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峥  王松梅  王莉 《冶金分析》2010,30(8):21-24
利用自制的对甲基苯磺酰化丝氨酸稀土钕(Ⅲ)络合物为电活性物质制成了一种对钕离子有响应的PVC膜离子选择性电极。对电极的性能研究表明,以KCl为电解质溶液,在pH 4.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电极对钕离子在1.00×10-6~1.00×10-2mol/L的浓度范围呈良好能斯特响应,校准曲线斜率为19.3 mV/dec,检出限为6.31×10-7mol/L;电极对Nd(Ⅲ)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Cu2+、Mg2+、Co2+、Mn2+、Ni2+、Fe(Ⅲ)等离子对Nd(Ⅲ)的测定影响较小或没有干扰;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该电极应用于人工样品中钕(Ⅲ)的测定,RSD为0.10%。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杨醛和邻氨基苯酚合成了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席夫碱(以下简称SA),并将其作为中性载体与碳粉混合,以液体石蜡为粘合剂,制备了一种高灵敏,易更新石蜡修饰的铜离子选择性电极。电极对于浓度在1.0×10-5~1.0×10-2mol/L范围内的Cu2+具有能斯特响应,检测限为5.0×10-6mol/L;电极的响应时间均小于60s;电极稳定性好,可在一个星期内连续使用。该离子选择性电极已用于湿法冶金废水中Cu2+的分析,两个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8)分别为0.8%和1.4%,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和100%。  相似文献   

3.
习霞  明亮 《冶金分析》2010,30(5):1-5
用壳聚糖/SiO2杂化膜对酪氨酸酶进行固定,制备基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的苯酚传感器,研究其对苯酚的响应,并对溶液的pH值与工作电压等测定参数进行优化。苯酚等酚类化合物可通过酶催化产生的醌在-100 mV直接还原而测定。该传感器达到95%稳定状态电流的时间在10 s以内,测定苯酚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8~1.5×10-4mol/L,检出限为4.0×10-9mol/L,米氏常数(Kampp)为5.78×10-6mol/L,对1.0×10-6mol/L苯酚平行测定8次的RSD为3.2%,使用三周后活性仍保持原有活性的75%。将该生物传感器用于实际水样中苯酚含量检测,回收率为93%~104%。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二甲苯胺蓝(II)为活性剂,采用涂膜的方式,制备了PVC涂膜Ce(Ⅳ)离子选择性电极.确定了膜组分材料的添加量,以及测定了选择性电极的各项响应性能.结果表明:当选择性电极的涂膜厚度为0.43 mm,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100 mg,离子添加剂(油酸)10 mg时电极有较好的响应效果,并且所制备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对Ce(Ⅳ)有很好的响应性能,其线性范围为1.0×10-5~1.0×10-1mol/L,最佳的酸度范围为0.3~0.8 mol/L,其稳定性和重现性都较好,电极使用寿命大于180 d.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一种以BiCl4-与奎宁形成的缔合物为电活性物的全固态碳糊铋电极,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为3.2×10-6~1.0×10-2mol/L,级差电位为30 mV/pC,铋的检测下限为2.0×10-6mol/L。该电极响应迅速,重复性好,用该电极测定易熔合金及枸橼酸铋钾胶囊中铋的含量,结果与认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6.
用化合物4-(3-吡啶基)-2-巯基咪唑(PMI)修饰碳粉制备了化学修饰碳糊电极,基于该氮杂环巯基化合物对Cu2+络合的选择性,Cu2+可富集于该电极表面。修饰电极经富集后再于-0.4 V还原20 s,阳极化扫描,在0.1 V左右可以获得灵敏的铜阳极溶出峰。其二次导数峰电流与Cu2+在5.0×10-9~2.0×10-5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2.0×10-9mol/L(S/N=3)。采用本法不经过预分离,对成分复杂的阳极泥和铝合金等样品中的铜可进行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乙炔炭黑微电极并研究了Sn(Ⅱ)在该电极上的阳极溶出伏安行为。实验发现,在1mol/L HCl溶液中,Sn(Ⅱ)于-1000mV(vs.SCE)处被吸附还原,富集在该修饰电极表面。从-1000mV以100mV/s的速率正向扫描至0mV,锡在约-610mV处出现一灵敏的阳极溶出峰,峰电流比未修饰电极增大约9倍。采用二阶导数线性扫描伏安法进行定量分析,峰电流与Sn(Ⅱ)的浓度在4.0×10-8~1.0×10-5mol/L范围内分二段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2.0×10-8mol/L(富集时间90s)。方法用于生铁和合金钢样品中锡的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锌(Ⅱ)-硫氰酸盐-孔雀石绿(Zn(Ⅱ)-SCN--MG)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探讨了其形成机理,并据此建立了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测定锌的方法。实验表明,在pH 5.2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Zn(Ⅱ)和SCN-形成的配阴离子[Zn(SCN)4]2-与MG阳离子结合形成的离子缔合物体系有共振瑞利散射(RRS)吸收。通过试验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确定pH 5.2的HAc-NaAc缓冲溶液用量为1.00 mL,体系中KSCN溶液和MG溶液的浓度分别为6.0×10~(-5)、2.4×10~(-5) mol/L。结果表明,Zn(Ⅱ)浓度在5.00×10-7~4.50×10-6 mol/L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 9。方法检出限为8.7×10~(-9)mol/L。将实验方法应用于合成水样和黄河水样中锌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AAS)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均小于0.2%,回收率为97%~103%。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以纳米TiO2为修饰剂的涂碳型PVC膜汞离子选择电极,并用于汞离子的测定。对比裸碳电极、普通涂碳型汞离子选择电极和纳米TiO2修饰的涂碳型PVC膜汞离子选择电极在1.0×10-3 mol/L铁氰化钾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发现纳米TiO2修饰的涂碳电极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增加,且可逆性良好。对比普通涂碳电极和纳米TiO2修饰涂碳电极的响应曲线,发现纳米TiO2修饰涂碳型汞离子选择电极的Nernst响应范围更广,为1.0×10-2~1.0×10-6 mol/L,级差为30mV/pC。而且,纳米TiO2修饰涂碳型汞离子选择电极比普通涂碳电极的pH值范围更广。此外,与普通电极相比,修饰电极的检测下限更低,为4.5×10-7mol/L。常见的离子如Cu2+、Cd2+、NH4+、Zn2+、Cl-、Ca2+、Fe3+、K+、Na+、I-、Fe2+、Mg2+、Al 3+、SO42-、CH3COO-、NO3-等的选择性系数均小于0.01,在室温下电极的使用寿命约为3个月。电极用于电位分析法测定实际污水样品中汞离子,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相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1.9%~2.4%。  相似文献   

