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针对互联网上大量自制视频缺少用户评分、推荐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弹幕情感分析和主题模型的视频推荐算法(VRDSA)。首先,对视频的弹幕评论进行情感分析,得到视频的情感向量,之后基于情感向量计算视频之间的情感相似度;同时,基于视频的标签建立主题模型来得到视频标签的主题分布,并使用主题分布计算视频之间的主题相似度;接着,对视频的情感相似度和主题相似度进行融合得到视频间的综合相似度;然后,结合视频间的综合相似度和用户的历史记录得到用户对视频的偏好度;同时通过视频的点赞量、弹幕量、收藏数等用户互动指标对视频的大众认可度进行量化,并结合用户历史记录计算出视频的综合认可度;最后,基于用户对视频的偏好度和视频的综合认可度预测用户对视频的认可度,并生成个性化推荐列表来完成视频的推荐。实验结果表明,与融合协同过滤和主题模型的弹幕视频推荐算法(DRCFT)以及嵌入LDA主题模型的协同过滤算法(ULR-itemCF)相比,所提算法推荐的准确率平均提高了17.1%,召回率平均提高了22.9%,F值平均提高了22.2%。所提算法对弹幕进行情感分析,并融合主题模型,以此来完成对视频的推荐,并且充分挖掘了弹幕数据的情感性,使得推荐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
曲昭伟  王源  王晓茹 《计算机应用》2018,38(11):3053-3056
文本情感分析的目的是判断文本的情感类型。传统的基于神经网络的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无监督训练的词向量,但这些词向量无法准确体现上下文语境关系;常用于处理情感分析问题的循环神经网络(RNN),模型参数众多,训练难度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迁移学习的分层注意力神经网络(TLHANN)的情感分析算法。首先利用机器翻译任务训练一个用于在上下文中理解词语的编码器;然后,将这个编码器迁移到情感分析任务中,并将编码器输出的隐藏向量与无监督训练的词向量结合。在情感分析任务中,使用双层神经网络,每层均采用简化的循环神经网络结构——最小门单元(MGU),有效减少了参数个数,并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提取重要信息。实验结果证明,所提算法的分类准确率与传统循环神经网络算法、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相比分别平均提升了8.7%及23.4%。  相似文献   

3.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通常基于物品或用户的相似度来实现个性化推荐,但是数据的稀疏性往往导致推荐精度不理想。大多数传统推荐算法仅考虑用户对物品的总体评分,而忽略了评论文本中用户对物品各个属性面的偏好。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情感分析的推荐算法SACF(reviews sentiment analysis for collaborative filtering),该算法在经典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基础上,考虑评论文本对相似度计算的影响。SACF算法利用LDA主题模型挖掘物品潜在的K个属性面,通过用户在各个属性面上的情感偏好计算用户相似度,从而构建推荐模型。基于京东网上评论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SACF算法不但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数据稀疏性的问题,而且提高了推荐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短视频推荐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视频内容与弹幕文本分析的短视频推荐方法。该推荐方法中首先采用LDA模型提取弹幕文本主题,然后提取出短视频内容特征,再根据短视频的高光时刻生成候选推荐列表;在候选推荐列表生成基础上,运用RNN对用户的长期兴趣进行建模,使用门控单元GRU处理短期兴趣,最终提出了一种结合长短期的短视频推荐模型,对用户进行推荐。结果证明,深度学习方法可最大化地获取短视频的内容特征,提高处理效率;结合用户长短期兴趣的短视频推荐模型在准确率、召回率以及MRR平均倒数排名等评价指标上优于其他目前使用广泛的推荐模型。由此说明,提出的推荐方法,可以更好地运用在实际推荐中。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媒体等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弹幕系统这种新型的评论模式并逐渐流行。它能够使视频观众即时发布关于视频情节内容的评论,也可以帮助观众理解视频内容。弹幕文本数据的产生,为短文本处理和实时数据处理提供了新的素材。研究弹幕数据的特点和其表达的情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视频情节;研究弹幕内容之间的相似度进而分析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弹幕用户的特点、发掘不同视频之间的潜在联系,而且可以为视频制作时受众群体的选择提供更为准确的解决方案。首先将弹幕文本数据进行收集和预处理,然后计算这些文本的情感值。针对弹幕文本口语化的特点,建立了网络弹幕常用词词典。通过改进传统的k-means聚类算法,对所有发表弹幕的用户进行基于情感值的分类。这样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观看特定类型视频的观众在情感上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6.
