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碱式硫酸铝解吸脱硫法,研究Fe~(2+)、Fe~(3+)和Mn~(2+)单因素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S(Ⅳ)的催化氧化效应和对SO_2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脱硫液中Fe~(2+)浓度大于0.06mol/L、Fe~(3+)浓度大于0.04mol/L或Mn~(2+)浓度大于0.02mol/L时,均可将S(Ⅳ)催化氧化为S(Ⅵ),导致SO_2的解吸率降低,且离子浓度越高,催化氧化效果越显著,单位时间内SO_2的解吸率越低;将脱硫液中Fe~(2+)、Fe~(3+)和Mn2+的浓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可完全抑制其催化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制有应用价值的微波锂铁氧体材料,本文报导了用Ti~(4+)和(Mg~(2+)Ti~(4+))_(1/2)取代锂铁氧体中Fe~(3+)离子的研究结果。试验数据表明,用(Mg~(2+)Ti~(4+))_(1/2)取代锂铁氧体中Fe~(3+)离子,制备出来的锂镁钛铁氧体系列具有低的矫顽力、高的剩磁比、低的温度系数、低的微波损耗等特性。饱和磁化强度可以在370~2500Gs之间调整,介电常数为15~17,介电损耗角正切为(3~6.4)×10~(-4),共振线宽为66~400Oe。该材料系列在许多微波铁氧体器件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还报导了锁式开关和锁式移相器等器件部分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pH=8~9的NH_3·H_2O—NH_4Cl—磺基水杨酸—丁二肟介质中,Ni~(2+)在-1.09V(vs.SCE)处出现还原峰,Ni~(2+)含量在0~50μg/m1范围内,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体系选择性强,有效消除大量Fe~(3+)和一定量Cu~(2+)、Zn~(2+)对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用标准的陶瓷工艺制备了成分为Ca_(3-y)Bi_yFe_(3.5-0.5x+0.5y)Ge_xV_(1.5-0.5x-0.5y)O_(12)的无钇多晶石榴石。能够获得这样的材料,它的居里点T(?)比掺铝的YIG的高,而4πM_s(≤800G)和ΔH值则相同。掺Ge~(4+)离子降低了材料的空孔率(0≤x≤0.3),而且降低了各向异性常数K_1(x≥0.5),这是因为一部分Ge~(4+)离子进入了石榴石结构的16a位置。根据自旋波理论,利用观测得到的单晶K_1/M_s;当0≤x≤0.3时,仅仅石榴石的全线宽的25%是由于各向异性增宽。米用适当的热压工艺,空孔率可降低到接近于零。当成分为(x=0.3,y=0.2)和(X=0.5,y=0.2)时获得了线宽分别为ΔH=12Oe和ΔH=6Oe的小线宽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Gd_(6-x)WO_(12)∶xEu~(3+)(x=0. 05,0. 1,0. 2,0. 3,0. 4,0. 5)红色荧光粉,并对此荧光粉的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其激发光谱分布在350~550 nm波长范围,较强谱峰位于395 nm、465 nm,可以被In Ga N管芯产生的360~480 nm辐射有效激发;在波长为395 nm近紫外光或者465 nm蓝光激发下,其发射光谱谱峰位于613 nm处。随着掺杂离子Eu~(3+)浓度x的增大,荧光粉荧光强度会随之增强,当强度达到最高时,Eu~(3+)掺杂浓度为x=0. 3,随着掺杂浓度x的进一步增大,强度逐渐降低,发生浓度猝灭。根据Dexter能量共振理论,其自身的浓度猝灭是由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W型六角铁氧体的分子式为AB_(18)O_(27),例如BaFel_(18)O_(27)=BaFe_2~(2+)Fe_(16)~(3+)O_(27)=BaO·2Fe~(2+)O·8Fe_2O_3简写为Fe_2W。如Fe~(2+)离子被Zn~(2+),Ni~(2+)等离子代换则相应用Zn_2W,Ni_2W等符号来代表。  相似文献   

7.
采用陶瓷法制备了La3 -Co2 取代的M型锶铁氧体Sr1-xLaxFe12-xCoxO19(x=0.05~0.2).用X射线衍射仪对粉末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观测,磁导率减落测量用计算机辅助系统的阻抗自动测量仪(LCR电桥)来完成.系统地研究了La3 -Co2 取代对M型锶铁氧体结构和磁导率的影响.在80~500 K温度范围内进行去磁处理,测量结果用等时曲线表示,实验结果表明,在纯的M型锶铁氧体中没有发现磁导率减落现象,掺杂La3 -Co2 后的系列样品中均发现了较为明显的磁导率减落现象,在样品中观察到了三个吸收蜂,这证实了掺杂取代后有少量的Fe2 离子产生和杂质磁性Co2 离子进入六角晶体的晶位中.  相似文献   

