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生化处理化纤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16-28℃下,通气量为0.325m^3/h,水力停留时间为7、0h,pH值为8.5~9.0时,化纤废水COD降解速率最快,COD去除率可达93%以上。而且适当补加磷源(如COD和磷源质量比为200:1时)有利于化纤废水COD的降解。该反应器连续运行了30d,经处理后的水质COD和氨氮分别降低到100mg/L和10mg/L以下,达到了化纤类废水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化纤生产企业每天会产生一定量的油剂废水,由于油剂废水COD含量较高且含有大量不易生化处理的成分,进入公司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不仅难度大,而且对污水站的稳定运行产生较大的冲击。废水高温焚烧是较为有效的处理方式。对原有导热油锅炉(煤炉)进行油剂废水焚烧装置改造,可以有效处理油剂废水,达到了既环保又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UASB+厌氧(AF)+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化纤废水工程,并对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和作用进行了说明。系统运行表明,该工艺对化纤废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SS和色度去除率均达到了90%,出水pH值大约在6~8之间,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针对聚酯化纤废水成分复杂、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差、废气具有生物毒性等特点,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固定化曝气生物滤池、生物强化、MBR、碳滤组合工艺处理该类纺织废水和废气。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其中臭氧催化氧化+固定化曝气生物滤池+MBR对COD的除去率达到76%,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使废水COD降解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16.4%。出水达到GB/T 18920-2002的城市绿化水指标,废气排放达DB 12/524-2014标准。该处理工艺可为该类生产废水和废气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朱辉 《广东化工》2009,36(8):148-150
对苯二甲酸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文章结合中石化仪征佬纤股份公司的45万t,a的废水处理项艮为例,讨论了PTA废水的预处理,并比较了PTA废水的生化处理的适用方法,论证了仪征化纤股份公司最后选择的“厌氧AF+A/O”工艺的合理性,最后结合该项目运行经验,讨论了PTA废水的运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化纤行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也成为了阻碍化纤企业实现可持性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本设计采用加压曝气MBR膜(PAMBR)技术对化纤进行深度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PAMBR膜技术在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碱渣上清液来去除化纤废水中的硫酸根,减缓化纤废水外排过程中的结疤问题,化纤废水与碱渣上清液体积比8:1,条件下也不会过多增加化纤废水排放量,同时需要6 h反应沉淀时间解决硫酸钙颗粒细,沉淀较慢,挂壁现象严重而导致实际生产中大多数沉淀发生输送过程中极易造成管线结疤的问题。且生产中回收硫酸钙沉淀,生产盐石膏产品;处理出水用于化盐水,降低纯碱原盐消耗,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又可减少化纤废水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化纤废水处理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秀凤 《化工文摘》2007,(4):52-53,55
化纤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常含有有毒物质。本文综述了化纤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对有前途的生物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并介绍了处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异常情况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浙江省某集团化纤有限公司油剂废水预处理工程的设计、调试及运行结果。采用隔油+Fenton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高浓度纺丝油剂废水(COD<30g/L),COD去除率达到了70%以上,油去除率达到了83%。工程实践表明,该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破乳、沉淀去除该废水中的油污和有机物;当操作参数控制适宜时,处理效率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MBR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探究组合工艺对COD、色度、金属锑的去除效果,评价膜系统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废水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_(Cr)为62~98 mg/L,平均色度为49.9,总锑约为72μg/L,均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规定的间接排放要求。在总锑浓度为0~1.6 mg/L的条件下,活性污泥呼吸速率、COD去除率无显著变化;连续运行120 d,平均标准跨膜压差(TMP)为4.5 kPa,平均膜阻力为1.28 m~(-1),表明膜污染程度低。因此,文中设计的组合工艺适合该化纤染整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汽车涂装废水包括脱脂废水、磷化废水、电泳废水、喷漆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流量不稳定等特点,处理难度相对较大。本文综述了汽车涂装废水的主要处理技术,包括物化法和物化-生化法,对其今后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李军  刘清毅  井良宵 《当代化工》2014,(10):2191-2195
对臭氧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文献迚行了跟踪研究,综述了臭氧及其联合处理技术在化工废水、农业废水、生活废水及其他生产废水等多个领域内的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和应用迚展。分析幵指出了臭氧在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主要収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线路板与电镀废水处理与回用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苗  蔡俊楠  李向辉 《广东化工》2011,38(7):112-113,103
印制线路板生产废水和电子电镀废水排放量大,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多、成份复杂。文章介绍了废水的处理技术和中水回用工艺。整套工艺的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切实可行,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制》(DB44/26-2001)第二时段的一级标准,再生回用水水质优于自来水,可满足生产线用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电镀废水膜法回用工艺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权  毛海荣 《电镀与涂饰》2007,26(12):34-36
根据电镀种类和电镀工艺将电镀废水分为5种类型:前处理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综合废水和混排废水。讨论了电镀废水的主要来源及其进水水质状况。概述了电镀废水膜处理工艺。以3个目前运行比较稳定的电镀废水膜回用工程方案为例,介绍了膜法回用电镀废水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5.