结合改进主动学习的SVD-CNN弹幕文本分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使用池化层进行文本特征降维会损失较多文本语义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SVD)算法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SVD-CNN)。首先,采用改进的基于密度中心点采样的主动学习算法(DBC-AL)选择对分类模型贡献率较高的样本进行标注,以低标注代价获得高质量模型训练集;然后,结合SVD算法建立SVD-CNN弹幕文本分类模型,使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代替传统CNN模型池化层进行特征提取和降维,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弹幕文本分类任务;最后,使用改进的梯度下降算法(PSGD)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为了验证改进算法的有效性,使用多种弹幕数据样本集,对提出的模型与常用的文本分类模型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能够更好地保留文本语义特征,保证训练过程的稳定性并提高了模型的收敛速度,在不同的弹幕文本上较传统算法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7.
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网上评论数据呈现爆炸性增长,面对数量庞大的网络文本,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来提取观点会导致效率低下、分类界限模糊、领域适应性差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在对传统LDA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领域判别的LDA主题模型来对在线评论进行观点挖掘。首先,在标准LDA模型中引入领域层,对语料库中的文档采样领域标签,利用领域化的参数来求解LDA模型;其次,考虑到句子间的情感从属关系,在主题层和单词层之间加入情感层,并引入情感转移变量进行表示,提高了情感极性分析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所提模型和理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主题模型不能充分考虑情感极性信息和衰减因子设定单一的问题,提出情感极性和影响函数的OBTM弹幕主题演化方法.提出基于改进负采样的word2vec词向量模型,对弹幕词语的情感极性进行标注;设计影响函数,反映离散时间中文本主题的历史影响程度;利用情感极性特征和影响函数改进OBTM模型,用于弹幕主题演化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OBTM可以有效优化主题演化效果,能够扩展弹幕在主题情感极性演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方澄  李贝  韩萍  吴琼 《计算机应用》2023,(4):1056-1061
情感分析能从用户言论中快速准确地挖掘用户的情感倾向,有着极大的应用市场。针对微博语言语法结构复杂多样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语法依存结构的图卷积神经网络(SGCN)模型对中文微博进行细粒度的情感分类。所提模型兼具结构表达和语义表达丰富的特点:基于词语间的依赖关系构建文本图,并通过点互信息(PMI)量化词语间的相关程度,作为相应边的权重以充分表现句子的结构信息;将融合位置信息的语义特征作为节点的初始特征,增加文本图中点的语义特征。为了验证所提模型的性能,在SMP2020(Social Media Processing 2020)微博情感分类数据集上,对两组包含开心、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和无情绪的6类微博情感数据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平均F1分数可达到72.64%,相较于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词向量特征图卷积网络(BGCN)模型和文本级图神经网络(Text-Level-GNN)模型分别提高了2.75和3.87个百分点,验证了所提模型能更有效地利用句子的结构信息,提升模型的分类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话题模型不能很好地获取文本情感信息并进行情感分类的问题,提出了情感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模型,并通过对文本情感进行建模分析,提出了情感词耦合关系的LDA模型。该模型不但考虑了情感词的话题语境,而且考虑了词的情感耦合关系,并且通过引入情感变量对情感词的概率分布进行控制,采用隐马尔科夫模型对情感词耦合关系的转移进行建模分析。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对情感词耦合关系和话题同时进行分析,不仅能有效地进行文本情感建模,而且提升了情感分类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弹幕评论是网络直播平台与用户交互的主要方式之一,借助弹幕行为的分析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用户理解.通过采集和利用3大热门直播平台(斗鱼、熊猫与战旗)的弹幕相关数据,本文以假设验证的方式从用户属性与用户行为两个角度对在线直播平台用户进行分析与理解,并建立基于用户行为特征时间序列的用户活跃模型对用户互动活跃度进行量化评估.研究表明,平台在线人数具有周期性变化的时间规律,观众地域具有沿海发达城市集中分布的空间取向,所提出的用户活跃模型能够对网络直播平台用户的行为活跃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情感分类方法因情感项指向不明引发的误判和隐藏观点遗漏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评价对象情感角色模型的文本情感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识别文本中的潜在评价对象,通过局部语义分析对潜在评价对象所在语句进行情感标注,确定潜在评价对象所在语句的正负极性,并定义其情感角色;然后,改进特征权值计算方法,将情感角色对应的倾向值融入模型特征空间中;最后,通过特征聚合对特征空间实现模型降维.