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日的:调查城市及农村乳母维生素B1、B2和烟酸的膳食摄入情况,了解城乡乳母的相关维生素营养状况。方法:选择山东省某城市和农村0—2岁婴幼儿健康母亲(乳母)为调查对象,共92名;其中,某城市乳母34名、某农村乳母58名。采用食物频率法收集调查对象消费的食物种类,24h膳食回顾法收集调查对象维生素B1、B2和烟酸摄入情况;通过膳食多样化评分(DDS)对其日常膳食摄入水平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食物消费种类结果显示,城乡乳母均以粮谷类、蔬菜类消费最高,达到90%以上。城市乳母豆类消费较低,仅为61.8%;蛋类和奶及奶制品类每日摄入量较高,分别达到109.38g和220.12g;豆类及豆制品类摄入量偏低,仅为28.55g。农村乳母粮谷类每日摄入量较高,达到374.44g;畜禽肉类和鱼虾类摄入量偏低,分别仅为26.44g和20.19g。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农村乳母膳食中粮谷类摄入量高于城市乳母,而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及奶制品和水果类摄入量却明显低于城市乳母(P均0.05)。膳食多样化评分(DDS)结果显示,城市乳母DDS评分平均为7.24,农村乳母DDS评分平均为5.26;城市乳母得7分所占比例较高,达32.4%,而农村仅为9.0%;城市乳母烟酸量摄入量较为充足,达到RNI的80%以上,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不足,分别达到RNI的65%、77.6%;而农村地区乳母维生素B2、烟酸均不足,分别仅达到RNI的20%、39.9%;城市乳母维生素B2、烟酸摄入量明显高于农村乳母(P均0.05)。结论:城乡乳母膳食多样化差异显著,农村乳母膳食多样化水平更低,农村乳母维生素B2、烟酸缺乏,与膳食结构较单一有关,城乡乳母膳食结构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膳食营养可影响结核病发生发展和预后,本文调查结核病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指导患者合理营养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农村地区结核病患者1955人为病例组,正常人群1955人为对照组,两组人群进行了良好的匹配,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相近,生活习惯及家庭条件相似。应用食物频率表收集调查对象消费的食物种类,24h膳食回顾法收集调查对象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膳食调查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每日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分别为I712kCal和65.73g,仅达到推荐摄入量的71.55%和87.64%,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人群的1855kCal(P〈0.001)和70.36g(P〈0.001);一些维生素及矿物质每日摄入量也明显不足,其中结核病患者视黄醇和钙的摄入量仅分别为320.59μg视黄醇当量和295.69mg,为推荐摄入量40.08%和56.9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水平(P均小于0.0001)。膳食多样化评分(DDS)结果显示,两组人群DDS评分均为6.51,日常饮食能保持7种及以上食物组成的人数比例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可达到52.94%和49.16%;而有5.78%结核病患者得分仅为5分,即日常饮食的食物种类只有5类,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的2.66%;2.10%结核病患者得分仅为2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8%,表明结核病患者膳食单调或种类单一。食物消费种类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食物以谷类为主,可达gO%以上,鱼虾类和奶类消费率低,仅为25.58%和57.08%;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对照组人群。结论:农村结核病患者及健康人群能量、视黄醇、钙等营养素摄入量偏低,结核病患者不足更为突出,与膳食不平衡有关;建议积极改善营养及膳食结构,有效防治结核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p感染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及膳食模式特点,为合理膳食预防和控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于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山东某医院选取1 140名(≥18岁)完成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的检查者,根据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DOB)和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感染组(DOB≥4) 596名和非感染组(DOB 4) 544名。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相关临床检查指标;采用3d连续24h膳食回顾法收集研究对象近期膳食情况,分析两组人群营养素摄入水平及供能来源。根据食物频率表收集研究对象过去约6个月内的食物种类及平均每天的食物消费水平,并累计每位研究对象1周内消费的食物种类来计算膳食多样化评分(DDS),每消费1类食物计1分,两类食物计2分,最高为9分。结果:营养状况分析显示,感染组患者营养不良率达7. 9%,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的2. 0%(P 0. 05)。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显示,感染组人群能量摄入水平为1 980kcal/d,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的1 823kcal/d,碳水化合物摄入(287. 51g/d)显著高于非感染组(253. 81g/d)(P均0. 05)。膳食种类分析,感染者DDS评分为6. 65分,显著低于非感染组的7. 58分(P 0. 05)。感染组蔬菜和水果的平均摄入量(291. 