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东  陈志  岳文静  高翔  王峰 《计算机应用》2015,35(9):2574-2578
针对现有的基于用户显式反馈信息的推荐系统推荐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显式与隐式反馈信息的概率矩阵分解推荐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显示反馈信息和隐式反馈信息,在对用户信任关系矩阵和商品评分矩阵进行概率分解的同时加入了用户评分记录的隐式反馈信息,优化训练模型参数,为用户提供精确的预测评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用户偏好,产生大量的准确度高的推荐。  相似文献   

2.
吴燎原  蒋军  王刚 《计算机科学》2016,43(9):213-217
近年来随着科研社交网络中科技论文数量爆炸式的增长,科研人员很难高效地找到与之相关的科技论文,因此面向科研工作者的科技论文推荐方法应运而生。然而,传统的科技论文推荐方法没有充分挖掘科研社交网络中广泛存在的社会化信息,导致科技论文推荐质量不高。为此,提出了一种科研社交网络中基于联合概率矩阵分解的科技论文推荐方法,在传统概率矩阵分解的基础上,融入了社会化标签信息和社会化群组信息来进行科技论文推荐。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抓取了科研社交网络CiteULike上的数据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其它传统推荐方法相比较,所提方法在Precision和Recall两个评价指标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推荐结果,并且能够应用于大规模数据集,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3.
当今各类推荐系统中存在着冷启动、数据稀疏性的问题,严重影响其推荐质量。为了有效缓解由于数据不完整导致的推荐效果不理想,提出一种融合标签信息的卷积矩阵分解推荐算法TaSoConvMF(Convolutional Matrix factorization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Fusing Social Tagging)。该算法将卷积神经网络融合进概率矩阵分解模型,并利用评分矩阵和标签矩阵联合监督,运用联合概率矩阵分解计算用户-资源、用户-标签、资源-标签三个矩阵的隐式向量,根据评分矩阵多次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该算法通过在豆瓣评分数据集和MovieLens10M数据集上进行多次实验,采用RMSE指标进行评估,预测结果表明推荐效果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科研社交网络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科研人员原有的科研交流合作模式,深受科研人员的欢迎;然而,科研社交网络上激增的研究成果数量使得科研人员很难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术论文。因此,为科研人员推荐其感兴趣的学术论文,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考虑到科研社交网络中科研人员阅读论文数据的特殊性,文中从单类协同过滤角度考虑科研社交网络中的论文推荐问题。一方面,利用科研人员的标签信息进行更精确的负例抽取,并在此基础上考虑科研人员的活跃度以确定负例数量;另一方面,基于添加完负例的科研人员-学术论文评分矩阵进行概率矩阵分解,在概率矩阵分解阶段融合科研人员标签关联矩阵以及论文相似度信息来进行约束,以缓解数据稀疏对最终结果的不利影响。最后,在科研社交网络“科研之友”上进行实验,采用准确率、召回率、平均准确率、平均倒数排名这4项评价指标对推荐结果的准确性及推荐排序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主流方法取得了更好的结果,在准确率指标上提升了4.19%,验证了所提方法将论文推荐考虑为单类协同过滤问题的有效性,以及社会化信息对推荐的有效辅助作用;并且,所提方法在推荐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在科研社交网络中为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论文推荐。  相似文献   

5.