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提取强主观性情感项作为特征的情感分类方法相比,分类准确率约提高3.2%,可有效改善文本情感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双模态情感识别框架识别率低、可靠性差的问题,对情感识别最重要的两个模态语音和面部表情进行了双模态情感识别特征层融合的研究。采用基于先验知识的特征提取方法和VGGNet-19网络分别对预处理后的音视频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以直接级联的方式并通过PCA进行降维来达到特征融合的目的,使用BLSTM网络进行模型构建以完成情感识别。将该框架应用到AViD-Corpus和SEMAINE数据库上进行测试,并和传统情感识别特征层融合框架以及基于VGGNet-19或BLSTM的框架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情感识别的均方根误差(RMSE)得到降低,皮尔逊相关系数(PCC)得到提高,验证了文中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观点挖掘(或情感分析)作为面向网络社会媒体分析挖掘领域的一个核心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传统观点挖掘方法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OCC情感模型的观点挖掘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统计方法,利用WordNet词典、句法依存关系及少量标注数据,自动构建情感维度词典;其次,对所构建的情感维度词典进行求精,通过语义、情感倾向的不一致性处理和非情感词的过滤,得到高质量的情感维度词典;最后,基于所得到的情感维度词典,结合OCC模型中情感维度值与情感类型的对应关系,生成6种主要的情感类型。实验方法表明,此方法在使用灵活性、可解释性和有效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语音情感信息具有非线性、信息冗余、高维等复杂特点,数据含有大量噪声,传统识别模型难以消除冗余和噪声信息,导致语音情感识别正确率十分低.为了提高语音情感识别正确率,利用小波分析去噪和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处理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过程神经元网络的语音情感智能识别模型.采用小波分析对语音情感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消除语音情感特征中的冗余信息,采用过程神经元网络对语音情感进行分类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过程神经元网络的识别模型的识别率比K近邻提高了13%,比支持向量机提高了8.75%,该模型是一种有效的语音情感智能识别工具.  相似文献   

16.
学业情绪能够影响和调节学习者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情绪自动识别是智慧学习环境中情感交互和教学决策的基础。目前情绪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离散情绪的识别,其在时间轴上是非连续的,无法精准刻画学生学业情绪演变过程,为解决这个问题,基于众包方法建立真实在线学习情境中的中学生学习维度情感数据集,设计基于连续维度情感预测的深度学习分析模型。实验中根据学生学习风格确定触发学生学业情绪的学习材料,并招募32位实验人员进行自主在线学习,实时采集被试面部图像,获取157个学生学业情绪视频;对每个视频进行情感Arousal和Valence二维化,建立包含2 178张学生面部表情的维度数据库;建立基于ConvLSTM网络的维度情感模型,并在面向中学生的维度情感数据库上进行实验,得到一致性相关系数(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均值为0.581,同时在Aff-Wild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得到的一致相关系数均值为0.222。实验表明,提出的基于维度情感模型在Aff-Wild公开数据集维度情绪识别中CCC相关度系数指标提升了7.6%~43.0%。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基于LDA主题模型和直觉模糊TOPSIS的农产品在线评论情感分析方法。该方法使用情感词典对在线评论进行情感倾向分析,并计算农产品的积极情感值;运用LDA主题模型计算各个属性的权重,结合直觉模糊TOPSIS方法计算农产品的综合评价值;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综合评价值与月销售量、积极情感值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为挖掘农产品在线评论中的情感信息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声音突发特征(笑声、哭声、叹息声等,称之为功能性副语言)携带大量情感信息,而包含这类突发特征的语句由于特征突发性的干扰整体情感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融合功能性副语言的语音情感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待识别语句进行功能性副语言自动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功能性副语言从语句中分离,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两类信号:功能性副语言信号和传统语音信号,最后将两类信号的情感信息使用自适应权重融合方法进行融合,从而达到提高待识别语句情感识别率和系统鲁棒性的目的。在包含6种功能性副语言和6种典型情感的情感语料库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与人无关的情况下得到的情感平均识别率为67.41%,比线性加权融合、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贝叶斯融合方法分别提高了4.2%、2.8%和2.4%,比融合前平均识别率提高了8.08%,该方法针对非特定人语音情感识别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及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