钴合金镀层获得了新的研究和应用。简述了电沉积镍-钴合金的沉积原理,重点综述了镍-钴合金镀层主流镀液体系、镀层性能和镀层的最新进展,并对镍-钴纳米复合镀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泡沫镍基体上电沉积锡-钴合金镀层的工艺方法,分析了电沉积工艺参数对锡-钴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并对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采用该优化工艺所制得的锡-钴合金能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容量、稳定性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0.
使用电沉积技术在汽车软钢材料上电镀高硬度镍-钨合金薄膜。研究发现,镍-钨合金属于诱导共沉积。提高镀液中钨酸钠的浓度,有利于增大合金中钨的质量分数,从而显著提高合金的硬度。镍为面心立方结构,钨为体心立方结构,最终异常共沉积生成的Ni17W3是一种固溶体。钨原子占据了镍原子的晶格,形成晶格畸变。合金中钨的质量分数越高,晶格畸变越明显,有利于细化晶粒、降低粗糙度,从而提高合金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