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再生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及徐变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研究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规律.结果表明:龄期120d时,粗骨料取代率为50%,100%的再生混凝土RAC50,RAC100的收缩总变形值较普通混凝土分别增加17%,59%;徐变持荷90d时,再生混凝土RAC50,RAC100的徐变变形值较普通混凝土分别增加12%,76%.将徐变试验数据与RILEM B3,ACI 209R 92,CEB FIP(90)等徐变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并结合试验结果对RILEM B3模型进行了修正.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再生混凝土徐变进行了预测,考察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灰比等对再生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性能混凝土梁预应力长期损失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C60高性能混凝土梁预应力长期损失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3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在自然环境下的收缩徐变、挠度和有效预应力的长期观测与理论分析得出:挠度的长期增大主要取决于截面上混凝土的应力分布;挠度徐变系数大于按规范计算的徐变系数,若用徐变系数计算施工阶段梁的变形,则会低估变形;预应力长期损失测量值大于理论计算值。  相似文献   

3.
再生混凝土长龄期强度与收缩徐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并考虑引气剂的影响,对再生混凝土长龄期下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收缩性能进行试验;采用不同的加载龄期,对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的再生混凝土徐变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再生混凝土长龄期强度推算公式。结果表明:长龄期下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变化规律与普通混凝土基本一致,28d龄期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收缩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加,添加粉煤灰、矿粉等矿物外掺料可以使再生混凝土收缩降低;加载龄期对于再生混凝土徐变值有影响,加载龄期越早,再生混凝土徐变值越大;利用所建立的强度推算公式计算得到的强度值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并且优于欧洲CEB-FIP Model Code 1990规范建议公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粗骨料(石灰石碎石、再生粗骨料)、细骨料(河砂、人工砂、再生细骨料)两两相组合,共配制6组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对比试验,测试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收缩和徐变4个性能指标并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骨料类型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对弹性模量、收缩和徐变性能都有显著影响。粗骨料对弹性模量和收缩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细骨料对徐变的影响较为显著。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收缩、徐变早期发展较慢,而中后期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普通混凝土;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发展速度始终远快于普通混凝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粗、细骨料类型和骨料种类的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时间效应分析的方法 ,考虑收缩徐变对长期变形的影响 ,建立了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梁的变形和挠度计算公式。据此得到的曲率、挠度值与极端干燥地区的试验资料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钢-混凝土叠合梁在长期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板的徐变收缩会使截面的应力发生重分布。钢-混凝土叠合梁由于收缩徐变效应使得结构在外荷载不变的情况下,变形持续增加,最终的变形值会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准确计算出结构由收缩徐变引起的变形值,在进行结构的收缩徐变效应分析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采用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与有限元法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对于预应力结构的收缩徐变,考虑预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两者相互交换耦合作用,使得分析结果更加精确,从而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徐变计算能够更近于实际,有利于准确的计算出收缩徐变对钢-混凝土叠合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梁的长期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28d强度为60.8MPa和64.4MPa的3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梁近1年的长期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持续荷载作用下,轻骨料混凝土梁的长期变形在初期发展较快,后期发展较慢;受压区配筋能够约束梁的长期变形发展,配筋率越高,长期变形越小。结合编制的混凝土结构长期性能分析程序,基于材料收缩和徐变试验数据,对试验梁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还分别采用几个规范方法对长期挠度增大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CI318和ACI435方法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与《轻骨料混凝土桥梁技术规程》(报批稿)的计算结果对试验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量化混凝土翼板收缩徐变对多跨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长期性能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预测方法,基于现有两跨连续组合梁长期试验结果对典型的组合梁设计方法进行适用性评述; 在此基础上,基于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并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开裂及组合梁界面相对滑移的综合影响,提出两跨连续组合梁长期中支座弯矩与跨中挠度的计算公式,并采用长期试验结果验证预测方法的可靠性; 进一步对比不同混凝土翼板类型(收缩徐变分布模型)对组合梁长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模拟混凝土徐变特征,考虑收缩产生的附加弯矩,采用折减刚度考虑混凝土开裂与界面滑移的影响,提出的两跨连续组合梁长期性能计算公式,可有效预测组合梁长期中支座弯矩分布与跨中挠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相差25.3%;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对组合梁长期性能影响显著,当不考虑混凝土收缩变形时,组合梁中支座弯矩与跨中挠度仅分别为试验值的41.1%和60.6%; 组合梁长期性能设计时,应根据楼板类型采用不同的收缩徐变模型,针对钢筋混凝土楼板采用均匀收缩、均匀徐变模型,针对组合楼板采用非均匀收缩、非均匀徐变模型。  相似文献   

9.
