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葡萄糖代替保险粉作为植物靛蓝染料的还原剂,对涤/棉织物进行染色。为解决涤/棉织物靛蓝染料染色同色性较差的问题,对涤/棉织物采用两浴法染色。探讨了葡萄糖用量、氢氧化钠用量、还原温度、还原时间、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等对涤/棉织物K/S值的影响,并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显示,植物靛蓝染涤的最佳工艺为:靛蓝5 g/L,葡萄糖10 g/L,氢氧化钠0.5 g/L,60℃还原30 min,pH=5,120℃保温染色30 min;染棉的最佳工艺为:靛蓝5 g/L,葡萄糖40 g/L,氢氧化钠8 g/L,50℃还原30 min,35℃保温染色两次共60 min。两浴法染涤/棉织物可使涤纶和棉纤维有较好的同色性、染色深度和色牢度。  相似文献   

2.
《印染》2017,(16)
采用苯甲醇作为低温染色载体,对涤纶进行分散荧光染料低温染色和抗紫外线一浴加工。讨论了苯甲醇、染料、紫外线吸收剂和分散剂用量,以及染色温度、时间等对涤纶织物染色K/S值和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醇可用于涤纶荧光染料染色和抗紫外线一浴低温加工。优化的一浴法工艺为:染料1%(omf),苯甲醇20 mL/L(分散荧光黄10GN)或50 mL/L(分散荧光红R-G),紫外线吸收剂HLF 5%(omf),100℃保温60 min。染色织物可获得优良的耐洗和耐摩擦色牢度,经30次洗涤后,织物依然具有优良的紫外线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3.
《印染》2016,(10)
采用分散金黄E-TD、红3B和蓝2BLN,以及紫外线吸收剂HLF对涤纶织物进行一浴法低温染色和抗紫外线整理。探讨了分散染料和苯甲醇质量分数,以及染色温度和时间对涤纶织物抗紫外线和染色效果的影响。优化的涤纶织物低温染色和抗紫外线一浴工艺为:染料1%(omf),紫外线吸收剂HLF 5%(omf),扩散剂NNO 2 g/L,染浴p H值5,苯甲醇30 m L/L,100℃保温处理60 min。处理后涤纶织物的染色牢度可达到4级以上,抗紫外线性能和耐洗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印染》2018,(19)
采用耐碱性分散藏青HA对涤纶织物进行低温退浆和染色一浴加工,探讨了染色温度和时间,以及NaOH、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苯甲醇和染料用量对涤纶织物失重率和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涤纶织物的失重率、强力损失率、K/S值、染色牢度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涤纶低温退浆染色一浴优化工艺为:分散藏青HA1%(omf),NaOH 1.5 g/L,苯甲醇50 m 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 g/L,100℃保温处理60 min。由扫描电镜观察可知,涤纶织物上的浆料去除良好,强力损失率7.9%,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均达到4~5级。  相似文献   