10.
基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修饰玻碳电极,建立了无汞测定痕量钯的新方法。在0.1 mol/L的HAc-NaAc缓冲液(pH 4.5)中,当Pd2+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表面于-1.1 V电位下富集30 s,电位扫速为100 mV/s时,该修饰电极在线性扫描伏安图上出现一灵敏的阳极溶出峰,峰电位为0.162 V。峰电流与Pd2+浓度在5.0×10-10~1.0×10-7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9,方法检出限可达1.5×10-10mol/L。该修饰电极稳定性较好,可用于钯催化剂中钯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103%。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三异辛胺 Span 80 甲苯乳状液膜迁移、分离Mo(Ⅵ )的行为。确定了最佳迁移、分离条件 :当膜相组成为 0 0 2mol/LTOA 3% (W/V)Span80 ,内相为 0 0 5 0mol/LNaOH ,外相为 5 0× 10 -3 ~ 2 0× 10 -2 mol/LHCl时 ,实现了Mo(Ⅵ )与Fe(Ⅱ )、Co(Ⅱ )、Ni(Ⅱ )、Mn(Ⅱ )、Zn(Ⅱ )、Cd(Ⅱ )、Cu(Ⅱ )、Pb(Ⅱ )的分离  相似文献   

12.
将石墨烯(GR)滴涂在玻碳电极(GCE)上制备GR/GCE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将离子液体(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聚合在GR/GCE电极表面,制得新型OMIMPF_6/GR/GCE修饰电极。以0.1mol/L HAc-NaAc缓冲溶液(pH 4.5)为支持电解液,利用差分脉冲法研究了Pb~(2+)和Cd~(2+)在OMIMPF_6/GR/GCE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Pb~(2+)和Cd~(2+)在修饰电极上有较好的电化学行为,Pb~(2+)和Cd~(2+)的浓度分别在1.0×10~(-8)~4.2×10~(-5)mol/L和1.0×10~(-8)~6.0×10~(-5)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Pb~(2+)和Cd~(2+)的检出限分别为1.0×10~(-9) mol/L和5.0×10~(-8)mol/L。实验方法用于矿石中铅和镉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9%~4.4%;并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比,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齐蕾  齐同喜 《冶金分析》2011,31(3):28-32
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分散于壳聚糖(CTS)溶液中,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成了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CTS-MWCNT-GCE)。利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研究了钯在该电极上的溶出伏安特性,优化了试验条件,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钯的新方法。试验发现,在0.1 mol/L乙酸钠-0.1 mol/L盐酸缓冲溶液(pH 4.10)中,钯于-400 mV处被富集在该修饰电极表面,在-300 mV~400 mV电位范围内,以100 mV/s的速率扫描,钯在135 mV(vs. SCE)处出现一灵敏的溶出峰,峰电流与钯的浓度在1.88×10-9~1.69×10-8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10×10-10 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在含有1.0×10-9 mol/L钯的溶液中,连续11次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1 %。方法用于矿样中痕量钯的测定,测定结果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鲁米诺-过氧化氢-铬(Ⅲ)化学发光反应有较强的敏化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鲁米诺-过氧化氢-铬(Ⅲ)-吐温-80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铬(Ⅲ)的分析方法。该法测定铬(Ⅲ)的线性范围为6.0×10-8-8.0×10-5mol/L,检出限为1.2×10-8mol/L。对浓度2.0×10-6mol/L铬(Ⅲ)标准溶液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9%。利用柠檬酸和草酸作掩蔽剂,可有效地消除水体中Fe2 ,Co2 ,Cu2 等金属离子对测定Cr(Ⅲ)的干扰,从而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铬(Ⅲ)的测定,回收率在91%-104%之间。  相似文献   

