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采用新型环保无铬鞣剂F-90对绵羊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并对预鞣的坯革进行无盐浸酸试验,使浴液的p H值降至2.5~3.0,然后加入铬鞣剂进行结合鞣制,并与铬鞣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F-90用量≥4%时,预鞣的坯革不发生膨胀;在F-90用量为4%时,结合鞣制坯革的收缩温度随着铬鞣剂用量的增加逐步提高;与铬鞣制相比,当铬鞣剂用量相同时,结合鞣制坯革的收缩温度提高,鞣制废液、水洗废液和中和废液中Cr_2O_3含量均降低,纤维分散程度增大,粒面细致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能提高。这种基于F-90预鞣的无盐浸酸铬鞣制技术思路是一种清洁化的少铬鞣制方法,不仅实现了无盐浸酸鞣制、降低了废液中铬含量,而且可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蓝湿革,该工艺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猪皮酸皮进行鞣制试验,通过研究无铬鞣伴侣D用量、pH值、时间、鞣剂用量对铝鞣革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使用铝鞣剂与无铬鞣伴侣D的较佳鞣制工艺.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Granofin F-90、新型无铬鞣剂TWT、STF及Tanfor T-A对山羊皮进行鞣制,对其鞣制性能、鞣制后坯革的耐水洗退鞣性能、耐酸或碱性能、耐光黄变性能及游离甲醛含量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ranofin F-90、TWT、STF及Tanfor T-A具有较好的鞣制性能,当最佳用量分别为10%、6%、25%和5%时,鞣制后革的收缩温度均大于74℃,且具有良好的抗水洗退鞣性能、较好的耐酸、碱性能及无或低的游离甲醛含量。同时,该4种无铬鞣剂分别鞣制后的成革柔软,且具有良好的耐光黄变性能、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端羧基超支化聚合物(HPAE-C)和硫酸铝配合,制备一种超支化金属鞣剂(HPC-Al)。以浸酸猪皮进行鞣制试验,通过对成革的收缩温度、力学性能等指标进行考察,研究超支化聚合物鞣剂的用量、鞣制p H值、鞣制时间和鞣制温度对鞣制效果的影响,得出了端羧基超支化聚合物-Al盐鞣剂的最佳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系列无铬多金属配合鞣剂的鞣革性能。在预处理后,采用自主研制的系列无铬鞣剂对标准浸酸猪皮进行鞣制。然后,按照猪服装革的常规工艺加工至成品,检测理化性能,并进行质量鉴定。结果表明,在多种实验方案中,实验方案2—3B为最佳,适当的预处理有利于无铬多金属配合鞣剂鞣革。  相似文献   

6.
针对锆-铝-钛配合鞣剂在黄牛鞋面革制备过程中的浸酸及不浸酸鞣制工艺进行研究,先对不同预处理材料进行筛选,然后设计正交试验对鞣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得出,最佳不浸酸鞣制工艺为酚类合成鞣剂预处理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2%,提碱终点p H值为4.3-4.5,提碱后升高温度至45℃,转动时间为3 h;最佳浸酸鞣制工艺为戊二醛预处理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0%,初始液比为90%,提碱后升温至40℃,提碱终点p H为4.2-4.3。两种最佳鞣制工艺所得坯革革身柔软丰满,颜色均匀,物理机械性能、感官性能接近铬鞣革,并且鞣制废液不含铬,与常规铬鞣工艺相比,鞣制废液中COD和色度等污染物含量都大幅度降低,具有显著的清洁优势。其中不浸酸鞣制工艺的清洁性能最优,所得鞣制废液中氯离子含量降低98%,仅为270 mg/L;浸酸鞣制工艺的鞣革性能更优,所得坯革可达91℃,耐撕裂性能还稍优于铬鞣革。  相似文献   