薛建宇  刘献忠 《计算机应用》2021,41(z1):101-107
与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相比,概率矩阵分解(PMF)模型在大型、稀疏的数据集上表现良好,但其仅利用了用户对项目的评分信息,没有充分考虑用户和项目的特征,因此在推荐准确度等方面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概率矩阵分解模型,融合用户属性特征、用户偏好特征和项目标签特征,提出一种新的推荐算法UFIF-PMF.首先,根据用户属性信息计算用户属性相似度,利用项目标签信息和用户评分信息计算用户偏好相似度,并通过加权构建用户相似度矩阵;然后,构建基于项目标签信息的项目相似度矩阵;接着,将用户相似度矩阵和项目相似度矩阵融入到概率矩阵分解模型中;最后,在电影公开数据集Movielens上进行模型训练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训练集比例为90%、隐性特征维度为10的情况下,与PMF、基于用户偏好的概率矩阵分解推荐算法(USPMF)和融合物品相似度的概率矩阵分解推荐算法(ISPMF)相比,UFIF-PMF算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下降6.27%、3.65%和3.49%,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下降8.46%、4.8%和4.67%,同时有效缓解了推荐系统的冷启动和数据稀疏问题,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现有学习推荐算法中存在的忽略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分析、不能将知识掌握程度概率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重因素的学习推荐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知识点的综合权重、错误率和失分率多个因素构建知识点掌握概率模型,并应用所提出的策略实现一个在线的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系统评估上对200名高中生进行了一项调查,本系统推荐top-8知识点的准确率达到91.2%,◢F◣▼1▽达到78.4%。系统调查的结果显示了提出策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李斌  张博  刘学军  章玮 《计算机科学》2016,43(12):200-205
协同过滤是现今推荐系统中应用最为成功且最广泛的推荐方法之一,其中概率矩阵分解算法作为一类重要的协同过滤方式,能够通过学习低维的近似矩阵进行推荐。然而,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在推荐过程中只利用用户-项目评分信息,忽略了用户(项目)间的潜在影响力,影响了推荐精度。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利用Jaccard相似度对用户(项目)做预处理,而后通过用户(项目)间的位置信息挖掘出其间的潜在影响力,成功找到最近邻居集合;最后将该邻居集合融合到基于概率矩阵分解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实验证明该算法较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能够更有效地预测用户的实际评分,提高了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浩博  薛峰  刘凯 《计算机工程》2021,47(3):125-130
为高效利用推荐系统中用户和物品的交互历史和辅助信息,提出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利用半自动编码器对用户和物品的辅助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将提取出的特征映射到矩阵分解模型中,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实现半自动编码器与矩阵分解模型的联合更新以提升推荐效果。在MovieLens-100K和Book-Crossing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融合偏置的奇异值分解、概率矩阵分解等传统推荐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低的均方根误差和更好的推荐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社会化推荐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社交网络用户潜在因子的推荐算法SGCN-MF。SGCN-MF考虑社交网络中用户的隐语义信息对推荐结果的影响。使用图卷积神经网络将用户-项目历史交互信息和用户社交网络进行编码嵌入,学习得到具有用户特征和网络结构信息的节点在低维向量空间的潜在特征表达;将用户潜在因子融入基于矩阵分解的社会化推荐模型中;使用梯度下降算法训练模型参数。在Filmtrust、Ciao和Epinions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与传统的社会化推荐算法相比,SGCN-MF能够提升推荐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推荐系统根据用户对项目的历史评分实施推荐,评分矩阵的稀疏性导致推荐的先验知识不足,降低推荐准确率。粗糙集理论能够利用不完备知识实施有效推理,从而提出了基于人口统计学的概率粗糙集推荐模型,使用概率粗糙集理论划分等价类,降低了评分矩阵稀疏性对推荐结果的影响。使用基于最大期望(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思想的参数求解算法求解参数α和β的最优值,将Pawlak粗糙集的边界域分解到正域或负域中,提升推荐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概率粗糙集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在评分矩阵非常稀疏情况下的推荐准确率,其在Movie Lens数据集上的推荐准确率最高达到71.42%,覆盖率指标最高达到99.18%。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越来越走向信息化,大量的教育数据会被保存,在海量教育数据中挖掘出学生的潜在信息是智能教育中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针对目前大多数得分预测都是预测一个总分,无法具体到每一题得分预测的问题,对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题型进行了研究,结合现有试题得分预测方法,指出其优势与不足,提出基于认知诊断和神经网络分别预测客观题和主观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推荐方法存在交互信息应用不充分和推荐性能不佳的问题,充分利用用户和项目之间的间接交互信息,采用可达矩阵来表达用户和项目之间的间接交互关系,通过可达矩阵与因式分解机有机融合,构建了一个新的推荐方法.在Amazon-Book、Last-FM和Yelp2018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推荐效果上既优于传统的基于因式分解机的推荐方法,又好于最新的基于神经网络因式分解机的推荐模型,在推荐的时间效率上比基于知识图谱注意力网络的推荐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同时,相对其他推荐方法,该方法还具有更好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13.
