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方法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储存时间、光照、加热、pH值、食品添加剂、氧化剂、还原剂和金属离子等条件对苦荞麸皮中类黄酮化合物的影响;比较了两种提取方法获得的黄酮提取物在上述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苦荞黄酮溶液在暗处存放60 d无变化,但光照能破坏其结构;苦荞黄酮溶液耐热性强,90℃保温1 h不受影响;在酸性条件下苦荞黄酮溶液稳定,在中性、碱性环境中不稳定,碱性对其有强破坏作用;常用食品添加剂在安全使用量范围内,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蔗糖对苦荞黄酮稳定性无影响,苯甲酸钠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氧化剂H2O2对其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还原剂Na2SO3对其有强烈破坏作用;金属离子K+、Na+、Ca2+、Mg2+对苦荞黄酮稳定性无明显影响,Cu2+、Fe2+、Al3+对其影响较大,Fe3+影响最大。结论各因素对苦荞黄酮2#提取物的影响较1#提取物大,即1#提取物的稳定性略高于2#提取物。  相似文献   

2.
《粮食与油脂》2015,(8):62-65
以黑苦荞为原料,研究黑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温度在20~80℃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基本不变;在弱酸性(p H 4~7)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为稳定;光照对黑苦荞黄酮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加入氧化剂H2O2对黑苦荞黄酮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而加入还原剂Na2SO3对其有强烈破坏作用;K+、Na+、Ca2+、Mg2+四种金属离子对苦荞黄酮稳定性无明显影响,Al3+,Fe2+、Fe3+对其影响较大,保存时应尽量避免与此类物质接触。抑菌实验表明,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5 mg/m L、枯草芽孢杆菌50 mg/m L、大肠杆菌100 mg/m L,黑苦荞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肝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蜂胶水溶性黄酮醇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蜂胶水溶性黄酮醇类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低温和pH>6条件下产品较为稳定,Sn2+、Cu2+以及光照对其吸光度影响明显,Fe3+、Al3+以及几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影响甚微,该产品具有较好的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β-环糊精对产品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黑美人”土豆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黑美人土豆色素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用0.1%HCl-乙醇溶液在恒温振荡条件下提取黑美人土豆色素,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该色素在不同环境下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该色素属于水溶性花色苷类色素,pH值对黑美人土豆色素稳定性的影响明显,酸性条件下该色素较稳定;金属离子Al3+对色素有增色作用,Na+、K+、Ca2+、Mg2+、Zn2+对色素稳定性基本无影响,而Cu2+、Fe3+则对色素稳定性有明显的不良影响;该色素耐辐射能力强,不耐自然光、高热,耐氧化性极差;低质量分数的蔗糖、VC和β-环糊精对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一定质量分数的柠檬酸具有增色作用,而山梨酸钾对色素稳定性有一定影响。通过初步研究,发现该色素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朝天椒中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朝天椒辣椒红色素特征吸光值变化的研究,探讨了其在不同光照、温度、pH、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防腐剂和蔗糖等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朝天椒辣椒红色素对热稳定;糖溶液、氧化剂、防腐剂和低浓度还原剂对其影响较小;对太阳光敏感;在pH<2条件下不稳定;金属离子中Ca2+、Na+、K+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较好,并有不同程度的护色效果,Al3+和Ba2+对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Cu2+、Fe3+对其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或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
黑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五常黑米为原料,研究利用超声波辅助水浴浸提黑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对黑米黄酮浸提液在不同温度、pH值、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等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在20℃~60℃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基本不变;长时间的光照对黄酮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在弱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对氧化剂H_2O_2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但对还原剂Na_2SO_3显示出很大的不稳定性;K~+和Na~+两种金属离子对黑米黄酮稳定性无明显影响,Al~(3+)、Ca~(2+)、Mg~(2+)、Fe~(3+)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黑枸杞中总黄酮,研究光照、温度、pH、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和食品添加剂对黑枸杞黄酮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枸杞黄酮在避光、温度低于70℃及pH为6.0~8.0的条件下较稳定,70℃以上温度和长时间自然光照均明显影响黑枸杞黄酮的稳定性;金属离子Na~+、K~+、Mg~(2+)、Ca~(2+)对黑枸杞黄酮稳定性均无明显影响,Fe~(3+)、Fe~(2+)、Al~(3+)、Cu~(2+)影响其稳定性;氧化剂H_2O_2、还原剂Na_2SO_3以及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柠檬酸和苯甲酸钠对黑枸杞黄酮稳定性均有明显影响,而葡萄糖和蔗糖对黑枸杞黄酮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肖凯军  熊璞  王静 《食品科技》2011,(1):224-227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金樱子棕色素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值变化的研究,探讨其在不同pH、温度、氧化剂、还原剂、糖、金属离子、防腐剂等环境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色素在酸性条件下避光储存以及80℃以下的温度较稳定;除Fe2+、Fe3+、Cu2+外,大多数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乳糖、葡萄糖和蔗糖对其稳定性有增强作用;色素对氧化剂H2O2、还原剂Na2SO3和防腐剂苯甲酸钠耐受能力强;高浓度的柠檬酸对色素具有一定护色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高粱红色素特征吸光值变化的研究,探讨其在不同光照、温度、pH、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蔗糖等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结表明:糖溶液、光照对其影响较小;在不同的pH条件下稳定性不同;金属离子中Ca2+、Na+、K+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较好,并有不同程度的护色效果,Al3+和Zn2+对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Cu2+对其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或破坏作用;氧化剂和还原剂对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蓝莓花色苷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探讨了p H、热、光、金属离子(Na+、Ca2+、Fe3+、Mg2+、Cu2+、Zn2+)、H2O2、Na2SO3、蔗糖、苯甲酸钠、D-异抗坏血酸钠以及不同包装材质对两种蓝莓花色苷理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花色苷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可稳定存在;对热、光敏感,稳定性差;氧化剂及还原剂对蓝莓花色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蔗糖却有明显的增色作用;PET材质更适合做为蓝莓产品的包装材料。由两种蓝莓比较得出低丛蓝莓花色苷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在今后的加工或是色素提取中应该选用花色苷性质相对稳定的蓝莓品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猪苓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色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以及氧化剂、pH值与金属离子对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比1:60时,以1mol/LNaOH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温度95℃、时间90min是猪苓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干燥的猪苓色素为深褐色粉末,能溶于水,易溶于碱性溶液,热稳定性好,光照会加速其分解,对H2O2不稳定,溶液pH值5~10范围时色素表现稳定;Na+、K+、Ca2+、Mg2+、Zn2+等离子不影响色素的稳定性,而Mn2+、Fe2+、Fe3+及Cu2+则有影响,其中Fe3+和Cu2+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黄甫  宋文东  冯英俊 《食品科学》2007,28(5):116-120
为开发利用我国南方特产高良姜及其色素,筛选出发酵酸解法提取了高良姜色素。扫描出高良姜色素的紫外吸收光谱,得到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325nm。测定其折光率为1.361。初步探讨其提取机理。试验了该色素的溶解性和光、热、pH值、Na2SO3、H2O2、常用七种食品添加剂、Fe3+、Cu2+、Zn2+、Na+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良姜色素在pH2~5、光照、Fe3+、Cu2+、Zn2+、Na+、Na2SO3、七种常用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下稳定,但遇H2O2或受热则易褪色。该色素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槲皮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槲皮素溶液在pH=6.59~7.90条件下比较稳定;在还原剂Na2SO3,NaS2O3中不稳定,而在氧化剂H2O2中较为稳定;碳水化合物对槲皮素溶液的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金属离子K^+、Ca^2+、Na^+、Al^3+对槲皮素溶液具有稳定作用,Mg^2+、Zn^2+、Fe^3+对槲皮素溶液的稳定性有不利的影响;高温、自然光照射对槲皮素具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榕  宁恩创  林莹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4):181-185,199
采用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桑葚花色苷,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从大孔树脂HPD600、D101、LX1180、AB-8、DA201-C中筛选出性能较优的树脂对其进行纯化,最后对纯化后花色苷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40%乙醇溶液(含0.1% HCl)为提取剂,料液比1:10,超声时间90 min,花色苷得率为2.9 mg/g。HPD600是纯化花色苷较为理想的树脂,除糖率67.6%,纯化后样品总花色苷含量为16.7%,色价为46.1,产品为紫黑色粉末,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含有约41.2%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随着温度、pH、光照强度的上升,花色苷的稳定性降低。Na+、Mg2+、Al3+对花色苷的稳定性影响不大,Cu+、Cu2+、Fe2+、Fe3+对花色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应在25℃、低pH、避光条件下对桑葚花色苷进行加工与保存,同时避免接触铜离子和铁离子。  相似文献   

