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理利用泥沙资源是实现黄河除害兴利的一项重要途径。近年来,黄河泥沙资源化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通过分析黄河泥沙资源化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泥沙的政策建议,对于促进黄河泥沙资源利用实现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为黄河泥沙资源化管理和治黄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灌溉存在的问题有工程配套设施落后、泥沙清淤困难、影响防洪除涝、占压耕地、堆沙区周边土地沙化等。引黄淤灌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淤灌增收、围堤放淤、优化粮食品质、加固黄河大堤、开发建筑材料等方面。目前,引黄灌区泥沙资源化利用已经具备了技术基础和条件,灌区泥沙资源化模式可概括为"拦、沉、放"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预测,并利用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黄河泥沙各类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对于国家投资、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泥沙资源化利用途径的优劣排序依次为淤堤河(串沟)、淤村台(坑塘、沙荒地)、小北干流放淤、修筑大堤及控导工程淤背;②对于从市场需求出发、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泥沙资源化利用途径的优劣排序依次为新型材料、防汛备防石、河道采沙及滩区建砖厂。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黄河流域水沙资源区域分布的基础上,本文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水文量累计曲线法分析黄河水沙资源量的变化特征,进而探讨了黄河泥沙的资源化及水沙资源量变化对泥沙资源化的影响.黄河龙羊峡水库以上河段年径流量和输沙量没有明显变化,其他干流河段和中游大部分典型支流的径流量和输沙量随时间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黄河水沙资源量大幅减少对泥沙资源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水沙资源量大幅减少会降低引洪淤滩、淤临和淤背的效率,限制灌区黄河泥沙烧制建筑材料、淤改与稻改等途径的实施,减小黄河口泥沙造陆的速率,影响黄河与河口湿地质量与数量的塑造;而对灌区浑水灌溉、清淤泥沙利用等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湘江长沙段泥沙利用的现状及问题出发,以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属性为基础,研究了泥沙的特性,并对泥沙的有效性、可控性和稀缺性等自然属性进行阐述,说明其具备自然资源的条件,指出泥沙具有资源性,是一种自然资源.然后对流域内泥沙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必要性进行分析,说明当流域内满足一定技术和社会条件的前提下,流域内泥沙是可以被资源化的.并根据黄河等其他流域泥沙资源化的经验,针对湘江长沙段的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该流域泥沙资源化的实现途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黄河下游河道形态目前存在的二级悬河等问题,依靠泥沙利用和泥沙固结新技术,提出了在河南段按3条基本平行的过水通道进行设计、在山东段按复式断面设计单一过水通道的河道形态塑造方案:采用取沙塑造河道→泥沙利用和泥沙固结→修筑控导工程→束水塑造河道新方法,可逐步消除二级悬河的不利河势,同时为黄河下游的淤积泥沙提供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14,(7):9-12
梳理了黄河泥沙治理演进的历史过程,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和黄河治理开发的新需求。阐述了黄河泥沙自然资源属性及黄河泥沙资源在农业、河道治理、能源开发、建筑材料和黄河文化等方面的利用途径,认为以黄养黄、以沙治沙是黄河泥沙资源利用的根本出路。黄河泥沙资源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其利用应遵循整合、提升、联产、胶凝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黄河流域水沙资源区域分布的基础上,本文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水文量累计曲线法分析黄河水沙资源量的变化特征,进而探讨了黄河泥沙的资源化及水沙资源量变化对泥沙资源化的影响。黄河龙羊峡水库以上河段年径流量和输沙量没有明显变化,其他干流河段和中游大部分典型支流的径流量和输沙量随时间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黄河水沙资源量大幅减少对泥沙资源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水沙资源量大幅减少会降低引洪淤滩、淤临和淤背的效率,限制灌区黄河泥沙烧制建筑材料、淤改与稻改等途径的实施,减小黄河口泥沙造陆的速率,影响黄河与河口湿地质量与数量的塑造;而对灌区浑水灌溉、清淤泥沙利用等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泥沙问题。如何合理处理利用引黄泥沙问题始终围绕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发展的不同阶段。本文从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在不同发展时期面临的泥沙淤积问题为着眼点,综述了灌区发展及泥沙治理的4个历程,分别为灌区建设与泥沙处理阶段、灌区发展与泥沙治理利用阶段、灌区节水与泥沙远距离输送阶段和灌区泥沙资源化与水沙配置阶段。针对目前黄河下游引黄灌区面临的主要水文问题,指出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配置目标是共同协调配置灌区的水资源与泥沙资源,配置方法是多目标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50年黄河泥沙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鉴衡 《人民黄河》2000,22(1):18-21
黄河泥沙问题的复杂性和治理难度为世界之最,泥沙问题是治黄的症结所在,新中国成立后,黄河的治理开发受到空前的重视,黄河泥沙的研究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从泥沙的来源和特性,三门峡等水库泥沙问题,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基本规律,动床河工模型试验和泥沙数学模型计算,以及黄河下游引黄淤背理论和实践技术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半个世纪以来黄河泥沙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破,指出“拦,排,放,调,挖”作为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  相似文献   

11.
