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位于高邮城西的高邮湖,烟波浩渺,连天无涯,面积760.67平方公里,仅次于太湖、洪泽湖,为江苏省的第三大湖。高邮湖是由古代的许多小湖联并而成的,据史料记载,最早的两座小湖为樊良湖和津湖。  相似文献   

2.
离开著名文化历史名城扬州,无论是沿运河大堤步行,还是乘船由水路北上,当高邮城才隐约可见的时候,远远就能看到一座方形的七层宝塔,巍巍耸立在大运河中心的一座小岛上。象一位忠诚、英武的卫士,守卫在高邮古运河上;又象一位恂恂敦厚的长者,凝眸迎候着远方的来客。这就是被古建筑家们称道的“南方大雁塔”——高邮镇国寺塔。高邮镇国寺塔为唐代僖宗(874—888)年间所建。僖宗李儇有个弟弟,大概是由于看破红尘了吧,走出宫廷,削发为僧。他到处云游,遍访名山古刹。一日行脚到高邮,见高邮西门城内有一块平坦的旷地,原  相似文献   

3.
<正>"水在城中,城在水中",这是记者踏上淮安后的最大感受。从住地的窗外望去,一洼清澈的湖水,对面高楼大厦、蓝天绿树倒映在水中,好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淮安地处淮河下游,过境客水占70%以上,一直有"洪水走廊"之称。境内水网密布、河湖众多,洪泽湖、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四湖"镶嵌,盐河、古黄河、里运河、大运河"四河"穿城而过;加之淮安市"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冲",历史上极具战略、经济价值的漕运、治河均有总督府设于此,给淮安留下了丰富的水利文化遗产,增添了淮安古城浓重的运河人文色彩。因此,淮安是一座因水得名、因水而兴的典型水城。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情、水貌,决定了水利对支撑保障淮安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鲁南明珠南四湖,是我国北方较大的淡水湖之一。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南北长126公里,湖面积1266平方公里。 南四湖底南北各有一座古城,南部微山湖底有留城;北部昭阳湖底有湖陵城。根据有关历史资料证明,古留城在今微山湖微山岛的西南方向;湖陵城在今微山县张楼乡程子庙村东昭阳湖内,留城、湖陵城相距50公里。随着南四湖的形成,明朝末年留城和湖陵城被淹没在水下,成为南四湖底的两座古城。 秦代推行郡县制,设置留县,隶属泗水郡。秦末刘邦发动和领导农民起义,农民战争暴发后,张良积极响应,聚众归顺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为刘邦夺取政权,建立帝业,立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淮安有位著名的水利专家——殷自芳(1824——1900年),字沚南,号明经,出身于没落的盐商家庭。据《山阳县志》记载,殷自芳“少好读书,为人诚朴,重然诺,孤介不谐于俗。工古文,横溢有奇气,千言立就”。道光二十七年,二十三岁的殷自芳考中秀才,后又取得“增贡”学位。青年时的殷自芳,就以治理清水潭缺口而受到百姓的爱戴和官府的器重。后来,他在高邮州供职时,又对车逻河、邵伯湖和高邮湖作了治理。咸丰年间,淮安旱情严重,老市河、涧河因失修淤塞,农田无法灌溉,致使粮食严重欠收。殷自芳为了解除民生之苦,于同治初  相似文献   

6.
静研 《中华建设》2012,(3):52-53
正一部古书记载了一个消失的古国,一次探险掀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若隐若现,这座古城就是有着神秘面纱的古楼兰,是新疆库尔勒市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我的新疆之行不是要去探险神秘的古楼兰,不是去重温古丝绸之路的艰辛绵延,是为一座荣誉之城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大运河名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运河自开凿以来,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年代,其间名称变化无穷,每个朝代,每个时期的名称均有所不同,甚至在同一个时期内能有好几个不同的名称.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代齐与晋国争霸,于公元前486年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北筑邗城,开挖深沟,引长江水经过邗城城下向北,经武广、陆阳两湖之间入樊良湖、转向东北入博支、射阳两湖,又折向西经夹耶到末口入淮河.这是大运河的开创时期,这条运河因临邗城,后世称为邗沟,历史上称为邗沟东道.汉献帝建安二年(197年)邗沟东道淤隔,广陵太守陈登对邗沟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改线,穿樊良湖北注津湖,更凿马濑,合夹耶旧道,北至末口入淮,开西道捷径,这条运河仍称邗沟,历史上称为邗沟西道.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四八六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与晋国争霸,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北筑邗城(注:“邗”即“滨”的意思,因邗城位于长江边上,扬州市郊今称邗江县,大概仍沿用这个意思),并开挖深沟,引长江水经邗城下向北,于武广、陆阳两湖之间入樊良湖,转向东北入博之、射阳两湖,又折向西,经白马湖到末口(在今淮安城北)入淮河,这条运河因  相似文献   

9.
从淮南线上的水家湖出发,我和柔柔的春风、甜甜的阳光涌入古城寿州的怀抱,如走进母亲的臂下,一种温暖、安全之感涌上心头。 寿县的古城墙,在六十二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池中,是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座了。由于它肩负抗洪、御敌重任,所以它的生命力更加充满勃勃生机。历史感、凝重感和深邃感镶嵌在每块城砖之中,它记载了古城沧桑的风雨、前进的步伐和城与人患难与共的历程。人们不会忘记,1991年安徽洪水泛滥,这座淮河边上的古  相似文献   

