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香榧及油脂品质进行分析研究,为浙江省香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香榧及油脂品质进行评价。果实性状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理化指标中除蛋白质和出油率与果实性状有相关性,其他均无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香榧果实性状在品质评价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对香榧种仁氨基酸组成及维生素分析发现,香榧种仁中含人体必需氨基酸达7种,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烟酸,为香榧作为优质蛋白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香榧籽油脂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榧籽油主要含有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8.0%,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香榧籽油与花生油组成最为相似。果实性状指标在香榧果实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主成分分析结果为香榧品质评价指标的简化提供了可能。香榧籽油的研究结果为香榧籽油做为保健食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于美  张川  曾茂茂  何志勇  陈洁 《食品科学》2016,37(17):252-256
香榧坚果营养物质丰富,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名贵干果。近来从香榧坚果中发现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引起了从商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香榧坚果中油脂和蛋白质的研究现状,对香榧坚果脂肪酸的组成、油脂的研究内容及方法、油脂的功能特性及蛋白质进行了总结,并从油体蛋白的角度对香榧坚果中油脂和蛋白质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简要讨论,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香榧坚果资源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市售坚果脂肪酸的组成和营养价值,本文以18种市售坚果为原料,采用干柱法对其油脂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坚果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18种市售坚果种仁富含油脂,油脂含量为43.15~63.70%;脂肪酸以油酸(8.05~84.60%)和亚油酸(1.27~76.23%)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且两者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8.22~94.74%;脂肪酸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和血栓形成指数(TI)较低,分别为0.04~0.20和0.10~0.69。经聚类分析,在距离尺度为7时可将18种市售坚果分为5类,且山核桃和薄壳山核桃、巴旦木和杏仁、开心果和花生、象牙松籽和南瓜籽的脂肪酸组成相似。本文为市售坚果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营养评价以及选购和膳食搭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广西澳洲坚果果实主要品质特征,建立果实经济性状综合评价方法。对14?个广西主产地澳洲坚果果实优果判别指标以及果仁脂肪酸、氨基酸、矿质元素组成与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西不同产地澳洲坚果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42.9%的果园好果率低于97%,需要加强果园管理工作。广西澳洲坚果果仁中不饱和脂肪以油酸、棕榈油酸为主,水解氨基酸以药效氨基酸为主,磷、钙含量相对其他矿物质元素含量较多。系统聚类分析显示广西澳洲坚果可以分为3?类,好果率、脂肪、蛋白质、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三烯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磷22?个指标是不同产地澳洲坚果样品间的差异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澳洲坚果经济性状评价模型,逐步回归分析验证模型具有非常高的预测准确性;第3类(12、14号)品质相对最优,第1类(1、2、3、6、7、8、9、10、11、13号)次之,第2类(4、5号)再次之。该研究为准确了解广西澳洲坚果果实品质、品质评价标准建立及品质调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三尖杉种仁为原料,采用微波萃取技术对其油脂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尖杉种仁油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溶剂为乙酸乙酯,料液比1∶25 g/m L,萃取时间20 min,萃取温度55℃;在此优化条件及微波功率为800 W时,三尖杉种仁油脂的提取率为58.28%。三尖杉种仁油脂的脂肪酸以棕榈酸(C16∶0,6.89%)、油酸(C18∶1n-9,48.23%)、亚油酸(C18∶2n-6,31.53%)和二十碳烯酸(C20∶1n-9,11.34%)为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90%以上,属于高油酸-亚油酸型油脂,这表明三尖杉种仁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植物油料新品种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野茉莉种仁与种子油的营养成分及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野茉莉种仁与种子油的化学成分,野茉莉种仁含58.60%油,9.35%粗蛋白,灰分2.37%.还分析了野茉莉种仁的氨基酸成分,种子油脂含有10种主要脂肪酸,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29.64%、亚油酸52.65%和亚麻酸6.29%为主,种子油的物化指标为:皂化值165.32,碘值125.54,酸价1.16,折光指数1.4967(20℃),相对密度0.9468.  相似文献   

7.
分析评价会稽山区所产香榧部分有益矿质元素以及重金属含量的安全性。以浙江省绍兴、诸暨和嵊州3市(县)7大产地39个香榧为试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ICP-AES)法测定香榧中Fe、Zn、K、Ca、Se 5种有益元素和Cu、Cd、As、Hg、Pb 5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并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对香榧的质量安全进行评价;根据香榧中元素种类和含量的不同,采用SPSS19.0软件欧氏距离法对不同产地香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9个香榧样品均含有丰富的有益矿质元素,钾含量最高的是嵊州小昆的香榧,钙含量最高的是诸暨赵家的香榧,硒含量最高的是嵊州竹溪的香榧。所有香榧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指数均未超标,其中以Pb和As的污染指数最小,各元素污染指数排序为铜汞镉铅=砷。各香榧中Cu、Cd、Hg、As和Pb5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均符合标准DB33/340.3-2006《无公害香榧》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品质特性,以109份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法,对油菜籽粒含油量、硫苷、蛋白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分析了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含油量、硫苷、蛋白质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43.44%、41.51μmol/g、25.33%。在脂肪酸组成中,油酸质量分数最高,平均为55.50%,亚油酸、亚麻酸、芥酸、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依次为19.97%、11.95%、7.41%、 5.34%,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双低甘蓝型油菜。芥酸、硫苷含量材料之间差异明显,变异系数分别为89.11、71.97;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分别为15.62、11.71、9.32、8.02;含油量、蛋白质变异较小,变异系数均为6.56。相关性分析表明,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的含油量、硫苷含量、亚麻酸、芥酸、油酸、亚油酸之间极显著相关(r=-0.92~0.82)。聚类分析将109份资源分为两大类,第Ⅰ大类为高硫苷、高芥酸、低含油量种质,第Ⅱ类群为低硫苷、高含油量种质。  相似文献   

9.
