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手瓜果实中营养保健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绿皮无刺佛手瓜果实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水分、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结果表明:佛手瓜果实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比较丰富,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钾低钠、赖氨酸和组氨酸含量高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蔬菜食品。  相似文献   

2.
潮州佛手瓜营养成分的分析及其加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潮州佛手瓜的营养成分和加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佛手瓜含有多种营养素,具有“两低一高(热量低、钠低、钾高)”的特点;佛手瓜可以加工成凉果、瓜泥、饮料、雪花膏等多种产品,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1):204-209
以绿皮无刺佛手瓜为研究试材,探索不同质量浓度1-MCP(450,900,1 350 n L/L)处理对佛手瓜果实低温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以低温贮藏(9℃,相对湿度95%)为对照,分别测定了各处理果实贮藏期间呼吸强度、Vc、叶绿素含量、硬度、总酚、失重率等品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项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佛手瓜果实低温贮藏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果实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组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佛手瓜果实贮藏期间的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持作用。贮藏至第15天,对照组果实综合品质开始急剧下降,而1-MCP处理可使果实品质开始下降的时间推迟15 d,其中900 n L/L的1-MCP处理对果实品质的保持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佛手瓜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两种佛手瓜(白皮和绿皮)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佛手瓜中矿质元素的含量丰富,其中以K、Ca、Fe和P等元素的含量较高。组氨酸和VB2、VC的含量也较高,但与其它果蔬相比,VA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5.
佛手瓜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福平  张喜春 《食品科学》2010,31(1):161-164
以佛手瓜中的多酚氧化酶为研究对象,对其酶学特性的研究表明:佛手瓜果实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 值为7.5,最适温度为30℃,底物浓度与酶活性呈正相关;该酶迅速催化焦性没食子酸的酶促氧化反应,但对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间苯二酚的催化活性较低。抗坏血酸、柠檬酸、四硼酸钠、MgCl2 和EDTA-2Na 对佛手瓜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依次减弱,抗坏血酸、柠檬酸对佛手瓜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佛手瓜汁和原料乳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具有独特风味和营养成分的佛手瓜凝固型酸奶。方法对影响佛手瓜酸奶品质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分析,并根据单因素优化结果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佛手瓜凝固型酸奶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根据正交试验结果,确定佛手瓜凝固型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为8 h,发酵温度为43℃,白砂糖添加量为6%,佛手瓜添加量为10%,接菌量为0.2%。在此条件下酸奶pH为4.482,粘度3914mPa/s,最终产品呈淡绿色,表面光滑细腻,组织状态良好,酸甜适中,具有浓郁的乳酸风味和佛手瓜独特的清香。结论本研究为佛手瓜酸奶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酸奶种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
李玉  秦文  杜小琴  刘继 《食品与机械》2015,31(5):181-185
以川南地区绿皮无刺佛手瓜为试材,分析测定果实生长动态以及果实发育过程中相关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佛手瓜果实生长呈单S型曲线;不同品质指标随果实发育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呼吸强度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至成熟期时出现呼吸高峰(11.73 mg/(kg·h));Vc、叶绿素与氨基酸含量在果实发育早期较高,之后随果实发育下降至较低水平,而纤维素含量与硬度则与之相反;花后第10天,果实已经充分生长,氨基酸含量较高,果实呼吸代谢水平较低,果实品质和耐贮性较好,为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8.
正艺术皆源于生活。当西游记里面的人参果真的出现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很新奇地"哇"一声。同样,当一个长得像拳头紧握或者像"佛手"嫩绿果实出现后,"佛手瓜"之名也就不胫而走了。佛手瓜,瓜形如两掌合十,有佛教祝福之意,深得民心。其实佛手瓜并非那么有禅意,反而十分亲民,可以生吃可以熟做,嫩炒老炖都十分美味。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佛手瓜不为人知的营养价值和做法吧。  相似文献   

9.
不同保鲜方法对佛手瓜贮藏期间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0):197-203
为探讨不同保鲜方法对佛手瓜贮藏期间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影响,以9℃低温贮藏为对照,在低温条件下(9℃)分别采用气调(5%O_2+5%CO_2+90%N_2)、臭氧(5 ms/L)、水杨酸(5 mmol/L)和1-MCP(450 nL/L)4种保鲜方法贮藏佛手瓜,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果实在90 d贮藏期间的氨基酸组成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佛手瓜果实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贮藏期间各组果实氨基酸总量水平呈下降趋势,贮藏90 d后,1-MCP处理组保持效果最好为390.666 mg/100 g;相关性分析发现,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07,且各氨基酸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药用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随贮藏期的延长呈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佛手瓜(Sechium edule)为多年生攀援性葫芦科草本植物,原产于墨西哥及中美洲国家,19世纪引入我国,在华南、西南地区普遍栽种,其中云南、福建、四川等省栽培较多。佛手瓜按果实颜色可分为绿皮和白皮两种类型,其中以绿皮型栽培较广泛。佛手瓜嫩瓜作蔬菜食味可口,且实心无籽,可食率达100%,不仅含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还含有酚类、黄酮类等活性物质,具有优良的保健作用。该文对佛手瓜的营养价值、采后保鲜技术和深加工工艺及产品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