5.
采用靛蓝染料对涤纶织物进行低温染色,探讨了保险粉用量、烧碱用量、苯甲醇用量、染料用量和染色温度、时间对染色涤纶K/S值的影响,测试了涤纶织物染色牢度.结果表明:靛蓝染料用量2%(omf),保险粉用量25 g/L,烧碱用量4 g/L时染色效果较好,在100℃时加入苯甲醇10 m L/L、90℃时加入苯甲醇20 m L/L和80℃时加入苯甲醇30 m L/L的条件下,染色涤纶织物均可获得与120℃相当的染色深度,染色织物耐摩擦色牢度均达3级以上,耐皂洗色牢度均达4级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散染料/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在近中性条件下对涤棉混纺针织物染色,探讨了染料、苯甲醇和Na Cl用量,以及染色温度和时间对涤棉织物染色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研究结果表明,涤棉织物一浴低温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分散染料1%(omf),中性固色活性染料3%(omf),苯甲醇30 m L/L,Na Cl 30 g/L,在100℃下保温染色60 min。染色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可以达到4级以上,均能够达到服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
《印染》2015,(18)
以苯甲醇为载体,采用耐碱性分散橙HA、红HA-3B和蓝HA对涤纶织物进行低温碱性染色,研究了苯甲醇、碳酸钠、分散剂和染料质量分数以及染色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涤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醇可作为分散橙HA、红HA-3B和蓝HA低温染色载体。优化的工艺为:耐碱分散橙HA或分散红HA-3B1.5%(omf),分散蓝HA 2.0%(omf),扩散剂NNO 2 g/L、碳酸钠10~20 g/L、苯甲醇40 g/L,染色温度100℃,保温时间60 min。涤纶织物可获得较高的K/S值和耐洗、耐摩擦色牢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胶囊分散染料和中性固色活性染料一浴法对涤/棉模拟交织物染色,分析了微胶囊分散染料对棉织物、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涤纶的沾色,探讨了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色pH、氯化钠用量等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研究结果表明: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涤纶织物的沾色以及微胶囊分散染料对棉织物的沾色均较少,随着氯化钠用量的增加,染色棉织物的表观色深逐渐增加,而涤纶织物的表观色深有所下降.中深色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入一定比例的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和微胶囊分散染料,染色pH=7,染色温度130℃,保温时间60 min,氯化钠用量40 g/L左右,涤/棉混纺织物用微胶囊分散染料/中性固色活性染料染色后,各项色牢度均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印染》2016,(13)
采用耐碱分散染料和K型活性染料,在碱性条件下对涤棉混纺针织物进行低温一浴染色,探讨了染料、苯甲醇、Na2CO3和Na Cl的用量、染色温度和时间对涤棉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涤棉混纺织物低温一浴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分散染料1%(omf),活性染料3%(omf),苯甲醇30 m L/L,Na2CO35 g/L,Na Cl 30 g/L,98℃保温染色60 min,染后织物的耐水洗牢度和耐摩擦牢度可以达到4级以上,满足服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苯甲醇用于涤纶氢氧化钠退浆、碱减量和染色一浴加工,研究了氢氧化钠、苯甲醇、分散剂和染料用量以及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等因素对涤纶织物退浆、碱减量和染色一浴加工的影响,测试了处理织物的各项性能及染色牢度。结果表明:苯甲醇可有效降低氢氧化钠的用量。当染料用量为1%(omf)时的最佳工艺:Na OH 2 g/L、苯甲醇60 m L/L,130℃保温60 min。经处理后,织物表面浆料得以去除,同时获得较好的仿真丝效果,且织物失重率达到24.10%,强力损伤为23.34%,耐皂洗和耐摩擦色牢度均可达到4~5级。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羊毛/棉模拟交织物一浴法染色,分析了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羊毛和棉织物的上染情况,探讨了染色温度、pH值、氯化钠质量浓度对羊毛和棉浅色染色同色性的影响,以及酸性染料用量对羊毛和棉深色染色同色性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研究结果表明:当中性固色活性染料用量0.5%(owf),pH值为5,95℃染色60 min,羊毛和棉织物可获得很好的同色性,当中性固色活性染料用量3%(owf),加入少量酸性染料,pH值为7,95℃染色60 min,羊毛和棉织物可获得很好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12.
闫丽君  姚继明 《染整技术》2011,33(4):5-6,57
本文研究了靛蓝染料对棉织物染色中,还原剂保险粉、二氧化硫脲的应用。探讨了还原剂的用量,氢氧化钠的用量对染液还原电位以及染色后织物的K/S值、干摩擦和湿摩擦牢度的影响,得出靛蓝染料浓度为10g/L时,二氧化硫脲用量为7g/L,氢氧化钠10g/L时染色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赵宽  侯秀良 《染整技术》2012,34(4):29-31,7,8
基于能染得绿色的天然染料很少,本文研究了叶绿素铜钠盐染得绿色棉织物的方法,并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性能。首先采取不同的染色工艺对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工艺的不同点主要在于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分别采用70℃、80℃、90℃、染色时间分别采用40min、50min、60min,然后分别测试染得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耐刷洗色牢度、熨烫升华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颜色特征值等,通过比对这些实验结果,得到一个最优化的染色工艺:一般以染色时间50~60min、染色温度80℃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溶法和高温高压法,将还原黄G超细粉应用于涤纶织物染色。探讨了染色方法和染色参数对染色后涤纶织物K/S值的影响,并比较了与之相近K/S值的还原黄G染色棉织物和涤纶织物的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结果表明,还原黄G可用于涤纶染色,采用热溶法染色比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所得K/S值高,匀染性好;还原黄G在涤纶织物上的摩擦牢度略低于棉,两者的皂洗牢度相当。  相似文献   

