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低品位软锰矿与高硫煤生产电解锰是一种新兴的资源化生产电解锰的新工艺。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优势提出基于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方法,建立传统电解锰工艺生产与低品位软锰矿与高硫煤互补资源化生产电解锰方案比选的优化模型,进行方案优选。同时在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时,引入了三标度法,利用三标度AHP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通过准则层关联度及综合关联度的定量分析各方案实施对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系统以及环境系统的影响,证实本体系新工艺生产电解锰明显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2.
在湍流状态下(Re=3660~32940)利用动态数据采集系统对新型循环射流混合槽射流混合区内不同轴向、径向和周向位置的瞬态脉动压力进行测量,研究了压力波动的湍动能量及其时间结构函数的扩展自相似标度律. 基于压力波动信号的递归率和能量分布特点,确定瞬态压力波动分析的初始优化参数. 结果表明,数据长度n≥80000时,时间序列的波动能量趋于稳定且相对变化率低于0.3%,其对数值与雷诺数存在线性关系;瞬态压力波动的q阶与3阶时间结构函数的双对数存在线性关系,同时波动信号的q阶时间结构函数的标度指数x(q)小于同阶时间结构函数相对标度指数x(q, 3),相对标度指数x(1, 3)和x(5, 3)[或x(2, 3)和x(4, 3)]关于x(3, 3)对称分布,q≥4时相对标度指数x(q, 3)随极角q增加而增大;q<3的相对标度指数x(p, 3)随r/R和qm的变化与q≥4时的相对标度指数分布相反.  相似文献   

3.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葡108区块重点砂体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综合评判,建立系统层次结构模型,利用相关性分析原则优选评判参数,并根据专家打分法和标度原则对储层的各个指标进行科学排序,计算权重指标。将计算得出的非均质性综合指数和砂体对应的采出程度进行趋势分析,得出非均质综合指数越高,采出程度越小,挖潜潜力越大,对该区块挖潜对象的确定以及挖潜方案的优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塑料》2015,(2)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次磷酸铝(PS/AHP)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通过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和微型量热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表明:次磷酸铝(AHP)有效提高了PS/AH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当次磷酸铝添加量为20%时,复合材料可以达到UL-94 V-0级别,极限氧指数为24.0%;热重分析研究表明次磷酸铝的加入可以延缓聚苯乙烯分子链的降解,提高复合材料高温成炭率;微型量热(MCC)测试表明PS/AHP30与纯PS相比,其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分别下降40.5%和18.9%。  相似文献   

