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了氯代有机物的处理现状,介绍了超声空化的基本原理,对国内外近年来单独超声降解及超声联用技术(超声波与紫外光、过氧化氢、臭氧、Fenton试剂、生物法等联用)降解氯代有机物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超声波及其联用技术降解水中氯代有机物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曹世晖 《杭州化工》2008,38(1):19-22
介绍了超声波技术的基本原理,概述了超声波和各种超声联用(超声波与紫外光、过氧化氢、臭氧、Fenton 试剂等联用)技术降解氯代有机物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总结了降解机理与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超声波及其联用技术降解水中氯代有机物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超声与臭氧联用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与臭氧联用在处理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归纳了超声与臭氧联用处理各种难降解有机物的概况、氧化机理和模型发展,介绍了超声与臭氧联用处理各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中间产物,分析了臭氧投加量、pH值和难降解有机物的初始浓度对降解过程的影响,最后针对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朱洁莲 《广州化工》2014,(23):40-41
超声降解技术对废水中的各类有机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超声降解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超声降解技术和光催化、电催化、化学氧化、生物技术联用可以提高降解有机废水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超声降解技术对废水中的各类有机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超声降解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超声降解技术和光催化、电催化、化学氧化、生物技术联用可以提高降解有机废水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超声降解造纸黑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超声降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在超声作用下,液体产生超声空化效应,可有效降解水中一些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利用超声技术(US)及超声与组合高级氧化技术(AOPs),例如US-H2O2,US-H2O2-FeSo4对造纸废水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此技术可一定程度降解造纸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造纸废水的CODCr及TOC均有一定程度降低,有望成为生化法处理造纸废水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氧化方法,能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率和增强水处理中的生物活性,在废水处理中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急剧发展前景的新型水处理技术,能有效降解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但因其对光源要求较高等原因限制了它的使用。文章介绍了用超声代替紫外光源降解印染业污水的方法,探讨了降解机理,综述了其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须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与其他技术联用降解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超声波与其他技术联用在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多项研究表明,超声波与Fenton型试剂、紫外光、铁、生物催化剂、电解、臭氧等手段联用可大大提高有机物降解率,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超声与其他技术联合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超声是一种处理有机污染物废水的新型技术,近10a来,超声降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十分活跃,但由于此技术存在着费用高、降解效率低等一些局限性,而更有效的方法是将超声技术与其他水处理技术联合使用。所以作者系统地介绍了超声/臭氧法、超声/紫外/臭氧法、超声/过氧化氢法、超声/Fenton试剂法、超声/光化学法、超声/电化学法、超声/磁化学法、超声/湿法氧化法、超声/生物法、超声/脱附法等联用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强化臭氧降解高浓度苯酚废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新军 《四川化工》2006,9(3):51-55
超声技术及其组合技术对有机物废水降解是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市场。本文对于超声、强声动力强化臭氧降解高浓度苯酚废水过程中的臭氧通气量、溶液的pH值、反应时间及溶液的初始浓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比单一臭氧降解和超声强化臭氧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超声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效应为臭氧降解提供了极端的物理、化学环境,二者协同作用使得反应进行彻底,COD去除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1.
氯代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还原脱氯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艳  徐颖华  马淳安 《广州化工》2011,39(9):27-30,58
氯代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还原脱氯降解技术在环境处理等领域有重要作用。从氯代有机物的电还原脱氯机理、有机物结构性质、阴极材料、反应容器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电化学还原脱氯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值得关注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氯代有机物污染场地的监控自然衰减修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然然  祝欣  林玉锁  余冉  龙涛 《化工学报》2015,66(7):2361-2369
氯代有机物因其高毒性、高富集性、高环境残留的特点及其“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被美国环保局(EPA)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氯代有机物污染场地的传统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方式修复费用相对较高,对污染场地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监控自然衰减(MNA)是一种国际上应用较广的污染场地修复和管理技术,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得到关注,其利用污染物自身的自然衰减作用达到修复目标,从而降低修复成本,规避工程风险。本文重点介绍监控自然衰减技术,并结合氯代有机物自然衰减过程中的生物降解作用、降解途径与机理、主要降解菌和酶等要素对氯代有机物污染场地实施监控自然衰减修复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伟立  钟理 《广东化工》2006,33(6):76-78,81
超声波降解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在处理废水有机物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超声降解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机理、影响降解反应的几个因素以及超声波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超声/高级氧化联用技术克服超声技术高能耗的弱点,并且可以充分利用超声空化氧化产生的特殊反应环境获得对难降解污染物较高的协同降解速率。对超声臭氧联用技术、超声光催化联用技术以及超声类芬顿联用技术进行了系统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马睿  王君  韩建涛  佟键  李莹 《当代化工》2003,32(2):100-102
介绍了TiO2催化超声降解有机污染物技术及其发展前景,详细阐述了影响降解有机污染物效果的各种因素,展示了利用TiO2催化超声降解有机污染物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难降解有机物的高级化学氧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培芬  张更  张巧生 《河北化工》2007,30(10):24-26
介绍了高级化学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光催化氧化技术、臭氧类氧化技术和Fenton类氧化技术.总结了高级化学氧化技术在处理含有难降解有机物的废水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指出了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与其他技术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频超声降解造纸黑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武汉晨鸣纸业的黑液为研究对象,采用1040kHz的高频超声处理造纸黑液。考察了不同频率、饱和气体、离子强度、催化剂等对超声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如下:(1)与低频超声相比,高频超声有更强的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在30min的反应时间内CODCr的去除率达到20.8%;(2)溶解气体的存在,有利于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3)加入适量的NaCl能强化超声降解效果;(4)TiO2的存在可提高超声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考察了CCl4增强超声降解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的效果,通过·OH浓度的测定和异丙醇对反应的抑制情况探索环丙沙星的超声降解机理;采用UPLC/MS/MS方法对降解产物进行分析,解析环丙沙星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CCl4增强了环丙沙星的超声降解,当反应液体积为100 m L,超声40 min,随着CCl4添加浓度的增大(0~41.4mmol·L-1),环丙沙星的降解率由0.51%增至50.92%;荧光探针分析和异丙醇抑制结果表明增强作用主要在于·OH和一系列氯自由基的氧化;UPLC/MS/MS分析发现,降解过程中生成8种产物,其中包括3种氯代产物,环丙沙星按照6种途径进行降解。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研究CCl4增强超声降解抗生素的机理,提高过程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光催化降解含氯有机物的机理,影响含氯有机物光催化降解速率的因素,提高光催化降解含氯有机物效率的途径以及光催化降解含氯有机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李芳  王向宇  祝敏平  高袖 《化学世界》2011,52(12):751-755
零价铁及含铁双金属颗粒因对氯代有机物降解效率高,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纳米铁的改性研究.主要对零价铁及含铁双金属颗粒的负载改性、降解氯代有机物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作了介绍.对颗粒负载改性技术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探讨,并且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