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良安截洪沟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是佛山市的主要排涝设施。该沟始建于1961年9月,起于上柏铁路孖渠口,贯穿上柏、下柏、务庄、塱沙四村,经红星一闸后排入佛山水道。良安截洪沟控制集雨面积8.28km2,高水高排。整治良安截洪沟,关键是确定截洪沟承泄区的设计水位。根据承泄区不同截洪沟出口排水方式分为托排和畅排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某市的西部截洪沟进行生态绿廊堤防工程的设计,设计范围为上游文明路至下游西部截洪沟与十家子河入口处,设计内容为两岸堤防,治理长度左岸4510m,右岸4522m。下游末端与西部截洪沟原有堤防平顺连接,形成闭合堤防。工程治理目标是合理布置修建堤防,确保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实施后,可保护两岸企事业单位、城区免受洪水侵害。西部截洪沟作为某市环城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西部城区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截洪沟洪峰流量是截洪沟设计的重要参数。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比较三种截洪沟洪峰流量计算方法,研究了降雨历时、山洪容重和重现期对三种方法洪峰流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各方法主要影响因素的显著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工程实例,方法1(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和方法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结果较接近,更偏安全。洪峰流量随降雨历时的增大逐渐减小,两者呈幂函数关系;洪峰流量随山洪容重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基本呈指数函数关系;洪峰流量随重现期的增大基本呈对数增长趋势。方法1和方法3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汇流面积降雨历时径流系数重现期;方法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汇流面积径流系数重现期高含沙山洪容重。  相似文献   

4.
针对滨海山地多河地区易受强降雨、山洪、海潮影响等特征,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分析了其内涝防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风险识别、源头减排、雨洪分流、管网提标、洪涝共治、超标应急的内涝防治总体策略。利用模型技术分别构建现状详细工况、规划设计工况和宏观超标工况的排水防涝模型,并开展各层级模拟分析,从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优化完善雨水管网系统、内河水系达标治理、完善截洪沟系统、布局雨水行泄通道和调蓄设施、内涝防治方案模型校核、超标暴雨应急管理等方面研究了内涝防治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5.
某电厂截洪沟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电厂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厂区汇水面积广,年降水量多,防洪任务艰巨.截洪沟工程设计紧密结合厂区规划及当地实际地形条件,在保证渠道过流能力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工程开挖或回填.针对地形高差变化较大的特点,截洪沟上设置了不同形式的跌水段.设计时,重点利用流速系数法及消能率公式对截洪沟台阶跌水消能方式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6.
张思梅  夏文博 《人民黄河》2012,34(12):24-26,48
对铜陵市东部城区顺安片区防洪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域内现有的防洪除涝标准及设施尚不能满足顺安片区建设的需要,防洪规划方案确定顺安片区防洪标准为防御长江1954年型洪水,堤防等级为2级,在此基础上对顺安联圩堤防加固工程、穿堤涵闸建设工程、堤顶道路改建工程、撇洪沟整治工程防洪规划方案设计进行了分析。建议:在顺安片区建成前先行实施相应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以确保城区的安全;综合相关专项规划成果,进一步复核撇洪沟整治和泵站工程规模;泵站、涵闸改扩建时需考虑到将来城区建设的需要,预留扩容或改建的位置;加强城区水系的保护,河沟整治与生态修复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丹东地处辽宁东部,是国家100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城区目前的防洪设施有防洪堤36.35km,排洪站11座,截洪沟6条,计6.6km;穿堤排水涵闸35个;交通门26座。存在的问题是质量差,隐患为排水泵站老化失修;工程管理不善等。建议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杜绝采用旧式的“城堡”、“土围子”式的防洪堤形式;合理布局防洪设施。  相似文献   

8.
<正>惠城中心辖区易积水路段"一街一策"排水工程(第二批)联系单位:惠州市排水管理中心项目内容:江北片区惠州大道的惠州大道与金石一路交界处排水整治工程、下角片区鳄湖路的排水整治工程、桥东片区滨江东路的东江沙排水整治工程、河南岸片区螺仔湖北街的排水整治工程、黄塘西路的黄塘明月湖排水整治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雨水管、箱  相似文献   

