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2Crl3钢阀杆在不同淬火和回火工艺下的拉伸性能和冲击韧性的变化规律。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热处理参数下的组织特性与断口形态,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析出物种类和分布。讨论了显微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由此确定出这些零件最佳的热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Cr20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铬白口铸铁在磨料磨损应用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高铬白口铸铁的性能、组织及二次硫化物的形成过程,并确定了组织与性能的相关性,对热处理工艺的选择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为实际生产中热处理规程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1Cr12Mo钢制作叶片的使用情况,研究了在不同热处理制度条件下材料的机械性能,组织结构和引起性能变化的原因,提出了最佳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4.
以经过两相区轧制得到的25 mm厚Ti-5111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板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发现,800℃热处理后的组织为等轴组织,950℃热处理后的组织为双态组织,1 000℃热处理后为魏氏体组织。950℃热处理后板材综合性能最好,其Rm=870 MPa,Rp0.2=775 MPa,A=14%,AKV=81 J。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Ti-5111合金冲击试样的断口形貌,并分析了影响材料韧性的因素,发现Ti-5111合金板材的冲击韧性与组织类型有关,双态组织的冲击韧性最好,魏氏体组织的次之,等轴组织最差。板材焊缝的力学性能与母材相当,表现出优异的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新型近α钛合金CT20在两种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组织结构及低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经热处理后,在具有足够的室温拉伸塑性的同时,低温(20K)下拉伸塑性较高(δ=14%),符合低温下使用要求。低温下粗大的片状组织比等轴组织具有更高的拉伸延性,且合金的变形是由孪生变形和滑移变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合金具有不同组织时,孪生和滑移变形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6.
采用试验对比分析法,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35CrMo钢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35CrMo钢组织及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火温度的不断提升,35CrMo钢的强度降低,但韧性有所增强;不同热处理条件下,35CrMo钢呈现出两种组织形式,即火索氏体组织与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在现场生产调质中,通过850℃×60min水冷淬火+620℃×100min回火进行热处理,可较好的提升35CrMo钢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Al-Cu-Mg—Ag合金形变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不同形变热处理制度对Al-cu-Mg-Ag合金薄板的组织与高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形变热处理制度为515℃下固溶20 min,预拉伸4%,人工时效185℃×6 h.结果表明,合金在最佳形变热处理制度下可获得满意的高温持久拉伸性能和室温拉伸性能,满足了当前航空工业对于铝合金高温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不同热处理机制对Al-1%Si定向凝固棒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自制的真空熔炼、氩气保护连续定向凝固设备制备出的具有连续柱状晶组织的φ5.0mm的Al-1%Si合金棒材进行热处理。通过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得到的组织、硅颗粒的形貌和分布的变化规律的对比研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该工艺在保持原有的柱状晶组织的良好塑性和导电性能的前提下,通过改善硅相的形貌、尺寸及分布,进一步提高了合金棒材的冷拔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对超低碳双相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不同固溶温度下各种回火制度对双相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和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在各种热处理制度下,探索了温度、性能、相组织三者的关系。为改善材料的冷热加工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6061合金的热处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正德 《铝加工》2005,(1):38-41,46
探讨了6061合金的热处理特性和不同热处理制度下合金的金相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11.
张大新 《铝加工》2011,(2):8-12
通过对6101合金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研究,总结分析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合金显微组织特征,及其相应的拉伸性能指标。试验发现,该合金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性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值,随后随温度的升高合金性能缓慢下降,同时晶粒粗化比较明显,晶粒粗化对合金制品的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制度对粉末高温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了FGH95合金在不同热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制度下γ′相的分布,观察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处理后合金的组织及时效后小γ′相的中心暗场像相,测试了室温(20℃)和高温(650℃)下材料的拉伸性能,并对高温(650℃)瞬时断裂区断口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热处理工艺,热等静压温度较高时,时效析出的γ′相尺寸大;不同热处理制度能改变γ′相的分布,盐浴冷却明显增大中等尺寸γ′相数量和合金的高温塑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轧后冷却对15CrMoR热处理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轧后冷速对钢板热处理性能影响的实质。研究表明,轧后冷速越小,钢板热处理后各类组织越细,珠光体和回火贝氏体组织分布也越均匀,综合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TA7钛合金板材热加工态和经750、800、850℃3种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室温拉伸性能、弯曲性能、高温拉伸性能和高温持久性能。结果表明,热加工态TA7钛合金板材横向存在不均匀组织,纵向有较多拉长α晶粒;经750℃热处理后板材拉长α晶粒转变为等轴状;经800℃热处理后板材横向与纵向均为均匀、细小的等轴组织;经850℃热处理后板材晶粒发生长大。热处理后板材强度降低,塑性增加,弯曲性能和高温持久性能均满足GJB 2505A—2018标准要求;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板材室温拉伸强度和高温拉伸强度均逐渐降低,经850℃热处理后板材的500℃高温拉伸强度已不能满足要求。为了获得均匀、细小的组织及良好的力学性能,TA7钛合金板材宜采用800℃热处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0.05 mm钼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研究分析了钼箔组织、再结晶、强度、延伸率等性能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的热处理温度。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爆炸焊接复合钢板结合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界面强度降低,但温度超过某一值后,界面强度急剧下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剪切试样断口,发现复合钢板的开裂部位有明显不同。通过光学及电镜金相观察发现,复合钢板界面结合区包括基板变形区、覆板绝热剪切区及中间共熔区。共熔区的成分既不同于基板,也不同于覆板。分析表明,界面区域强度急剧下降不仅与基板变形区的晶粒长大有关,也与热处理时产生的相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热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两相比例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制度下,2205双相不锈钢两相比例差别很大,且耐蚀性能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Ti-6Al-7Nb合金不同热加工与热处理工艺引起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探讨该合金组织变化的特点和性能变化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在工业化生产条件下,Nb元素添加采用铌钛中间合金,选用适宜的铸锭熔炼工艺参数,可以获得成分均匀、无富Nb偏析的优质铸锭。在两相区锻造或轧制后坯料在700℃~800℃范围内退火,合金组织与性能均能满足ASTM和ISO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研究热处理工艺对一种新型的减磨Cu基涂层材料的影响,利用SEM、EDS、HV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该减磨涂层的形貌组织、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涂层组织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粗化,且析出相呈均匀分布,但该涂层与基体材料没有明显的扩散带;涂层的硬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降低,而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火β区热轧和一火两相区上部温度热轧获得了片状组织的TA15ELI钛合金厚板,通过两相区900℃、930℃、950℃和β区980℃退火热处理进一步调整合金显微组织和损伤容限性能,测定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合金的显微组织特征参数和室温拉伸性能、断裂韧性、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分析了显微组织对损伤容限性能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两相区退火,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TA15ELI钛合金组织中初始β晶粒尺寸和α集束尺寸基本不变,α片平均厚度有所增加,合金强度和塑性均有所下降,da/dN降低,KIC提高;合金在β区980℃退火较两相区退火具有更好的损伤容限性能和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