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研究红树莓对人肝细胞脂肪积累的影响,本文以红树莓果和籽的提取物为原料,测定了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并通过体外油酸诱导建立HepG2细胞脂肪积累模型,以噻唑兰染色吸光度(OD值)、甘油三酯(TG)含量、细胞内脂质含量三个指标,探索红树莓果和籽提取物对肝细胞脂肪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树莓果提取物中总酚15.18±0.94 mg GAE/g、黄酮1.25±0.05 mg RE/g、原花青素20.35±1.06 mg CE/g、花色苷1.15±0.70 mg CGE/g;红树莓籽提取物中总酚15.35±1.55 mg GAE/g、黄酮11.22±0.66 mg RE/g、原花青素27.08±0.99 mg CE/g、花色苷未检出;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溶剂配制的1000μmol/L油酸造模剂孵育HepG2细胞24 h可成功诱导肝细胞脂肪积累;红树莓提取物能显著降低1000μmol/L油酸诱导的肝细胞脂肪积累,其中200μg/mL红树莓果提取物处理细胞时,与模型组相比,胞内脂质含量降低了25.93%,TG含量降低了37.23%;4mg/mL红树莓籽提取物处理时,胞内脂质含量降低了47.12%,TG含量降低了46.23%。红树莓提取物中富含活性成分,能够降低高脂细胞模型内脂肪的积累,对脂肪肝等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无核白葡萄晾房干燥挂串密度对无核白葡萄干品质指标的影响。以产自新疆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1:0.5、1:0.75、1:1的密度进行晾房干燥挂串,对无核白葡萄干成品的外观、果粒均匀度、破损果粒率、干燥时间、总糖、VC等6项指标进行分析,探究挂串密度对晾房干燥吐鲁番无核白葡萄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5密度挂串的葡萄干外观、果粒均匀度达到一级要求的概率分别为83%、85%,破损果粒率为11.5%,干燥时间为26 d,总糖平均含量为701.9 mg/g,VC平均含量为7.05 mg/100 g;1:0.75密度挂串的葡萄干外观、果粒均匀度达到一级要求的概率分别为85%、86%,破损果粒率为12.0%,干燥时间为26 d,总糖平均含量为702.4 mg/g,VC平均含量为7.34 mg/100 g;1:1密度挂串的葡萄干外观、果粒均匀度达到一级要求的概率分别为80%、85%,破损果粒率为17.3%,干燥时间为28 d,总糖平均含量为691.5 mg/g,VC平均含量为7.21 mg/100 g。其中1:0.5及1:0.75密度挂串的干燥速率显著高于1:1密度(p<0.05);1:0.75密度挂串的葡萄干平均糖度含量及平均VC含量显著高于1:0.5密度及1:1密度(p<0.05)。根据无核白葡萄干成品的6项指标的综合考虑,确定1:0.75的葡萄晾房挂串密度为最佳晾房干燥挂串密度。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柑橘果酒营养功能单一、香气滋味结构欠佳等不足,实验研究了柑橘分别与不同用量苹果、雪梨、猕猴桃果醪混合发酵对酒体品质的影响,考察了黄酮、多酚、VC和总氨基酸含量等营养成分差异。结果显示,苹果等其它水果的添加对发酵过程总糖降低有一定延缓效应,但对果酒总酸含量有促进作用。与单一柑橘果酒相比,黄酮含量随着苹果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苹果最大用量(1:1)酒样中,黄酮含量达到393.43 mg/L。在添加猕猴桃的果酒中VC含量增加显著(p<0.05),等量柑橘和猕猴桃混酿果酒中VC含量最高,是柑橘果酒的4.38倍。此外,苹果和猕猴桃的添加对果酒中总氨基酸含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柑橘和苹果1:1用量果酒中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604.11 mg/L,比柑橘果酒高出了9.11%。感官分析结果显示,柑橘猕猴桃2:1的酒样感官品评分值最高,达到81.73分,最低的为单一柑橘果酒(76.73分)。综合各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添加苹果等其它水果对柑橘混酿果酒品质改善和提升方面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东北地区6 种不同品种的红树莓营养叶片为原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使用3 种方法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多酚类物质。结果表明,6 种红树莓叶片总酚含量高于总黄酮与原花青素含量。欧洲红的总酚与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5.56±0.06)mg/g和(3.77±0.06)mg/g;哈瑞泰兹的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3.06±0.04)mg/g。3 种抗氧化能力评价方法中,红树莓叶提取物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2;红树莓叶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和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和0.89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出红树莓叶提取物中的13 种多酚类物质,其中有6 种酚酸和7 种类黄酮,主要酚酸为鞣花酸、绿原酸、没食子酸等;主要类黄酮为芦丁、儿茶素、表儿茶素、金丝桃苷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化红树莓酶解制汁工艺,并探究其抗氧化性。