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毫米波雷达四元微带双天线阵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收发分离体制毫米波雷达前端的小型微带阵列双天线.双天线包含两个四元并馈微带天线阵,共置于直径为18.6毫米的圆形衬底上,分别作为雷达前端的接收和发射天线.前端电路采用自行研制的毫米波雷达MMIC套片,利用MCM技术集成在与天线共型的圆形衬底上,与天线以背对背方式连接,采用小孔耦合技术进行场耦合.经过对天线和整个前端的测试,收发天线提供了10.5dB的增益,两天线问的隔离度优于-34dB,雷达前端具备良好的收发性能.  相似文献   

2.
赵玉  袁鹏鹏  居易 《舰船电子对抗》2022,45(1):33-36,67
分析了几种常见的雷达侦察测向体制,介绍了一种基于阵列天线+透镜多波束测向体制的高灵敏度侦察技术,描述了该技术的总体架构、阵列天线、微波接收前端、接收机等的设计,通过仿真计算给出了基于该技术的侦察系统测向精度和灵敏度指标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毫米波辐射计接收前端探测灵敏度低、结构复杂、集成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款用于W波段辐射计的射频前端组件.该组件工作于77~79 GHz频段,采用超外差一次变频接收体制,基于毫米波裸芯片及微带电路技术进行研制,组件集成了低噪声放大、本振源、下变频及中频放大等功能电路.在射频信号输入端,使用厚度为0.127 mm的石英基...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射频前端技术中电子器件在频率、带宽方面受限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射频前端。介绍了微波光子技术在宽带、低损和灵活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光学辅助本振产生、多频变换以及微波光子交叉连接等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一体化射频前端。这种新型的前端架构具有高频宽带、灵活可重构的特点,适应不同的射频体制,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体积、重量和功耗。  相似文献   

5.
在使用无线电监测接收机对空间电磁环境进行测量与分析时,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的非线性因素往往会造成监测结果的虚假误判.因此,监测接收机的线性度指标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非线性传输响应的原理出发,着重探讨非线性干扰形成的原因,对描述非线性失真的二阶互调截点、三阶互调截点指标作了分析.基于监测接收机通常采用超外差接收体制,分析了线性度指标要求对射频前端电路设计所带来的限制与影响,对实际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济宁基于ASI的数字电视前端为例分析了基于ASI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结构和缺陷,讲述如何建设数字电视IP前端平台,重点介绍了济宁数字电视IP前端的搭建.通过和传统的基于ASI前端系统的对比,论述了IP化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优势,说明前端IP化符合数字电视前端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有线数字电视前端为实例详述了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组建过程.其中详细说明了前端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组成,并说明了整个前端的工作流程.最后分析了前端系统组建过程中遇到的若干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市县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建设。按照两级平台、三级管理的技术体制对市县数字电视前端进行了整体规划和技术设计,特别是在市县级采用频道跟随技术。简化了县级平台节目的插播和节目更新,节省了投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过程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2008年伊春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建成,标志着我市已进入了模拟平台与数字平台并存的发展阶段,即A/B平台传输体制,在前端A平台与B平台实行资源共享,共用一个大型数据库。基于非对称的有线电视网络频谱结构,与信息传输的基本特征相吻合。该数字平台是伊春市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总前端中的一部分。在有线电视网络上开展宽带增值业务,可以为运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卫星导航信号体制不同,新一代“北斗”B2频段导航信号采用了交替二进制偏移载波调制(AltBOC)体制,因此伪码跟踪性能也与传统信号体制有较大差异。首先介绍了AltBOC调制信号原理及特点,然后根据码跟踪精度理论比较了新型调制信号与传统信号体制的性能差异,分析了不同鉴相器时B2频段信号的码跟踪误差,并对不同相关器间隔、环路带宽、前端带宽、载噪比环境条件下的伪码跟踪误差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高信号载噪比、射频前端带宽或减小相关器间隔、环路带宽均能减小码跟踪误差。研究结果对新一代“北斗”导航信号新体制性能的评估以及“北斗”导航接收机的系统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Web的发展,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Web前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Web前端设计进行系统化分析。近年来,Web前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结构设计不完善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Web工作的正常运转,针对Web前端问题而提出的研究与防范措施迫在眉睫。目前,基于Web前端结构设计工作的特殊性,可以看出Web前端设计项目至关重要。文章主要介绍了Web前端的具体结构设计以及Web前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软件无线电技术增强了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信号处理能力及兼容性,而零中频的设计思想进一步简化了射频前端结构。然而射频前端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之重要功能,若在设计中将其地位置于软件子系统之下往往会恶化整体性能。本文对基于零中频技术的RFID射频发射前端进行了必要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性能指标要求对系统进行了预增益仿真和谐波平衡仿真,以此作为模块选型和优化的依据,最后完成了射频前端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各项指标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基于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传输协议DMB-TH及STM5105解码芯片的数字电视机顶盒系统的整体方案,提出了系统前端部分设计方案及实现。经过测试,前端子系统的设计能够完成射频信号的锁定与信道的解调,输出符合MPEG-2标准的TS码流。该方案具有性能优越,结构简单等优点,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多芯片组装(MCM)技术是目前实现雷达微波前端小型化的有效途径。利用MCM技术,研制了一种小型化微波收发前端。着重分析了接收机前端结构设计与微组装电路实现。测试结果表明,此收发前端具有较小的体积和优良的性能,满足雷达整机小型化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GPS射频前端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实现了GPS信号射频到数字中频的转化过程。应用GP2010芯片设计出了符合要求的GPS射频前端,包括前端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以及中频滤波器。介绍测试系统的搭建,对实际制作的电路板进行调试,并得出测试结果,为后期基于FPGA实现GPS基带数字信号处理提供GPS数字中频信号,为自主设计GPS接收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LTCC技术的X波段接收前端MCM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勇  王绍东 《现代雷达》2008,30(5):106-108
多芯片组件(MCM)是目前实现机载雷达接收前端小型化的最有效途径。文中对X波段全频段多功能接收前端的组成、采用LTCC技术的MCM设计实现及实物测试数据进行了叙述和分析,给出了采用LTCC技术的X波段多功能接收前端MCM设计的一种解决方案。该MCM接收前端的测试指标满足雷达通用接收前端要求,为雷达小型化多功能接收前端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当前飞机机载测试产品中分布式网络化应变测试系统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前端多通道的通用应变采集模块。使用Maxim公司高度集成的单传感器调理芯片MAX1452通过软件实现了激励电压提供,电路偏置,增益调节和温度修正等飞机应变信号测试所必需的功能。该采集模块实际应用表明,在高精度采集下实现了各应变采集通道的完全独立,也同时实现了其体积和功耗相当微小的特点,其通过测试网络系统可以安装在对空间要求比较严格的飞机各个部位。  相似文献   

