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毅  辛选荣  刘汀 《模具工业》2006,32(4):49-52
探讨了导向筒挤压的可行性,对几种工艺方案进行了分析,选择了最优方案并制定了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导向筒挤压模具。采用冷挤压工艺加工后,提高了零件精度和表面质量,改善了强度和韧性,减少了切削加工量,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改善了零件的组织性能。  相似文献   

2.
王野牧  张延忠 《机床与液压》2007,35(9):190-191,194
介绍了由伺服阀控制对称液压缸,并由位移传感器或速度传感器构成的轮胎试验机纵向往复运动液压位置及速度闭环控制系统,讲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速度和位置控制系统进行了校正,并采用了一种复合的控制策略实现了速度和位置的复合控制.提出了控制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给出了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滑台的速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熊毅  黄建娜 《模具技术》2014,(3):6-10,21
分析了望远镜镜身的结构,提出了塑件成型及模具设计的关键点,设计了模具的整体结构。设计了可相对运动的组合式型芯,以增加内抽芯机构的运动空间,通过塑件推出时带动螺纹滑块的移动实现了内侧抽芯。设计了矩形型芯镶块、加工了避空结构,采用螺钉固定,解决了狭小空间安装小型芯的问题,避免了模具干涉。采用了锥面配合,提高了模具的定位精度,减小了配合件的摩擦。经生产验证,该模具生产的塑件质量满足图纸要求。  相似文献   

4.
根据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特点,建立了液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提出了利用故障定位流程图作为专家系统诊断知识的表示方式,研究了图形化的知识库生成工具Auto Flowchart,构建了诊断知识数据库,设计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结构,开发了基于流程图知识表示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专家系统知识获取困难的问题;实现了液压系统的故障定位;方便了诊断知识的维护与更新,提高了查找故障的准确率及效率。最后,以QYJ40B起重机为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5.
吴兴华 《模具制造》2007,7(12):16-18
分析了槽钢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原生产工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介绍了在槽钢上冲缺口的工艺、模具结构及冲模工作过程,使用该冲缺口模具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产品的质量要求,维修方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袁小江 《模具制造》2008,8(8):76-78
介绍了盖板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了零件上的4个螺纹孔的工艺要求,针对4个螺纹孔的加工,通过采用专用的夹具,简化了生产零件的模具结构,实现了零件产品的最终要求,保证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7.
陈红  郭苓 《模具工业》2009,35(8):30-31
分析了散热板的成形工艺,对成形件进行了改进,介绍了一种利用回弹成形的工艺方法,设计了1副带出模斜度的柱形模具,解决了散热板成形中的难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冷扎工艺制作阴极炭块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冷扎工艺制作炭块组进行了探讨 ,设计制作了糊料及炭块、钢棒加热炉 ,实现了温度自动控制。炭块组合格率提高了 19% ,改善了环境 ,降低了劳动强度。炭块组应用于铝电解槽后 ,借助于改进焙烧启动方案 ,稳定铝电解生产的技术条件 ,炉底压降降低了 5 2 .5mV ,延长了铝电解槽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尚庆付 《模具制造》2007,7(10):51-53
分析了塑件的形状特点和技术要求,设计了一副普通浇注系统3层注射模,并解决了该注射模的自动脱模问题.介绍了模具结构和工作过程,实践证明该模具安全可靠,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中铝兰州分公司6kV供电网络现状和运行情况。讲述了无功补偿的原理,结合实际需求,对6kV补偿系统补偿容量进行了重新计算,合理调整了补偿容量,可以减少供电网络中流过的无功功率从而降低了网络中的有功功率损耗,通过串联电抗器以消除补偿投入时产生的高次谐波的影响,降低了无功功率,改善电压质量,提高了供电质量,使其达到了供电系统功率因数的指标,为公司节电节能降低电耗工作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SP大侧压变形后板坯形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SP(Sizing Press)侧压调宽过程中板坯的变形规律、SP侧压变形后板坯形状的特征、不对称变形条件和侧压量对板坯尾部翘曲的影响规律以及板坯形状对后续水平轧制后轧件板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P侧压变形过程中,板坯的变形是不均匀的。侧压后板坯的形状具有板坯头尾呈鱼尾形;横截面呈狗骨状;板坯宽度呈周期性变化,侧面形成压痕,板坯侧面厚度也相应呈周期性变化;垂直方向的不对称变形条件容易造成板坯尾部翘曲;产生尾部翘曲的板坯经过水平道次轧制后,会造成尾部宽度增加;SP侧压后板坯的宽度波动会引起水平轧制后轧件的宽度波动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热送热装温度的Ti微合金化连铸坯热送热装和加热过程,并采用光学显微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透射电镜分析等方法,观察了生产条件下连铸坯和粗轧中间坯试样的显微组织,以及实验室条件下不同热履历铸坯试样的显微组织,分析了热送热装连铸坯在粗轧过程中表面裂纹的生成原因。结果表明,经热送热装的连铸坯表面金属中奥氏体晶界处的先共析铁素体膜及沿奥氏体晶界的碳氮析出物可能是导致粗轧过程表面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赵迪  王新  乔华伟  张兵  张少辉 《连铸》2013,32(2):23-28
为了实现大单重钢板采取连铸坯生产,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2011年5月份投建了国内最大断面的宽厚板坯连铸机(厚420mm×宽2700mm),由于投产后以稳产为主,未及时进行相关工艺参数调试,导致起初在生产300 、350mm厚度的普碳系列钢、低合金(包括含微合金化元素的低合金)系列钢连铸坯时外弧角横裂纹严重。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调整后,有效解决了特厚板坯外弧角横裂纹,满足了大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4.
周易  徐琛  刘县委 《轧钢》2017,34(2):71-73
针对12Cr2Mo1R钢冷坯装炉加热时易轧裂的问题,试验研究了12Cr2Mo1R板坯下线后直接热送热装轧制、板坯下线后采用保温罩保温缓冷再温送装炉、板坯下线后堆垛自然缓冷再温送装炉3种工艺,发现前两种工艺轧制后钢板表面容易产生纵裂、网裂和马蜂窝等裂纹,第3种工艺可以有效避免钢板开裂,保证钢板良好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5.
超高速连铸漏斗结晶器内坯壳的生长速率对铸坯表面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基于节点温度继承算法(NTI),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结晶器内钢水凝固的三维瞬态导热模型,解析了浇注温度和拉速对薄板坯传热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拉速从4.0提高到6.0 m/min,结晶器出口坯壳最大厚度由26减小到12.8 mm,结晶器出口坯壳表面最高温度从1 209增加到1 305 ℃。而浇注温度从1 550 ℃提高到1 560 ℃对坯壳的表面温度和厚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王宏明  李波  李桂荣 《铸造技术》2003,24(5):385-386
建立了武钢连铸板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计算凝固过程温度场分布,应用模型探讨了连铸工艺因素对铸坯温度和凝固过程的影响,并提出提高铸坯温度的工艺手段:适当提高拉速、控制二冷喷水量和改善二冷末端冷却方式,能提高铸坯温度,提高浇注过热度对高温出坯不利。  相似文献   

