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当前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装机功率大、损耗能量、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基于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动力合成的原理,设计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带式输送机电液并联式混合驱动系统。采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了主交流电机变频调速驱动系统和辅助液压驱动系统模型,并进行了带式输送机从启动到稳定运行的动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液混合驱动系统在带式输送机启动过程中,能进行功率、转速和转矩的合成,主、辅系统能够实现协同工作,带式输送机实现了“S”形速度曲线的软启动;在辅助液压驱动系统的工作下,主驱动电机的装机功率降低到了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2.
新型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协调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一种基于行星齿轮机构的新型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实现整车系统效率最优为目标,对混合动力系统工作模式区域进行划分,制定出整车能量分配策略。研究了各工作模式切换之间的扭矩协调控制算法,并进行了驱动工况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综合了系统效率最优的能量分配策略与协调控制算法既能优化动力系统效率,又能够有效提高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过程中动力传递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双电机驱动式螺杆桩机动力头扭矩低,转速不均等问题,提出桩机动力头液压系统设计要求及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恒功率泵的全液压桩机动力头回转机构液压系统。利用AMESim对该系统进行建模,并在斜坡负载、带负载启动和突变负载工况下对该系统性能仿真分析,得到3种工况下动力头回转系统压力仿真曲线、动力头负载扭矩与输出扭矩关系曲线和动力头转速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压系统输出压力稳定,且能随负载变化进行转速和扭矩调节,能够保证桩机在工作过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燃料电池/蓄电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存在动力的耦合和分离过程,能量管理策略比较复杂.为了进一步合理分配燃料电池和蓄电池之间的动力输出,增强其能量管理策略的鲁棒性,从理论上分析了燃料电池/蓄电池双能源电动汽车的功率分配方法,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功率跟随模式控制策略的仿真模型,利用ADVISOR2002的并联框架完成燃料电池/蓄电池双能源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的建模与仿真.结果表明该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合理,能满足动力性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参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制定了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控制策略,对PHEV动力总成的发动机功率、电动机参数和传动系速比等主要参数进行了选择。最后,通过仿真分析,证明PHEV动力总成参数的选择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沈雨霏  陈辛波 《机电一体化》2012,18(6):54-56,62
针对一种PH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动力源功率一定并且需要保证整车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对其传动系速比进行合理的设计与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调整速比与电机的最大扭矩,满足车辆动力性要求,达到减小电机体积及改善整车安装性能的目的;同时还可降低离合器的滑磨功损失,提高离合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新型的重型车四模混合动力系统,通过行星齿轮耦合机构实现无级变速.根据系统4个主要运行模式的特点以及发动机、2个驱动/发电的工作特性,提出了模糊逻辑控制策略,并设计模糊逻辑控制器对系统进行能量分配.选取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工况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模糊控制器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能维持SOC值在优化范围之内,并且可以控制发动机运行在高效率区域;同时,相对于传统客车及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有明显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并联式混合动力传递装置一般是在现有AT、DCT或者CVT基础上增加电动机和离合器来实现,而这种技术存在结构复杂、难以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的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定轴式封闭式行星齿轮单元的混合动力专用传递装置HDT,并对其结构原理和特点进行分析。HDT采用定轴齿轮变速机构来封闭行星齿轮组成多级传动单元,以功率分流输出、功率分流输入和封闭式行星齿轮传动等3种模式来实现发动机驱动、混合动力驱动和电力驱动等3种运行工况,具有传递效率高、结构紧凑等诸多优点。同时指出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双模式混合驱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模式,研究了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的转速转矩关系。对发动机转速恒定时的输出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电力相对分流功率特性。需合理匹配行星机构参数,以降低第1模式电力相对分流功率。建立了以最大输出转矩为目标函数的非线性约束优化模型,对双输入行星变速系统进行优化求解,得到了变速传动装置输出转速从0到最高转速变化时,发动机、电机A和电机B的转速、转矩和功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新型多动力源动力耦合装置传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动力源动力耦合装置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多动力源工程机械及多动力源军用越野车辆必动部件,功率合成模式的动力耦合装置可以实现无冲击的动力合成与切换.文中介绍了由斜齿圆柱齿轮组成、按照功率合成模式工作的新型无齿圈行星齿轮多动力源动力耦合装置的结构;研究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动机驱动模式、发动机驱动模式的传动比计算;分析了发动机和电动机联合驱动模式的传动特性.  相似文献   

