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分析涡旋压缩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涡盘参数化建模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排气量的涡盘设计参数化方程。在UG软件环境下利用参数化建模技术完成了涡盘实体模型,模型完全满足参数化设计的要求,为涡盘系列化设计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涡旋压缩机基本参数选择及结构参数λ=H/Pt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涡圈基本几何参数的选择问题,结果选择涡圈厚度t、节距Pt及涡圈高度H为三个基本参数,还分析了结构参数λ=H/Pt对动涡盘的动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涡旋压缩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涡盘参数化建模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排气量的涡盘设计参数化方程.在UG软件环境下利用参数化建模技术完成了涡盘实体模型,模型完全满足参数化设计的要求,为涡盘系列化设计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主要涉及涡旋压缩机涡盘加工中的几何曲线问题,认为涡旋压缩机的发展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部件-涡盘涡壁的加工难易和效率。文章在分析了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引出了“基方渐开线”作为涡壁加工的几何曲线的概念,阐述了这种曲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袁荣华  李连生  王国梁 《流体机械》2004,32(3):14-17,27
在利用Solid Works2001软件建立了动涡盘的三维实体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根据受力情况对动涡盘进行有限元分析,探讨动涡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应力与变形的规律,为进一步完善动涡盘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对涡旋压缩机三种不同类型的涡线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渐开线型的涡线是比较理想的,是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对涡旋压缩机的涡盘设计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使用渐开线-高次曲线组合型线来减少涡旋圈数的方法及特点,建立了该型线的几何理论和相关参数计算方程,并对动涡盘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实例结果显示渐开线和高次曲线组合型线能够减少涡旋圈数以及型线的长度,且涡旋盘受力变形和应力明显小于单一渐开线型线,研究的结果对于组合型线的设计和大排气量涡旋机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涡旋压缩机涡壁加工所使用的几何曲线可以用“基方渐开线”取代传统的基圆渐开线,设计中尚可遵循所谓“等周原则”,特别方便于已熟悉基圆渐开线设计而需按新型曲线加工涡盘之场合。此外,还涉及使用一般机床(非NC或CNC机床)解决涡旋压缩机基方渐开线涡盘的加工问题,介绍了一种专用夹具的使用原理。  相似文献   

9.
双涡圈涡旋压缩机的涡旋齿是对称性的,即不需要进行一次平衡,又增加了涡旋压缩机的稳定性;详细分析了双涡圈涡旋压缩机动涡盘的受力情况,从新给出动涡盘的倾覆力矩计算模型;得出双涡圈涡旋压缩机只能开设一个背压孔和背压压力随背压孔中心展角增大而减小的结论;给出了背压孔被盖住时临界状态的曲轴转角计算公式;验证了平均背压力与背压孔中心展角几乎成正比。研究结果可在双涡圈涡旋压缩机的设计和研究中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方颢  蔡炯炯  瞿晓  董桂丽  屠凯莉 《机电工程》2023,(10):1527-1534
针对涡旋机侧向密封过程中,动涡盘和静涡盘接触力难以控制的问题,结合动涡盘圆周平动特点,在分析了涡盘接触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法向-切向坐标系下的动涡盘运动控制策略以及主动柔顺控制方法。首先,介绍了经典柔顺控制的原理,分析了XY直角坐标系下经典柔顺控制方法的不足;然后,提出了法向-切向坐标系这一概念,通过推导基于法向-切向坐标系下各运动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动涡盘的运动控制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最后,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了涡旋机的接触力模型及其控制模型,并采用模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可行性验证,采用实验分别得到了动涡盘平动速率不变而接触力设定值改变时的实际接触力曲线,以及接触力设定值不变而动涡盘平动速率改变时的实际接触力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接触力的实际值与设定值的跟踪误差在2%以内;改变接触力的设定值后,接触力的实际值能在0.3 s左右跟踪到新的设定值;当动涡盘平动速率突然改变后,接触力的实际值能在0.2 s左右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以上结果说明,基于法向-切向坐标系下的主动柔顺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涡盘平动过程中的接触力。  相似文献   