方法 以出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酶解红树莓制汁工艺条件,使用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总还原力3种方法评价红树莓汁抗氧化性。结果 复合酶解制备红树莓汁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5:4:1 ,酶添加量0.15%,酶解温度47 ℃,酶解时间59 min,此条件下红树莓出汁率达到86.10%;酶解后活性成分含量较原汁相比显著增加,红树莓汁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总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 和总还原力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0.970、0.978,且黄酮和花色苷在总酚的抗氧化性上起主要贡献作用。结论 在最佳酶解条件下制备的红树莓汁出汁率较高,且抗氧化性强,本研究可为红树莓系列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红树莓和黑树莓冻果为原料,通过p H试差法、体外还原能力、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测定,MTT试验和倒置显微镜观察,比较这2种颜色树莓的花色苷含量,体外抗氧化差异及抑制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表明:红树莓花色苷含量为(5.22±0.06)mg/g,黑树莓花色苷含量为(7.56±0.11)mg/g;体外还原反应中,黑树莓还原能力比红树莓强;·OH清除作用中,红树莓IC_(50)为41.79μg/m L,黑树莓的IC_(50)为62.71μg/m L;O2-·清除作用中,红树莓的IC_(50)为37.54μg/m L,黑树莓的IC_(50)为46.42μg/m L。综上,黑树莓的花色苷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性比红树莓略高。MTT试验中,红树莓IC_(50)是144μg/m L,黑树莓IC_(50)为154μg/m L。2种树莓均能抑制EC-109细胞的增殖,它们的抑制能力相当。当树莓作用时,EC-109细胞间变得松散,细胞开始固缩、破碎,甚至凋亡,且凋亡的情况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部分紫色蔬菜中酚类物质及维生素C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甘蓝、紫背天葵、红苋菜、紫薯、紫茄、紫洋葱为样品,测定其花青素、总花色苷、总黄酮、总酚、维生素C含量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紫甘蓝、紫背天葵、紫洋葱中均检出有矢车菊素,紫甘蓝中含量最高,为44.52 mg/100 g,显著高于紫背天葵和紫洋葱(p<0.05);飞燕草素仅在紫茄皮中有检出,含量为38.72 mg/100 g;紫薯中同时检出有5.10 mg/100 g芍药素及少量矢车菊素;红苋菜及紫茄肉中均未有目标花青素检出。总花色苷含量在紫甘蓝中最高,为98.01 mg Cy3G/100 g,其次为紫茄皮,紫薯、紫洋葱以及紫背天葵含量较低且差异不显著。紫甘蓝中VC含量显著最高,为22.52 mg/100 g(p<0.05),其次为红苋菜、紫洋葱和紫薯。紫茄皮、紫甘蓝及红苋菜中总黄酮含量均较高。紫洋葱中总酚含量显著最高,为96.55 mg GAE/100 g(p<0.05),其次为紫甘蓝,紫茄皮。综合分析,在所测营养成分中紫甘蓝营养品质最高。紫色蔬菜中花青素、总花色苷、总黄酮、总酚及维生素C含量特点可作为特定人群蔬菜消费的选择依据,同时亦可为居民营养成分饮食摄入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刺梨果渣的营养保健成分含量,评价刺梨果渣的利用价值,以‘贵农5号’刺梨果渣为材料,检测刺梨果渣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和部分保健成分含量,并与苹果渣、蓝莓果渣、沙棘果渣、猕猴桃果渣、菠萝果渣、柑橘果渣和甘蔗渣进行比较,分析刺梨果渣的利用价值。试验发现刺梨果渣中富含总酚、VC、VE、磷、钙、铁、锌、膳食纤维、粗纤维和氨基酸。其中,总酚含量是菠萝果渣的4.4倍,苹果渣的3.7倍;VC含量是菠萝果渣的23.8倍,沙棘果渣的20.7倍;VE含量为沙棘果渣的3.8倍,苹果渣的1.2倍;磷的含量为菠萝果渣的272.5倍,苹果渣的21.8倍;钙的含量是菠萝果渣的96.7倍,苹果渣的14.7倍;铁的含量是菠萝果渣的4.1倍,蓝莓果渣的2.7倍;锌的含量是蓝莓果渣的12.0倍,柑橘果渣的2.6倍。刺梨果渣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红树莓、蓝莓和牛乳为主要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红树莓蓝莓果粒乳饮料制备的工艺模型,确定影响复合果粒乳饮料最佳配方。用质构仪测定CaCl2固化蓝莓果粒效果。试验结果表明:CaCl2溶液固化蓝莓果粒含量为0.02 g/mL时其感官评价最优;物性指标:硬度86.70 N,弹性0.67 mm,黏聚性0.57,胶着性58.54,咀嚼性58.54 N;最佳配方:牛乳35%,白砂糖8%,红树莓果汁14%,蓝莓果粒2%,果胶0.3%,软化水40.7%。