11.
Automotive industry,a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has been rapidly developing in recent years.But proplems such as energy com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e posed at the same time.Electro-mechanical variable transmission system is considered one of avilable workarounds.It is brought forward a kind of design methods of dual-mode electro-mechanical variable transmission system rotational speed characteristics and dual-mode drive diagrams.With the motor operating behavior of running in four quadrants and the spe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mple internal and external meshing single planetary gear train,four kinds of dual-mode 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scheme are designed.And the velocity,torque and power characteristics of one of the programs are analyzed.The magnitude of the electric split-flow powe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influences the system performance,so in the parameters matching design,it needs to reduce the power needs under the first mode of the motor.The motor,output rotational speed range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mode switching point hav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design of the planetary gear set.The analysis method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hybrid vehicles’ design.As the involved rotational speed and torque relationships are the natural contact of every part of transmission system,a theory basis of system program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2.
董泳  周绪强  毕强 《中国机械工程》2012,23(6):660-665,687
通过对液力变速传动装置应用于风力发电系统运动规律的分析,得到了适应变化的风轮转速、保持恒定发电机输入转速的风轮转速与液力变矩器涡轮输出转速应保持的关系。根据传动系的功率分流原理及能量平衡方程,推导了液力变矩器泵轮输入功率占风轮功率的比例以及液力变速传动装置的总体传动效率关系式。结合风力机特性进行了液力变矩器涡轮输出工作特性的分析,综合评价了影响传动效率的主要因素。针对低转速比和高转速比两种型号的液力变矩器进行了系统的匹配计算,为液力元件的选型与设计、差动轮系及定轴轮系关键结构参数的选取提供了参考。
  相似文献   

13.
李文彪  马彪  倪俊 《机械传动》2012,36(4):25-28
通过Pro/E建立了某履带车辆综合传动装置中汇流行星排模型,在多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中进行了起步工况下的仿真。通过输出转速、齿轮啮合力与计算值的匹配,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齿轮在起步时所受冲击力远远大于稳定传动时的齿轮受力,为汇流行星排设计时的强度校合和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带有圆锥齿轮的复合行星传动进行运动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虚功率理论分析该复合行星传动在不考虑啮合功率损失和考虑啮合功率损失时的功率流,在定义速比与转矩比的情况下,获得复合行星传动效率表达式,进一步研究速比、转矩比和啮合功率损失系数及几何参数比对复合行星传动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开展相关试验验证。理论分析表明:在复合行星传动啮合功率损失系数和几何参数比被确定的情况下,复合行星传动效率随着转矩比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速比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在复合行星传动速比和转矩比及几何参数比被确定的情况下,各齿轮副的啮合功率损失系数对复合行星传动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复合行星传动速比和转矩比及各齿轮副的啮合功率损失系数被确定的情况下,复合行星传动效率随着几何参数比的增大而增大。传动效率试验表明:选用高精度等级的锥齿轮、增大复合行星传动机构的转矩比及其行星轮的节圆半径可提高复合行星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  相似文献   

15.
3K型行星轮系的单元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K型行星轮系分解为3个简单的K-H型轮系单元,然后对这些单元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列出方程组并求解。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求出每个构件的角速度和所受的力矩,整个轮系的功率流向也随之确定,而且还得到一个通用的效率公式。根据功率流向,发现轮系中存在的循环功率流就是这类轮系效率较低、甚至发生自锁的原因。同时,举例证明通过减小循环功率与输出功率的比值可以适当提高这种轮系的啮合效率,从而为这类轮系的改进和设计提出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复杂行星齿轮系运动学分析及效率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现有的行星齿轮系运动学分析和效率估算方法存在计算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图形解析法。该方法在齿轮传动结构的基础上对复杂行星齿轮系进行基本单元划分,推导出基本运动单元的普遍角速度和转矩方程以及效率表达式,基于角速度和转矩方程系数的特点,建立角速度和转矩方程的系数矩阵与解析图形数据的对应关系。应用该方法可方便、快速地求解复杂行星齿轮系的运动学参量及效率。  相似文献   

17.
周转轮系的内力矩、功率流与自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离散方法 ,深入分析了两种 2K H型行星轮系的内力矩和功率流 ,发现 2K H型行星轮系属于封闭差动轮系 ;其中 ,正号机构存在循环功率流。循环功率流不仅降低了正号机构的效率 ,而且在某种情况下还会使轮系自锁。同时 ,分析了 3K型行星轮系的内力矩、功率流和自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使用普通电机,行星减速机构和液压系统组成的新型调速装置.通过液压马达的速度调节,可方便进行输出转速的调节.对输出转速和输出扭矩进行了理论分析,在高转速输出时,调速装置以机械传动为主,输出高速小扭矩,获得大功率高效率的传动.在低转速输出时,利用液压系统的反馈作用,产生低速大扭矩的输出,以满足主机在恶劣作业工况下的要求.最后对电机和液压系统的功率匹配值进行了推荐,并对液压系统中的液压元件的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9.
考虑随机制造误差的风力机行星齿轮系统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综合传递误差的随机波动对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考虑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综合传递误差等因素,建立风力发电机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纯扭转动力学模型。以随机风速引起的齿轮系统转矩波动作为行星齿轮系统的外部激励,对某1.5 MW风力发电机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系统各响应量时域内的统计特征和齿轮副间的动态啮合力统计特征。分析表明:行星架、行星轮和太阳轮在扭转方向上的振动特性与外部载荷相关,其振动位移与外部载荷波动有相似变化的趋势;综合传递误差随机分量的离散程度对行星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和齿轮副间的动态啮合力有较大影响。随着综合传递误差随机分量离散程度的增加,行星架、太阳轮和行星轮在扭转方向上的振动幅值明显增加;综合传递误差随机分量的随机性使齿轮副间动态啮合力产生随机波动,随机分量离散程度越大,动态啮合力波动越明显;当随机分量的离散程度达到某一值时,齿轮啮合过程发生脱离,引发啮合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