18.
We design a highly linear CMOS RF receiver front-end operating in the 5 GHz band using the modified derivative superposition (DS) method with one- or two-tuned inductors in the low noise amplifier (LNA) and mixer.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adjust the magnitude and phase of the third-order currents at output, and thus ensure that they cancel each other out. We characterize the two front-ends by the third-order input intercept point (IIP3), voltage conversion gain, and a noise figure based on the TSMC 0.18 μm RF CMOS process. Our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ront-end with one-tuned inductor in the mixer supports linearization with the DS method, which only sacrifices 1.9 dB of IIP3 while the othe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re improved. Furthermore, the front-end with two-tuned inductors requires a precise optimum design point, because it has to adjust two inductances simultaneously for optimization. If the inductances have deviated from the optimum design point, the front-end with two-tuned inductors has worse IIP3 characteristic than the front-end with one-tuned inductor. With two-tuned inductors, the front-end has an IIP3 of 5.3 dBm with a noise figure (NF) of 4.7 dB and a voltage conversion gain of 23.1 dB. The front-end with one-tuned inductor has an IIP3 of 3.4 dBm with an NF of 4.4 dB and a voltage conversion gain of 24.5 dB. There is a power consumption of 9.2 mA from a 1.5 V supply.  相似文献   

19.
对T型电感谐振式光接收机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为了改善调谐前端的低频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T型调谐电路结构。采用微波低噪声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结合CAD技术对电路进行优化计算,获得最优参数。构建实验电路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本文的工作对于调谐光接收机的制作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The design of distributed systems using object-oriented techniques that support local area networking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is proposed. The focus is on how th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s can enhance the design of the front-end subsystem of each host in a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The functions of the front-end subsystem addressed are user interface management, interconnection in the case of heterogeneous systems, and security. It is contended that AI techniques will circumvent the problems that have beset traditional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