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修建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为了使淤地坝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开展淤地坝及其坝系试验研究尤为重要。对淤地坝及其坝系试验研究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为今后淤地坝建设和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等提供参考。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水土保持科研单位、行业管理单位、高等院校等针对淤地坝建设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试验研究工作,可将已开展的试验研究分为单坝试验研究和坝系试验研究,在单坝研究方面开展了淤地坝设计防洪标准、工程结构、最优坝体断面、"水坠法"和定向爆破法等筑坝技术、坝体分期加高、拦泥减蚀作用测算、淤地坝分类及运行管理、坝地防洪保收、盐碱化防治、坝地综合利用模式等研究,在坝系研究方面开展了以骨干坝布局、规模及建坝顺序为重点的坝系优化规划技术研究、坝系相对稳定条件研究、坝系结构级联研究、坝系监测技术研究及坝系安全运行评价研究等。提出了淤地坝及其坝系研究的学科定位、研究体系及急需开展研究的重大课题:淤地坝及其坝系研究属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淤地坝及其坝系研究体系可以分为基础理论、技术和管理三方面,当前急需开展拦沙和减蚀机理研究、水毁机理研究、筑坝新材料和新技术研究、监测预警预报技术研究、淤地坝病险加固技术研究、坝系水资源利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淤地坝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地坝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回顾50多年淤地坝在单坝设计技术、施工方法、坝坡及溢洪道过水防冲、规划布设与防洪保收、淤地坝淤积形态等方面试验研究的概况、特点,根据淤地坝建设的发展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以及促进淤地坝试验研究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谭丽 《山西水利》2013,(10):7-7,12
通过对右玉县淤地坝建设与运行情况分析,阐述了淤地坝的作用与效益,并根据淤地坝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淤地坝防洪保安工作,大力提高坝地利用率及加强工程设施管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淤地坝规划设计中的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规模淤地坝建设是一项非常浩大和复杂的工程,为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避免和解决过去淤地坝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新时期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就坝系相对稳定、淤地坝洪水设计标准和不达标淤地坝的处理标准、淤地坝随淤随用、提高竖井排洪能力、岸边溢洪道、土坝过水和水坠坝的快速施工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理论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泥沙问题突出,建设淤地坝、防治水土流失是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重要措施,但现有淤地坝存在溃决风险高、管护压力大、拦沙不充分等问题。为了突破淤地坝坝身过流难题、充分发挥淤地坝的生态保护修复效益,创新性地提出了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设计运用理念,基于小流域水文计算新方法、淤地坝新坝型结构、黄土固化新材料、设计施工新技术等,构建了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理论技术体系。与传统淤地坝的技术经济比较表明,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可以实现防溃决、免管护、多拦沙、降造价的目标,能更好地发挥淤地坝的综合效益,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敏 《人民黄河》2005,27(11):68-69
淤地坝作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措施之一,应当从全流域的角度、从综合治理的角度、从淤地坝与水沙运行关系的角度对其安全与稳定状况进行系统分析。除人为因素(设计标准、工程质量等)外,处于生产运行期的淤地坝的安全与稳定,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淤地坝的排水排沙能力、淤地坝的拦水拦沙能力、流域的来水来沙状况。  相似文献   

7.