15.
高耐光色牢度还原染料对涤纶织物的热熔法染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扩大涤纶织物用高耐光色牢度染料的选择范围,将常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的高耐光色牢度还原染料以热熔法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探讨染色参数对染后涤纶织物K/S值的影响,并比较采用相同染料染色且K/S值相近的棉织物和涤纶织物的摩擦牢度、皂洗牢度和耐光色牢度。结果表明:选用的4种还原染料都可将涤纶织物染至中等深度颜色;涤纶织物的K/S值随着焙烘温度的升高、轧余率以及染料浓度的增加、浸轧染液中增稠剂和尿素的加入而增加;4种染料在涤纶织物上的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略低于其在棉上的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而在2种织物上的耐光色牢度相当。  相似文献   

16.
采用儿茶素对桑蚕丝织物进行染色,探讨媒染剂和媒染方法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优化的染色工艺为:后媒法染色,儿茶素3%(omf),硫酸铜3 g/L,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30 min,染色pH为5.5,媒染温度80℃,媒染时间30 min。染色后织物色牢度优良,且大幅降低了对紫外线的透过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保险粉、二氧化硫脲作为还原剂,靛蓝染料对棉织物染色的应用。从还原剂的用量、氢氧化钠的用量对染液还原电位以及对染色后织物的K/S值、干摩擦和湿摩擦牢度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靛蓝染料浓度为10g/L时,二氧化硫脲用量为7g/L,氢氧化钠10g/L时,染液的还原效果及染色性能较优异。  相似文献   

18.
针对靛蓝染色织物得色量低的问题,对靛蓝的分散工艺进行改进。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及质量分数对靛蓝分散稳定性及染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染料粒径、还原剂质量浓度、温度、pH值对靛蓝还原效果及速率的影响;探讨了氧化方式对染色织物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1.5%的分散剂DM-1501制备的靛蓝分散体,其染色棉织物K/S值达到11.92;粒径为280 nm左右的靛蓝分散体在保险粉质量浓度为1 g/L,还原温度为 80 ℃, pH值为11的还原条件下,还原液中隐色体吸光度达到最大,半还原时间减少至0.2 min; 采用空气氧化得到的靛蓝染色棉织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为4级,耐湿摩擦色牢度为3级,明显优于双氧水氧化得到的染色织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芳纶1414纤维助染剂预处理,进行阳离子染料染色实验,探讨染色工艺参数对芳纶1414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染色最佳工艺为染料用量5%(omf),助染剂用量2%,氯化钠用量15g/L,染浴pH为4.5,染色温度110℃,染色保温时间60min;染色后耐皂洗色牢度可达到4~5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一浴法对锦/棉模拟交织物染色,分析了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锦纶、酸性染料对棉的沾色,探讨了染色温度、氯化钠用量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结果表明: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锦纶织物的沾色以及酸性染料对棉织物的沾色均较少,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和氯化钠用量的增加,染色织物的表观色深逐渐增加.锦/棉织物较适宜的染色工艺条件为:加入一定比例的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染色pH为7,染色温度95℃,保温时间60 min,盐用量视Argazol活性染料用量而定.经固色后锦/棉混纺织物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酸性染料染色的各项牢度均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