39 g/d和92. 46 g/d)显著低于非感染组(330. 09 g/d和119. 10 g/d)(P 0. 05)。经偏相关分析,校正经济水平、文化水平、饮酒史3项混杂因素,Hp感染与营养状况和膳食多样化均呈负相关。结论:Hp感染患者营养不良率较高,膳食结构不合理,每周食用的食物种类较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高,而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明显不足;应加强Hp感染人群的营养不良风险监测,及时有效地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摄入状况。方法:将"2015年北京市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朝阳区170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和称重法进行膳食调查,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中小学生平均每日食物消费及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谷薯杂豆类、蛋及蛋制品、食用油和盐的平均每日摄入量为较为适宜,蔬菜、水果以及大豆类为推荐摄入下限值的50%~75%;奶及奶制品、水产类和坚果类摄入量分别为推荐摄入下限值的40.3%和36.8%(11岁组和≥11岁组)、34.0%和14.6%(11岁组和≥11岁组)以及26.6%和7.0%(11岁组和≥11岁组);畜禽肉类高达推荐摄入上限值的130.3%和191.0%(11岁组和≥11岁组学生)。能量的平均摄入量为1 628.1 kcal,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60.0、67.7、203.1g,供能比分别占14.6%、37.2%和48.2%。中小学生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平均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比例分别为35.3%、20.6%、28.8%和41.8%。钙的摄入状况最差,仅1.2%的学生达到了RNI;硒、铁和锌平均摄入量达到RNI的比例分别为38.8%、75.3%和75.9%。结论: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膳食结构不够合理、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膳食调查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结构和膳食摄入量,评估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需求的满足程度,为合理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以我国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2005)及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的膳食指南为推荐量,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血透患者连续3d膳食摄入情况,分析食物来源和饮食结构,评价每日食物及每日营养素摄入量,比较各营养素摄入量与推荐量的差异性。结果:根据食物分类,血透患者日均摄入量排在前三位分别是蔬菜类(247.5g,占34%)、谷类(209g,占28.7%)和水果类(71.5g,占9.8%),排在末三位分别是鱼类、豆类、蛋类(13.7g,占1.9%;22.2g,占3.0%;27.6g,占3.9%);动物性食物是蛋白质摄入的主要食物来源(占62%),植物性食物是钙、铁摄入的主要食物来源(占53%和69%);与推荐量相比,血透患者除了维生素E和钠的摄入量大于推荐量外,日均总热卡和三大产热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低于推荐量;部分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1、B2、B6)和部分矿物质(锌、硒、铁等)摄入量低于推荐量(P0.05)。结论:血透患者普遍存在膳食摄入不足的问题,大部分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不能满足血透患者营养需求,建议加强饮食指导和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天津市糖尿病人群膳食营养状况及类黄酮物质的摄入量,为其健康饮食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连续5d的24h膳食回顾法,对糖尿病病人进行膳食营养调查,结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tion intake,RNI)、适宜摄入量(adaptive intake,AI)以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Balance Diet Pagoda)对其膳食营养状况做出评价;根据膳食调查的结果,计算类黄酮物质的摄入量。结果:本次调查显示,糖尿病病人能量摄入量均偏低,脂肪的供能比例偏高。男性仅维生素C和烟酸的摄入量达标,女性维生素的摄入量均不达标。糖尿病病人存在钙摄入严重不足而钠摄入量严重超标的现象,且与男性相比,女性矿物质的摄入量要普遍偏低。除了钙以外,男性其余种类矿物质摄入量均达标;女性除了磷、钠、铁、锰的摄入量达标以外,其余种类均不达标。糖尿病病人类黄酮的主要食物来源为玉米、土豆、西瓜以及甜瓜等,男性每日类黄酮的摄入量为38.23mg、女性为38.27mg。糖尿病病人摄入的膳食种类主要包括粮谷类、蔬菜、水果、畜禽肉类、蛋类、豆制品、牛奶及奶制品、食用油以及食盐。其中水果类、鱼虾以及奶制品的摄入量偏低,蛋类以及食盐摄入过多;男性的畜禽肉摄入过多。结论:糖尿病病人能量摄入偏低,脂肪供能比偏高,维生素和钙摄入不足,而钠摄入偏高;类黄酮的主要食物来源为谷物、季节性水果蔬菜等;膳食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水果、鱼虾、奶制品的摄入量过低,而畜禽肉、蛋类以及食盐的摄入量过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膳食中铜含量水平,评估河南省居民通过膳食摄入铜的情况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4—2021年河南省各类食品中铜含量数据和2012年河南省居民食物消费状况监测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模型(半概率评估)法计算河南省居民膳食中铜的摄入含量,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全人群膳食中铜的平均摄入量为1.75 mg/d,高食物消费人群(P97.5)摄入量为3.51 mg/d。