元宝枫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种仁油脂含量丰富。为了探明元宝枫种仁油脂及脂肪酸含量在不同生长环境间的变化,促进元宝枫油用资源的开发,实验采用了索氏提取法及GC-MS分析法测定了9个产地天然元宝枫的种仁含油量、脂肪酸组分及含量,并分析成分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9个产地元宝枫种仁平均含油量达到了43.30%,含量范围为18.87%~52. 23%。种仁油共鉴定出13种脂肪酸组分,其中亚油酸含量为最高,达到32. 28%,其次为油酸,平均含量为25. 36%,功能性成分神经酸的平均含量为5.25%,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在87.05%~90. 16%。油脂和脂肪酸相关性分析显示,油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显著性正相关,与油脂含量极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 82,神经酸分别与不饱和脂肪酸、油脂含量弱正相关,亚油酸与油脂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关系。实验为元宝枫种仁油营养价值评价提供一定的指导,为元宝枫种子食用及药用价值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香榧种仁含有丰富的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同时香榧的假种皮也含有较多萜类化合物、挥发油、木质素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该文就香榧种仁的成分分析及其营养评价、香榧假种皮的成分分析及其功能评价、香榧籽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脂肪酸成分分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光皮树果实不同部位油脂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光皮树果实中果肉、种核、种仁3个部位的油脂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肉中油脂占全果总合油比例为66.95%,种核中油脂占16.96%,种仁中油脂占16.09%.3部位油脂均含有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花生酸,只是相对含量不同,其中果肉中油脂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24.41%)、亚油酸(32.46%)、油酸(30.07%)、硬脂酸(1.64%)、花生酸(3.09%);种核中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12.48%)、亚油酸(54.79%)、油酸(26.93%)、硬脂酸(2.18%)、花生酸(1.63%);种仁中油脂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6.61%)、亚油酸(58.80%)、油酸(22.32%)、硬脂酸(2.03%)、花生酸(0.65%).  相似文献   

12.
香榧籽油的脂肪酸及不皂化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香榧为我国特产的名贵干果,试验对其籽油的脂肪酸及不皂化物采用GC/MS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确定香榧籽油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与油酸为主,质量分数分别为39.60%与35.40%,其次为棕榈酸(10.24%)。一种特殊脂肪酸,金松酸(顺5,11,14-二十碳三烯酸),质量分数达8.65%。另外,香榧籽油的不皂化物组成以β-谷甾醇和β-生育酚为主,含量分别为1.10 mg/g和0.51 mg/g。本研究为香榧籽油作为高档功能性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西康扁桃的利用价值,以甘肃迭部林区野生分布的西康扁桃种仁油为材料,测定了西康扁桃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部分生物活性物质。结果表明:西康扁桃种仁油酸值1.30 mg KOH/g、碘值98.00 g I/100 g、皂化值189.10 mg KOH/g、过氧化值3.80 mmol/kg、水分及挥发物质量分数0.26%、不溶性杂质质量分数0.04%、相对密度0.915 5、折光指数1.471 0,主要理化指标符合生物柴油用木本油脂标准和食用植物油国家安全标准;西康扁桃种仁油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烷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烯酸、芥酸10种脂肪酸,碳链长度在C16~C22之间。脂肪酸组成比较合理,其中饱和脂肪酸(SFA)质量分数(6.62%)低,以棕榈酸(4.68%)和硬脂酸(1.75%)为主,不饱和脂肪酸(USFA)质量分数(92.47%)高,以油酸(72.10%)和亚油酸(18.60%)为主,总不饱和脂肪酸(USFA)和总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接近14∶1。不饱和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质量分数(72.88%)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香榧果实生长后期油脂及脂溶性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以20年生香榧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了香榧果实生长后期种仁中油脂含量、香榧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脂溶性活性物质(角鲨烯、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α-生育酚、β-生育酚)的动态变化规律,构建了香榧果实生长后期香榧籽油中脂溶性活性物质的动态积累模型。结果表明:在香榧果实生长后期种仁中油脂含量由(35.65±0.02)%增长为(54.50±0.01)%,脂肪酸组成比例变化显著,其中油酸增幅最大;角鲨烯和植物甾醇含量呈下降趋势,生育酚呈增长趋势,完熟前变化趋势均变缓;香榧果实生长过程中香榧籽油中角鲨烯、豆甾醇、β-谷甾醇含量的动态积累模型符合倒数函数方程,菜油甾醇及生育酚含量的动态积累模型符合多项式函数方程。综上,香榧果实生长后期,种仁中油脂含量增加,脂溶性活性成分均处于动态变化中。  相似文献   

15.