新旧混凝土叠合梁存在着较大的收缩、徐变差异,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徐变会在新旧混凝土叠合梁中产生应力重分布,推导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的新旧混凝土叠合梁结构的内力及变形计算公式,为了更有效地计算内力及变形,提出了当量荷载法,将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内力计算转化为当量荷载引起的内力计算,从而为收缩徐变影响下的混凝土的内力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混凝土特性的了解,对钢骨混凝土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变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如何分别考虑荷载、混凝土徐变和收缩对钢骨混凝土梁的变形影响,为计算钢骨混凝土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变形,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腐蚀与荷载耦合作用下钢 混凝土组合梁长期变形规律,对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腐蚀与荷载耦合作用225d的长期性能试验,考虑不同加载龄期、栓钉锈蚀率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相对滑移和长期挠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腐蚀与荷载耦合作用下,栓钉锈蚀率越高,组合梁的界面相对滑移及长期挠度也越大;长期挠度增长与混凝土徐变发展规律类似,与混凝土加载龄期7d的组合梁相比,混凝土加载龄期28d的组合梁长期挠度较小;基于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和应力重分布原理,考虑组合梁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栓钉锈蚀引起的附加挠度,提出栓钉锈蚀条件下组合梁的长期挠度计算公式;组合梁长期挠度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为工程实际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变形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长期变形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我国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关于组合梁长期变形的计算值偏小,并建立了组合梁的长期刚度计算公式,反映了混凝士徐变系数大小的影响,同时还考虑了混凝土收缩对变形的影响.公式意义明确,形式简单,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3.
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是工程中亟待解决的基础问题,而目前对于配筋再生混凝土棱柱体徐变的试验研究鲜见报道。为此,对11个配筋再生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长期轴压荷载下的徐变试验,变化参数包括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和应力比。对比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配筋再生混凝土棱柱体的初始应变、徐变应变及变化参数对其长期轴压荷载下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粗、细骨料的掺入会增大配筋再生混凝土棱柱体的徐变,其中再生细骨料对徐变的影响相对明显;应力比对其初始应变影响较大,较高应力比下配筋再生混凝土棱柱体的徐变应变明显增大;配筋再生混凝土棱柱体徐变过程中截面纵筋与混凝土的应力重分布,钢筋所承担应力的比例增加,其徐变有所减小。基于试验结果,给出了配筋再生混凝土棱柱体在长期轴压荷载下变形计算的实用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变形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杨旸 《国外建材科技》2011,32(2):37-38,58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控制和准确预测在世界范围内一直是个难题。论文针对已建高速铁路特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徐变变形进行深入研究,讨论了混凝土收缩与徐变引起的构件预应力损失,并用数值方法分析构件预应力损失后的力学变化。解决了以往由于没有实测数据作参考而造成预测不准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再生粗骨料钢筋混凝土梁短期刚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7根再生混凝土梁和3根普通混凝土梁进行正截面弯曲性能试验,研究再生混凝土梁短期刚度及其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再生混凝土梁跨中挠度比普通混凝土梁跨中挠度大11%左右。参考普通混凝土梁,根据试验结果回归出再生混凝土梁内力臂系数、截面弹塑性抵抗矩系数以及不均匀系数表达式,从而得出再生混凝土梁短期刚度的计算式。通过收集国内外再生混凝土梁试验结果对本文刚度公式进行验证,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再生混凝土长期使用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和研究国内外文献,对比分析了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长期性能方面的差异,主要包括再生混凝土的长期强度、收缩与徐变、耐久性与抗火性等。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长期性能与普通混凝土存在一定差异,但可以通过选择再生集料的取代率、优化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掺加纤维等技术手段或限制再生混凝土使用环境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长期使用性能。本文工作将有助于全面了解再生混凝土的各种长期性能,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强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根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梁和两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进行了试验研究 ,同时用计算机对两种构件的长期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 ,计算中考虑了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和高强混凝土徐变及收缩的影响 ,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最后对长期变形的θ值提出了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