用此配方制备的红树莓蓝莓果粒复合乳饮料感官评价值为87.73分,风味俱佳,并达到含乳饮料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旨在探究在模拟物流条件下蓝莓、树莓和接骨木莓提取物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采用循环变温法模拟陆地物流运输条件[30 ℃(7 h)→35 ℃(6 h)→45 ℃(5 h)→55 ℃(5 h)→60 ℃(1 h)→30 ℃(7 h)],Folin酚法测定不同物流时间下浆果提取物多酚含量,2,2-联苯基-1-苦基肼基(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清除活性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评价不同物流时间下浆果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骨木莓提取物、蓝莓提取物和树莓提取物初始多酚质量分数分别为14.96%、5.11%和2.53%,随着循环时间的积累,仅接骨木莓提取物多酚含量显著升高;三者DPPH·清除活性均降低,总IC50增长率均超过20%;接骨木莓提取物、树莓提取物和蓝莓提取物ORAC波动较大,其Trolox当量分别下降62.76%、32.74%和19.72%。模拟物流温度变化与时间积累会影响蓝莓提取物、树莓提取物和接骨木莓提取物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活性稳定性依次为树莓<蓝莓<接骨木莓,ORAC稳定性依次为蓝莓<接骨木莓<树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国野生蓝莓总花青素对CdCl2诱导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以下5组,空白对照组、镉损伤组、蓝莓总花青素低、中和高剂量干预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均以1.0 mg/kg/d剂量的CdCl2灌胃小鼠建立镉损伤模型,蓝莓总花青素低、中和高剂量干预组分别以10.0、20.0、40.0 mg/kg/day的蓝莓总花青素剂量灌胃模型小鼠,空白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饲喂90 d,观察小鼠的生长情况并测定肝脏Cd2+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结果:中国野生蓝莓总花青素可极显著降低慢性肝损伤小鼠中Cd2+的蓄积以及血清中ALT和AST含量(p<0.01),显著降低肝脏中MDA含量(p<0.05),小鼠肝脏T-AOC、GST含量、GSH含量与镉损伤组相比则显著增加(p<0.05)。结论:中国野生蓝莓总花青素对CdCl2致慢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优化蓝莓渣花色苷的超高压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活力。本文以蓝莓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蓝莓渣花色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的测定,评估蓝莓渣花色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蓝莓渣花色苷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蓝莓渣花色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压力400 MPa,提取时间9 min,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 g/mL,此条件下花色苷的提取量为5.93±0.06 mg/g,与传统溶剂浸提法(CSE)、超声波辅助提取法(USE)相比,超高压辅助提取(UPE)法的提取效果更好,花色苷提取量分别提高25.11%、10.02%;蓝莓渣花色苷对DPPH?清除能力最强,与同浓度的V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对?OH的清除率以及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则显著弱于同浓度VC(P<0.05);HPLC分析结果表明,蓝莓渣花色苷包含13种花色苷单体,其中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含量最高。因此,超高压辅助提取是一种高效的蓝莓渣花色苷提取方法,且蓝莓渣花色苷因其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水晶蜜柚和溪蜜柚贮藏期间果实不同部位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云南瑞丽地区主要栽培的柚子品种水晶蜜柚和琯溪蜜柚为试材,研究两种柚子在贮藏期间果实不同部位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VC及感官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期间,水晶蜜柚和琯溪蜜柚果蒂部、赤道部和果脐部TSS均先增大后减小,水晶蜜柚果蒂部TSS变化最大,贮藏至120 d,果蒂部、赤道部和果脐部TSS分别比其最大值下降55.35%、43.39%和39.36%。琯溪蜜柚果蒂部、赤道部和果脐部TSS下降比例差异不大。在整个贮藏期,两种柚子可滴定酸(TA)均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VC均呈下降趋势,且果蒂部变化幅度均较大,贮藏至120 d,水晶蜜柚三个部位TA和VC变化幅度均大于琯溪蜜柚,水晶蜜柚果蒂部、赤道部、果脐部TA比贮藏前显著(p<0.05)降低63.44%、52.22%和50.00%,VC分别比贮藏前显著(p<0.05)降低53.70%、44.84%和43.00%。