15.
AMP脱氨酶的生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从底物浓度、温度、pH和常见离子等方面对相对分子量56ku左右的腺苷酸脱氨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酶的催化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底物质量浓度为2.78×10-2g/L、温度为37℃、pH为5.9时,AMP脱氨酶催化活性最好,IMP的转化速度最高为1.965×10-2mol/min。同时考察了Cu2+、Fe2+、Al3+、Mn2+、Na+、Mg2+、Zn2+等阳离子和SO42-、Cl-、NO3-、CO32-、H2PO4-、B4O72-、柠檬酸根、EDTA离子等阴离子对AMP脱氨酶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根离子和Mn2+对AMP脱氨酶有明显激活性影响,其他离子浓度超过0.01mol/L时对AMP脱氨酶一般有抑制性影响,AMP脱氨酶商品酶在常温干燥状态下稳定性很好,4℃存放的酶液半衰期为5.5d。  相似文献   

16.
黑果枸杞色素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  赵红艳  原惠  祝长青  时德红 《食品科学》2006,27(10):146-151
本文对黑果枸杞色素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果枸杞色素易溶于水,属于花色苷类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对热有一定的耐受性,耐可见光和紫外光的性能也较好,蔗糖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对该色素稳定性无影响,而氧化剂H2O2对色素的稳定性有不良影响,还原剂Na2SO3对色素的影响不显著,而金属离子Fe2+、Fe3+、Cu2+和Sn2+离子对色素的稳定性具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姜黄中提取的微溶于水的姜黄色素,对浸膏进行增溶后得到水溶性姜黄色素乳状液。试验研究了pH、光照、温度、Fe3+、柠檬酸和维生素C对水溶性姜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光照、Fe3+、柠檬酸对水溶性姜黄色素稳定性的有一定影响;pH不同,色素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不同;维生素C对水溶性姜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茶绿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茶绿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荼绿色素的光谱特性在663 nm为特征吸收峰;茶绿色素对热较稳定;金属离子K+、Na+、Zn2+、Cu2+、Mg2+,Ca2+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Al3+、Fe2+和Fe3+对其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或破坏作用;pH对该色素的影响明显,在弱酸性条件下(pH=5~6)稳定性较好;光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苯甲酸钠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该色素抗氧化性较弱,抗还原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