17.
 对22SiMn2钢铸坯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断坯部位柱状晶较发达,沿晶分布着较多气孔、裂纹和硫化物、钛化物夹杂,使得铸坯晶界处成为薄弱环节。由于铸坯堆放环境恶劣,反复的升降温使得铸坯内应力得不到充分释放而集中在铸坯晶界处,裂纹沿塑性较差夹杂物扩展,最终导致了铸坯的断裂。研究表明,降低钢水浇铸时过热度,可解决22SiMn2钢铸坯断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分析IF钢头、尾坯离端部不同距离氧、氮含量、夹杂物评价,为头、尾坯合适的切头、切尾、如何修磨提供依据。钢水从RH出站至凝固过程中大颗粒复合夹杂物不断去除,热轧材夹杂物主要是氧化铝、氮化钛。头坯离头端2.5 m以后,尾坯离尾端1 m后,D类夹杂减少,头坯D类夹杂评级比尾坯波动大;头坯[wT[O]、][w[N]]高于中间坯18×10-6、8×10-6、尾坯[wT[O]]高于中间坯2×10-6。头坯离头端1 m后,夹杂物少于15 个/mm2,粒径4.4 μm,尾坯上离尾端1 m后,夹杂物少于10 个/mm2,粒径5.1 μm,尾坯洁净度好于头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高拉速情况下薄板坯连铸过程中频繁出现"冷齿"、黏结以及铸坯表面纵裂纹较多等问题,依据中碳钢凝固收缩特性并结合现场实际生产情况,开发了一种适合在高拉速情况下薄板坯中碳钢连铸用保护渣。生产实践表明,在拉速提高后,使用新型保护渣基本避免了铸坯表面纵裂纹的产生,也无"冷齿"、黏结等报警现象出现,铸坯质量显著提高,完全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0.
立辊形状对板坯断面形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利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LS-DYNA,对中厚板生产的立辊轧边变形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形状立辊对轧后狗骨形状的影响。立轧后板坯头、尾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失宽,狗骨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板坯中部,采用孔型立辊或锥形立辊可提高轧制过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