黄河中游淤地坝坝系相对稳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淤地坝是黄河中游一项重要的水上保持措施,在蓄水拦沙和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本文从理论上 坝系相对稳定问题,论述了坝系相对稳定的标准、条件和定量方法,提出了黄河中游不同地区坝系相对稳定临界值,通过典型实例,分析了坝系相对稳定的形成过程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肃省近3年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过程中坝体部分发生的病险情况分析研究,较为系统地归纳整理了坝体部分不同病险情况下所采取的除险加固技术和措施,对正在开展的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略谈以支流为单元的淤地坝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1959年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提出"坝系"一词以来,淤地坝建设经过试验研究、试点探索和示范推广,转入大规模建设的新阶段.继2003年黄土高原启动实施83条小流域坝系建设之后,黄委又拟于近期开展以支流为单元的淤地坝体系建设.为此,我们从发展思路、布坝密度、坝系结构、建坝顺序以及大型拦泥库、淤灌工程和坡面治理诸方面,来探讨支流坝系建设应注意解决的若干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宁南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敏感。为了保持水土、减小水土流失危害,建设了大量的淤地坝。随着气候及下垫面条件的变化,淤地坝淤积速率降低,设计标准内的洪水总量减小。通过构建包含降水预报、水沙模拟、水资源配置及调度的宁南山区坝库功能转换理论与技术体系,促进淤地坝向小水库的功能转换,使得淤地坝工程兼具拦泥供水多重功能,实现坝系水资源化。以宁夏好水川流域为例,计算了典型工程坝库功能转换后的兴利库容,从而提高水资源及工程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陈智汉  张鉴  杜守君  魏明 《人民黄河》2006,28(10):57-58,62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沟道淤地坝系不能完全对各主要产沙支流天然雨洪在时空上实施全程调控和优化集用等问题,提出了坝库联蓄系统。该系统以人为建坝目的与天然雨洪产输特性相协调为特点,可实现有效分离、分贮、分用水沙,并充分发挥淤地坝、蓄水库各自功能,大幅度提高坝地利用率、坝水利用效率及水量适时调度能力。该系统已在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中得到尝试性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坝系相对稳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淤地坝坝系相对稳定的内涵和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天然聚湫和不同类型地区的坝系相对稳定系数,并初步探讨了不同类型地区洪量模数、土壤侵蚀模数和稳定系数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流域洪量模数、土壤侵蚀模数均与坝系稳定系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坝系相对稳定系数随流域洪量模数和土壤侵蚀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且以延安市淤地坝建设为例,分析研究了坝系相对稳定的骨干坝与中小型坝的配置比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相对稳定坝系形成过程控制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稳定坝系建设是保证黄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持续安全和高效利用的关键措施。在相对稳定坝系的不同形成时期,坝系的发展方向和形成速度随着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外部条件及坝系淤积,防洪,生产状况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合理安排和动态调控坝系中各单坝的布设过程及坡面措施配套步骤等,使坝系内单坝的淤积,防洪状况及生产条件等得以有效控制,能够降低坝系形成过程中的水毁风险,节约投资,提高效益,促进坝系相对稳定目标的快速实现  相似文献   

14.
李靖 《山西水利》2013,(10):8-8,23
结合山西省淤地坝建设与运行现状,阐述了淤地坝的作用与效益,分析了近年来山西省淤地坝频繁出现垮坝现象的原因,对如何做好淤地坝安全防御工作提出了指导建议,并对其日常的运行与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小流域地表水的利用率,解决山区灌溉用水问题,结合山西省偏关县咀儿上淤地坝开展淤地坝防渗改造的技术研究。针对该淤地坝上游坝坡,提出原土培厚、黏土斜墙、复合土工膜共3种改造措施5种改造方案,并考虑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影响,对原坝体和各种改造方案的渗流和坝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原坝体受渗透水的影响较大,无法安全蓄水;仅对上游坝坡进行原土培厚并不能使坝体满足防渗要求;在上游坝坡铺设黏土斜墙或土工膜可有效降低浸润线、减少渗流量、提高下游坝坡的稳定性;土工膜方案相对于其他方案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研究结果对类似淤地坝防渗改造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淤地坝筑坝规划新技术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坝工技术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各种新技术陆续应用于淤地坝规划建设过程中。梯级成坝和滑坡筑坝等筑坝技术的发展为淤地坝建设带来了一场技术革新。GIS信息技术的应用、GMS三维可视化模拟、数字流域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坝体及坝系规划的速度,为淤地坝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川南岭坝系工程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其建设时间、运行模式、病险问题均具有代表性,本文以坝系最下游川南岭骨干坝为研究对象,探究黄土高原淤地坝坝系工程组合调洪及除险加固方案,以期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倩 《陕西水利》2012,(2):162-163
通过分析榆林市淤地坝建设情况,对病险淤地坝的病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科学技术、加大资金筹措、科学管护的除险举措,以确保病险淤地坝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研究进展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建 《中国水利》2005,(4):49-50,52
黄土高原坝系相对稳定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淤地坝相对稳定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辨析了坝系相对稳定的基本概念。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贡献与不足的分析,说明了淤地坝相对稳定标准的局限性,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内蒙古2003年黄土高原淤地坝坝系工程监理实践,指出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