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扫描电镜-能谱仪研究了甘蔗茎皮层的外表面和横切面中Si等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皮层外表面不同形态区域中Si等元素的含量不同,颗粒物是Si高度密集的部位,Si的含量高达58.23%;平坦处的Si含量较低,为44.42%;颗粒物块及其连接处中所含Si的原子数相同,但所含C、O元素的原子数则相反.横切面中,皮层中Si的密度高且分布呈外层低里层高的规律性;维管束及薄壁细胞中Si的含量较低且分布较均匀,皮下纤维层中Si的含量最低,具有明显不同于麦秆的特点.实验结果预示不同部位中硅化物的组成及元素化学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用SEM-EDAX法研究苇茎皮层的形态、超微结构和Si等矿质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苇茎皮层外表面由片状物、片状物的连接物及颗粒状物3种结构物呈规律性排列而成;皮层外表面主要由C、O、Si等元素组成,Si含量高达50%~55%;不同结构物的Si含量均非常高.皮层的纵切面有致密和多孔两种形态,皮层外表面上的片状物实际上是纵向生长、长短不一的管状细胞,细胞壁为绕中心管孔的多层结构,厚度较大,具有明显不同于竹子及麦茎皮层的特点.苇茎皮层不同部位中Si等元素的原子数比不同,预示着这些部位中Si化物的组成及Si等元素化学状态的差异;皮层外表面的Si化物主要是无机物.  相似文献   

3.
用SEM-EDXA进行了竹茎皮层的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竹茎皮层的外表面形态及超微结构特点不同。五月季竹茎部皮层外表面的气孔很少,但皮层的外表面及内部表皮细胞壁上都广泛分布着小孔,构成发达的通气系统;坭竹茎部皮层外表面上有大量的气孔,每个气孔口都被10个左右的颗粒物围成圆圈加强保护。竹茎表皮细胞是具有多层细胞壁的管状细胞,不同细胞壁层次的排列方向不同。部分相邻表皮细胞与皮层外表面之间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中,填充着大量Si含量高的颗粒状物质;部分表皮细胞的胞腔几乎被Si含量高的内含物所堵塞。  相似文献   

4.
稻草皮层的SEM-EDXA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用SEM-EDXA法研究粤晶丝苗水稻茎部皮层的超微结构及硅等矿质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稻草茎部外表面皮层由颗粒物区和非颗粒物区交替排列而成;气孔主要分布在颗粒物区.颗粒物区中每一颗粒物行都被硅含量极高的颗粒物团所加强;每一颗粒物组主要由2个横向相对的颗粒物组成.非颗粒物区的Si元素含量为21.04%,明显低于颗粒物区,但K元素含量则明显高于颗粒物区.稻草茎皮层结构紧密:表皮细胞璧呈多层结构,不同层次方向不同,细胞壁上分布着较多孔洞.切面中,皮层中的Si元素含量明显低于皮层的外表面,内部组织中的Si元素含量极低,但K元素含量高.粤晶丝苗稻草茎的Si元素含量较低、K元素含量较高,这些特点将对稻草浆黑液碱回收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SEM-EDXA法研究芒秆茎部皮层的形态、超微结构及矿质元素分布.结果表明,芒茎皮层外表面由纵向的条纹区和非条纹区交替排列而成;皮层纵切面中存在多孔结构及具层状细胞壁的横向管孔;皮层中存在不同结晶形态的Si化合物.芒茎皮层的形态及超微结构明显与甘蔗、麦草等的茎部皮层不同.芒茎皮层主要含C、O、Si、K等元素,Si元素含量高于50%,C元素含量低于4.0%;皮层中部的Si元素含量最高,外部及内部的Si元素含量稍低;皮下纤维及芒茎内部组织结构中的Si元素含量均为0.00%.皮层中的Si化合物主要是无机物.  相似文献   

