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对泉州市天然植被野生树种、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应用、古树名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综合分析和评价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以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根据城市性质和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对泉州市园林绿化树种进行系统规划,提出了面向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园林绿化树种发展方向、落实本树种规划的实施措施,同时对于城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提出了规划...  相似文献   

2.
以水热因素的地带性分异规律为依据、以局部环境条件为制约,以有利于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为前提,将山西省高速公路路域分为3个植被区、11个植被亚区。从宏观上反映了山西省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经向、纬向地带性分布及各区域的海拔、地貌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借鉴中国植被区划、黄土高原生物气候分区和黄土高原种树种草已有区划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植物环境因子中的水和温度因素的地带性分异规律为依据,以区域整体植物群落为参照,以黄土高原气候环境背景为基础,以地区乡村绿化建设目标为导向,将黄土高原民居绿化植物划分为3个地区、5个亚地区、11个区。并在大量调研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甄选出适合各区域的民居院落绿化树种,同时对重点研究区植物种类的应用频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为今后地区植物与民居生态共生关系研究、乡村绿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大树引人城市”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做好树种选择工作。树种选择总的原则是:坚持以生态平衡为指导思想,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地带性植被为特征,适地适树,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合理,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提倡科技兴绿,最终建立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配植、比例合理的复层绿地,能发挥最大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重视南方滨海地区城镇园林绿化树种盐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文卿 《中国园林》2000,16(5):73-75
介绍国内外城镇园林绿化树种耐盐性的研究概况、城市土壤盐分类的来源,盐分在土壤中的移动,盐害发生的原因、影响植物耐盐性的因素及盐害的诊断和采取的措施等,指出开展南方滨海地区城镇园林绿化树种盐害的研究,尤其是筛选耐盐树种是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6.
对上海城市绿化建设中地带性植被恢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带性植被特征及其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在绿化发展过程中,植被恢复面临的新机遇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楔型绿地、环线林带、郊区及城市周边大规模人造森林建设过程中,以地带性植被恢复的原则为植物构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评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报道了深圳市园林绿化树种调查的结果,从这些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状况,园林观赏效果,抗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深圳市现有的园林绿化树种进行评估和分级。作者还总结了深圳市园林绿化树种的特点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深圳市园林绿化树种的规划与选择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运会期间深圳地区少花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洁舒  徐艳 《风景园林》2011,(4):103-106
针对8月份深圳地区开花植物较少的实际情况,通过对8月份深圳城市园林中开花植物种类的调查,初步掌握了8月份期间深圳园林植物的开花状况及主要应用形式。在此基础上,为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比赛期间的城市绿化、美化工作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同时根据深圳地区地带性植被资源的优势及园林绿化水平的现况,提出了解决8...  相似文献   

9.
江堃 《园林》2009,(2):42-43
生态型绿化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生态型绿化建设“近自然”群落是植被恢复的一种新理念,它以生态学的潜在自然植被和群落演替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选择乡土树种(即当地自然植被的主要乔、灌木种类)、应用容器育苗等“模拟自然”的技术和手法,通过人工营造与植被自然生长的完美结合,超常速、低造价地建造以地带性植被类型为目标、群落结构完整、物种多样性丰富、生物量高、趋于稳定状态、后期完全遵循自然循环规律的“少人工管理型”绿地。  相似文献   

10.
1 加强树种调查与树种发展规划,丰富生物多样性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调查与树种发展规划,是每个地区、每个城市绿化建设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不仅是建设生态园林速度快慢、质量高低、效果好坏及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而且是城市绿化生态化总体规划与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上海植被区系成分,按《中国植被区划图》划归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松江区的佘山和金山区的大金山岛现存的半自然状态的植物区系成分,基本上反映了本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基本特点。但是城市环境中的植被分布现状与上述结论并不符合。调查发现,上海常用绿化植物为382种,其中乔  相似文献   

