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毛力  周长喜  吴滨 《计算机科学》2015,42(12):263-267
为了克服人工蜂群算法在求解函数优化问题中所存在的局部搜索能力差、收敛精度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当前最优解的分段搜索策略的人工蜂群算法。该算法中跟随蜂利用由全局当前最优解和个体当前最优解引导的局部搜索策略逐维进行变异,并采用基于“分段思想”的局部搜索策略对蜜源进行贪婪更新,以提高蜜源的更新效率,从而提高了人工蜂群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6个标准测试函数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基本人工蜂群算法相比,改进后的人工蜂群算法在寻优精度和收敛速度上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工蜂群算法在函数优化问题求解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局部搜索策略的人工蜂群算法。该算法中跟随蜂采用基于当前最优解的混沌局部搜索策略,侦查蜂采用基于当前最优解的自适应侦查策略,并使其局部搜索范围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从而提高了人工蜂群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有效地避免了其陷入局部最优。6个测试函数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人工蜂群算法相比,改进后算法的求解精度和收敛速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工蜂群算法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的缺陷,提出一种改进邻域搜索策略的人工蜂群算法.首先,将混沌思想和反向学习方法引入初始种群,设计混沌反向解初始化策略,以增大种群多样性,增强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然后,在跟随蜂阶段根据更新前个体最优位置引入量子行为模拟人工蜂群获取最优解,通过交叉率设计更新前个体最优位置,并利用势阱模型的控制参数提高平衡探索与开发的能力,对观察蜂邻域搜索策略进行改进,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最后,将改进人工蜂群算法与粒子群算法、蚁群算法以及其他改进人工蜂群算法进行比较,利用12个标准测试函数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不仅提高了收敛速度和精度,而且在高维函数优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服人工蜂群算法在求解函数优化问题中所存在的收敛精度低、收敛速度慢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细菌趋药性和当前最优解策略的人工蜂群算法。该算法将细菌觅食优化算法中的趋向性操作引入到雇佣蜂的局部搜索策略中,然后跟随蜂在当前最优解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寻优,从而提高了人工蜂群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8个标准测试函数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基本人工蜂群算法相比,改进后的人工蜂群算法在寻优精度和收敛速度上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核函数参数和正则化参数优化中回溯搜索优化算法(BSA)易早熟、局部开采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成预测模型CABSA-LSSVM。首先采用柯西种群生成策略增加历史种群的多样性使算法不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然后利用自适应变异因子策略调节变异尺度系数以平衡算法的全局勘探和局部开采能力,最后运用改进后的柯西自适应回溯搜索算法(CABSA)优化LSSVM以形成新的集成预测模型。选取10个UCI数据集进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CABSA-LSSVM在种群规模为80时回归预测性能最优,且与标准BSA、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人工蜂群(ABC)算法、灰狼优化(GWO)算法优化的LSSVM相比,该模型的决定系数提升了1.21%~15.28%,预测误差降低了6.36%~29.00%,运行时间降低了5.88%~94.16%,可见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快的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经典人工蜂群(ABC)算法搜索策略存在搜索机制单一、群体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运算耦合性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搜索的多种群人工蜂群(MPABC) 算法。首先,将种群按照适应度值进行排序,得到一个有序队列,进而将其划分为随机子群、核心子群和平衡子群三类有序子群;其次,针对不同子群结合相应的个体选择机制与搜索策略,构建出不同的差异向量;最后,在群体的搜索过程中,通过三类子群实现对具有不同适应度函数值个体的有效控制,来增强群体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的平衡能力。通过对16个标准测试函数进行仿真实验并与具有可变搜索策略的人工蜂群(ABCVSS)算法、基于选择概率的改进人工蜂群(MABC)算法、基于粒子群策略的多精英人工蜂群(PS-MEABC)算法、基于符号函数的多搜索策略人工蜂群(MSSABC)算法和优化高维复杂函数的改进人工蜂群(IABC)算法共五种典型的蜂群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MPABC具有较好的优化效果;与ABC算法相比,MPABC在求解高维(100维)复杂问题上的收敛速度提高了约23%,且求解精度更优。  相似文献   

7.
