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社会体系及经济结构,受到持续关注。以2017年文化创意企业时空大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数据,运用Kernel核密度算法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北京市主城区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依据各类产业与北京老城的空间关系,将其归纳总结分为中心型、空心型、离散型3类,分别阐述其分异成因。北京市主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分布在老城和老城外围地区,呈现三圈层、多节点的产业结构,各类产业分异成因受重要功能单元位置影响,也有政策导向、既有市场、创意人才、文化氛围、房价租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因素。最后进行各圈层特征总结及形成机制主要因素分析,并在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各圈层的空间优化建议,包括打造重要功能单位品牌效应、提供产业联动空间支撑和政策和市场双向驱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文化创意产业包含多种类型,空间集 聚呈现异质性,成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 以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和量 化分析确定了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中 心,并揭示了其分异成因,依据成因主导类型 的不同将文化创意产业重新分为三类:文化 主导类、创意主导类和既有存续类。最后依 据集聚规律和差异化发展提出了三个空间优 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界进入新经济时代,创意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创新力和整体竞争力的标志。以上海中心城区挂牌创意产业园区为对象,分析整体空间分布特征和产业分异特征,用"创意度"评价发展状况,归纳各园区主导产业类型,依此对园区分类。进一步分析园区产业分异的形成机制,在理论框架下归纳创意型企业选址因素,构建指标体系,以软件研发类、建筑设计类园区为例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各类型创意产业在选址中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黄鹤 《室内设计》2015,(1):19-26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案例,通过文化创意企业的数据分析,概括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构成对集中的城市空间需求不显著,产业聚集与地区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重要功能单元对产业聚集有着显著影响,低成本地区对生产类文化创意产业的吸纳现象明显,此外政策对产业空间分布也有着重要作用。朝阳的案例表明对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区发展水平、产业链上的重要功能单位布局、空间成本,上述因素在市场环境和政策干预的综合作用下,影响产业的城市空间布局。在对现有空间政策反思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引导政策是对市场机制的补充,应针对少量待发展的特定地区,使得政策运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选取南京主城区作为主要研究范围,通过男女对比揭示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经济属性在就业空间上的性别差异和共性。比较二者就业空间的分异格局可知,主城区大部分区域性别差异明显,同时也存在性别差异不大的区域。性别差异明显的地区根据阶层特性、就业方向和社会家庭特征可分为4个次级特征区,主要分布于主城南部区域、主城东部环紫金山一带及主城中部一些散布街道。性别差异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老城大部分地区,主城北端区域、主城西北局部。二者就业空间社会分异格局的形成既有商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科研院所与高科技园区、大型用人单位布局、城市第二产业等要素的布局带来的影响,又有劳动力市场的内在排斥、传统的家庭观念甚至性别歧视等个体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男女外来务工群体的共通影响、主次影响或分别单独影响促成上述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相对贫困问题将是未来贫困研究的关键。文章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多源综合数据分析相对贫困分布规律和空间聚集特征,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相对贫困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广州市相对贫困呈现“高—低—高”的圈层分布特征;(2)根据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结果,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经济活力、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广州市相对贫困空间分异形成了多重路径的影响关系;(3)结合地理区位和城乡差异划分内城衰落型、城乡融合型和乡村滞后型3种贫困模式,并针对不同贫困空间类型提出差异化的贫困治理建议,以期为后扶贫时代城乡相对贫困的精细化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武汉市251148条商业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最邻近距离分析等方法识别武汉市整体及多类型商业中心,分析各类中心的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武汉市整体形成“区域—市—组团”商业中心体系,光谷、武广、中山大道为武汉市商业空间的3大核心区域;②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在空间上呈现分异性,特别是居民生活中心和商务办公中心;③中心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具有“沿江、沿主干道”集聚分布的特征,外围拓展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围绕经济产业园区分布,远城区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围绕行政中心进行布局。最后,将上述研究结果与武汉市相关规划进行比较,总结商业中心的现状与规划在等级、数量、空间布局方面的差异与问题。  相似文献   

8.