8.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性能优良的Sr1-xLaxFe12-xCoxO19(x=0~0.5)铁氧体,研究了La、Co掺杂量对铁氧体结构和磁学性能的影响.XRD 结果显示,对x≤0.3样品均得到单一的M相,而x=0.4样品出现了CoFe2O4相,x=0.5样品出现了CoFe2O4相和LaFeO3相.VSM结果显示,在适当的代换量(x=0~0.2)范围,剩余磁感应强度增加,同时矫顽力也增加.x=0.2样品的Br、H-c和?s最大值分别为449mT、562.5 kA/m和68 Am2/kg,与未掺杂样品相比,La3+、Co2+的加入能明显提高样品的综合磁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球磨,合成Li3(V1-xLix)2(PO4) 3/C(x=0、0.01、0.02、0.03、0.04和0.05).采用XRD、SEM及充放电测试等研究了x的值对样品的影响.x>0的样品形成了Li+掺杂及产生了具备改性作用的Li4P2O7,颗粒粒径随x的增加而减小,电化学性能较Li3V2(PO4)3(x=0)得到改善.x=0.02的样品以1C在3.0~4.3V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2.1 mAh/g,第5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121.1 mAh/g,容量保持率为99.18%.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力工业的蓬勃发展,大型机组逐步成为电网的主力机组.机组容量的增大,对水、汽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分析方法已远不能满足化学监测的要求,开发应用新的先进的测试手段和测试设备来替代传统技术,是电力化学监测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在电厂化学监测方面已有很多革新,推广应用了一些现代化测试设备和分析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离子色谱分析技术的问世,对无机离子、有机物的定量测定是一次质的飞跃,尤其对μg/L级阴离子(Cl~-、SO_4~(2-)等)、碱金属、碱土金属(Na~+、Ca~(2+)、Mg~(2+)等)以及过度金属(Fe~(3+)、Fe~(2+)、Cu~(2+)等)的测试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近几年来,新型的高效分离柱,灵敏的电化学和光学检测器、梯度泵和耐腐蚀的全塑系统、微处理控制系统以及智能系统使离子色谱发展到了较完善的地步.  相似文献   

11.
LiNi0.75Co0.2Al0.05-xMgxO2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启振  苏光耀  李朝晖  高德淑  李文  刘黎 《电池》2004,34(6):406-40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75Co02Ab0.05-xMgxO2(x=0,0.01,0.025),通过充放电实验、慢扫描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对LiNi1-xCoxO2实施共掺杂Mg2 、Al3 ,可改善其层状结构稳定性和充放电循环特性.将所得LiNi075Co0.2Al0.025Mg0.025O2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70 mAh/g,经100次循环充放电后仍能保持初始容量的78.3%.  相似文献   

12.
采用熔淬法制备(SmCo7)100-x(Cr3C2)x(x=0~7)合金薄带。研究了Cr3C2添加量对合金相结构、微观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速为20m/s时,(SmCo7)100-x(Cr3C2)x熔淬带的矫顽力随Cr3C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剩磁先随x的增大而增高,在x=2时达最大值,然后随x的进一步增大而急剧降低。当熔淬速为20m/s时,(SmCo7)100-x(Cr3C2)x形成了1:7主相结构,同时还有少量的2:17H相和2:17R相。随Cr3C2含量的增加,2:17H相逐渐转变为2:17R相和2:7相。在高Cr3C2含量的合金中出现了含有Cr、Co、C的非磁性晶间相,该相通过抑制主相晶粒的长大及对畴壁的钉扎来提高材料的矫顽力。(SmCo7)93(Cr3C2)7合金在淬速40m/s时形成了非晶结构。该非晶合金在650℃保温6min后获得了远高于相同成分淬态合金的磁性能,Hci=635.4kA/m,Br=0.58T。  相似文献   