全人群共有0.21%的人群通过膳食摄入铜的量小于估计平均需要量(EAR),1.16%的人群通过膳食摄入铜的量介于EAR和推荐营养素摄入量(RNI)之间,98.10%的人群通过膳食摄入铜的量介于RN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之间,仅有0.53%的人群膳食中铜的摄入量超过UL。对膳食中铜的摄入贡献率较高的食物包括谷类(24.51%~40.50%)、蔬菜(15.88%~30.98%)、水果(4.14%~7.72%)、饮用水(4.70%~6.91%)。结论 河南省居民膳食中铜的平均摄入量整体处于适宜水平,对人群健康造成的风险较小,处于可接受水平。2~3岁组铜摄入量小于EAR和超过UL的比例相对较高,存在一定的健...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膳食情况,并对其食物构成、营养素含量进行分析,以指导合理膳食,改善营养状况,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方法:采用膳食记录和24h回顾法对患者进行连续3d的饮食调查,根据2004、21309年版《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日营养素的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膳食中谷类、蛋类摄入偏低,肉、奶、蔬莱、水果摄入不足。食物组成中以米、面、谷类摄入为主,杂粮摄入较少;肉食品以猪肉为主,海产品及蛋类、奶类摄入较少。营养素摄入中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水平偏低;钠过量;钙、镁、磷等宏量元素和锌、铁、铜、硒、锰等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c等均未达到RNI要求。结论:我院血液透析患者膳食摄入普遍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
调查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居民膳食营养摄入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全区经济发展程度和地理位置分为城区、经济发达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三层。每层随机选取两个社区或乡村,在每个社区或乡村随机选取463户1761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每个调查户所有成员食物消费、营养素摄入以及营养素的食物来源情况。结果 顺义区居民谷类、豆类、蛋类、蔬菜摄入较合理,水果、奶类和鱼虾类食物摄入偏低,分别为建议摄入量的50%、17%和13%。肉类、油和盐的摄入量偏高,分别超出推荐值的2%、88%和78%。能量摄入下降趋势明显,维生素A、B1、B2、钙的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RNI)的百分比偏低,分别为72.3%、64.3%、57.1%和50%,脂肪供能比偏高,蛋白质质量有待提高。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居民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足,需优化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地区育龄妇女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山西省中阳、交口、柳林3个县218名18~45岁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法进行调查,并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标准,评价膳食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调查对象膳食结构以粮谷类和蔬菜类为主,约占食物总摄入量的75%左右;动物性食物摄入普遍不足,仅占膳食组成的11%左右。微量营养素钙、锌、叶酸、维生素B2和维生素A的缺乏较为严重;产能营养素供能比例失调。结论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地区育龄妇女膳食结构不合理,微量营养素摄入普遍不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我院日常开展的24h膳食回顾在评估住院病人膳食摄入状况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40名普通饭住院病人,分别用称重法、24h膳食回顾法对其进行一日膳食调查。将24h膳食回顾法获得的食物消费量和营养素摄入量,与称重法获得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计算两者差值占称重法数据的比例,以此判断24h膳食回顾法数据的准确性。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孕期女性在怀孕期间各种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针对孕期营养指导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医院产科常规查体的孕妇在孕22w记录3d的饮食记录,其中包含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情况。计算出3d饮食及营养素补充剂中主要营养素的摄入量等。结果:孕期多种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率均超过50%(其中钙62.7%、铁56.9%、锌55.6%、维生素A54.2%、B族维生素56.2%),钙的摄入量仍然偏低,平均为891.39±359.93mg/d,其它主要营养素的摄入量均达到推荐摄入量;但没有使用孕期营养素补充剂的孕妇,除了维生素c以外,多数营养素均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推荐摄入量。结论:营养素补充剂在孕妇每日饮食摄入中占据重要作用,孕期应合理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膳食结构及主要营养素摄入状况,以指导其合理饮食。方法:对138例老年男性MS患者进行膳食调查,采用24h回顾法,记录平时2d及周末1d的膳食种类及数量.分析每日能量、三大供能营养素及膳食纤维等摄入情况。采用膳食评分法评价MS患者膳食质量。结果:MS患者能量摄入适中(24kcal/kg),在能量来源中,蛋白质供能比11.1%、脂肪33.1%、碳水化合物55.8%;膳食纤维摄入量12.1g/d,低于RNI(25g/d)50%,膳食评分该项达标率仅为10.8%。