通过感官评分可知,在贮藏过程中,水晶蜜柚三个部位感官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琯溪蜜柚,最先出现感官评分大幅度降低,且果蒂部最先达到不可接受程度。综合分析,两个品种柚子果蒂部品质变化均最大,水晶蜜柚贮藏一个月内会提高果实品质,但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果实品质大幅度降低,琯溪蜜柚果实品质降低幅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研究单独使用纳他霉素和与维生素C(VC)复配后使用对蓝莓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防治效果。通过离体培养实验确定 VC溶液、纳他霉素溶液以及纳他霉素溶液与20 mg/L VC复配后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活体实验观察发病率、病斑直径、蛋白质含量以及与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以确定不同溶液对蓝莓灰霉病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纳他霉素处理和与20 mg/L VC复配溶液复配处理对3μL 5×106 CFU/mL的蓝莓灰霉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和0.5 mg/L,而单独使用VC处理的抑菌效果不明显,说明纳他霉素与VC复配使用可有效降低纳他霉素使用量,提升作用效果;同时纳他霉素复配溶液可有效提升蓝莓抗菌能力,以30 mg/L纳他霉素复配液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高压均质技术,探究了均质压力(20~40 MPa)及次数(1~2次)对NFC水蜜桃浊汁的混浊度、离心沉淀率、粒径、Zeta电位等稳定性指标和pH、TSS、总酸、固酸比、还原糖、色泽、总酚、VC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均质(30~40 MPa/1、20~40 MPa/2)可有效提高NFC水蜜桃浊汁的稳定性,离心沉淀率较未处理组下降13.49%~24.22%,平均颗粒粒径由1853.67 nm降至501.10~665.27 nm,绝对Zeta电位值显著提高(P<0.05)。随着均质压力及次数的增加,浊汁中可溶性果胶含量上升,而残存果胶甲基酯酶活力逐渐降低。高压均质后,浊汁色泽显著改善,L*值升高,褐变指数BI值下降(P<0.05);30 MPa/1下,品质保持最佳,总酚、VC含量较未处理组显著提高(P<0.05),而pH、TSS、总酸和固酸比无变化(P>0.05);随着均质次数增加,pH、TSS、总酚和VC含量显著降低(P<0.05),品质下降。高压均质处理可有效提高NFC水蜜桃浊汁稳定性、抑制褐变,并提高总酚、VC等营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厚朴籽抗氧化成分,测定厚朴籽90%乙醇粗提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物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同时测定其总酚及总黄酮含量。结果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最高,含量依次为(253.64±7.25)和(179.11±0.61)mg/g。厚朴籽乙醇粗提物和萃取物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显著(P<0.05)高于阳性对照BHT,其IC50仅为(29.33±2.31)μg/mL;乙酸乙酯萃取物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与VC相当,IC50分别(30.33±1.53)和(31.67±3.06)μg/mL;厚朴籽乙醇粗提物和萃取物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较低,均显著(P<0.05)低于阳性对照VC和BHT。相关性显示,厚朴籽三种体外抗氧化活性均与总酚和总黄酮极显著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可以富集厚朴籽酚类物质,为下一步厚朴籽抗氧化物质分离奠定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探明贮藏条件对草莓浆理化成分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了常温(25℃)、0、4、-18℃冷冻贮藏期间草莓浆花色苷、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60 d,常温和4℃冷藏草莓浆花色苷保留率为12.56%和70.6%,0℃和-18℃冷冻贮藏草莓浆花色苷保留率仍在88%以上,常温和4℃贮藏VC保留率分别为42.26%和73.21%,0℃和冷冻贮藏VC保留率均为90%以上;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在0℃和冷冻贮藏60 d内无显著变化;0℃和冷冻贮藏草莓浆的色泽明显优于常温贮藏;-18℃冷冻贮藏可以较好的保持草莓浆的酸味、甜味等味觉感官品质。经综合评价,0℃和-18℃冷冻环境条件有利于草莓果浆品质的保持,可显著延缓花色苷和VC的降解,是较合适的草莓浆保藏温度,为草莓浆加工与保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