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了提高炼焦煤堆密度的途径,结合不同粒度炼焦煤的煤岩特征与结焦性能,将炼焦煤先配后粉工艺改造为筛分分级粉碎工艺,提高了装炉煤堆密度,达到改善焦炭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南钢40kg实验焦炉开展配加非炼焦煤炼焦实验,研究了在配煤中添加煤粉改性剂(zzz)对配合煤、焦炭质量的影响。采取不同配量的改性剂添加方案进行配煤炼焦实验,通过实验确定出最佳配煤方案:非炼焦煤配加量达到15%(粒度小于3mm),煤粉改性剂添加量为0.10%。最佳配煤方案中添加改性剂与未添加改性剂炼出的焦炭质量相比,灰分、硫分基本保持不变,抗碎强度M40增加14.35%,耐磨强度M10下降6.00%,反应性降低5.5%,反应后强度提高5.93%,实验结果表明:焦炭冷态强度与热态性能指标均接近于南钢生产配煤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3.
邹祖桥 《武钢技术》1993,(11):38-41,7
根据20kg小焦炉试验结果,对武钢焦炭转强度和配合指标之间关系进行了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焦炭转鼓强度和配合煤指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配合煤可燃基挥发份、粘结指数与粉碎细度的乘积对抗碎强度有显著影响,配合煤可烯基挥发份,粘结指数,粉碎细度,粘结指数与粉碎细度的乘积对耐磨强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炉的大型化,焦炭抗碎强度M40高低对高炉生产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对影响焦炭抗碎强度的各种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调整配合煤细度、降低焦炭灰分、改善配合煤质量等措施,使焦炭抗碎强度得到显著提高,为高炉稳定顺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黄先佑  祝永强  舒文东 《四川冶金》2013,35(1):36-40,69
在炼焦煤资源日益紧张,焦炭质量与优质炼焦煤资源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的背景下,攀钢为了提高焦炭质量、扩大炼焦煤源而开展了配型煤炼焦试验,通过配型煤小焦炉试验表明:配型煤炼焦的型煤适合配比为30%。通过小焦炉试验和工业试验表明:配型煤炼焦可使焦炭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焦炭的M40可提高0.6~7.2个百分点,M10可改善1.1~3.8个百分点,焦炭反应后强度提高2.15~6.8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干湿法熄焦对焦炭强度影响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焦炭强度和水分 ,对干法熄焦和湿法熄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干熄焦炭提高了成熟度 ,减少了微裂纹的产生 ,改善了内部结构 ,其抗碎强度 M40比湿熄焦炭提高了 6% ,焦炭水分降低 5 %。  相似文献   

7.
通过用5%-10%的1/3焦煤替代5%~10%的肥煤用20k试验焦炉炼焦试验,得出如下结论:1)替代后焦炭的抗碎强度提高而焦炭的耐磨强度变差;2)配合煤细度和配煤工艺是影响焦炭质量的2个主要因素;3)此替代试验可以进一步在生产焦炉上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8.
干熄焦焦炭质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观和宏观技术手段研究了焦炭质量特性,分析了在6m焦炉140t/h的条件下干熄焦与湿熄焦的质量差异。试验结果显示,干熄焦和湿熄焦相比,灰分略有升高,抗碎强度M40提高,耐磨强度M10降低,焦炭反应性CRI降低,而焦炭反应后强度CSR提高。干熄焦和湿熄焦之间灰成分无明显差异,干熄焦焦炭的气孔率比湿熄焦低,干熄焦焦炭的显微结构各项异性指数OTI提高。研究表明,气孔率和焦炭显微结构的变化是焦炭冷热强度变化的内在原因,其中焦炭气孔率变化达到8.8%,是引起焦炭反应后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南钢炼焦煤的煤岩性质和40 kg试验焦炉所炼焦炭抗碎强度,确定了基于炼焦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的活性权函数方程,根据其活性权函数对各炼焦煤的活惰比进行了计算,得出焦炭抗碎强度[M40]最大时所对应的活惰比为2.53,即为南钢用煤的最佳活惰比。以最佳活惰比为目标,优化配煤,预测焦炭质量,从而为科学便捷地确定配煤比提供技术依据。同时对非炼焦煤进行改性,使非炼焦煤具有一定的活性,非炼焦煤在炼焦中的配加量达到10%以上,炼制合格的焦炭。  相似文献   

