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武  杨兴亮  刘永刚  赵勇 《激光技术》2011,35(3):302-304
为了研究汽车用高强钢中合金元素磷对激光焊接头质量的影响,采用12kW的CO2激光器对4.8mm厚的含磷高强度无间隙原子钢M250P1进行了高功率焊接。对不同焊接工艺参量下的焊接接头进行了成型试验、拉伸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特定焊接工艺参量下,M250P1焊接接头虽具有良好的拉伸力学性能和成型性能,但在形变过程中焊接接头仍容易在熔核区发生开裂,其主要原因是熔核区内金属在快速冷却时,磷元素来不及扩散,在晶界聚集,形成磷偏析,导致焊接接头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高强钢的激光焊接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激光焊接的热循环特点是加热冷却速度快,可细化高强钢焊接接头的晶粒,但仍然存在焊缝凝固裂纹、HAZ裂纹和软化等问题。本文主要分析高强钢激光焊接性的一些特征,介绍国内外目前就高强钢激光焊接所采取的防止裂纹和HAZ软化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冷轧复相钢和低合金高强钢(HSLA)差厚板的拼焊性能,采用10 k W级光纤激光器,改变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进行拼焊实验。针对焊缝成形、金相组织、接头硬度、拉伸强度和成形性能进行一系列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冷轧复相钢和低合金高强钢光纤激光拼焊可以得到成形良好的焊缝。焊缝组织以板条马氏体树枝晶为主,复相钢热影响区分为回火软化区、细晶等轴马氏体区和粗晶等轴马氏体区以及混合区等。拉伸试样断裂位置均位于低合金高强钢母材,焊缝杯突裂纹均位于薄板一侧并平行于焊缝。实验结果为冷轧复相钢和低合金高强钢差厚板激光拼焊提供一定的工艺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共聚尼龙为主体试制成功的高强热熔胶,其胶接铝合金、钢,剪切强度分别为18.0MPa和大于20.0MPa,有优异韧性和较好耐介质性能,综合性能已达美国、日本同类产品水平,该胶已通过电子工业部部级鉴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高强镀锌钢激光填粉焊接工艺,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激光功率、焊接速度、离焦量等焊接工艺参量。结果表明,激光填粉焊接速率过低时,焊缝易于产生熔质堆积和焊接孔洞;增大离焦量可实现粉末的有效利用;装配间隙为0.25mm(母材厚度的31%)时,高强镀锌钢激光填粉焊接的最佳工艺参量为激光功率1500W,焊接速率30mm/s,离焦量12mm,此时,焊缝表面成形良好,其拉伸试验断裂产生在母材。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强镀锌钢激光填粉焊接工艺,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激光功率、焊接速度、离焦量等焊接工艺参量。结果表明,激光填粉焊接速率过低时,焊缝易于产生熔质堆积和焊接孔洞;增大离焦量可实现粉末的有效利用;装配间隙为0.25mm(母材厚度的31%)时,高强镀锌钢激光填粉焊接的最佳工艺参量为激光功率1500W,焊接速率30mm/s,离焦量12mm,此时,焊缝表面成形良好,其拉伸试验断裂产生在母材。  相似文献   

7.