杨阳  向阳  熊磊 《计算机应用》2012,32(2):395-398
针对个性化推荐系统中协同过滤算法面对的矩阵稀疏和新使用者问题,提出基于矩阵分解与用户近邻模型的推荐算法。通过对用户档案信息构建近邻模型以保证新使用者预测的准确性;同时考虑到数据量大和矩阵稀疏会引起时间和空间复杂度过高等问题,引入奇异值矩阵分解的方式,从而减小矩阵稀疏和数据量大的影响,提高推荐系统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解决大数据量的矩阵稀疏问题以及新使用者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用户推荐好友是在线社交网络的重要个性化服务。好友推荐可以帮助用户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好友,减轻信息过载的现象。然而,目前现有的推荐方法仅考虑用户链接或内容信息,推荐精度不高,不足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本文中,考虑了用户之间的链接和内容信息,提出了一种结合非负矩阵因式分解的主题社区好友推荐算法(T-NMF)。该算法给出了主题社区和综合相似度计算方法,产生好友推荐列表。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更好的反映用户的偏好,并且具有比传统方法更好的推荐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推荐系统中存在的冷启动难题,基于距离反映偏好的假设提出了一种融合矩阵分解与距离度量学习的社会化推荐算法。该算法同时对样本和距离度量进行训练,在满足距离约束的前提下更新距离度量和用户与项目的坐标,并将用户与项目嵌入到统一的低维空间,利用用户与项目之间的距离生成推荐结果。基于豆瓣和Epi-nions数据集的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推荐系统的可解释性和精确度,明显优于基于矩阵分解的推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缓解了传统推荐系统中存在的冷启动问题,为推荐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陈婷  朱青  周梦溪  王珊 《软件学报》2017,28(3):721-731
现有的基于信任的推荐算法通常假设用户是单一和同质的,没有充分挖掘信任关系信息,且相似关系和信任关系的融合缺乏高效的模型,极大地影响了推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任的推荐算法。首先结合全局信任和局部信任,并利用信任的传播性质对信任关系进行建模,然后设置推荐权重,综合考虑相似度和信任度来构建用户间的偏好关系,筛选出邻居。接着将基于记忆的协同过滤思想和社交网络的信任关系融入概率矩阵分解模型,同时使用自适应权重动态决定各部分的影响程度,形成高效统一的可信推荐模型Trust-PMF。本文的算法在FilmTrust、Epinions这两个数据集上与相关算法做了对比验证,结果证实了此算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为用户带来了各类网络服务用于增进用户交流。其中,问答社区为用户提供了提问和回答的交流平台,其目的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用户间的知识经验分享和信息传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限制问答社区的发展,例如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大量问题得不到及时回答且提问者对已有问题的回答并不满意。因此,对于问答社区来说,如何从大量的用户中找到专家用户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异构信息网络的推荐方法,首先对问答社区中的问题属性和用户属性建立异构信息网络,利用元路径来捕捉异构信息网络中丰富的语义信息,然后使用基于元路径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分别计算问题与用户的相似度矩阵,采用3种方式将得到的相似度矩阵与问题-用户评分矩阵相融合,然后使用矩阵分解获得问题和用户的潜在特征,最后使用因子分解机进行训练和推荐。在海川化工问答数据集上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同多种先进的推荐算法进行对比,并利用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相关评估指标方面相较于之前的算法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存在数据稀疏性、冷启动、新用户等问题.随着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利用用户间的信任关系和用户兴趣提供个性化推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一种结合用户信任和兴趣的概率矩阵分解(STUIPMF)推荐方法.该方法首先从用户评分角度挖掘用户间的隐性信任关系和潜在兴趣标签,然后利用概率矩阵分解模型对用户评分信息、用户信任关系、用户兴趣标签信息进行矩阵分解,进一步挖掘用户潜在特征,缓解数据稀疏性.在Epinions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推荐精度,缓解冷启动和新用户问题,同时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9.
矩阵分解的推荐模型具有推荐精度高和易扩展等特点,已成为目前融合社交信息构建推荐系统的主要模型,但在分解过程中,用户偏好矩阵和物品特征矩阵初始赋值的随机性影响了推荐的性能,忽略了物品以及用户之间隐含的联系与区别。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社交信息的矩阵分解改进算法。将评分值分别与社交信息和物品的特征属性相结合,构建用户相似网络与物品相似网络,同时应用社区划分充分挖掘用户、物品之间的潜在关系,并按不同类型节点的近邻差异性,通过建立核心、非核心节点的偏好向量与特征向量得到矩阵分解初始矩阵。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推荐性能优于MF、SR2等同类型算法,运行迭代次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