10.
1基本情况 江苏省宝应县地处淮河下游,里下河腹部地区西部,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将本县分为运东、运西两片,境内地势低洼,湖荡相连,共有4个省管湖泊,分别是:运西的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运东的里下河湖荡(包括射阳湖、广洋湖、绿草荡、兰亭荡、獐狮荡、内荡和大凹子)。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部水系多为东西走向,南北向沟通江淮水系的古水利工程有邗沟等.从文献记载、实地考察及遥感解译等方面阐述了史书中记载的古江淮运河存在的可能性,江淮运河的恢复对中部经济的崛起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如何解决新江淮运河工程选线中巢湖段、肥西段及淮南段中存在的地质、地貌、工程设计等问题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市蜃楼”是因光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景象,山东蓬莱的“海市”与四川灌县青城山的“山市”,早为人们所熟悉。据江苏省《高邮县志》记载,高邮还曾出现过“湖市”。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四月间,江苏省高邮县西门外的临湖石堤崩塌,河帅派员修筑,工役往来堤上,奔运繁忙。傍晚时分,忽见湖上出现一座美丽的城市。城外断岸,有小桥横垣,桥畔并列木栅和拒马,桥上有人持板锹,迎风疾走。岸旁林木繁茂,有二驴在荫中悠闲地吃草。似乎有人家在烧煮晚饭。这种自  相似文献   

13.
建国前,里运河东堤上曾建有五座著名的归海坝。这五座坝分别是高邮的南关坝、新坝、中坝、车逻坝和江都的昭关坝,历史上统称为“归海五坝”。这五座归海坝对里下河人民的生活曾产生极大影响,深为世人瞩目。 在古代,里运河以西乃是一片低洼湖区,计有36座小湖(陂)。宋高邮邑人秦少游诗云:“高邮西北多巨湖,  相似文献   

14.
李春国 《中国水利》2006,(5):I0008-I0011
扬州是一座滨水城市,境内河湖广布,水系发达,襟(长)江枕淮(河),中含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绿杨城郭是扬州”等佳句,真实记载了扬州生态与环境的传统特征,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品位。扬州这座城市缘水而发、因水而兴,曾有过商通四海、富甲天下的兴盛,在扬州2500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水文化则是扬州文化的“根”,更是城市的“魂”。  相似文献   

15.
李敏 《江苏水利》2020,(2):29-32
为提高清水潭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合理性,从防洪治涝工程规划、清水活水工程规划、污水控制工程规划3个方面对清水潭旅游度假区水系整治规划进行分析。通过方案比选选择清水潭、迎荡河分南北两片控制+北面向横泾河抽排,南面向清水潭、迎荡河抽排作为防洪治涝规划方案;采用途径一作为度假区活水来源并结合四级水位控制方案保证度假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如今,是凡到过江苏的人,无不为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和村镇所陶醉。昔日多灾的土地为什么能变成宜人的乐园?这还得从治水说起。历史上,江苏的水旱灾害不堪回首。远的不说,以30年代前后为例。1931年长江,淮河、沂沭泗流域洪水并发,运河大堤溃决,从淮阴到场州,纵横三四百里,一片汪洋,仅里下河地区就淹没耕地1,330万亩,倒坍房屋213万间,灾民达350万人,淹死饿死7.7万人。1929年和1934年的大旱,洪泽湖、高邮湖、洮滆湖干涸见底,卤水倒灌内地百余里,受害地区,一次遭卤灾,几年寸草不生。为根绝水旱灾害,创造美好的生活,江苏人民从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7.
张晖  王浩 《治淮》2013,(4):44-45
一、高邮湖、邵伯湖概况高邮湖、邵伯湖地跨江苏、安徽两省,涉及扬州、淮安、滁州3个市的6个县(市、区),位于京杭运河以西、淮河流域下游,是淮河入江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石油资源、旅游资源等,在淮河治理等工程中居于关键位置。2005年3月1日,为了加强湖泊保护,有效发挥湖泊功能,合理利用湖泊资源,维护湖泊生态环境,《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明确规定高邮湖、邵伯湖为省管湖泊,从此江苏省湖泊管理与保护步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治淮》1990,(3)
截止3月底,一期工程的泗阳、刘老涧、蔺家坝、韩庄等9座泵站和中运河南段影响处理工程的初步设计已完成,为二期工程作准备的运西线邵泊湖、高邮湖的地质勘探及测量已结束,抬高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兴利水位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武汉水院、河海大学已完成优化调度研究,全线优化调度研究由南京水文资源研究所进行。调水泵站的研究取得进  相似文献   

19.
高邮湖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江苏省内第三大淡水湖,连接江苏省、安徽省两省,属于浅水型湖泊。高邮湖风光秀丽,物产丰富,又同时作为长江的入江水道,具有泄洪作用,对于高邮、扬州等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高邮湖前几年水体中物质含量进行分析,得出高邮湖水质类型、水环境特征。其中着重研究湖水中有机物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从不同指标综合评价其水体营养型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为高邮湖的合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鸣 《治淮》1995,(12)
近据报载,今年8月9日上午9时左右的一场暴雨过后,位于高邮湖西金湖县横桥乡高庄村的村民忽然看到在距高邮湖堤东南约500米的原本空荡荡的湖面上隐约出现了大堤、树木等,三、四分钟后,图象开始清晰,人们看到水中央的大堤上有汽车在来回开动,又过了约10分钟左右,图象变得更加清晰,这时能看到一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