5.
《塑料科技》2015,(8):82-85
将次磷酸铝(AHP)与六对醛基苯氧基环三磷腈(HAPCP)复配后添加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中制备阻燃PBT材料,通过氧指数和垂直燃烧(UL 94)测试研究了材料的阻燃性能,通过热重分析(TGA)技术研究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及成炭性能,同时还研究了AHP与HAPCP的质量比对PBT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HP用量为18%时,PBT可通过UL 94V-0测试,氧指数为23.8%;而AHP与HAPCP以15:1复配后用于PBT的阻燃,当复合阻燃剂用量为16%时,PBT材料就能通过UL 94V-0测试,氧指数达到了25.3%,表明HAPCP与AHP对PBT具有很好的协效阻燃作用。阻燃剂AHP和HAPCP的加入使PBT材料的起始热分解温度由336℃降至324℃,但材料在700℃的残炭率由0.7%提高到15.9%,表明阻燃剂的加入促进了材料提前降解成炭,形成的炭层能有效阻止氧气和热量进入材料内部,抑制可燃气体的逸出,阻止了基体材料的进一步降解和燃烧,从而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聚丙烯(PP)复合阻燃材料样条的极限氧指数(LOI)为主要考察指标,考察了类水滑石(LDHs)及其与焦磷酸哌嗪(PAPP)、次磷酸铝(AHP)等在不同质量比下复配添加对PP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复配阻燃剂的添加量为40%,LDHs∶PPAP∶AHP质量比为3∶1∶1时,PP复合材料的LOI值由17.6%提高到28.6%,UL-94测试达到V-0级。添加了LDHs、PPAP、AHP的PP复合阻燃材料样条的弯曲和拉伸强度较单独添加LDHs时有所提高,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通过SEM分析和TG、DTG分析,初步认为不同质量比LDHs/PPAP/AHP的阻燃作用可简要概括为"协效成炭阻燃作用机制"。LDHs/PPAP/AHP的协效添加,明显提高PP复合材料的残炭率,样条燃烧后生成较厚的膨胀残炭层,提高了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河68断块为例,通过采用三维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技术,为识别低级序断层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利用多井精细对比技术,确定了低级序断层断点;应用全三维解释技术,识别和组合了低级序断层;运用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确定了低级序断层的空间组合及走向;最后综合动态分析技术,进一步验证了低级序断层的合理性,从而实现了河68断块低级序断层的精确描述,并指导了剩余油分布研究。该研究成果应用于河68断块沙二段细分层系井网调整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注采对应率及水驱控制程度大幅提高,采收率提高了1 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聚丙烯(PP)的阻燃性能,以焦磷酸哌嗪(PAPP)和次磷酸铝(AHP)为原料,通过熔融挤出的方式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PP复合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LOI)、UL94垂直燃烧、热重分析(TG-DTG)、锥形量热(CONE)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对PP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及阻燃抑烟性能进行分析,研究PAPP和AHP不同配比对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PP和AHP膨胀阻燃剂的加入大幅提升了PP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当PAPP和AHP质量比为4∶1,总添加量为25%时,PP复合材料LOI达到31.5%,通过UL94垂直燃烧V-0级,800℃残炭率为23.16%,说明PAPP和AHP两者发挥了较好的协同阻燃作用。此外,其热释放速率(HRR)、总热释放量(THR)、烟释放速率(SPR)和总烟释放量(TSP)都得到大幅降低,SEM结果表明阻燃成分在PP复合材料表面形成了连续、致密的膨胀炭层,提升了材料的阻燃和抑烟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大分子链的自相似性和分形引入标度概念和链构象的标度性质。通过具体例子介绍用标度理论研究高分子体系的本征性质和运动规律时的基本概念、思路和方法。指出标度理论不仅扩大、深化了高分子科学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一种方法论的突破。突破了古典高分子物理的统计理论和平均场方法,采用一种简明的公式深刻描述包括高分子在内的一大类软凝聚态物质所表现的普适的统计规律和物理性质,是对现代科学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一系列聚乳酸(PLA)/二乙基次膦酸铝(AHP)和PLA/AHP/有机蒙脱土(OMMT)复合材料,并通过热失重分析、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和锥形量热仪测试研究了AHP和OMMT对PLA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的影响,探讨了AHP和OMMT协同阻燃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相比于PLA/AHP复合材料,PLA/AHP/OMMT复合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材料的最大热分解温度提高了约3℃,而且能够通过垂直燃烧UL 94 V–0级别测试,同时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平均热释放速率、平均质量损失速率等都出现显著降低,这证实AHP和OMMT在PLA基体中具有明显的协同阻燃效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燃烧后残炭的微观形貌发现,与PLA/AHP相比,PLA/AHP/OMMT的炭层更加连续、致密,红外结果显示该炭层中有"类陶瓷"结构生成,起到了促进成炭及稳定炭层结构的作用,这是AHP和OMMT发挥良好协同阻燃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氯苄双羰基化反应生成苯丙酮酸钙的过程是一个多相催化反应过程。通过对反应机理的研究,推导出实际操作的等温等压条件下反应动力学方程,并用实验数据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用加速腐蚀试验评定了缓蚀剂加入对钢筋/砂浆体系中钢筋锈蚀的抑制效果,并同时考察了缓蚀剂加入对水泥凝结时间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复合缓蚀剂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且不会对水泥凝结时间和强度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苯丙酮酸及其钠盐和铵盐的理化性质,和酶促转氨产生L-苯丙氨酸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钠盐的热稳定性和耐氧化性明显优于其它二者,而水溶性则以铵盐为最佳。三者分别为底物配制成酶转氨底物溶液,产生L-苯丙氨酸的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4.
在化工流程设计中 ,如何快捷而准确的进行填料塔设计成为化工设计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比选择适当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通过计算机的模拟 ,编制通用的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计算模拟程序 ,并提供一个较为友好的操作界面。经过测试 ,该软件能较好进行填料塔流体力学计算  相似文献   

15.
应用模糊随机概率理论,在同时考虑压力管道评定参数的随机性和失效模式模糊性的基础上,指出含缺陷压力管道的失效概率实际上是一个模糊随机概率,进而提出了计算含缺陷压力管道模糊失效概率的方法。这种方法与仅考虑参数的随机性相比,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测试并研究了皮库山粘土、王府山粘土及铜井粘土的主要理化性能及工艺性能。结果表明:前二者可作为结合粘土用于建筑陶瓷。后者可塑性稍低,但也可代替长石、石英或用作部分粘土制造建筑陶瓷。  相似文献   

17.
根据 NF- 45纳滤膜对糖和氯化钠的截留特性 ,选择其开展糖和盐单组分和混合体系的分离实验研究 ,考察了纳滤膜分离性能随着操作压力、循环流量及料液浓度的变化影响 ,讨论了葡萄糖 -氯化钠、蔗糖 -氯化钠混合体系中糖和盐的相互影响作用 ,运用 NF- 45纳滤膜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 (如操作压力、料液浓度 )可实现糖和盐的较好分离  相似文献   

18.
油脂废水生物治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好气异氧菌、光合细菌和化能自养菌等3类菌株为菌种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制备出生物除油菌剂。用自制的生物除油菌剂处理油脂废水,得出了废水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碳相含量对C—SiC—TiC—TiB2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碳相含量在10~40vol%范围内变动时对原位合成的碳/陶复合材料(C-SiC-TiC-TiB2)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抗弯强度下降。当碳相含量小于20vol%时,材料的抗弯强度可达到400Mpa以上。随着碳相含量的增加,应相应提高烧结温度。对材料在600°C、800°C、1000°C、1200°C下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了在试验温度下,材料表现出优良的抗氧化能力。碳含量较少的试样表现为氧化增重,碳含量较多的试样表现为氧化失重。  相似文献   

20.
用气相色谱法分离环己酮中的2己酮、正丁醇、4庚酮、3庚酮、2庚酮、正戊醇、环戊醇等微量杂质。其主要色谱条件:m(PEG20M):m(OV17):m(6201红色担体)(80~100目)=7.0∶3.0∶100混合固定液,Φ4mm×1.5m的玻璃柱,FID检测器。采用图解法求得混合固定液的配比,并配制了以环己酮为底溶液含各微量杂质的标准校正混合溶液,直接进样,恒温下测定各杂质组分的校正因子,以峰面积单点校正法进行定量。该方法简单、实用、测定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