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Co—Ti,Ti—Zr—Cu高温钎料在Si3N4陶瓷上润湿性与界面连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Co-Ti,Ti-Zr-Cu两种高温钎料,进行了它们与Si3N4表面的润湿性实验,利用XRD分析钎焊合金与陶瓷界面,结果表明Co-Ti合金中Ti以化合形态形式存在时,钎料不润湿Si3N4陶瓷,钎焊合金与陶瓷间的办面连接强度与基体材料及界面反应产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采用熔盐热析出反应在Si3N4陶瓷表面沉积钛金属膜的基础上,对CuAg合金在金属化表面的润湿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Ag合金能对采用该方法金属化的Si3N4陶瓷实现良好润湿,在此基础上,成功实现了钛金属化Si3N4陶瓷与Si3N4陶瓷的连接并对连接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连接界面的TEM研究发现,界面上广泛存在Ti-Cu-Si-N相并对这种相对连接强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滴法、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研究了 Cu-Sn-M(M=Ti,Zr,V,Cr)三元合金与烧结碳化硅及单晶碳化硅间的润湿性及界面反应。在 Cu-Sn-Ti 合金与两种碳化硅垫片的铺展前沿均发现有前驱膜存在,同时在 Cu_(85)Sn_(10)Ti_5与烧结碳化硅的界面发现裂纹。实验结果表明:Ti 的加入显著改善 Cu-Sn 二元合金与碳化硅间的润湿性,其原因是 Ti 在界面上的吸附、富集及界面反应。  相似文献   

4.
Al-SiC系润湿性与界面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座滴法测定了真空条件下的几种铝合金与SiC的润湿角。研究了温度、合金元素Si、Cu、Mg、Ti等对Al-SiC系润湿性的影响。并运用金相观察、电子探针能谱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Al-SiC系的界面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连续SiC纤维增强Ti-15-3合金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真空热压或热等静压复合固结SiC/Ti-15-3试样中界面反应区尺寸约为4μm左右,界面部位含有较多的Ti,Si和较少的V,Cr,Sn,Al.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连续SiC纤维增强Ti-15-3合金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真空热压或热等静压复合固结SiC/Ti-15-3试样中界面反应区尺寸约为4μm左右,界面部位含有较多的Ti、Si和较少的V、Cr、Sn、Al。  相似文献   

7.
第四组元对机械合金化MgNiCu合金贮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由Mg,Ni和Cu单质粉末以及添加第四组元粉末按选定比例合成MgNiCu和MgNiCu-M5%贮氢材料,着重研究了分别添加不同的第四组元Al,Mn,Ti元素对不同球磨时间后MgNiCu合金贮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第四组元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MgNiCu俣金的初始活化条件;添加Mn能降低MgNiCu合金的吸放氢平台,显著改善其吸放氢动力学性质;添加Ti提高了MgNiCu合金的最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离心喷射沉积(CSD)成形的Ti-48Al-2Mn-2Nb合金的形变,断裂过程及表面裂纹的特征,CSD合金形变时可能发生了以层片作为滑移单元沿层片间界面的滑动;CSD合金压缩变形量可超过25%,但在压缩变形量仅1%时,就又观察到了微裂纹的萌生,裂纹与层片方向成一一夹角,与压缩方向平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防止玻化SiO2-Na2O-B2O3结合剂烧结时对立方氨化硼(cBN)的侵蚀,并实现cBN晶体与结合剂间的化学键结合,本文用DTA、XRD、SEM、EPMA等研究了Ti镀层与CBN界面在600~1200℃温度范围的界面反应过程及界面成分结构特征,讨论了镀TicBN与结合剂复合体在烧结过程中的成分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Ti镀层与cBN晶体在600℃以上,以反应扩散的形式发生界面反应形成TiN,800℃以上形成TiB2及TiB,这些在cBN表面外延生长的难熔化合物使Ti镀层与cBN牢固结合并阻止了结合剂中的碱性组分对cBN的侵蚀,镀TicBN晶体与结合剂则由低价的氧化钛为中介实现良好结合.  相似文献   

10.
高弹性导电合金Cu—Ni—Sn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u-Ni-Sn合金是调幅分解强化型合金。本文综述了Cu-Ni-Sn合金的研究现状,对材料的制备,热处理工艺,合金的强化机理,微观结构,性能,及它们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陶瓷薄膜与金属间的浸润性及其界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 TiN、TiC陶瓷薄膜与金属 Ag、 Cu、 Ni、 Fe间的浸润性测量的基础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EPMA)对其界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浸润性较差的Ag、Cu与TiN、TiC的界面平整,几乎没有发生相互扩散和化学反应;而浸润性较好的 Fe、Ni与 TiN、TiC的界面有明显的扩散和化学反应现象沿着TiN、TiC的晶界扩散;薄膜部分甚至全部溶入金属中。TiC薄膜与Fe的界面反应程度大于TiN 薄膜。  相似文献   

