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金满  连建设  江中浩 《金属学报》2006,42(3):265-272
提出了一个新的描述钢淬透性的数学模型及淬透性表征参数.根据端淬实验数据和实验曲线导数变化规律,用线性试探法建立了端淬曲线微分方程,然后解得硬度分布函数.硬度分布函数将端淬曲线描述为直线段和曲线段构成的分段函数:直线段描述试样端部获得全部马氏体区域的硬度,在此区域硬度保持恒定最高值;在曲线段硬度递减,最后趋近恒定最低值.钢的淬透性值用数学参数来表示,它数值上等于从原点到硬度分布曲线拐点的距离.用非线性模拟程序代入实验值获得了淬透性值.模拟结果表明,所获得的模型与实验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有关计算端淬曲线,等效端淬距离,回火硬度-回火温度和计算机辅助选材二维逻辑表的数学模型在热处理CAD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在软件工程思想指导下开发的“淬透性预测和计算机辅助选材系统”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3.
金满  连建设  江中浩 《金属学报》2006,42(4):405-410
端淬试样硬度分布模型采用了含有待定参数一淬透性系数的解析函数,本文定义的钢的淬透性系数与现有合金元素的淬透性系数不同,其大小直接决定端淬曲线的递减速率.端淬曲线的计算预测问题转化成淬透性系数的求解.在端淬实验标准状态下,淬透性系数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用分部逼近法建立了结构钢淬透性系数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式.将计算获得的淬透性系数代入到硬度分布模型对端淬曲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曲线与实验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4.
毛玉红  庄权  姜波 《热加工工艺》2014,(22):195-196
用化学成分法和IE0038淬透性计算软件分别对钢的淬透性进行预测计算,并与实际端淬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推荐了淬透性计算最接近真实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气淬压力对D406A钢力学性能、淬透性、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气淬压力增大,D406A钢淬透深度增加,5bar气淬压力下,能淬透ø20mm的D406A钢圆棒,1.5bar气淬条件下,能淬透ø10mm的D406A钢圆棒。气淬试样力学性能均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显微组织为均匀的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6.
金满  江中浩  连建设  王哲 《金属学报》2006,42(10):1019-1024
建立了描述淬火钢圆形截面硬度分布曲线——U曲线的解析函数表达式.首先求得端淬试样冷至700℃时的冷却速率计算公式.根据端淬曲线、冷却速率和圆截面半径关系实验曲线图及等效冷速原理,用曲线拟合法获得了硬度与试样半径和截面上所处位置半径之间关系式.截面硬度分布函数含有从端淬实验曲线获得的淬透性系数、最高硬度和最低硬度值,使得模型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且保证了淬透性系数与试样形状无关.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本文模型模拟所得结果与实验测试值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7.
对300M钢圆棒进行真空气淬试验,并对其淬透性、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在10 bar N2真空高压气淬条件下,能淬透60 mm的300M钢圆棒,气淬后抗拉强度达到2000 MPa,屈服强度1700 MPa,塑韧性指标能达到油淬性能,气淬后的显微组织为均匀的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8.
根据收集和整理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硼钢的化学成分与其淬透性之间的非线性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这种方法预测了一些硼钢的端淬值和淬透性曲线,并与用其它经验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网络能较准确预测硼钢淬透性,这为研究硼钢淬透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温水和浓度为20%的PAG水溶液(聚烷撑二醇聚合物)作为淬火介质进行Jominy末端淬火实验,用于评价7050铝合金淬透性;监测合金固溶和淬火过程中的升温速率和冷却速率,测定距淬火端不同距离的合金的淬火态电导率和时效态硬度,观察室温水淬火试样不同位置晶内淬火析出相.结果表明:采用室温水和20%PAG进行末端淬火时,合金的淬透深度分别约为65和40mm;采用PAG淬火可使合金温度快速通过淬火敏感区间,同时在淬火敏感区间外降低合金的冷却速率,使试样淬火端和中间部位合金的温度差减小.随着距淬火端距离的增加,淬火诱发析出的η平衡相的尺寸和体积分数增加,无析出区宽化.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LDB26履带板用钢的淬透性,采用600MRD型数显洛氏硬度计在距淬火端1.5、3、5、7、9、11、13、15、20 mm的试样表面进行洛氏硬度测试,并用显微镜观察金相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距离水冷端越近,硬度值越大,距离水冷端越远,硬度值越小,所测得的硬度值也均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试样经过端淬后,水冷端区域为马氏体组织,硬度值最高,到距水冷端约10 mm处则为半马氏体区,表明LDB26履带钢淬透层深度大约为10 mm,具有良好的淬透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值模拟与端淬试验研究了连续冷却对SA508-3钢组织演变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的FLIM和UMATHT子程序建立了SA508-3钢端淬过程中温度场和组织场的预测模型,并用所建立模型对其端淬过程进行了模拟。最后利用端淬试验不同位置处的微观组织观察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发现在端淬结束后试样中没有珠光体产生,随着离淬火端距离的增加,试样中的微观结构从马氏体(M)到贝氏体(B)和残留奥氏体不断变化,半马氏体区出现在距淬火端9 mm的位置。试验结果和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The class of steels for hardening and tempering, alloyed with chrome, nickel and molybdenum, standardized in Europe (four steel grades), USA (10 grades) and Russia (9 grades) is highly diversified and is especially interest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machine parts having an extremely large range of dimensions. The heat treatment features of these steels are particularly attractive: high bainitic hardenability and a good temperability etc.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ardness achieved after high tempering on products made from these steels, their equivalent diameter and the heat and time parameters of tempering can be explained by means or Jominy samples test for products with equivalent diameters equal to or less than 100 mm, or by the results obtained through the method of simulation of oil cooling (Pavaras-Gheller method) for products with equivalent diameters higher than 100 mm. In this paper,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se correlations are customized for a steel group representative as is 34CrNiMo6.  相似文献   