黄兴政  罗钰 《通讯世界》2017,(13):196-197
随着我国500kV及以上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建设,高强钢在铁塔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高强钢在低温地区输电线路杆塔设计中的应用作了相应的介绍,特别是对高强钢低温冷脆特性、低温冷脆预防措施及低温区钢材选择等方面作了重点研究,并针对高强钢在低温情况下力学性质变化对低温区高强钢的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42CrMo钢因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强度以及韧性,被广泛应用于拉矫辊制造中,但是这种材料的耐蚀性、耐磨损性及耐疲劳性还不够理想,限制了拉矫辊连续工作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拉矫辊基材强度和耐磨损性能,利用激光熔凝技术对调质后42CrMo钢进行了激光强化工艺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等仪器对42CrMo钢激光熔凝后的显微组织、相结构、强度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对熔凝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熔凝区力学性能影响较大,激光功率显著影响熔凝层的深度,扫描速度影响表面成形质量;调质后42CrMo钢基体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经过激光熔凝后,基体组织发生转变,马氏体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氢脆具有很强的微观组织敏感性,威胁着各类高强结构材料的安全服役.采用激光-电弧复合焊工艺对BS960E型高强钢进行焊接,并对接头在原位电化学充氢的条件下进行慢应变速率(10-5s-1)拉伸试验,结合微观组织和断裂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接头的氢脆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焊接热循环所形成的富马氏体中的细晶区可以使接头表现出一定的氢脆敏感性,马氏体较大的氢扩散系数和较低的氢溶解度以及氢在晶界上的快速扩散是引起接头对氢脆敏感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可抑制焊接热循环所引起的马氏体转变量,能够降低BS960E型高强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头的氢脆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钢)是一种优良的汽车用钢,本文利用一种新的热处理工艺:淬火和配分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对Fe-0.2C-1.5Si-1.67Mn TRIP钢进行热处理。经过淬火和配分处理所得到的Fe-0.2C-1.5Si-1.67Mn配分钢的抗拉强度为1100MPa,而同样成分的TRIP钢的抗拉强度只有800MPa,且相对于TRIP钢而言,配分钢在抗拉强度提高的同时塑性和韧性仍然可达到20%。  相似文献   

11.
低合金高强钢激光-MAG复合多层焊接头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16 mm厚11CrNi3MnMoV低合金高强钢采用激光-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MAG)复合多层焊技术实现可靠连接的基础上,对焊缝和母材的硬度、拉伸、冲击性能进行分析,并从断口特征方面对其断裂原因和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焊缝抗拉强度达到817 MPa,比母材高13%,其断口韧窝相对细小均匀,而母材断口的粗大韧窝明显多于焊缝,表明焊缝强度高,母材韧性好。冲击试验中随着温度降低,母材冲击功保持稳定,而焊接接头冲击功逐渐减小,-40℃左右发生延-脆性转变。焊缝断口主要存在韧性断裂区和脆性断裂区,而母材只存在韧性断裂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铁转向架轮对在高级检修过程中的漆层去除需求,采用激光清洗技术对高强钢表面漆层进行去除,研究不同功率下漆膜的去除状况,分析不同清洗状态下工件表面的宏观、微观形貌及成分变化;之后,采用机器视觉技术提取工件表面状态图像并进行处理,提取出黑、白像素点的差异并将其作为特征值对工件表面的清洗状态进行判定,为高强钢表面漆层的去除提供了实用的工艺参数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陆晓锋  王华明 《中国激光》2007,34(4):59-563
以Ni-Mo合金粉末为原料,利用激光熔化沉积技术制备出主要由高硬度NiMo金属间化合物和高强韧性镍基固溶体γ组成的γ/NiMo近共晶合金,分析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并在室温干滑动磨损条件下测试了合金的耐磨性。结果表明,γ/NiMo近共晶合金组织细小、均匀致密;由于NiMo金属间化合物的高硬度与γ的高强韧性配合,合金在两种滑动速度时的磨损量均较低且几乎不随法向载荷的增加而变化,表现出优异的磨损载荷特性,而摩擦系数随法向载荷的增加显著降低,特别是在较高滑动速度时合金反而具有较低的磨损量和摩擦系数。合金在滑动速度0.93 m/s,法向载荷196 N时的磨损量仅为相同条件下淬火45#钢磨损量的1/10。  相似文献   

14.