7.
钛鞣猪皮服装革工艺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铬鞣是制革发展的新趋势,钛鞣属于无铬鞣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正交实验的结果得到钛鞣猪皮服装革工艺的最佳控制参数,即:温度为25~30℃,液比为2.0~2.5,鞣制时间为7.0-8.5h,钛鞣剂用量为4.0%~5.0%.  相似文献   

8.
采用Granofin~Easy F-90(F-90)对绵羊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并对预鞣的坯革进行无盐浸酸使浴液p H值降至2.5~3.0,然后加入TANFORTMT-A(T-A)鞣剂进行鞣制。试验结果发现:当F-90用量≥4%时,预鞣的坯革不发生膨胀;在F-90用量为4%时,预鞣坯革的收缩温度稳定在70~72℃,结合鞣制的白湿革收缩温度随着T-A用量的增加逐步提高,当T-A用量超过4%时,收缩温度升高不明显,并趋于平衡达到82.3℃;结合鞣制与F-90和T-A单独鞣制相比,鞣制的白湿革耐湿热稳定性提高,耐介质能力增强,纤维分散程度增大。这种基于F-90预鞣的T-A无盐浸酸结合鞣制技术思路是一种清洁化的白湿革生产方法,不仅实现了无盐浸酸鞣制,而且可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白湿革,该工艺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更为系统全面地了解生物基醛鞣剂(BAT)的鞣制特性,本文以小分子生物基醛鞣剂(S-BAT)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用于浸酸牛皮鞣制,系统考察了鞣剂用量、预渗透时间、提碱结合时间提碱固定pH和温度等鞣制工艺条件对S-BAT鞣制白湿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S-BAT鞣制白湿革的收缩温度可以达到80℃以上,纤维分散程度良好且粒面平细。鞣制工艺条件对S-BAT鞣制白湿革白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鞣剂用量和提碱结合时间的影响最大。因此,当采用S-BAT作为无铬鞣剂时,为了兼顾鞣制白湿革的收缩温度和白度,其用量适宜控制在2%~4%,提碱结合时间不超过4 h。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根据猪皮的组织构造特点,研究了变型二浴法少铬鞣中预鞣剂、蒙囿剂、助鞣剂以及铬用量对提高山羊风格猪皮服装革性能的影响,并对成革的理化指标进行了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1.
采用Granofin Easy F-90对软化的绵羊裸皮预鞣后,实施无盐浸酸并用硫酸铝进行鞣制,与常规浸酸硫酸铝单独鞣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90与硫酸铝结合鞣制体系中,硫酸铝用量为5%时,坯革收缩温度可达87.6℃,而硫酸铝单独鞣制的坯革收缩温度只有67.1℃;与硫酸铝单独鞣制相比,结合鞣制的坯革具有更优异的耐化学介质稳定性和物理机械性能,提高了对胶原纤维的交联程度,耐黄变等级为4~5,白度提高至72.3;扫描电镜观察坯革微观形态发现,结合鞣的坯革粒面平细,胶原纤维分散程度高,铝盐鞣剂在坯革断面均匀分布。该基于F-90预鞣—无盐浸酸—硫酸铝结合鞣制技术是一种清洁化的无铬鞣法,可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白湿革,该工艺方法对实现清洁化制革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浸酸黄牛皮为原料皮,对新型无铬鞣剂TWS的鞣法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TWS具有较好的鞣制性能。其较佳的鞣制条件为:酸皮去酸后(或鞣制初始)的pH值为6.0~7.0,鞣剂的用量为5%(150%酸皮质量计),在常温下鞣制5h,然后提碱至pH值为7.0~8.0,补热水至200%,温度保持在35~40℃转动5h。鞣制后革的收缩温度86℃左右,粒面平细,手感良好。基于无铬鞣剂TWS的鞣制性能及鞣法,通过调节工艺平衡,软化后的裸皮可直接进行鞣制。  相似文献   

