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用于高炉炉身下部的不烧高密 Al2 O3- C质耐火材料在不同体积比的 CO与 CO2 混合气氛中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全面大量的实验。发现此种材料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以热力学分析和实验结果为基础 ,说明了其氧化机制 ,建立了不烧高密 Al2 O3- C质耐火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对高炉炉身下部用不烧Al2O3-C质耐火材料在水蒸气环境下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氧化性能实验,总结出其氧化规律,建立了不烧Al2O3-C质耐火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模型,此外,还对氧化前后试样的抗折强度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了高炉炉身下部用不烧 Al2 O3- C质耐火材料在不同体积比的 CO- CO2 混合气氛中的抗氧化热力学性能。在热力学分析和大量实验的基础上 ,说明了其氧化机制、建立了不烧Al2 O3- C质耐火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对高炉炉身下部用不烧Al2O3-C质耐火材料在水蒸气环境下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氧化性能实验。通过对大量的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出其氧化规律,建立了不烧Al2O3-C耐火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模型。此外,还对氧化前后试样的抗折强度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相似文献   

5.
对高炉炉身下部用不烧 Al2 O3- C质耐火材料在水蒸气环境下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氧化性能实验。总结出其氧化规律 ,建立了不烧 Al2 O3- C质耐火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模型。此外 ,还对氧化前后试样的抗折强度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相似文献   

6.
研究分析了高炉炉身下部用不烧Al2O3-C质耐火材料在不同体积比的CO-CO2混合气氛中的抗氧化热力学性能。在热力学分析和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说明了其氧化机制、建立了不烧Al2O3-C质耐火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以电熔刚玉、天然石墨以及利用碳热还原法合成的ZrO2-SiC复合粉体为原料制备了Al2O3-C质耐火材料,研究了ZrO2-SiC复合粉体加入量对Al2O3-C质耐火材料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4%的ZrO2-SiC复合粉体试样的显气孔率最低为18.8%;添加6%ZrO2-SiC复合粉体的试样,在1 200 ℃的温度下热震次数达到10次后,其表面并未出现明显裂纹,且其残余耐压强度为16.71 MPa,耐压强度保持率为40.9%,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摘要:钢中添加适量铝元素可以提高其韧性与耐腐蚀性,但在冶炼过程中会影响炉渣中Al2O3含量而改变其与现行铝镁质浇注料的界面反应,制约钢种冶炼及品质提升。因此,采用静态坩埚法开展铝镁质浇注料的抗CaO-Al2O3-SiO2渣蚀实验,并结合热力学模拟计算探究Al2O3含量(w(CaO)∶w(Al2O3),C/A)变化对耐火材料渣蚀的影响规律,得到以下结论:随着熔渣中Al2O3含量的增加,铝镁质浇注料与熔渣反应界面越易形成更厚的高熔点隔离层,将耐火材料组分向熔渣中的直接溶解转变为间接溶解,有利于提升铝镁质浇注料的抗侵蚀性;当渣中的Al2O3质量分数在32%左右时,熔渣的侵蚀性总体较弱,但当渣中的Al2O3质量分数不小于36%时,熔渣对铝镁质浇注料产生了严重的渗透性,也易造成材料变质剥落。这为面向含铝钢冶炼用耐火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高铪(1. 5%Hf) Ni3Al基合金在1000℃、1100℃和1200℃氧化100h的实验,分析了氧化膜的形貌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高铪Ni3Al基合金直到1100℃仍可达到完全抗氧化级,氧化膜完整致密,氧化增重速率0. 03g/m2·h,氧化皮剥落量0. 52g/m2,较0. 5%Hf的Ni3Al基合金降低一倍; 1200℃时,氧化皮剥落量明显增多,抗氧化性能降至次抗氧化级。高铪Ni3Al基合金氧化后,形成了大面积具有保护作用的Hf O2和Al2O3氧化膜,随着氧化温度由1000℃逐渐升高至1100℃,氧化膜由以Hf O2为主,转变为以Al2O3为主;合金氧化过程中Hf O2优先形成,Al2O3以Hf O2为核心形核生长,铪含量的提高促进了Al2O3氧化膜的快速形成,抗氧化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上系统研究了Al2O3-C系、SiO2-C系、Al2O3-SiO2-C系热力学。结果表明,在Al2O3-SiO2-C系中,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铝还原的热力学条件,中间产物Al4C3、SiC等碳化物分别与SiO2、Al2O3反应进而生成铝硅合金,使电热法铝硅合金对生产成为现实。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电热法铝硅合金生产中,Fe的存在使得铝硅合金生成反应的起始温度大大降低,Fe还有助于破坏碳热还原过程中容易生成的碳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