为系统研究我国主要红花茶油的品质特性,选择目前规模化种植面积较大的浙江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为研究对象,测定种仁含油率、油脂的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种仁中含油率最高,达到68.53%,其油脂的理化指标和主要营养成分的综合评分也是最高的,分别为0.892和1.000;3种红花茶油的脂肪酸组成差异不大,均以油酸为主,浙江红花茶油、腾冲红花茶油、广宁红花茶油中油酸的含量分别为79.1%、72.3%、75.7%,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以浙江红花茶油和广宁红花茶油较高,分别为86.7%、86.9%。综合来看,浙江红花茶油的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6.
品种与环境效应对裸燕麦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2007—2010年来自9个产地59个品种共97份燕麦样品的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产地、年份间的差异,并对燕麦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燕麦中油脂平均含量为6.42%,受年份影响显著,而产地影响不显著;燕麦油脂脂肪酸主要成分油酸、亚油酸比例接近1∶1,约占总脂肪酸的80%,脂肪酸组成受产地、年份影响均显著;所收集燕麦样品根据所测定油脂指标可聚为3类,但类间差异主要体现在油酸含量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薏苡仁中药饮片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建立薏苡仁中药饮片指纹图谱,并采用总量统计矩法定量计算各批次样品的总量统计矩参数;应用相似度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模式识别技术评价18批次薏苡仁样品总体质量。结果薏苡仁中药饮片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7个共有峰,并指认该7个成分峰分别为三亚油酸甘油酯、1, 2-亚油酸-3-油酸甘油酯、3-棕榈酸二亚油酸甘油酯、1, 2-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甘油酯、甘油三油酸酯、棕榈酸二油酸甘油酯;各批次相似度均在0.97以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样品分为3类。结论中药饮片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识别模式能较好地反映薏苡仁的整体质量,可为其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深入了解河北省核桃资源现状,为优良核桃品种的选育和种质创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北省103份核桃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蛋白质、脂肪及脂肪酸组分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03份核桃资源脂肪、蛋白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2.15%、16.66%,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31%、64.56%。各指标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7.40%~31.41%,其中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大,亚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小;各指标的香农-威纳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89~2.10,其中蛋白质的香农-威纳指数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油酸含量与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花生烯酸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不饱和脂肪酸组分关联较紧密。聚类分析采用离差平方和方法,在欧氏距离D=9.75处可将103份核桃资源分为5个群组(I、II、III、 IV 和 V),各含有38、4、24、16和24个资源,其中群组Ⅱ为高蛋白、高脂肪、高亚油酸资源,群组Ⅴ为高油酸、低亚油酸资源。结论:本研究中,103份核桃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资源特色明显,王永久、史文海、王春安、早硕可作为高蛋白、高脂肪、高亚油酸资源进行研究,为河北省核桃特色油脂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不同的加热温度下对乳凝块理化性质以及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未经热烫的干酪凝块作为空白对照,分别测定了这五种干酪样品的pH值、水分质量分数、蛋白质质量分数、脂肪质量分数、油脂析出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可榨乳清质量分数及质构特性。研究发现:随热烫温度升高,干酪的油脂析出性、硬度、脂肪含量等指标逐渐增大;热烫温度变化对样品的蛋白质、水分含量等指标影响不显著;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随热烫温度升高,干酪结构致密性增加,此结果同干酪硬度随热烫温度变化相一致。综合评价80~90℃热烫工艺制得的哈罗米干酪质地较为坚硬,油脂易于析出,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Bunge)是我国特有的植物源神经酸来源木本油料树种。本研究对山东省的35个文冠果单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测定供试材料种仁的脂肪酸、氨基酸构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法筛选了油用型优良单株。结果表明,35个文冠果单株的18个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达1.863,平均变异系数(CV)达29.2%,单株间性状变异的多样性为文冠果良种选育提供基础。供试材料种仁平均脂肪含量为58.69%,脂肪酸构成中有11种脂肪酸,亚油酸是主要组分,含量为(41.13±1.70)%;其次是油酸,平均质量分数为(29.03±3.20)%;神经酸平均质量分数为(3.99±0.38)%,芥酸平均质量分数为(9.94±0.66)%。供试材料种仁中蛋白质平均质量分数为27.00%,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其AAS值在24.44~53.95之间。依据主成分综合评价指数,选出WF17、WF15、WF9、LY5、WF18、WF4、WF16、WF10等8个文冠果油用型优良单株。研究结果为文冠果油用型良种选育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