13.
陈华林  刘白玲  罗荣 《西部皮革》2006,28(12):23-25
一种新型国产脂肪醛鞣剂AAT,分别用于猪正面服装革、水牛沙发革的复鞣、与栲胶联合鞣制猪皮服装革。实验表明,其性能在各个方面与进口脂肪醛相当。ATT用于复鞣能赋予皮革柔软、丰满的手感和弹性,所得皮革粒面细致;用于无铬少铬鞣制作软面革时,能提高皮革的稳定性和收缩温度,减少铬盐用量。脂肪醛AAT已经具备了高端皮化产品应有的特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传统兔皮鞣制常常采用铬鞣剂及其他有机合成鞣剂,鞣制后会产生六价铬和游离甲醛,废液也难以处理。本试验采用新型生态有机鞣剂FTA鞣制兔皮,与皮胶原交联过程中仅产生中性盐和水,几乎不含游离甲醛。试验中对生态有机鞣剂FTA的主鞣工艺和不浸酸鞣制进行探索,最终确定最佳鞣制工艺条件为鞣剂用量8 g/L,温度35℃,鞣制时间为4 h后提碱至p H 8.0左右。鞣后兔皮的物理机械性能较强,毛被洁白、柔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猪皮服装革硝皮剖层工艺,采用两种浸酸鞣制工艺进行对比,总结出重铬酸用于猪皮服装革浸酸的特点,并在理论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利用有机结合鞣制造猪皮反绒服装革的鞣制及后整理过程。提出了满足再制品质量和加工的一些方法。由于在结合鞣制过程中鞣剂的渗透与结合同时进行,而且鞣剂不能很好地分散胶原纤维导致结合鞣存在严重的缺陷。文章最终推出了一个参考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超声波法制备了橡皮鱼皮革,并研究了鞣制时间、超声强度及铬鞣剂用量对橡皮鱼皮的收缩温度、拉伸性能及鳞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鞣制时间为2h、超声强度为1000W、铬鞣剂用量为6%时,制得的橡皮鱼皮革收缩温度和拉伸性能最好,且超声波法有利于保持橡皮鱼皮鳞片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高吸收铬鞣机理及其工艺技术(Ⅱ)高pH值铬鞣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盐法脱水并结合使用低碱度 KMC蒙囿铬鞣剂在高 p H值条件下对皮粉及猪皮进行鞣制。考察了铬鞣剂的渗透及革的收缩温度。结果表明 ,此法能使铬在革内的分布与常规铬鞣法相当 ,并使铬的吸收率达到 90 %。在鞣制中 ,盐和 KMC的合适用量分别是 6 %~ 9%和 7% ,革的收缩温度是 97℃  相似文献   

19.
以绵羊酸皮为实验对象,使用新型有机鞣剂艾力特AT分别在常规浸酸和不浸酸两种工艺体系下进行鞣制,通过坯革的收缩温度、纤维形貌及其热力学性能等分析测试,主要考察艾力特AT鞣剂在浸酸与不浸酸工艺体系下鞣制性能的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工艺体系中,鞣制工艺条件的变化对鞣制效果产生了相似的影响;在艾力特AT鞣剂用量6%时,两种不同工艺体系下鞣制的坯革收缩温度都可以达到89℃。此外,鞣制坯革粒面饱满,毛孔清晰,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基本接近。因此,艾力特AT鞣剂在浸酸与不浸酸工艺条件下,基本鞣制效应差异性不明显,这对于推广和应用基于艾力特AT鞣剂的无铬鞣制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坯革的收缩温度(Ts)和感观的测定,考察了自制的改性纤维素鞣剂的用量、鞣制温度、pH和时间对其鞣制效应的影响,确定了该改性纤维素作为主鞣剂时的最佳应用工艺参数,即:用量25%、温度30℃、鞣制初始pH4.5、终点pH7、鞣制总时间10h.该鞣剂具有一定的鞣革性能,能使坯革的Ts提高20.8℃,坯革色浅,粒面平细,具有较好的柔软度和丰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