11.
涡旋压缩机摩擦损耗和泄漏损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具有背压腔结构的基圆渐开线型立式涡旋压缩机涡盘摩擦损耗、动静涡盘问的泄漏损耗与涡盘几何参数的关系,得出总有一组涡盘几何参数在满足压缩机设计要求和加工工艺要求下,能使涡盘上产生的摩擦损耗和泄漏损耗之和最小的结论,提出了基于涡盘上产生的摩擦损耗和泄漏损耗之和最小的涡盘几何参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使用涡旋型线始端展角和终端展角几何参数,对驱动轴承内嵌式双涡旋齿涡旋压缩机的吸气容积、排气容积、压缩比建立了计算公式;对作用于双涡旋齿动涡盘的气体力建立了分析模型;并通过计算与传统的双涡旋齿气体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驱动轴承内嵌式双涡旋齿涡旋压缩机相对于传统的双涡旋齿涡旋压缩机,切向、轴向和径向气体力均减小,输气量更大,运行更平稳。  相似文献   

13.
着重介绍涡旋压缩机基方渐开线涡盘涡壁加工的特殊问题-涡壁根部处理,涉及根部处理的目的,原则和方法,特别是涡壁的根部修正。  相似文献   

14.
以气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气体的压力和运动轨迹分析,得出涡盘所受到的气体作用力。气体压力主要形成涡盘的阻力矩和轴向力,气体的变加速运动存在质量力。  相似文献   

15.
涡旋压缩机背压设计准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涡旋压缩机背压也设计位置对于两涡旋盘之间泄漏与机械摩擦功耗有着重大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较为准确的最佳背压准则迭代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为工程及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6.
涡旋压缩机二次平衡及背压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带气体自调背压机构的高压腔结构涡旋压缩机主轴受力情况的深入分析,指出了现有文献在旋转惯性力平衡计算中所存在的不恰当观点,进而给出了正确的主轴受力模型和二次平衡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对比。通过对背压孔工作特点和涡盘运动规律的结合分析,得出了两个背压孔在动涡盘上所能开设的区域,提供了背压孔位置的准确和简化计算式,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和与实际产品的对比,检验了公式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涡旋式压缩机动涡盘防自转机构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运动学与机构学角度探讨了实现从主轴回转运动到涡旋压缩机动涡盘平面圆周运动的转换机构,包括十字联轴节机构、浮动盘机构和曲柄销机构以及零齿差等机构的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18.
涡旋压缩机动涡旋盘应力及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振全  戚智勇 《流体机械》1995,23(10):23-26
通过对实际工况下涡旋盘的受力分析,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由此得到了空调用全封闭涡旋压缩机动涡盘在实际工况下的应力分布特点及变形规律,找出了零件最危险点,得出了对涡旋盘进行强度校核的比较准确的方法,并证明了涡旋齿头部修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基圆的涡旋压缩机型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立权  陈进  王伟 《中国机械工程》2005,16(16):1458-1461
提出了三基圆涡旋延伸修正型线的原理,完整地导出基于三基圆型线的设计计算几何理论。与PMP型线相比,在基本参数相同的条件下,三基圆型线不仅使涡旋压缩机涡盘的涡卷根部段的壁厚增加(强度更高),同时具有更高的压缩比和更小的排气阻力,为实现高效压缩的涡旋压缩机设计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20.
车用双涡旋涡圈增压器在工作过程中,涡旋压缩机动、静涡盘之间的间隙存在泄漏损失。为了减少泄漏损失,提高工作腔的工作效率,在涡旋齿端面加由自润滑材料制成的密封条。通过对密封条受力及材料的分析,优化了密封条的效果,减少了轴向间隙的泄漏,降低了涡旋齿端面的摩擦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