11.
郭菲菲  王美仙 《中国园林》2022,38(9):111-116
滨河绿地拥有水、陆域相结合的自然资源,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社交的重要场所。从游人需求角度出发,探究游人偏好何种植物景观,对滨河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以郑州市东风渠、七里河、熊耳河3条河流滨河绿地为例,在调研分析滨河绿地植物多样性水平的基础上,运用游客自愿拍摄法(VSEP)收集游人拍照点位置及偏好植物景观照片,并借助Arc GIS和SPSS软件分析游人拍照点空间分布特点及植物景观偏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游人在动态游览时对滨河绿地整体植物多样性感知程度较低,更关注视野范围内较小面积样地的植物种类丰富程度;近水道路植物景观空间、滨水植物景观空间为拍摄点密集区域;游人拍摄照片时关注植物个体特色、植物景观空间及个人在植物景观空间中的感受;游人偏好的植物景观空间普遍具有植物种类及观赏特性丰富、可进入草地面积大、地形起伏、有花卉装饰、空间视线开敞、与水体相结合、色彩和谐、适中的硬质铺装面积及绿视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袁嘉  杜春兰 《风景园林》2020,27(4):50-55
城市植物景观的系统稳定性、观赏效果和生态服务功能的维持正面临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严峻挑战。近年来,生态系统关键种的保育研究为城市植物景观提供了增强环境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分析关键种对于城市植物景观的重要生态功能,综述国内外关键种的研究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建“城市植物景观—关键种”协同共生体系的设计框架。从环境要素设计、关键种选择与吸引、植物筛选及种植、营巢生境与庇护生境设计、踏脚石生境与迁徙廊道设计等方面探讨关键种与城市植物景观协同共生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提供风景园林实践中以关键种与植物景观协同共生来提升城市植物景观功能的有效途径,以及“城市植物景观—关键种”协同共生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归纳、设计框架和应用范式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8个城市公园中的植 物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使用行为观察法和行为地图法记录游 人的景观偏好与行为偏好,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研究植物 景观空间特征指标与游人偏好的关系,为提升游人在植物景观 空间的游憩体验、构建人性化城市公园提供参考。研究表明: 游人偏好水体与植物组合景观空间,且游人偏好与植物观赏特 性、季相变化、色彩构成呈显著正相关,与亲水性呈显著负相 关;游人喜欢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中欣赏美景和社交;游 人倾向于在野生植物种类少、可达性好的植物景观空间内进行 休闲娱乐活动,在气味芳香、硬质广场面积较大的植物景观空 间内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在郁闭度高、较封闭、离水边较远、 离出入口较近的植物景观空间内进行安静休憩活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原生热带雨林景观特征的研究以及中国3个 以植物原生境为展示特色的植物园景观温室热带雨林展示区的 调查研究,发现景观温室设计上对雨林原生状态景观的表现存 在雨林类型呈现不完全、地域性不足、整体性不明显等问题。 在世界热带雨林各分布区地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温 室热带雨林展示区以非洲雨林群系、美洲雨林群系以及印度- 马来雨林群系作为主题。从不同地域主题出发,从地形、土 壤、水体、文化、植物等景观要素的设置上进行景观设计,旨 在展现不同雨林群系的地域特色,为景观温室热带雨林展示区 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公园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中植物景观的个性化提升已尤为重要。青年人是城市公园游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年龄段的特殊性,他们对园林植物景观往往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因此,将从青年人的视角出发,以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为载体,采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青年人所关注的园林植物景观因子进行研究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提取并命名5个青年人关注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因子,分别是:植物景观的社会性、特色植物的选择与养护、植物景观的空间形态、植物的个体特色、景观空间的功能性。通过深入分析这5个因子,得出在营造契合青年人需求的园林植物景观时,设计者应注意营造富有一定内涵的植物景观以及开敞的植物空间;此外,还要注意开花植物的选择和植物色彩的搭配。本研究结果可为设计符合青年人需求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西北干旱地区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管理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北干旱地区,城市河道是城市的生态线、生命线、景观线。如何开展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管理绩效评估是河道建设保证城市河道生态水文安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河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科学问题。以西北干旱地区国家级园林城市库尔勒市为例,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扎根理论和ANP法,首先从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绿化养护三个阶段构建了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可持续建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其次,基于可拓物元法对库尔勒市杜鹃河景观工程可持续建设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确定评价等级为"良";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库尔勒市河道景观工程可持续建设管理提质增效策略,可为其他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国栋  邱冰  王浩 《中国园林》2022,38(2):31-36
为能够定量评估、优化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改进传统的BIB-LCJ法和SD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筛选出植物群落丰富度、色彩对比度、季相特征、植物配置模式、植被多样性和林冠线变化6项显著视觉特征要素,形成一种基于虚拟现实三维建模技术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评价与修正方法.并以长荡湖旅游度假区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8.
费慧  黄佐  梁立东 《山西建筑》2003,29(2):11-12
通过分析戒严企业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前景,总结了工业企业景观设计的需要,以赣州立环磁电设备基地的景观规划为例,阐述了工业企业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如何遵循绿色低碳途径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提升城市绿地植物固碳效益成为新时代植物景观营造必须思考和解决的科学问题。结合西安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量时空变化状况,提出符合场地生境斑块连通性需求的4种城市绿色空间碳汇矩阵单元,探索植物碳汇在景观全生命周期中的设计过程。通过对西安地区典型绿地样方的持续调研观测,结合i-Tree软件总结出常见乔灌、地被植物的年固碳量,筛选出高固碳型植物种类,总结出适用于公园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的高固碳型灌丛-地被型、地被型植物群落设计模式。依托“高固碳型植物群落数字化平台”对灌丛-地被植物群落碳汇效益进行持续智能监测与模拟,为植物种植设计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港口博物馆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建筑与景观的空间构成性质和特点,从建筑界面、空间限定要素、空间氛围与植物配合三个层面上论述了建筑与景观的内外连续性、建筑空间限定要素在构成上的拆解、建筑与景观空间氛围的整合与植物造景对建筑空间的柔化,进而阐述了建筑与景观的空间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