孙汇莲  孙灵杰  赵杨  孙翔  张伦祥 《化工进展》2022,41(12):6672-6679
针对复杂废水和高盐废水的处理是目前废水处理领域的难点,常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操作复杂、能耗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合物处理实际复杂废水及高盐废水的新方法,通过测定水合物分解水中污染物浓度,证实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实验中结合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的石油炼化废水和大连市水文局的高浓度实验室废水,在常压、275.15K下进行实验,通过测量水合物法废水处理的脱除效率、产水率及富集因子,评估R141b水合物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测定废水处理前后的电导率、总有机碳(TOC)及离子浓度反映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采用真空抽滤结合离心分离的方法作为后处理方法,提高废水中污染物的脱除效率。结果表明,水合物法废水处理技术可同时去除废水中的无机盐及有机污染物,各污染物的脱除效率可达75%以上,产水量可达78.9%,对高浓度的实验室废水中的铜离子脱除效率达到90.8%。  相似文献   

16.
陶芳  高尚  陈诚  黄民生 《净水技术》2009,28(1):7-10
介绍了菌剂及酶制剂在有机工业废水处理中的优点,及其在造纸、印染、化工、农药、制药等有机工业废水中的应用现状;同时阐述了生物法处理有机工业废水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TiO2光催化剂在表面贵金属沉积、表面耦合、表面敏化、掺杂和催化剂固定化等方面的改性研究;介绍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在对含油废水、药物废水、印染废水、造纸废水、表面活性剂废水、重金属废水和无机物非金属废水等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湿式氧化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四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在2L高压间歇反应釜中,研究了湿式氧化效果与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从氧化的容易程度来看,乳化液废水>丙硫咪唑废水>甲胺磷废水>分散蓝废水;各废水湿式氧化后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改善;Cu2+有不同程度的催化作用;甲胺磷废水和丙硫咪唑废水对不锈钢反应釜腐蚀严重,乳化液废水最适宜湿式氧化。反应温度显著影响废水湿式氧化效果,温度越高氧化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煤化工企业废水“零排放”的要求和污水回用的需求,通过分析典型煤气化工艺的废水水质特征,总结现代煤化工企业的废水处理、回用和“零排放”技术,介绍煤化工企业的废水处理技术应用案例,分析当前煤化工企业废水处理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膜过滤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膜过滤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能耗和易操作的液体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介绍膜过滤技术性质、分类的基础上,对膜过滤技术在含油废水、生活废水、造纸废水、有色废水、化工合成废水、重金属离子废水及其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和进展关况进行了综述。讨论了膜过滤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认为减轻膜污染、研究开发廉价过滤膜和膜组件是膜过滤技术在处理废水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将膜过滤技术与其他分离技术和废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协同效应,以得到最佳处理效果和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