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电液伺服舵机加载系统中多余力控制、电液伺服阀的工作原理、控制系统设计等多项舵机加载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电液伺服舵机加载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改进传统的结构不变性原理,提出了一种在电液伺服负载模拟器动态加载过程中有效抑制由于舵机位置扰动所引起多余力的方案。采用傅里叶变换确定舵机位置信号中的频率分量,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各频率分量对应的舵机速度信号的相位进行校正并求和,得出舵机位置系统准确的速度输出信号,从而利用该信号对加载系统进行流量补偿消除系统的多余力。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案能更好地消除负载模拟器的多余力。  相似文献   

3.
主动式电液伺服加载装置的动态交链偶合是影响该类装置施力品质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分析了主动式电液加载装置的“位移——力”交链偶合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此类装置的理想化控制原则——单向解偶控制,并简要介绍了用微处理机实现这种解偶控制的方法。一、系统偶合影响分析电液伺服加载装置及微处理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图中左边部分(系统I)为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右边(系统Ⅱ)则为被加载的电液伺服位置系统。两系统的油缸活塞杆相互连  相似文献   

4.
直线舵机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就是用以模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舵面所受空气动力(力矩)载荷谱,完成舵机的带载试验.首先对电液伺服加载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其次根据静态加载和动态加载的特点,分别提出了加载系统的积分分离PID和抗积分饱和PID控制算法.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并进行了被试舵机的加载试验.试验测试表明,所研制的电液加载伺服系统能够满足加载控制系统的要求,有效降低系统响应的多余力,获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正开口阀的阀系数入手,分析其抑制电液负载模拟器多余力矩的机理。给出流量伺服阀、压力伺服阀、流量一压力伺服阀控制电液负载模拟器时阀正开口量的确定办法,并对和正开口阀有相似加载特性的加载马达两腔开连通孔进行了多余力矩抑制实验,为正开口阀用于电液负载模拟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弹性力负载模拟器中多余力及加载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带有电液伺服式补偿阀的弹性力负载模拟器。考虑了位置系统和力加载系统的相互耦合及相互影响,根据液压桥路及液阻理论,通过加入一个伺服式补偿阀,用于排出位置扰动引起的强迫流量;有效地克服了多余力,并提高系统性能指标。建立了在位置干扰下的弹性力负载模拟器的数学模型。采用实物参数进行系统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弹性力负载模拟器能准确地对位置系统施加弹性力,响应滞后时间约为(0.02~0.03)s,其输出幅值误差为(0.5~1.3)%。  相似文献   

7.
电液伺服负载模拟器的双8098单片机控制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安敏,吴盛林,张立勋,刘庆和,郑学明一、前言电液伺服负载模拟器(简称负载模拟器)是进行飞行器姿态控制地面模拟试验的重要设备之一。由计算机控制的负载模拟器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可实现快速、多变及丰...  相似文献   

8.
P-Q伺服阀及力控制系统的键图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P-Q伺服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着重分析了伺服阀各部分的流量方程和力(矩)平衡方程基础上,运用键图对伺服阀进行建模。采用P-Q伺服阀控制的电液力控制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建立其系统键图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对比,验证了P-Q伺服阀及电液力控制系统的键图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三类伺服阀(流量伺服阀、压力伺服阀、流量-压力伺服阀)控制的电液负载模拟器数学模型,分析了它们加载和克服多余力矩的机理,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为设计和选用被动式电液伺服加载系统中的伺服阀,更好地克服多余力矩以提高系统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大多数负载模拟器采用电液加载方式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产品指标需求,提出了一种采用PMAC多轴运动控制卡的电动伺服舵机加载模拟器,详细介绍了控制原理和策略,硬件上阐述了系统的架构和关键参数,软件上提出了采用PTX技术响应时间的措施,很好的满足了现代加载系统的频宽和高精度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由于船舶舵机电液负载模拟器所模拟的水动力载荷很大,要求加载系统不仅要有很大的出力而且具有很大的负载流量。为满足系统大流量的要求而又能有效抑制被动加载时的多余力,提出了由高响应大流量三级电液流量伺服阀和p-qv伺服阀组成的双阀并联控制方案。通过对船舶舵机电液负载模拟器的建模,p-qv伺服阀模型的分析简化,设计了双阀并联控制实时控制系统。对比双阀并联控制和单流量伺服阀控制的试验曲线,可以看出被动加载时双阀并联控制比单流量伺服阀控制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舵机系统启停和换向时的多余力,明显改善系统动态加载性能。  相似文献   