12.
镀Ti立方氮化硼(cBN)与玻化SiO2—Na2O—B2O3结合剂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防止玻化SiO2-Na2O-B2O3结合剂烧结时对立方氮化硼(cBN)的侵蚀,并实现cBN晶体与结合剂间的化学键结合,本文用DTA、XRD、SEM、EPMA等研究了Ti镀层与cBN界面在600 ̄1200℃温度范围的界面反应过程及界面成分结构特征,讨论了镀TicBN与结合剂复合体在烧结过程中的成分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Ti镀层与cBN晶体在600℃以上,以反应扩散的形式发生界面反应形成TiN,8  相似文献   

13.
一步法电沉积CuInSe2半导体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InCl3、CuCl、SeO2为主盐,酒石酸为络合剂,聚乙二醇和硫脲为添加剂的电镀液中,在Mo片或Ti片上进行阴极电沉积,可获得CuInSe2半导体膜,它与CdS组成的n-CdS/p-CuInSe2光电池光电效率可达7-8%,部分达11%。  相似文献   

14.
代位原子在Fe3Al亚点阵中的占位与合金的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子衍射法测定了Cr、Mo、Ti、Ni、Mn、Si等代位原子在DO3结构Fe3Al亚点阵中的原子占位,并从解离能角度探讨了原子对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合金室温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r、MO、Ti都占据了Al原子的次近邻位置,替代Fe原子;Ni、Mn占据Al原子的最近邻位置,(Si+A)当量成分以内的Si原子替代占据Al原子的位置,由于Al-Cr原子对的结合能低于Fe-Al,AL-Mo用Al-Ti对  相似文献   

15.
在含有Cu~(2+)和Sn~(2+)的溶液中加入NaH_2PO_4为还原剂可以获得金黄色的Cu-Sn-P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中Cu~(2+)/Sn~(2+)浓度比、络合剂、催化剂、还原剂和酸度对镀层沉积速度和镀层中Cu/Sn比的影响,同时还测量了镀层的孔隙率和耐蚀性。结果表明,镀层色泽与镀层中铜含量有关,Cu-Sn-P合金层的耐蚀性取决于镀层中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SiC纤维补强微晶玻璃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SiC纤维对LCAS(Li2O-CaO-Al2O3-SiO2)和MAS(MgO-Al2O3-SiO2)微晶玻璃的补强,观察和分析了在不同复合系统中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在SiC纤维/LCAS微晶玻璃复合系统中,发现纤维与基体之间有一中间界面层,它主要是在复合材料的烧结过程中通过扩散形成,并且于1200℃时在界面上形成富C层。SiC纤维/MAS微晶玻璃基复合材料由于在烧结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杨得全  汪贵华 《真空》1991,(5):37-41
本文通过用扫描俄歇微探针(SAM)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分析了高能氯离子注 入Cu/Si系统,对Cu薄膜附着力增强效应进行了研究。俄歇深度剖面分析发现,高 能氯离子注入后导致Cu膜中出现了大量的碳,在Cu/Si界面处存在碳的浓度峰,并 且C与 Si衬底有一定深度的混合,从 SIMS分析结果我们初步推测在 Cu/Si界面上 存在一定量的氧化硅和碳化硅。我们认为这些可能是引起Cu膜附着力增强的主要因素 之一。文中就Cu膜中碳的来源提出了与文献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Cu-Ni-Sn合金是调幅分解强化型合金。与铍青铜相比,该合金性能优良、价格便宜,因此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铜基弹性材料。本文综述了Cu-Ni-Sn合金的研究现状,对材料的制备、热处理工艺、合金的强化机理、微观结构、性能、及它们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Fe-Mn-Si形状记忆合金中元素对材料耐腐蚀性能及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Mn-Si合金中,随着Mn,Si含量的增加,其耐腐蚀性能略有提高,但Mn含量过高会导致合金形状记忆性能下降。而在Fe-Mn-Si合金中加入适量的Cr,可明显提高该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并使之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Fe-Mn-Si形状记忆合金中元素对材料耐腐蚀性能及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Mn-Si合金中,随着Mn、Si含量的增加,其耐腐蚀性能略有提高,但Mn含量过高会导致合金形状记忆性能下降。而在Fe-Mn-Si合金中加入适量的Cr,可明显提高该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并使之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