13.
工艺参数与模具结构对压铸模具温度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辉  吴卫  周华彬 《铸造技术》2006,27(6):570-573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roCAST对压铸模进行了压铸过程热分析,研究了浇注温度、冷却水的温度、冷却水管的直径、以及冷却水管的位置对模具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铸过程中模具温度呈周期性的变化。冷却水管的直径(即冷却水的流量)可调节模具内部温度变化,采用φ10.5 mm的管径,冷却效果好。改变水温,模具温度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Jominy末端淬火实验研究淬火冷却速率对商用7050铝合金厚板淬火态合金电导率和组织的影响。实验测定距淬火端不同距离合金的淬火态电导率,并进行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在淬火敏感区间范围内,合金的平均冷却速率随着淬火端距离的增加不断降低,而淬火态合金的电导率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断上升。末端淬火实验棒组织观察显示,厚板表面已发生完全再结晶,1/4和1/2厚度处为部分再结晶组织,淬火诱导晶界析出相逐渐粗化并成链状分布,当距离大于38mm时,发现大量非均质形核淬火析出相,其形核核心主要为Al3Zr弥散相。  相似文献   

15.
中碳合金结构钢端淬曲线的非线性方程法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余柏海非线性模型模拟计算了中碳合金结构钢的端淬曲线,结果表明,因为该模型未考虑合金元素对钢淬透性影响的交互作用,计算所得复合合金化的中碳钢端淬曲线与实测结果偏差较大。给出了中碳合金结构钢端淬曲线模拟过程中合金元素交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引入合金化交互当量参数(L0),并利用该改进模型对多元合金结构钢的端淬曲线进行模拟计算,结果与文献给出的曲线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6.
THE characteristic multiphase structure of DP andTRIP steels can be evolved by hot rolling or by postheat treatment.Only this latter case is discussed in thispaper.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which result in theexpected microstructure and ratio of constituents arecontrolled by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treatment.Although the number of affecting parametersis not so large,the determination of importantparameters'values(intercritical temperature,coolingrate)needs numerous pre-experim…  相似文献   

17.
刘华强  唐荻  杨荃  余伟  孙浩 《上海金属》2007,29(1):48-51
介绍为国内某中厚板厂设计开发的轧后加速冷却在线使用的控冷数学模型,包括空冷和水冷换热系数模型等,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钢板在冷却过程中沿钢板厚度方向的温度场分布。通过在线使用证明该控冷模型预报精度较高,控冷钢板的板形和性能均达到设计要求,能够满足现场实际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高速磨削电主轴的温升对电主轴的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以SPM170高速磨削电主轴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对高速磨削电主轴的冷却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可知电主轴电机部分的产热主要是由铁芯损耗产生的,水冷系统可以有效地带走电机部分的热量,使电主轴的温升降低。对SPM170高速磨削电主轴的冷却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螺旋水道,在电主轴最高工作转速时,分别测量电主轴前轴承壳体温度,并对比其温升。结果表明:采用改进之后的螺旋水冷装置电主轴的温升比改进前温升降低了10℃左右,温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