9.
城市河湖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城市河道不仅承担防洪功能,还同时兼具环境、景观及休闲功能。从河道现状出发,结合包头市总体规划和相关区域规划,综合分析了北郊截洪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特征,确定了其安全(防洪)和生态的主要功能,并提出了北郊截洪沟治理的相应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贯穿式截渗墙、25米悬挂式截渗墙及综合排水3种浸没治理方案为预设情境,分别利用地下水计算机模型计算后,得出模拟结果。结果表明,贯穿式截渗墙截渗效果一般,25 m悬挂式截渗墙截渗效果不明显,强排水方案治理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要点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初步总结了国内外山洪沟治理工程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对山洪沟治理工程设防标准、工程设计原则、各种工程措施布置原则、山洪沟治理与中小河流治理及水土保特工程区别与联系、山洪沟治理的各种工程措施的技术要求等作了初步探讨.总体而言,山洪沟治理工程措施主要布设在县城、村镇、人口密集居民点、重要基础设施等北,以治点为主,以护岸消能防冲为重点,根据山洪沟所在的地形、地质条件,植被及沟壑发育情况,固地制宜综合治理形成以护岸及堤防工程、截洪沟及排洪渠工程、沟道清淤疏浚工程、分洪道及排洪渠工程为主,必要的谷坊、格栅坝、陡坡、跌水、滞洪带等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省龙岩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SWMM模型中的LID模块,模拟分析了10%的雨水花园、20%的绿色屋顶、15%的渗透铺装以及一项组合措施(包括3%的雨水花园、7%的绿色屋顶和5%的渗透铺装)对研究区上、中、下游典型排水片区(依次记为A、B、C)的径流总量、洪峰流量及污染物负荷的削减控制效果,包括削减效率及对降水历时的敏感性。通过分配指标权重对各LID措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各排水片区的LID最佳布设方案。研究结果表明:A片区优选绿色屋顶方案,B片区优选组合措施方案,C片区优选雨水花园方案。  相似文献   

13.
深层排水隧洞是解决高密度城区内涝问题的一种方式,其规模确定不同于传统浅层排涝系统。以深圳市前海-南山片区的内涝治理方案为例,介绍了在前期工作过程中,利用MIKE URBAN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排水管网数学模型,进行片区排水能力评估、内涝成因分析以及深隧系统规模研究的工作。结果表明:深层和浅层排水系统的共同作用可有效提升城市排水系统内涝防治标准;排水深隧系统的线内调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浅层排水系统,可大幅缩小泵站设计规模。  相似文献   

14.
彰武县因气候、地形地貌、水流条件、人为因素等影响导致山洪频发,堤岸兑岸下切严重,文章系统的分析了彰武县山洪形成原因,提出了堤防工程、护岸工程、清淤疏浚工程、截洪沟、排洪渠等工程治理措施,并介绍了苇塘河治理实例,将防洪减灾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岸绿、自然、生态"的治理目标。工程建成后,河道局部兑岸下切的趋势将得到治理,同时为同类地区山洪沟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城市片区土地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在片区规划及建设过程中,建设方往往把重点都放在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工程中,而对于片区土地一期开发过程中的排水问题,重视程度不够,随着开发过程中局部地块积水受淹时才针对性的采取排水措施。由于没有系统性、全局性的对整个片区开发过程中的排水体系进行规划设计,一旦突降暴雨,短时间内难以采取有效的排水应急措施,因排水不畅易造成片区内场地或基坑以及片区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QC课题“新型市政排水检查井”的研究与开发,系统分析讨论了该产品的制作工艺与流程,并通过在广州市南部片区筷枝河截污管道工程的应用实践,证明其在城市市政建设中有着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该产品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相似文献   

17.
镇江城市防洪排涝管理中引入城区防洪排涝模型,综合介绍了城区防洪排涝模型及其在镇江城市典型片区的应用.依托数字流域系统应用开发软件,将已建成的镇江城市水文水动力模型与与城市雨洪模型的耦合,建立城区防洪排涝模型,对城区排水系统情况进行模拟,从而为城区排水、防洪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改造以及城市防洪排涝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城市内涝风险评价通常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中,其影响参数众多,评判方法复杂。文章采用暴雨雨水管理模型(SWMM)搭建水力模型,采用最小均方差法筛选出重要性指标,并搭建可变模糊聚类模型评估片区内涝风险。以合肥市某排水管网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综合评判区域各排水节点的承灾体风险指数,为管网优化、城市更新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广州市水环境有明显好转,针对广州市水环境污染状况广州市制定了“污水治理为主,调水补水为辅,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城乡统筹,全市治污”的工作方案,以实现广州市中心城区全面截污,乡镇污水全面治理的目标。广州市中心城区污水系统范围主要涵盖市中心6个区,6个区分为9个污水收集区域:大坦沙片区、猎德片区、沥滘片区、西朗片区、大沙地片区、江高片区、石井片区、龙归片区、竹料片区污水收集区域。  相似文献   

20.
魏瑛侠  刘洋  王明娜  邱顺添 《给水排水》2023,(1):118-123+131
基于排水数值模型提出一种雨水管网改造新方法,该方法以管道排水能力等级图为导向,并结合水力坡降和问题管道纵断面分析内涝具体成因,从而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管网改造,以缓解小区级别易涝片区的内涝问题。以深圳市矮岭片区和马峦创谷片区为例,来验证片区雨水管网改造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片区雨水管网改造方法对区域内涝缓解有较为明显的效果,矮岭片区和马峦创谷片区内超Ⅲ级的管道均转为安全和较安全状态,最终能达到10年一遇降雨下无积水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