针对标准人工蜂群算法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早熟收敛等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收敛人工蜂群算法。首先借助反向学习理论初始化种群来提高初始解的分布质量,并在雇佣蜂和跟随蜂阶段引入向量整体扰动搜索方程加快局部搜索;然后为了跳出局部最优,采用一种随机更新搜索策略来增加蜂群多样性以平衡全局探索和局部利用能力;最后通过八个标准测试函数的仿真实验,发现所提出的算法与几个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相比,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且获得了更高的求解精度,验证了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人工蜂群(ABC)算法收敛速度慢、精度不高和易于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增强开发能力的改进人工蜂群算法。一方面,将得出的最优解以两种方式直接引入雇佣蜂搜索公式中,通过最优解指导雇佣蜂的邻域搜索行为,以增强算法的开发或局部搜索能力;另一方面,在旁观蜂搜索公式中结合当前解及其随机邻域进行搜索,以改善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对多个常用基准测试函数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收敛速度、精度和全局优化能力等方面,所提算法总体上优于其他类似的ABC算法(例如ABC/best)和集成多种搜索策略的ABC算法(例如ABCVSS(ABC algorithm with Variable Search Strategy)和ABCMSSCE(ABC algorithm with Multi-Search Strategy Cooperative Evolutionary))。  相似文献   

9.
王志刚  王明刚 《控制与决策》2016,31(11):2037-2044
针对人工蜂群算法传统搜索策略在求解高维复杂函数时收敛速度较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符号函数的多搜索策略人工蜂群算法。新算法借助符号函数将几种不同的搜索策略进行融合,在进化过程中充分发挥各搜索策略的优势,并基于目标函数值进行选择寻优,新算法能较好的平衡局部搜索能力和全局搜索能力。通过对16个基准函数的仿真实验及与其他改进算法的比较,表明了所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求解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人工蜂群算法(ABC)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易早熟收敛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反馈机制和丛林法则的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based on Feedback and the Law of the jungle,LFABC)。该算法在全局搜索公式中引入反馈机制,直接搜索最优解可能存在的区域,提高了算法的开发能力和收敛速度。同时加入线性微分递增策略,平衡算法各个阶段的开发能力和探索能力。根据丛林法则,该算法随机选择较差个体进行初始化,有效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实验结果证明,LFABC算法有效提高了算法的收敛精度,且其收敛速度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的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ABC)在进化速度和求解质量方面难以兼顾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Nelder-mead单纯形法的改进人工蜂群算法(Nelder-Mead Simplex Method based Improved Artificial Bee Colony,NMSM-IABC)。在迭代过程中,该算法周期性地将单纯形算子得到的最优个体迁移到人工蜂群算法的蜂群中,或将蜂群中的最优蜜源信息迁移到Nelder-mead单纯形算法中。旨在ABC借助NM-SM提高局部搜索能力,NM-SM借助ABC跳出局部最优点,达到两者协同搜索。再者,为了进一步加快收敛速度,在ABC中采用一种改进的跟随蜂搜索策略,并对产生侦察蜂的关键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最后,通过6个典型的多维测试函数对算法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有效地避免了陷入局部最优,提高全局搜索能力和搜索精度,有较快的收敛速度,是一种较好的协同搜索算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人工蜂群算法在求解函数优化问题时存在的探索能力强,而开发能力不足和收敛性能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段搜索策略的自适应差分进化人工蜂群算法。该算法将改进后的差分进化算法中的变异操作引入到观察蜂的局部搜索策略中,让观察蜂在雇佣蜂逐维变异后的当前最优解周围进行局部搜索,并采用分段搜索的方式更新蜜源,以提高其局部搜索能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基本人工蜂群算法相比,改进后的算法有效地平衡了算法的探索能力和开发能力,并提高了算法的寻优精度和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3.