13.
吴汉杰  梁兴华 《电源技术》2017,(11):1520-1521,1540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x/3)Co_(0.13-x/3)Mn_(0.54-x/3)Cr_xO_2(x=0,0.01,0.02,0.03),其中合成的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x/3)Co_(0.13-x/3)Mn_(0.54-x/3)Cr_xO_2(x=0.02)的粒径分布均匀、结晶程度极高和结构稳定性很好,在不同倍率0.1C、0.2 C、0.5 C、1 C和2 C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332.11、308.36、271.06、191.56、113.92 m Ah/g,并在0.1 C下循环5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维持率为97%,所以少量Cr3+的掺杂对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充放电比容量、倍率特性和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4.
关于立方Cs_2NaLnCl_6基质中Pr~(3+)的光谱性质的研究.近年来人们往往认为pr~(3+)在该基质中的对称是O_h晶位,但这种模型仅在温度较高时能很好地解释观测现象,而对较低温度时测定的光谱,便产生了很大的偏差.本文指出了在低温下(如T=4.2K)Cs_2NaLnCl_6基质中Pr~(3+)的晶格对称应为C_(h).我们采用中间耦合方案,考虑了晶场、组态、旋轨等相互作用,所得计算结果很好地解释了这一实验观测现象,从而证明了该模型C4h对称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La-Mg-Ni系贮氢合金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La-Mg-Ni系(PuNi3型)La0.7Mg0.3Ni2.55-xCo0.45Cux(x=0,0.2)贮氢合金进行了快淬处理,研究了快淬工艺对合金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主要由(La,Mg)Ni3相、LaNi5相以及少量的LaNi2相组成,各相的量与淬速有关。当x=0.2时,淬速从0 m/s增加到30 m/s,合金的放电容量从390 mAh/g下降到350 mAh/g,循环寿命从82次提高到116次,但快淬工艺对La-Mg-Ni系贮氢合金循环寿命的提高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6.
以市售YF30铁氧体预烧料为基料,采用陶瓷法制备了La-Co掺杂的M型锶铁氧体Sr1-xLaxFe12-xCoxO19(x=0~0.21)。通过X射线衍射和MATEST-2010H永磁(稀土)磁性材料自动测量仪研究La-Co掺杂量对材料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10℃烧结时,Sr1-xLaxFe12-xCoxO19(x=0~0.21)均为单一的磁铅石相结构,适量La-Co掺杂明显改善了M型锶铁氧体的内禀磁性能;在1195℃烧结时,Sr1-xLaxFe12-xCoxO19锶铁氧体在x=0.15处获得最佳磁性能:Br=410mT,Hcj=358.0kA/m,(BH)max=32.2kJ/m3。  相似文献   

17.
利用X衍射线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含Zr快淬Sm2Fe(1.5-x)ZrxAl1.5C1.5(x=0-0.8)合金的微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金中添加Zr以后,形成了一个高熔点的ZrC相。ZrC相对弥散分布在晶粒边界或晶粒交偶处,可有效地抑制快淬合金在晶化过程中的晶粒长大。样品在750℃经30分钟时效后,获得了最佳剩 磁为55A·m^2/kg,矫顽力923kA/m。其退磁曲线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8.
用熔淬法制备非晶带、再进行晶化处理,制备了纳米晶复合Nd4.5Fe77+xB18.5-x (x=0.1, 0.2, 0.3, 0.4)永磁磁粉,然后以环氧树脂为粘结剂制备粘结磁体.研究了B含量对材料磁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含量的提高,Nd4.5Fe77+xB18.5-x 粘结磁体的剩磁、矫顽力和磁能积都先增大后减小.适量的B可以细化复合材料的晶粒,改善微观结构,提高磁体磁性能;B含量过高使复合材料的晶粒长大,出现Nd1.1Fe4B4富B相,导致磁体磁性能下降.当B含量为18.3at%时,粘结Nd4.5Fe77.2B18.3磁体具有最佳磁性能:Br=0.88 T,Hcj=257kA/m,(BH)m=57kJ/m3.  相似文献   

19.
Zhao  Yan  Wei  Dongdong  Du  Juan  Xu  Zhijun 《Journal of Electroceramics》2019,42(1-2):74-78
Journal of Electroceramics - (1-x)(K0.44Na0.52Li0.04)(Nb0.91Ta0.05Sb0.04)O3-xSmAlO3 (abbreviated as KNLNTS-xSA) (x?=?0.000, 0.001, 0.004 and 0.008) lead-free ceramics were prepared by...  相似文献   

20.
有机基Fe_3O_4磁性液体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油酸作为表面活性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Fe3O4磁性粒子,以此制备有机磁性液体。实验研究了Fe2+/Fe3+配比、不同的制备路线、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三个方面对磁流体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确定高纯度、小粒径、均匀分散的Fe3O4磁性粒子的合理工艺条件:n(Fe2+)﹕n(Fe3+)=1﹕1.65,制备路线二,制备0.01molFe3O4表面活性剂用量为0.7ml。产物在油酸包裹后基本全部萃取到有机相,且分散均匀。XRD分析证实了产物为纯Fe3O4磁性粒子,平均粒径为50n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