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急救与护理。方法总结了2年零6个月我院136例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结果 136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经院前急救19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1例转运途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安全送往医院救治。结论快速、安全、平稳、及时转运及途中的观察护理。科学、熟练的急救护理技术及有预见性的救护措施,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所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方法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者15例,占30%。结论凡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有出血征象,进行有效的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在抢救(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近年来应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2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术后半年GOS恢复标准.疗效良好8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 应用大骨瓣减压术抢救(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愈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应用肠内营养乳剂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1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经验。结果112例病人中,除3例因发生严重并发症而暂时中断外,其余病例均顺利地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并能维持需较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病人的需要。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素,且能增强免疫,减少感染。绝大多数病人能较顺利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恢复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对69例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恢复期的患者采取进舱前的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进舱护理。结果本组69例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痊愈12例,显效21例,有效3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75%。结论在高压氧治疗脑损伤的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体现人文精神,护士应以耐心、细心、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经过治疗与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我们对96例重型颅脑损伤及脑血管病患者施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分析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将我院近年来使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96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96例病人中良好45例,中残21例,重残18例,死亡12例。结论亚低温治疗在降低脑的耗氧量,保护脑组织,减轻脑水肿,减少并发症方面有独特作用,是颅脑损伤及脑血管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年至今65例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与2000年至2003年70例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进行对比。随访半年,比较2组GOS结果。结果标准去大骨瓣减压组63例获随访,恢复良好33例(52.38%),中残10例(15.87%),重残9例(14.29%),植物生存2例(3.17%),死亡9例(14.29%);传统去骨瓣减压组66例获随访:恢复良好23例(34.84%),中残9例(13.64%),重残14例(21.21%),植物生存1例(1.52%),死亡19例(28.79%)。标准去大骨瓣减压组恢复良好率高于,死亡率低于传统去骨瓣减压组,2组有差异(P<0.05);2组病残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5)。结论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优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8.
吴翠云 《化工之友》2008,27(1):33-33
目的 总结重型脑损伤致虚激性溃疡干预性护理的经验.方法 根据163例应激性清疡患者临床表现及临床化验结果判断出胃内出血的特点及严重程度,早发现、早治疗及干预性护理.结果 本组163例中良好160例(98.160/163);2例(1.22%2/163),因胃内大血管破裂,通过胃镜胃内结扎血管并胃内注入凝血药物,延长住院天数后治愈;1例(0.61%1/163)因颅脑损伤严重,加之有肝破裂,胃内溃疡面积大,凝血机制不良,血压下降,从受伤到救治时间长,病人死亡.结论 重型脑损伤严重,病情变化快,加之激素药物的应用,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应严密现察,早发现早治疗,配合干预性护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4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采用溶栓、抗凝治疗,配合适当抬高患肢,避免患肢液体输入,加强患肢肿胀、皮温、血运等各方面的观察,掌握正确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14例病人治疗3周,1例并发肺栓塞,临床死亡,其余病人临床症状好转。结论颅脑损伤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正确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致命并发症的出现,加快临床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采用硬脑膜预先减张缝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在减压术后直接对头皮缝合,和观察组40例,依据颅内压力裁取合适大小的颞肌筋膜或骨膜,后行硬脑膜减张缝合,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预后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头皮与脑组织粘连发生率和切口CSF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行去骨瓣的同时取骨膜或颞肌膜行硬膜腔扩大减张缝合术,具有可任意裁剪大小,防止脑血管痉挛,降低了癫痫和切口疝的发生率,降低了脑室穿通畸形的发生率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赵小艳 《粘接》2022,(3):76-79
为探讨功能生物材料在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择了7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患者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中使用各种普通材料;观察组在临床护理中联合应用一定的功能生物材料.结果表明: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20.00%(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因深昏迷、呼吸困难、呼吸道异物等情况需紧急处理。本文总结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56例,就气管切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早期紧急气管切开的指征及必要性,提高对该类病人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与额颞顶部分骨瓣复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额颞顶部分骨瓣复位治疗组)和对照组(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组)。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额颞顶部分骨瓣复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指导临床工作,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方法制定护理方案,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68例脑外伤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等进行总结。结果68例患者中61例痊愈,4例致残,3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8.4%。结论科学、严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脑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可提高脑出血术后病人救治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神经外科临床治疗、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护理干预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和KPS预后评定表对75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颅脑外伤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干预后,在出院后6个月较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情况有着显著性的提高(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颅脑损伤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开颅术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47.9%)明显高于对照组(22.9%),而病死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35.4%),2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的脑切口疝、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率(4.2%和6.3%)明显低于对照组(16.7%和20.8%),2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的脑积水、外伤性癫痫发生率(25.0%和29.2%)明显高于对照组(8.3%和10.4%),2组相比,P均<0.05。结论 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脑损伤后出现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好转出院13例,病危自动出院5例,死亡8例。结论外伤性蛛网下腔出血是病人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外伤早期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宁 《化工之友》2008,27(8):78-78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的最佳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对22例颅脑损伤病人根据病情.制定了周密的护理计划,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进行临床总结.结果 加强了专科及基础护理,防止了并发症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5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临床观察3个月并比较GOS评分。结果3个月后GOS的比较:治疗组恢复良好和中残的病例是总数的75%,对照组为5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在重症颅脑损伤中有能减轻脑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了33例开放性颅脑损伤处理的救治经验。方法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5年间收治的33例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救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3例中恢复良好28例,中残2例,重残2例,死亡4例。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及时清创,处理颅内外并发症,针对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减少并发症,救治措施的选择是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