上海的市属创意产业园区,经历了从前身都市工业园区,直至自发集聚、政策催化、政策调整、促进发展的阶段历程,在空间分布上受到“退二进三”的时代背景和政府管理体制的明显影响.公共中心的紧密影响圈层和毗邻圈层、轨道交通和城市干道所形成的交通便捷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0.5h步行圈层等因素与园区选址的关系最为密切;消费市场或生产的重要关联区位以及历史传承对于部分园区选址有着密切关系;特定的历史风貌和文脉尽管对艺术文化类和偏重消费市场类的园区选址有着积极支持作用,但却并非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梳理了文化产业政策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包括统计口径调整以确立新的城市支柱产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城市创新环境的培育等.然后,文章在分析北京未来文化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政策应对途径,提出要重视产业政策的有效性、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布,以及自下而上文化发展途径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1978年以来的空间发展历程为例,以多年累积的矢量化数据为基础,通过墨菲指数的定量计算得到各个时期中心区的空间范围,并以空间矩阵分析、用地扇区分析和圈层构成分析技术详细剖析中心区的总体增长特征、分形演替特征及圈层演替特征,进一步研究各阶段用地构成、功能结构、空间形态等的不同特点,总结出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演替的圈核结构规律,把特大城市的多核中心区结构划分为主核圈层、阴影圈层、亚核圈层、辅助圈层以及交通输配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揭示特大城市中心区圈核结构模式空间增长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Urban amenities have been an increasing concern in recent scholarly discussion for their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for the rapid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However, due to the Anglophone dominance in current discourse on this issue, the urban amenities for creativity in the particular context of China remain under-explor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ocation drivers for a specific sector of creative industries, photography studios, based at city level in Nanjing, China. It is suggested that urban amenities for creativity present great power to explain the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photography studios in the old downtown area of Nanjing. In general, photography entrepreneurship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landscape amenities, leisure and networking amenities, and accessibility, whereas it is only slightly related to educational amenities. More specifically, the urban amenities for creativity for photography in Nanjing refer in particular to city gardens, cultural heritage, catering places, subway stations, locations which are relatively different from the attractions for creativity that are highlighted by the studies based in West. We therefore propose a contextualized and categorized approach for the urban policy of creative cities.  相似文献   

12.
王少斌 《华中建筑》2010,28(12):32-34
文化艺术建设是现代城市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为城市带来经济上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丰富了现代城市的文化形象。当今文艺创意产园区的规划大都利用废旧厂房厂区进行布局规划,但由于其建筑形式结构及设备过于陈旧落后,在某种意义上不能适应高端群体的使用。因此,通过成都市"城市方舟"的策划与设计,提出"创意产业"、"总部基地"的概念,是对现有创意产业园区的布局状态作必要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英国谢菲尔德市作为较早经历城市衰退和城市更新的城市,通过充分发掘工业遗产的无形与有形价值,把它当作提升城市文化的基本理念,进而推动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从该城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实践的手段和特色入手,促进可适性的旧空间再利用的融合方式,塑造文化生态型的工业文化景观的形象,实现可持续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方向,推行多层次的政府管理机构的政策行动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此模式为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一五”项目之一的郑煤机老厂区更 新改造为例,结合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现状, 引入“共轭理论”,通过对保护和开发的内在矛 盾梳理,构建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四种“共 轭模式”:历史和现代的文化共轭、生产和生活 的功能共轭、新增与旧有的空间共轭以及当地 和外来的人群共轭。根据四种共轭模式对郑煤 机老厂区进行改造,建立以文化、功能、空间和 人群的内在平衡。旨在探索一种既能保护工业 遗产,又能让其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共生模式, 为城市老工业区持续更新和有机演进提供研究 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首钢在2010年搬迁至曹妃甸后,其工业遗产—老厂区的规划再利用问题提上日程。如何保证在结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通过规划改造成为绿色建筑,发展工业遗产博物馆、促进旅游、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等,并与北京市的整体发展形势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与上海创新性产业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童昕  王缉慈 《城市规划》2005,29(4):35-40
研究以北京和上海为例,采用调查问卷和企业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别考察了两市50家创新型企业。从微观层面,对比企业对所在城市创新环境的主观认知与评价。调查发现企业对两市创新性产业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上海企业对上海市的创新环境评价总体高于北京企业对北京的评价。结论指出,北京与上海的创新性产业发展与本地创新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而城市对创新产业的影响是一个综合与复杂的过程。城市的创新政策需要改变以往针对个别重点产业的狭窄思路,而转向适应技术和市场快速变动的区域综合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具有120年历史的重庆钢铁厂的命脉得以延承,在原重庆钢铁厂型钢厂旧址兴建了重庆工业博物馆。为解决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与新建创意产业园区及商业配套间的矛盾以及传统工业区单一空间与新建城市复杂功能的矛盾,通过最大化保留原工业遗存,创造标志性的、鲜明的城市景观,将旧工业园区与新城区整合成完整的多元复合的城市文化和工业博览区。它既保留了工业时代遗留的城市记忆,又使得原工业建筑与城市发展和产业需求相结合。通过一系列引导性的开发、改建,完成角色的转变,使整个区片重新获得了生命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范建红 《工业建筑》2012,42(10):21-24
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相结合,是保护与复兴旧工业建筑、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形象的一种良好的方式。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保留着较多的近现代工业遗产。以广州太古仓为例,分析了其历史发展、价值意义及现状特征,探讨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复兴的情况,提出旧工业建筑遗产的复兴是延续城市文脉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19.
姚睿 《中外建筑》2009,(8):61-64
广州珠江后航道沿岸分布大量20世纪早期遗留的大批工业厂房和仓库,这些工业遗产目前面临着保护和建设的双重压力,以及被人为和自然破坏的危险:与此同时,珠江后航道沿岸周边地区也迫切需要发展和更新。在“退二进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引导下,将创意文化产业与工业遗产有机结合形成新城市景观的设计理念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这是一种极具价值和潜力的新文化观念和形式,本文称之为“Loft”有机景观,并通过“广州市荔湾区下市涌至消防中队沿岸景观整治”项目,深入探讨“Loft”有机景观的设计理念与特点,同时提出对当代城市景观新途径探索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