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种基于斜率和摄像机畸变校正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CCD摄像机在成像时都存在畸变成像误差,在机器人视觉检测及自动装配中,有效地进行误差校正对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带有一阶径向畸变的小孔摄像机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线段斜率的方法,对摄像机镜头的径向畸变进行校正,不必标定太多的摄像机的外参数、方法简洁,适合于视觉系统中对摄像机畸变的实时校正,或对摄像机捕获的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实验表明,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较高的校正精度。  相似文献   

2.
图像几何畸变校正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机器视觉检测中大视场短焦距摄像机镜头一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光学畸变,在高精度测量中必须对摄像机镜头畸变进行校正。提出利用光学成像规律和镜头畸变校正模型相结合的畸变校正方法求出初始畸变系数,然后通过优化目标函数求出最优畸变系数,最后采用三次B样条插值对畸变图像进行灰度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依赖摄像机内部参数的前提下,校正后径向均方根误差为0.45个像素,灰度重建后径向均方根误差为0.36个像素。  相似文献   

3.
增强现实中的摄像机径向畸变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现实系统中,有效地进行摄像机镜头畸变校正对提高虚拟环境的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提出一种基于成像几何的畸变校正方法,采用带有一阶径向畸变的摄像机模型,对镜头径向畸变进行校正,再根据校正后的图像计算摄像机投影矩阵.实验表明,基于成像几何的畸变校正算法具有较高的畸变校正精度,640×480的图像中,最大畸变量达90多个像素.与利用理想针孔摄像机模型得到的增强现实环境相比,畸变校正后得到的叠加结果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4.
遥操作中采用全局摄像机对机器人进行定位时存在图像畸变带来的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图像畸变校正方法.该方法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进行畸变校正.从而获得机器人在实际空间中的坐标位置.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适用于广角镜头带来的图像畸变校正.可以满足利用定位坐标进行路径规划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计算机视觉的应用领域中,为了提高图像量测和三维重建的精度,必须对相机的畸变误差进行修正.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基本矩阵的相机径向畸变的自动校正方法,该方法不需要预先获得场景的结构信息和相机的内部参数,仅利用两张影像同名点集之间的内在几何关系,即可求取相机的径向畸变系数,进而可对这两幅图像的畸变误差进行自动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畸变图像校正算法,能够获得到满意的校正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种摄像机成像误差的模型化修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立志  林志航 《机器人》1999,21(4):266-271
本文针对摄像机成像误差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新 的径向畸变模型,利用此模型推出了能精确标定摄像机的关键参数(有效焦距、平移矢量的 Z向分量以及径向畸变系数)的线性算法;同时提出了一种成像系统误差的修正模型,并利 用系统辨识方法正确估计了该模型的各参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这项研究必将使得摄像机 成像的误差整体降低,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7.
考虑径向畸变的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参数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GRB-400机器人视觉系统,建立完整的摄像机一阶径向畸变模型。用GRB系统的Matrox图像采集卡采集标定点坐标,利用径向排列约束方法 (简称RAC)建立线性方程组求解摄像机的径向畸变参数。基于此畸变参数实现图像校正,以提高对目标物体的定位精度,从而提高机器人视觉系统对摄像机标定参数变化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标定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器视觉检测和高精度图像测量中使用的CCD镜头都存在不同程度光学畸变的问题,提出基于混合模型的CCD镜头畸变校正算法。用经典模型对畸变图像进行初次校正,用多面函数拟合法进行二次精校正,用三次B样条函数进行灰度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依赖摄像机内部参数条件下,相比单一的镜头畸变校正模型,精度提高,鲁棒性增强,校正后径向均方根误差为0.3个像素。  相似文献   

9.
双目视觉的立体标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双目视觉系统的立体标定,分析了摄像机成像模型,并充分考虑了透镜的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提出了一种新的立体标定算法。该算法利用张正友的灵活标定算法,初步求取摄像机的内参数,结合Brown算法并提取图像中角点的子像素级坐标,精确求取摄像机内参数和畸变向量。为方便后续的图像校正,基于前面的单个摄像机标定,通过计算空间中的景物点在左右摄像机成像平面上的位置关系,计算出双目视觉系统中两个摄像机之间的旋转矩阵R和平移向量T,从而实现了立体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取得较高的精度,可以应用于双目视觉系统。  相似文献   