厚板高强钢激光填丝多层焊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6 mm厚低合金高强钢11CrNi3MnMoV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能量输入模式下厚板激光填丝多层焊的焊接工艺特性.设计了窄间隙坡口形式,实现了双光束激光填丝的单道多层焊.通过对比单、双光束填丝焊的焊缝成形特征,确定气孔、未熔合为高强钢厚板激光多层焊的主要缺陷,双光束可有效提高焊接稳定性、降低焊缝气孔,同时明显提高焊丝对中性能;辅助层间保温与热丝技术可有效解决未熔合与层间柬腰过小问题.双光束热丝焊的接头抗拉强度可达母材97%以上,为填丝多层焊的优选工艺.焊缝断口呈现为韧窝型剪切断裂.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高强贝氏体钢零部件增材修复的目的,采用激光粉末沉积+等温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一种中碳高强贝氏体钢,其合金成分(质量分数)为Fe-0.0029C-0.0150Si-0.0150Mn-0.0096Cr-0.0120Ni-0.0100Al-0.0050Mo。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采用拉伸试验机以及显微维氏硬度仪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试样沉积后在280℃盐浴等温处理5h具备最佳综合性能,平均显微硬度达到494.5HV,抗拉强度达到1248MPa、屈服强度达到1037MPa,延伸率达到14.5%。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参量试样微观组织均由贝氏体板条以及残余奥氏体组成,且组织均匀,无碳化物、偏析以及气孔夹杂等缺陷,但等温时间过低以及等温温度过高都会导致组织性能劣化。该研究为高强零部件的增材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强铝合金T型接头激光焊接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总结了高强铝合金T型接头激光焊接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从工艺的优劣性方面介绍了当前高强铝合金T型接头激光焊接常用的几种工艺,通过实验论证了采用填充粉末焊接高强铝合金T型接头焊接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激光加工专用粉末制粉工艺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低碳钢表面激光相变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培磊  丁敏  姚舜  姚成武 《激光技术》2009,33(6):586-589
为了研究不同激光功率及不同的冷却条件下,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对低碳钢表面性能和组织的影响,采用激光表面相变硬化方法,在低碳钢表面获得了比原先母材硬度高100HV~150HV的硬化层,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激光处理区的组织,且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单道扫描时的纵向和横向的硬度分布.研究发现,激光作用区主要是低碳板条马氏体与未转变的索氏体甚至屈氏体、回火索氏体组织.搭接区组织均为细小的马氏体及中间分布着索氏体组织;由于10CrNiMo钢含碳量较低和碳扩散系数不同的原因,其最高硬度层并未在表面形成,而是形成在次表层.在软化区,前一道扫描形成的马氏体受到回火作用,原先固溶在马氏体中的碳析出,形成了回火索氏体,降低了硬度.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工艺可以将10CrNiMo钢的表面硬度提高100HV~150HV左右,且表面保持很好的韧性,若想进一步提高其表面硬度,还需采取熔覆等其它工艺.  相似文献   

18.
用正交实验法选择3J58材料的最优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压电陀螺敏感器件振梁材料的机械稳定性和频率温度系数的稳定性,充分发挥材料的使用潜力,采用了L_(16)正交实验法,对恒弹性合金3J58进行了最优处理工艺的选择.实验对16组工艺条件下的金相组织、硬度、宏观内应力、频率温度系数及尺寸稳定性进行了测量,获得了16组工艺条件下的各种性能的测试结果.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及方差分析.认识到回火温度是影响材料性能的显著性因子,选择了最优处理工艺为A_2B_3C_3D_2.计算了优化工艺的获分点估计值,区间估计值.为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工艺稳定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普通Ti-IF钢和高强Ti+Nb+P-IF钢连退板分别进行了析出物分析与微观织构检测。结果表明:普通IF钢中有较多粗大的TiN、Ti(C,N)和Ti4C2S2析出物,形成了较强的γ纤维织构;高强IF钢中发现有许多Fe(Nb,Ti)P相析出,并弥散分布大量细小的(Nb,Ti)C析出物,促使晶粒细化,γ纤维织构减弱。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光纤激光-金属活性气体(MAG)复合焊接方法焊接了25mm厚的27SiMn高强钢,分析了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接头钝边焊道焊缝和热影响区主要为马氏体;填充焊道的焊缝主要由晶内针状铁素体、少量先共析铁素体和上贝氏体组成,其热影响区组织以马氏体为主。焊接接头硬度分布不均匀,钝边焊道硬度的最高值出现在焊缝;填充焊道硬度的最高值出现在粗晶区,母材的硬度最低。拉伸时接头均断于母材。冲击试验结果表明,钝边焊道焊缝的冲击断口存在脆性断裂区和韧性断裂区,填充焊道焊缝的冲击断口仅观察到韧性断裂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