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锤头的工况条件,提出了采用电渣熔铸制造双金属复合锤头的方法.双金属复合锤头头部材料采用高铬铸铁,锤柄采用碳素结构钢.所得到的双金属复合锤头结合界面为冶金结合.经过热处理后,金相组织为马氏体和弥散分布的硬度很高的M7C3型碳化物,锤头工作部位硬度(HRC)为56~58.装机试用结果表明,双金属复合锤头使用寿命是高锰钢锤头的2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双金属锤头的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朝跃 《铸造》2000,49(9):561-562
介绍了双金属 (高铬铸铁与ZG35)锤头复合铸造工艺、双金属锤头铸件的检测结果及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 ,工艺设计合理、复合铸件性能可靠 ,使用寿命是高锰钢锤头的 4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用电渣熔铸的方法制造了双金属复合材料锤头。双金属复合锤头头部材料采用高铬铸铁,锤柄采用碳素结构钢。对复合材料锤头组织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锤头和锤柄之间有一个复合层区域,两种材料间发生了熔融和相互渗透,实现了两种金属的有效冶金结合。装机试验结果表明,双金属复合锤头使用寿命是高锰钢锤头的2倍左右。  相似文献   

4.
镶铸双金属复合锤头铸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双金属复合锤头锤端复合层采用高铬铸铁,锤柄采用碳素结构钢.采用型内感应加热工艺进行镶铸复合.造型时锤柄预先放置在砂型中,锤端和浇注系统内浇道的成型采用消失模.复合时将包含有锤柄的砂型整体放入到感应圈内采用中频感应原理对锤柄进行预热,锤柄温度升高,锤端消失模受热汽化,锤柄达到预定温度后浇注并继续进行加热,复合层熔液将锤端部分锤柄包覆后停止加热并继续浇注,使金属液充满冒口.所得到的双金属复合锤头结合界面为完全冶金结合.经过热处理后,复合层组织为断续分布的Cr7C3共晶碳化物 马氏体 少量残余奥氏体,硬度HRC≥58,冲击韧度≥12 J/cm2.基体组织为珠光体 铁素体.破碎石灰石和炼焦用原煤,镶铸双金属复合锤头使用寿命分别是高锰钢锤头的3倍和5倍左右.  相似文献   

5.
大型石灰石破碎机锤头材质主要有高锰钢、超高锰钢和双金属液热复合三大类,由于石灰石品质、锤头线速度、进料粒度、物料综合水分等方面的差异,锤头的使用寿命差异很大;锤头的失效主要由化学成分、生产工艺和使用工况三方面原因引起。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超高锰钢锤头的破坏行为和磨损机理后,采用“母材 中间过渡层 耐磨层”的复合堆焊工艺进行了超高锰钢锤头的堆焊修复试验,并分析了不同焊条堆焊的过渡层和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结构。应用新研制的GMl焊条堆焊过渡层成功地堆焊修复了超高锰钢锤头。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这种复合堆焊修复的超高锰钢锤头具有极好的抗磨损性能,使锤头的使用寿命提高了2.5—3倍。  相似文献   

7.
双金属复合锤头界面结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分析了采用消失模铸造工艺来制备高铬铸铁和中碳钢双金属复合锤头时,锤头的外材与芯材在不同体积比下界面组织的不同。为双金属复合铸造工艺的优化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铬铸铁-铸钢双金属复合锤头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介绍了采用镶铸复合铸造工艺生产破碎用高铬铸铁-铸钢双金属复合锤头的材质选取,组织性能及生产工艺.锤端采用高铬铸铁,化学成分如下C25%;Cr18%,锤柄采用碳钢材质,锤端与锤柄间采用冶金结合和机械结合双重结合工艺.所生产的锤头锤端硬度高(HRC>56),锤柄韧性好,两者结合良好,使用安全可靠,与高猛钢锤头相比,使用寿命提高4倍左右.  相似文献   

9.
高钒高速钢/碳钢双金属复合锤头铸造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邵抗振  魏世忠  龙锐 《铸造》2005,54(8):787-790
采用了液-固双金属复合铸造的方法制造了高钒高速钢/碳钢复合锤头,研究了在不同工艺条件下,锤头的复合情况及组织形态.结果表明,锤柄不处理或经过机械方法除锈后,均没有完全复合;而经过酸洗处理的锤柄,复合效果很好,能够实现完全的冶金结合.在浇注前对锤柄进行预热处理,减少了锤柄对外层材料的激冷作用,有利于获得理想的界面组织,促进了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10.
将用一个侧冒口补缩两个锤头,改为顶冒口,一个冒口补缩一个锤头。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对硬质合金-超高锰钢结合区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及基体的组织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硬质合金-超高锰钢的结合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新工艺下,锤头基体的组织细化;硬质合金和基体结合较好,为扩散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