梁冰  徐华 《计算机应用》2017,37(9):2600-2604
针对核模糊C均值(KFCM)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利用人工蜂群(ABC)算法的构架简单、全局收敛速度快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IABC)与KFCM迭代相结合的聚类算法。首先,以IABC求得最优解作为KFCM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IABC在迭代过程中将与当前维度最优解的差值的变化率作为权值,对雇佣蜂的搜索行为进行改进,平衡人工蜂群算法的全局搜索与局部开采能力;其次,以类内距离和类间距离为基础,构造出适应KFCM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利用KFCM算法优化聚类中心;最后,IABC和KFCM算法交替执行,实现最佳聚类效果。采用3组Benchmark测试函数6组UCI标准数据集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的广义模糊聚类(IABC-KGFCM)相比,IABC-KFCM对数据集的聚类有效性指标提高1到4个百分点,具有鲁棒性强和聚类精度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混沌局部搜索算子的人工蜂群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翔  李志勇  许国艺  王艳 《计算机应用》2012,32(4):1033-1036
在求解函数优化问题时,为了提升人工蜂群算法局部搜索能力,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混沌蜂群算法。新算法设计了一种混沌局部搜索算子,并将其嵌入蜂群算法框架中;该算子不仅能够实现在最优食物源周围局部搜索,还能够随着进化代数增加使搜索范围不断缩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人工蜂群算法相比,新算法在Rosenbrock函数上,求解精度和收敛速度明显占优;此外新算法在多模函数Griewank和Rastrigin上,收敛速度明显占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基本人工蜂群算法搜索策略探索能力强而开发能力弱的特点,受粒子群和差分进化思想的启发,提出了两种新的搜索策略:PSO-DE-PABC和PSO-DE-GABC。前者在随机个体附近产生新的候选位置以提高算法的多样性;后者在最优解附近产生新的候选位置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并加入差分进化中的差异向量来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引入维度因子来控制算法的收敛速度,并且使用一种利用当前种群信息的侦查策略来增强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通过对10组标准测试函数的实验仿真并与基本ABC、GABC和ABC/best算法相比,结果表明PSO-DE-GABC和PSO-DE-PABC对数值优化具有更高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人工蜂群(ABC)算法在用于函数优化时所具有的局部探索能力不强、收敛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中心解的人工蜂群算法。该算法结合中心解和当前最优候选解的优点,并将中心解引入到跟随蜂的局部变异策略中。跟随蜂采用轮盘赌的形式,选择某些适应度值较好的蜜源,在雇佣蜂中心解的基础上深度局部寻优,并在每次迭代中逐维更新蜜源每一维度的值。为了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选择六个基准测试函数对三种算法进行仿真对比实验。与标准ABC算法和Best-so-far ABC算法相比,改进的ABC算法的求解精度有较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对于Rastrigin函数,两种不同维数下均达到了理论最优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上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袁小艳 《微机发展》2014,(12):92-95
为了解决基本人工蜂群算法(ABC)早熟收敛、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混合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RABC)。首先,为了平衡ABC的全局寻优能力,在初始化种群阶段引入了混沌算子和逆向学习算子,而后为了提高局部寻优能力,在采蜜蜂的检索方程中引入了最优引导个体,最后,为了提高收敛精度和加快后期收敛速度,改进了侦察蜂的检索机制。为了验证RABC算法的收敛效果,通过在3个标准测试函数上的仿真实验,并与基本ABC算法比较,发现RABC的收敛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鉴于标准人工蜂群算法(ABC)局部开发能力不足,提出一种改进搜索策略的人工蜂群算法(IABC)。为提高ABC的局部开发能力,在其雇佣蜂阶段引入了一个新的具有最好个体引导的解搜索方程,为均衡ABC的搜索能力,在ABC跟随蜂阶段的搜索策略中引入了新的随机因素以增强ABC的全局探索能力,为了进一步平衡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能力,改进了ABC的侦察蜂搜索机制。为验证IABC的收敛效果,通过在12个复杂基准测试函数上的仿真实验并与其他算法相比较,发现IABC的收敛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