结论:老年男性MS患者饮食不尽合理,应调整膳食结构,在维持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降低脂肪供能。应适当增加豆类、鱼类、粗杂粮、蔬菜等摄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指导对孕妇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常规查体和因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住院治疗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组进行饮食指导,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将住院治疗的GDM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分别记录3组孕期的体重值,计算其相应的体重指数(BMI)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孕前及孕中BMI值经分析,研究组和糖尿病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后及产前BMI值经比较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后△BMI经统计学比较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BMI经统计学比较分析,研究组和糖尿病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饮食指导可以使孕妇体重增长更为合理,有益于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了解住院儿童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方法:对326名住院患儿进行连续5d的膳食调查,用营养评价软件对其进行营养素摄入分析,与中国营养学会1988年修订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进行比较。结果:住院患儿存在能量(小于80%RDA)、蛋白质(小于80%RDA)和脂肪摄入不足,维生素A(28%-38%RDA)、维生素D(63%-75%RDA)、维生素B,(42%12%RDA),以及钙(24%-6%RDA)、铁(40%-74%RDA)、锌(40%—67%RDA)摄入缺乏,而钠(104%-190%RDA)摄入过多。膳食结构中豆类、奶蛋类及其制品(分别小于8%和9%RDA)比例较少。结论:住院患儿膳食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应保证热卡和蛋白质摄入,增加豆类及奶蛋类,补充含VA、VD,以及含钙、铁、锌较高的食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情况以及各种膳食营养素的比例、来源是否合理,以指导患者饮食,合理改善膳食结构。方法:随机选择重庆市新桥医院心内科和心外科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45例,运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法记录患者早、中、晚3餐及3餐外的进食情况(包括水)。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及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平衡膳食宝塔为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粮谷类、蔬菜类、蛋类、奶类、豆类、鱼虾类、油脂类摄入量低于DRIs,但水果类、畜禽肉类摄入量高于DRIs;调查对象能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的摄入量均低于DRIs,但其在能量营养素来源分布中的比例却较合理;除铁外,心力衰竭患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摄入明显低于DRIs。钠和水的摄入量明显低于DRIs符合心衰患者营养治疗原则。结论:45例心力衰竭患者膳食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加强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常熟市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情况,为改善居民膳食现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营养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日称重、24h膳食回顾和食物频率调查问卷相结合的膳食调查方法,由专业调查员入户进行食品称重、问卷询问和记录。结果:常熟市调查人群的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存在着水果、奶类等摄入偏低,植物油和食盐等摄入过量,总能量、膳食纤维、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钙、钾、镁、锌、硒等营养素摄入量不足,钠、铁超过参考摄入量等问题。结论: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膳食指南的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从而提高营养与健康水平,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8.
真空低温油炸对果蔬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真空低温油炸技术制备的甘薯、马铃薯、胡萝卜、南瓜、苦瓜、苹果等果蔬脆片中的多种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并以甘薯为原料分析了真空低温油炸脆片与常压油炸薯片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膳食纤维以紫心甘薯脆片最高,为28.8g/100g;类胡萝卜素含量以红心甘薯脆片和胡萝卜脆片最高,分别为21.3mg/100g和19.6mg/100g;维生素C以马铃薯脆片和红心甘薯脆片含量最高,分别为26.2mg/100g和25.8mg/100g;微量元中素以钾、钙、磷的含量较高,铁和硒含量较低,变异系数:钾>钙>磷>铁>硒。真空低温油炸条件下,甘薯脆片中维生素C、蛋白质及钙、铁、磷等含量均明显高于常压油炸,其中维生素C的保存率约为36%,几乎是常压油炸的3倍;甘薯脆片中的粗脂肪含量只有常压油炸的3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