泥沙灾害数据库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沙灾害数据库是与泥沙灾害估算、评价联系密切的基本数据库 ,作者根据泥沙灾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的需要 ,结合黄河水文、泥沙特点 ,建立了黄河泥沙灾害数据库 ,并且开发和编制了水文泥沙分析计算、洪水要素统计和数据、图象处理等软件包 ,与泥沙灾害数据库集成一体化 ,以构成适用于泥沙灾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以东营市河口区的黄河冲积泥沙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固化技术应用于黄河下游泥沙利用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为黄河下游地区的黄河泥沙利用提出了一条环保而有效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的泥沙处理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河下游引黄泄漏中的泥沙主要采取放淤改土、改造低洼碱沙荒地,对黄河下游两岸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分析计算含沙量沿重线分布特点,探讨渠首防沙的作用,分析灌区泥沙淤积分布特性与泥沙处理利用的关系,分析计算引水引沙对黄河下游冲淤影响人渠泥沙的自理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黄河泥沙的危害性和对黄河泥沙淤积河道、淤积水库、淤海造陆的一般认识,讨论了黄河泥沙的巨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目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黄河泥沙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良土壤、用于放淤固堤、淤筑村台、烧砖等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要对开采黄河泥沙作好规划并加以指导,按照社会需求情况和河道治理要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开采,分选出硅酸盐类原料、铁矿沙等矿物原料以及粗细不同粒径的泥沙。  相似文献   

15.
按泥沙利用目的的不同将黄河下游泥沙资源利用方式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分别指出其对应的实现途径。分析健康黄河理论和泥沙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1健康黄河理论为泥沙资源利用提供可能;2健康黄河理论对泥沙资源利用产生约束。并遵循健康黄河要求,对当前的泥沙资源管理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引黄泥沙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收集资料、实地调查、田间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引黄泥沙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引黄泥沙资源化利用的总体思路,并依据地形、土壤、水沙资源条件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提出了4种引黄泥沙资源化利用模式:多沙沉沙区减沙输沙模式、浑水灌溉区泥沙利用与动态调控模式、缺沙少沙盐碱区客沙改土利用模式、局部低洼盐碱区放淤改土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中游干流泥沙组成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利用系统、 颗粒级配资料,详细分析了黄河中游主要控制站长时期泥沙组成和泥沙粒径的变化,认为近期黄河中游有来沙细化的现象,但这是由于来沙量的减少造成的,泥沙组成规律并未发生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应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系统观、发展观、矛盾观,从黄河泥沙资源利用的战略定位、规划、市场需求和产业化等角度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审视辨析了黄河泥沙资源利用进程中战略定位的高与低、泥沙利用的准与禁、产业化的利润与风险、利益分享的远与近等对立矛盾;在"拦、排、调、放、挖"治黄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拦、排、调、放、挖、用"的黄河泥沙综合处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泥沙治理是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的关键,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动下,黄河泥沙的资源属性日益凸显,黄河泥沙治理与资源利用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对现有黄河泥沙治理与资源利用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黄河泥沙物化特性、泥沙对黄河生态安全的影响以及泥沙资源利用途径。结果表明:黄河泥沙主要源自中游多沙粗沙区,不同河段的泥沙物化特性略有不同;碱激发改性是泥沙资源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改性剂类型对泥沙改性材料强度等性能影响较大。结合黄河泥沙治理与资源利用研究进展,提出建立黄河泥沙治理的统一标准、将黄河泥沙与多种废弃材料或工业副产品相结合进行资源利用等建议,以提高黄河泥沙整体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地形、环流的影响以及下垫面的不同,黄河上游流域水沙异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水沙发生了较大变化,水沙量不断减少,进而造成各粒径组沙量的减少,本项目依据长期实测水文资料,对黄河上游流域水资源特性、河流泥沙分布状况、泥沙颗粒组成及规律、水利工程对河流泥沙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论述黄河上游水资源特性及河流泥沙组成,找出黄河流域悬移质泥沙颗粒变化规律。揭示了黄河上游的泥沙组成及变化规律,对黄河上游可持续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治黄对策及黄河上游治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