10.
双目立体视觉中在对物体进行三维测量或精准定位时,需要对摄像机进行标定以获得其内外参数。研究径向畸变摄像机模型,构造了基于一阶径向畸变(RAC)算法的双目摄像机内外参数线性求解公式。考虑侧倾角、旋转角、俯仰角以及透镜的主要畸变因素,修正了传统RAC标定法中只考虑径向畸变、部分参数需要先验值的缺陷。利用标定所得内、外参数进行了多位姿双目摄像机三维重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标定方法重投影误差分布在[-0.3,0.3],动态识别结果与实际运行轨迹重合率为96%,对降低双目立体视觉三维测量误差率有积极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双线阵CCD的三维重建中,对线阵CCD相机的标定和镜头畸变校正是基础环节。提出了一种用于三维重建中的双线阵CCD标定及镜头畸变校正方法。根据左右相机间的单应性关系,以及线阵CCD的成像原理,将双目相机间的空间关系分解成姿态角与错切角的关系。通过靶图数据的拟合,对姿态角和镜头畸变进行校正,根据求出的错切角完成相机间的标定,实现对具有镜头畸变的双线阵CCD的标定。实验结果表明,标定和校正精度满足后续三维重建中图像匹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镜头畸变影响着3维重建、几何量测等工作的质量。根据图像中的灭点几何约束条件,提出一种根据灭点进行弱径向畸变自动校正方法。方法为避免包含畸变中心参数的非线性模型优化结果的不稳定性,在求解径向畸变系数之后进一步对畸变中心进行优化。首先根据灭点几何约束条件建立关于灭点与径向畸变系数的非线性模型,使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估计灭点坐标与径向畸变参数,然后根据质量评价准则对畸变中心和径向畸变系数进一步迭代优化;最后,通过真实图像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验证。结果采用不同的数据对径向畸变进行了有效地校正,并采用校正后的数据进行了相机标定,标定结果相对于传统基于非量测校正方法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充分利用图像中的灭点属性,提出一种新的镜头径向畸变校正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径向畸变进行校正,并克服了传统基于非量测畸变校正方法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直线的几何不变性标定摄像机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机视觉通常采用针孔摄像机模型,但对于存在较大畸变的鱼眼镜头或广角镜头来说,会造成图像中同时存在透视变形和像差畸变。解决此问题的传统方法一般是采用标准网格板来标定摄像机参数,但需要较多的已知信息。为了进行精确的标定,提出了一种新的标定方法,该新方法不需要任何空间3维信息,即可用单幅普通图像来标定摄像机的像差系数及内参数,并可将畸变图像校正到相似变换。为了纠正像差畸变和计算消影点,该方法采用了直线的射影不变性,即共线点的投影仍然共线,平行直线束的投影相交于一点的性质;为了纠正透视变形,还采用了直线的相似不变性,即正交直线的夹角在相似变换中仍然保持正交的性质。用该方法标定的摄像机的参数包括像差系数、焦距、主点和纵横比,同时将图像纠正到了相似变换。用实验室图像和室外图像进行了仿真实验都得到了精确、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型双目机构的立体视觉系统标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舒春  朱延河  闫继宏  赵杰 《机器人》2007,29(4):353-356
为了获得更大的摄像机视野和更高的系统鲁棒性,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双目机构;并以此机构为核心搭建了立体视觉系统,之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标定.为有效地消除图像的畸变,提出了一种显—隐式畸变校正方法;此方法可以同时校正图像的径向和切向畸变,用最小二乘法即可求解.提出了一种简单而精确的分步旋转法来校准左右图像的极线.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显—隐式畸变校正方法和分步旋转法处理的立体图对,可以满足立体匹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计算机视觉的应用领域中,为了提高图像量测和3维重建的精度,必须对相机的畸变误差进行修正。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基本矩阵的相机径向畸变的自动校正方法,该方法不需要预先获得场景的结构信息和相机的内部参数,仅利用两张影像同名点集之间的内在几何关系,即可求取相机的径向畸变系数,进而可对这两幅图像的畸变误差进行自动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畸变图像校正算法,能够获得到满意的校正结果。  相似文献   

16.
Correction of radial distortion based on line-fitt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lgorithm for correcting the distortion of a wide-angle lens with a single image. The radial distortion that transforms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lines in the real world into general curves in an image provides us with an image of degrada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straight lines in the real world look straight in an image under the pinhole camera model, the proposed distortion correction algorithm extracts curves automatically and manually, fits lines to the curves, and determine the optimum distortion parameters by exploiting the Levenberg-Marquardt algorithm (LMA). Ultimately, the distortion parameters convert distorted images into undistorted ones without degradation of image quality.  相似文献   

17.
Lens distor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amera calibration. In this paper, a new model of camera lens distortion is presented, according to which lens distortion is governed by the coefficients of radial distortion and a transform from ideal image plane to real sensor array plane. The transform is determined by two angular parameters describing the pose of the real sensor array plane with respect to the ideal image plane and two linear parameters locating the real sensor array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cal axis.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new model has about the same correcting effect upon lens distortion as the conventional model including all the radial distortion, decentering distortion and prism distor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odel, the new model has fewer parameters to be calibrated and more explicit physical mea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