10.
试将粉碎后的炼焦煤料作为一个颗粒群,运用颗粒学的理论来分析炼焦入炉煤的粒度分布特征。根据颗粒学家T.Allen对分布宽度系数nk的定义,设计试验方案采集基础数据;再应用计算机知识,处理基础数据,得到有关nk的具体参数,并依据定义公式,计算得到几组炼焦入炉煤的粒度分布宽度系数nk。通过70kg小焦炉试验,研究了入炉煤粒度分布宽度系数对焦炭强度的影响,得到焦炭抗碎强度M40与入炉煤粒度分布宽度系数nk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为研究入炉煤的粒度分布特征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仇灏  瞿立凯  张雪红  刘和平 《钢铁》2022,57(2):12-18
为了更好地优化炼焦工艺,有效地改善配合煤炼焦的成焦质量,系统性地分析了炼焦工艺及干煤和湿煤炼焦对焦炭强度与反应性的影响.采用5 kg试验焦炉对多种工况下的干煤(水分低于3%)和湿煤(水分高于6%)分别进行炼焦试验.通过研究装炉煤的水分、干基堆密度以及装炉温度对干煤和湿煤成焦强度及焦炭反应性(CRI)的影响,并结合干煤和...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首钢京唐公司常用介休焦煤、屯兰焦煤、马兰肥煤和霍州肥煤4 种炼焦产物的分布。结果表明,屯兰焦煤和介休焦煤虽然同属于焦煤,但屯兰焦煤的焦炉煤气产率高于介休焦煤,炼焦后所得焦炭的冷强度略差,热强度基本不变;配煤过程中提高霍州肥煤的配入比例可提高焦炉煤气产率,但霍州肥煤炼焦后所得焦炭的热强度劣于马兰肥煤。另外,炼焦过程中能够提高焦炉煤气产率的炼焦煤往往会导致焦炭的强度降低,为此在配煤过程中对煤种的选择要综合考虑焦炉煤气产率和焦炭质量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对炼焦过程中煤料堆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宝钢,用过的107种原料煤的粒度分布进行分析后证明均满足Rosin-Rammler分布。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水分、中位径、分布参数这三种备煤阶段可控制因素对装炉煤堆密度的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因素对于装炉煤堆密度影响显著。设计17组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得到堆密度预测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准确性高。对顶装煤炼焦工艺,备煤阶段应该控制装炉煤水分在不发生逸散情况下尽量低,在保证配煤均匀的前提下煤料细度要适度低并且不要破碎过细,使装炉煤中位径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颖义 《中国冶金》2021,31(5):83-85
为积极应对炼焦煤资源供应趋紧、质量下滑和价格波动等多变因素影响,河钢宣钢公司优化炼焦煤资源、配煤结构,深入市场探寻炼焦煤新资源,以小焦炉试验和煤岩分析为技术支撑,研究新资源的质量性能和各炼焦煤种的配入比例,开展配加王家岭瘦焦煤的多种配煤优选方案,在保证焦炭强度不降低的基础上,瘦煤配比提高至14%。通过对配合煤硫分和黏结指数的测算,扩大了炼焦煤资源,用普通焦煤代替部分高价低硫柳林类焦煤,降低了公司的配煤成本。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加拿大泰科焦煤和八矿焦煤的性质的研究,包括单种煤性质研究和配合煤成焦后的性质研究,发现泰科煤虽然单种煤成焦性能比较好,但是在配合煤中只能部分取代国内优质主焦煤;利用泰科煤低灰、低硫的特点适当配入,可以降低焦炭的灰分和硫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炼焦过程中煤传热传质现象的规律,建立2 kg试验炼焦过程流动、传热及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中将装炉煤/焦饼假设为多孔介质,结合水分蒸发冷凝与挥发分析出子模型,模拟了配合煤焦化过程中的传热、水分传递、挥发分析出及荒煤气流动等现象,并分析水分含量对煤层中心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学模型可反映试验焦炉炼焦过程中的传输现象。炼焦过程中,焦饼温度会受到烟道回流空气的影响,顶部装炉煤成焦所需时间较长。在水蒸气冷凝的作用下,装炉煤中心水分含量会在焦化过程中逐渐升高,并使装炉煤中心温度达到100 ℃时形成恒温平台。  相似文献   

17.
 炼焦煤灰分是决定其价格的重要因素,为比较同一矿点煤种灰分对结焦性质的影响规律,对各炼焦煤进行黏结性、煤岩特征、灰分等分析并进行40 kg试验焦炉炼焦试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煤种炼焦煤灰分降低对黏结性改善幅度不同,黏结性较好的炼焦煤当其灰分降低时,黏结性改善不明显;黏结性较差的炼焦煤当灰分降低时,其黏结性改善较为明显;且不同煤种炼焦煤灰分降低时灰组成变化规律不同。不同煤种炼焦煤灰分降低时所炼焦炭其强度变化程度不同,黏结性较好的炼焦煤,当其灰分降低,所炼焦炭强度变化幅度不大;黏结性较差的炼焦煤,当其灰分降低时,所炼焦炭强度改善较大。  相似文献   

18.
研究山东地区高挥发分1/3焦煤放置时间过长后煤质的劣化情况,及其替代河南地区1/3焦煤参与配煤炼焦试验对配煤质量及所得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地区偏气煤性质的高挥发分1/3焦煤放置时间过长后煤质劣化严重,其参与配煤炼焦对配合煤的挥发分和G值影响明显,随着其配入量的增加,焦炭质量逐渐下降,其最大配入量以不超过6%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扩大炼焦煤资源、降低焦化企业配煤成本,通过坩埚焦试验和40 kg小焦炉试验考察了 3种气煤(分别记为QM1、QM2和QM3)替代某焦化企业工业配煤方案中1/3焦煤的可行性,并采用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图对气煤的适宜配入比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原生产配煤方案中,当气煤替换比为8%时,焦炭冷态强度变化较小,但其热态强度均有...  相似文献   

20.
采用首钢炼焦煤为实验原料,进行了煤预处理炼焦的实验研究。其中,煤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炼焦煤的堆密度和降低其水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预处理后的煤炼焦可在弱粘煤配比提高到45%以上时仍能全面提高焦炭质量;能显著提高炼焦生产能力、减少焦化废水,并能缩短炼焦时间;炼焦的副产品,焦油中芳香烃明显增加,煤气中氢气增加,甲烷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