6.
用SEM-EDXA法研究稻草叶鞘、叶片的超微结构及Si等矿质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叶鞘外表面皮层由颗粒物区和非颗粒物区交替排列而成;叶鞘外表面皮层主要含C、O、Si、Cl、K等元素,Si含量为18.57%,非颗粒区的Si含量为25.46%,明显高于颗粒区的含Si量。叶鞘内表面层的Si含量仅为0.58%。叶片有发达的叶脉系统;中脉中存在巨大的空腔;中脉的外周交替分布着中型和小型维管束;中脉内部细胞的结点上也存在着维管束。叶片上、下表面皮层的超微结构形态相似,均由气孔区和非气孔区交替排列而成;每个气孔的左右两侧均有3~4个颗粒物加强着;气孔区对应的皮下组织为叶肉组织;非气孔区对应的皮下组织为叶脉组织。叶片下表面皮层由O、Si、Cl、K和Ca等元素组成,Si含量较高,为22.87%;叶片上表面皮层由C、O、Si、Cl、K等元素组成,Si含量低,仅11.75%。叶片表面及表面上各种器官均布满翅形结构物,具有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麦秆皮层矿质元素的微区分布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AX)研究麦秆节间皮层矿质元素的微区分布及Si等元素的电子地图。结果表明,节间外表面有2种形态,Si含量高达30%~60%。多数外表面呈高低相间的纵向平行条纹;这种皮层的外表面及皮层中Si的分布也呈高低相间的纵向平行条纹。少量外表面较粗糙,具粒状物且气孔器分布较多;粒状物是Si高度密集的部位;气孔器周围的Si密度明显提高,Si高度密集的气孔器壁深入到皮下纤维层中。麦秆皮层主要由C、O、Si、K等元素组成,并含有少量Cl、Ca、Al等元素。节间皮层中Si的含量呈规律性分布。与皮层相邻的纤维细胞壁中含Si量较高。Si是皮层生物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元素。麦秆不同部位的皮层中,C、O、Si等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点不同,预示着这些元素存在的化学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用SEM-EDXA法研究芒秆叶鞘皮层的形态、超微结构及Si等矿质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叶鞘外表面皮层由颗粒物纵向规则排列区域和分散分布区域交替排列而成;每个颗粒物组由两个相对的"肾型"颗粒物纵向排列而成.与外表面皮层两种形态区域对应,皮层横切面由致密区域和疏松区域交替排列而成;致密区域的厚度大且质地较均一,Si元素的含量低,其内部主要是维管束组织;疏松区域的厚度小,Si元素的含量高,其内部则主要是近乎圆形的空腔.叶鞘皮层主要含C、O、Si、Cl、K、Ca等元素,C元素的含量低;外表面皮层的Si含量约为50%,内表面皮层的Si元素含量仅4%左右;叶鞘外表面皮层中的Si化合物主要是无机物.  相似文献   

9.
麦草原料矿质元素的SEM-EDAX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AX)研究麦草原料的矿质元素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麦秆节间皮层外表面平滑,呈纵向排列、平行相间的条纹;元素的组成简单,仅含C、O、Si、K等元素,Si含量高达56.285%。皮层外表面元素的电子地图表明,Si密度分布也呈现高低相间、纵向排列的平行纹理,K、Cl则均匀分布。麦秆外表面Si含量明显高于内表面;节部、穗部的Si含量高;纤维细胞的Si含量最低,约为皮层Si含量的1/30-1/140。Si是麦茎皮层生物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元素。不同产地的原料及同一原料不同部位中矿质元素的种类及含量差别甚大。研究认为,加强备料,开发新的预处理工艺及设备,有效除去麦草的节、穗及茎秆的皮层,对实现麦草浆的高效清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镜一能谱仪(SEM-EDS)研究了稻草不同部位的形貌,主要矿物质元素的分布、相对含量及Si元索的结合状态.结果表明,稻草秆皮部形貌特征是颗粒物带和光滑的非颗粒物带相间隔,颗粒物带有气孔组织,稻秆节部存在有规则排列的Si颗粒.Si元素在稻秆皮部相对含量很高,在上部颗粒物中的质量分数达到95.48%,Si、O元素在稻皮外表面和稻秆节部颗粒物区结合紧密;K、Na、Cl元素在稻皮内表而相对含量较高,存稻皮外表而分布均匀.Fe、Ca、Cu等元素相对含量都比较少.揭示主要矿物质元素在稻草不同部位的分布、相对含量等特点,对稻草制浆造纸和乍物质转化利用等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稻草皮层硅化物的XPS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草茎部和叶鞘的外表面及穗轴等进行了皮层硅化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几个部位皮层中,自外至里,硅化物的含量及分布具有相同的规律性;茎部皮层外表面硅化物的含量(面积)最低,但半峰宽则比皮层内部高;叶鞘及穗轴的皮层外表面硅化物的含量及半峰宽均比其皮层内部低.初步测定表明,所有部位中的硅化物均为无机硅化物,不同部位硅化物的组成不同;但各测定点的半峰宽都明显高于基准值1.57,说明在测定范围内的硅化物均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硅化物组成的.因此,对各部位的Si2P峰均需进行分峰拟合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和红外光谱分析法(IR)对麦草茎秆皮层表面形态和皮层中硅元素的分布及其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秆皮层外表面有两种形态,且硅元素在两种不同外表面中存在的化学状态不同.多数外表面呈高低相间的平行条纹,气孔器分布较少或没有;这种外表面的皮层中硅的密度分布也呈高低相间的平行条纹,硅的结合方式主要是Si—O—C和Si—H.另一种外表面具有颗粒状物且气孔器分布较多;颗粒状物是硅高度密集的部位,气孔器周围(即气孔器壁)的硅密度也甚高,硅的结合方式除了Si—O—C,还有Si—O—Si和Si—C,气孔器周围主要以Si-H的方式结合.  相似文献   