15.
将石墨烯(Gr) nafion复合物滴涂到玻碳电极表面,然后通过电聚合将对氨基苯甲酸(p ABA)修饰至电极表面制成聚对氨基苯甲酸/Gr nafion修饰玻碳电极。利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研究了Cu2+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试验发现Gr nafion膜和聚合膜poly(p ABA)的协同作用,提高了Cu2+在电极表面的富集程度,有效地促进了电子在修饰电极上的传递速度。对实验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考察发现传感器有良好的重现性,且一些常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对Cu2+响应信号不产生干扰。在50×10-7 ~40×10-5 mol/L范围内,铜离子浓度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方法检出限为50×10-9 mol/L(S/N=3)。方法应用于废水样中Cu2+的测定,结果同ICP AES法的测定结果相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24%~36%。由于循环伏安曲线中Cu2+和Cd2+的溶出峰电位差较大,且没有相互干扰,所以该电极可用于Cu2+和Cd2+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正十六胺为流动载体,煤油为膜溶剂的支撑液膜萃取体系,建立了支撑液膜在线萃取富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镉(Ⅱ)的新方法。对支撑液膜萃取富集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的结果为:试样中HCl浓度为0.04 mol/L,反萃液醋酸铵浓度为0.20 mol/L,载体正十六胺浓度为0.02 mol/L,膜孔径为0.2μm,富集时间为20 min。在最优富集和流动注射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5μg/L,线性范围为0.10~40μg/L。对含量为10μg/L的镉(Ⅱ)标准溶液进行了5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  相似文献   

17.
石墨烯通过滴涂法固定在玻碳电极上,苏木精通过电聚合在石墨烯表面形成聚合膜,依托该修饰电极建立了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痕量铜的电化学分析法。在0.1 mol/L pH 4.2的NaAc-HAc缓冲液中,于-0.3 V处搅拌富集4 min,测定0.13 V处的峰电流。峰电流与Cu2+的浓度在5×10-8~2×10-7 mol/L和2×10-7~5×10-6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2和0.996。方法的检出限为2×10-9 mol/L。将该法用于工业废水中痕量铜的测定,与ICP-AES法的测定结果相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4.3%~5.7%。  相似文献   

18.
羧基化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伏安法测定痕量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修饰碳糊电极为工作电极,建立了无汞和高灵敏测定痕量锌的新方法。在0.1 mol/L KCl电解液(pH 6.7)中,当Zn2+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表面富集100 s,电位扫速为300 mV/s时,该修饰电极在阳极溶出伏安图上能出现一灵敏的溶出峰,峰电位约为-0.98 V,利用该峰可以进行痕量锌的检测。峰电流与Zn2+浓度在1.0×10-11~1.0×10-9mol/L和1.5×10-9~3.0×10-8mol/L的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均为0.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纳米金/硫堇多层膜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以及亚硝酸根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稀硝酸溶液中,通过恒电位法将玻碳电极活化,使其表面产生-COH等含氧基,然后将其浸泡在硫堇溶液中,硫堇中的-NH2与玻碳电极表面的-COH基团发生席夫碱反应,将硫堇固定在电极上。最后将电极浸泡在纳米金溶液中,通过纳米金与硫堇的相互作用将纳米金修饰到电极表面,从而制得纳米金/硫堇多层膜修饰玻碳电极。实验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能显著促进亚硝酸根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过程,电化学响应信号与亚硝酸根的浓度在20×10-6~50×10-5 mol/L和50×10-5~20×10-3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10-8 mol/L (S/N=3)。方法用于水样中亚硝酸根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2%~32%,回收率在98%~104%范围。  相似文献   

20.
溴酸钾-鲁米诺体系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铬(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英  吕建晓 《冶金分析》2009,29(12):25-28
在酸性条件下,溴酸钾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铬(Ⅵ)对这一体系的化学发光具有增强作用,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铬(Ⅵ)的新方法。考察了流路、流速、鲁米诺浓度、氢氧化钠浓度、溴酸钾浓度和硫酸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铬(Ⅵ)浓度在1.0×10-7~1.0×10-5mol/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响应,检出限为2.0×10-8mol/L(3σ),对1.0×10-6mol/L的铬(Ⅵ)进行了平行测定(n=11),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2%。将此法应用于电镀废水中,回收率为94%~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