12.
问题提出许多重要、大型设备如热核反应堆、飞机舵机与起落架、轧机、重型工程与起吊设备等,为降低原材料损耗及检验装置的性能与可靠性,在正式投入运行前,需对装置实施给定裁荷谱的模拟加载。电液伺服负载模拟系统是  相似文献   

13.
图1是多点加载电液伺服系统图,负载简化为纯刚度。各点的控制电压u_r 经伺服放大器驱动伺服阀,控制液压缸对负载加载,加载值由力传感器转变为电压信号u_(?)反馈到输入端,直至控制信号与反馈信号平衡,从而稳定在某一加载值。显然对负载某一点的加载将对其它点的加载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飞行器负载模拟器在加载过程中的出现强位置干扰影响加载精度,甚至使加载系统不能运动的特殊问题,设计了一种同步马达位置补偿校正的负载模拟器,这种结构的负载模拟器把舵机位置干扰转化了为一外力扰动,有效地控制了舵机位置干扰的不良影响。位置补偿校正驼达的输入采 用舵机的输入信号,从而使负载模拟器对不同刚度的舵机加载时都能运动起来,为采用先进的控制方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负载模拟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零开口流量阀在电液负载仿真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开口流量阀在电液负载仿真台中的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裴忠才苏东海吴盛林刘庆和哈尔滨万昌本州制鞋有限公司单伟1引言电液负载模拟器是模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舵面所受空气力矩的加载装置,是典型的被动式电液力伺服系统,根据该系统的特点,其伺服阀应选择大预开口的压...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液负载模拟器因存在多余力而影响加载精度的问题,建立负载模拟器数学模型,分析多余力产生机制,提出包含定常补偿器和干扰观测器(Disturbance observer, DOB)的多余力混合补偿策略以提高加载精度。首先基于结构不变性原理设计定常补偿器,再通过求解H混合灵敏度问题获得DOB,补偿剩余多余力并提高系统鲁棒性。静态、高频动态力函数跟踪仿真表明多余力减少65%以上,动态响应快速,摄动仿真表明负载模拟器对系统不确定性的影响有较好的鲁棒性;动态加载试验证明了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何龙飞  金晓宏  阮军  魏航 《机电工程》2020,37(2):126-131
针对被动式电液负载模拟器的加载精度和响应速度问题,对电液负载模拟器中非线性环节和舵机位置系统的扰动进行了研究,其中非线性环节包括非线性摩擦以及液压缸的容腔效应。对于非线性环节问题,建立了包含光滑摩擦模型以及液压缸容腔效应的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对于舵机位置系统的扰动问题,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讨论了滑模面s中增益的参数选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幂次趋近律,能使控制器具备光滑输出的变增益滑模控制器;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了系统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该变增益滑模控制器后,提高了系统的加载精度和响应速度,舵机位置系统对负载模拟器的不确定性影响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使其输出的超调量不超过5%,静、动态的最大误差不超过5%。  相似文献   

18.
提出在航空关节轴承性能评价试验机加载控制系统中,应用万有引力算法(GSA)对电液力PID控制参数的优化方法。系统优化后,阶跃加载的响应速度和动态载荷谱加载的控制性能得到了综合提升,解决了电液力伺服控制系统粒子群算法(PSO) 在载荷谱加载条件下动态控制精度较低的问题。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万有引力算法在电液力伺服系统参数优化方面具有更好的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与PSO算法优化的结果相对比,系统的控制性能有显著提高。该算法对电液力伺服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9.
电液伺服加载系统是以阀控液压缸作为执行机构的力伺服系统,其控制器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性能。建立了电液伺服加载系统AMESim仿真模型,对系统阶跃响应进行研究,分析了控制器参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构造了优化电液伺服加载系统控制器参数的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对系统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经遗传算法优化后的控制器参数,大大提高了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20.
0引言 本试验系统主要是针对轿车中较小零部件的一种通用疲劳试验台。该试验机由三套电液伺服加载装置、测量控制系统和机械装置三大部分组成,每套电液伺服加载装置均可根据需要固定在加载框架或反力墙上,可以组成一维、二维或三维加载试验系统,可从垂直、水平方向对被测试零部件按要求施加静态力,或者根据需要在0~10HZ范围内对零部件进行多种波形循环加载疲劳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