13.
用SEM—EDAX法研究麦草原料中的Si在碱法制浆过程中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在碱法制浆过程中,麦秆外表面皮层及皮下纤维居中的Si对碱的稳定性较差,麦秆内部的维管束及内表皮层中Si的碱稳定性较高;原料的Si脱除率仅为(60~70)%,浆中残留的Si量为(30—40)%,且主要分布在麦秆内部的细胞中。不同部位中Si的碱稳定性不同意味着其中的si等矿质元素存在的化学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用SEM-EDAX法研究麦草原料中的Si在碱法制浆过程中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在碱法制浆过程中,麦秆外表面皮层及皮下纤维层中的Si对碱的稳定性较差,麦秆内部的维管束及内表皮层中Si的碱稳定性较高;原料的Si脱除率仅为60%~70%,浆中残留的Si量为30%~40%,且主要分布在麦秆内部的细胞中.不同部位中Si的碱稳定性不同意味着Si等矿质元素存在的化学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进行麦秆皮层硅化物的XPS测定及分峰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麦秆不同部位皮层中的硅化物都是由有机硅化物和无机硅化物组成的。有机硅化物主要有线状p-MethylSil、树脂p-PhenylSil、Ph3SiOSiPh3、Ph4Si、Et3SiCl、Et2SiCl2等。无机硅化物的种类更复杂,主要有硅灰石、云母、钠长石、硅线石、高岭土、分子筛A型及X型物质以及5种结晶形式的SiO2等。不同部位硅化物的组成、含量不同,将影响其在制浆等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进行麦秆皮层硅化物的XPS测定及分峰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麦秆不同部位皮层中的硅化物都是由有机硅化物和无机硅化物组成的.有机硅化物主要有线状p-MethylSil、树脂p-PlnenylSil、Ph_3 SiOSiPh_3、Ph_4Si、Et_3SiCl、Et_2 SiCl_2等.无机硅化物的种类更复杂,主要有硅灰石、云母、钠长石、硅线石、高岭土、分子筛A型及x型物质以及5种结晶形式的SiO_2等.不同部位硅化物的组成、含量不同,将影响其在制浆等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芒秆表皮层的SEM-EDAX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SEM-EDAX法研究芒秆茎部表皮层的结构及元素组成,并对茎部纤维、薄壁细胞及叶部的元素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芒秆茎杆表皮层的外表面仅由C、O、Si、K等元素组成,Si含量高达60%,Si的粒度小且分布较均匀;表皮层是由C、O、Si、Al、Ca、K、Fe、Na等元素构成的结构复杂的复合材料层,外层角化程度较高,Si含量较低;时丑的角化程度较低,但Si含量最高。表皮层的结构及形成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薄壁细胞及叶部中含矿质元素的种类最多,含量也高,宜在备料时尽量除去以提高原料含量。  相似文献   

18.
比较研究6种柚果(沙田柚、四季柚、黄肉蜜柚、红肉蜜柚、白肉蜜柚、三红蜜柚)的外皮层、中皮层、囊衣、汁胞4个部位的矿物质元素、总酚、柚皮苷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采用福林酚比色法、高效液相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总酚、柚皮苷、矿物质元素含量;以DPPH法、ABTS法和普鲁士蓝法分别测定6种柚子4个部位9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结果表明,矿物质元素中Mg和Ca元素含量较高,Mg元素最高可达(25 349.50±1.03)μg/g DW(三红蜜柚外皮层)、Ca元素最高可达(14 704.50±1.08)μg/g DW(三红蜜柚外皮层);黄肉蜜柚外皮层总酚含量最高,达(6.14±0.31) mg GA/g DW;黄肉蜜柚中皮层柚皮苷含量最高,达(11.95±0.06) mg/g DW。综合抗氧化活性指数表明,外皮层抗氧化活性最强的品种是黄肉蜜柚,其他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的品种均是四季柚。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酚、柚皮苷的含量与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该研究可为柚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哈尼稻秆为原料,并与广东稻秆作为对比,通过光学显微镜(LM)以及扫描电镜(SEM)结合能谱仪(EDS)对稻秆生物结构和稻秆中的纤维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EM较在哈尼稻秆的维管束中存在大量的螺旋式结构,而广东稻秆的维管束中并未发现。两种稻秆茎表皮主要含C、O、Si、K、Cl等元素,但不同种类的稻秆和稻秆不同区域的元素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对京郊52种蔬菜产品,以及同一种类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产品的不同部位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VC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蔬菜产品器官的硝酸盐含量在不同种类、品种及其不同部位间存在明显差异。以蔬菜鲜质量器官中硝酸盐含量均值计算,根菜类(420.66mg/kg)>叶菜类(281.24mg/kg)>茎菜类(279.54mg/kg)>果菜类(176.54mg/kg)>花菜类(157.93mg/kg);同种蔬菜品种间的硝酸盐含量相差1.13~5.48倍;产品器官不同部位的硝酸盐含量也有较大差异,如结球叶菜硝酸盐含量外叶>中叶>内叶,叶柄>叶片,黄瓜果实顶部、基部>中部,果肉>果心,萝卜根皮>根肉。各供试蔬菜产品器官的亚硝酸盐含量多在1mg/kg以下,个别蔬菜种类如茼蒿可达6.74mg/kg,不同蔬菜种类、品种和部位间亚硝酸盐含量差异不如硝酸盐含量差异明显。果菜类、叶菜类和花菜类蔬菜产品器官的VC含量普遍较高,如辣椒可达146.56mg/100g,但品种间VC含量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目前京郊蔬菜产品器官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多在安全范围内,但仍建议消费者科学合理进行蔬菜种类搭配以保障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