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B-Z化学振荡技术研究不同产地广藿香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_2SO_4-Ce(SO_4)_2-CH_2(COOH)_2-KBrO_3振荡体系,以广藿香为反应底物,丙二酸为耗散物,对广藿香的加入量、粒度大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因素进行考察,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B-Z化学振荡体系中的电位(E)随时间(t)的变化,获得广藿香电化学指纹图谱。结果:不同产地的广藿香药材的振荡参数包括最高电位、诱导时间、振荡寿命、振荡周期及最大振幅都不相同。结论:电化学指纹图谱方法简便快捷,准确直观,可以用于广藿香药材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研究中药石菖蒲的电化学指纹图谱,考查反应温度、药材加入量等影响因素,得出不同产地石菖蒲的电化学指纹图谱。采用Belousov-Zhabotinski(B-Z)振荡技术,将石菖蒲粉末加入以丙二酸为耗散物的BrO3-+H++Ce4++丙二酸振荡体系中,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数据,用Origin软件绘制电位(E)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计算数据,分析图谱。考查了不同条件对B-Z振荡图谱的影响,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310K、转速400r/min、药材加入量0.200 0g。获得了不同产地石菖蒲的电化学指纹图谱,并对其电化学指纹图谱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电化学指纹图谱简便、快速、直观,可用于不同产地石菖蒲的区分和鉴别。  相似文献   

3.
化学振荡反应是在开发体系中进行的远离平衡的一类反应。大学化学已经将化学振荡反应作为基本实验项目之一。B-Z反应具有复杂的反应机理,影响反应的因素较多,搅拌速率对B-Z化学振荡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搅拌速率下化学振荡的变化以及化学振荡对H_2O_2的响应。当H_2O_2浓度在(0. 0834~1. 668)×10~(-4)mol/L内,响应电势和振荡再发生期均与H_2O_2加入时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可检测最低浓度为0. 0834×10~(-4)mol/L。  相似文献   

4.
李和兴  许海涵 《化学世界》1989,30(8):378-380
<正>以溴酸盐为氧化剂的化学振荡反应首先是由Belousov发现的,Zhabotinsky对这一反应的研究大大激发了化学家们对这类振荡反应的兴趣,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发现了大量新的振荡体系,以后把以溴酸盐为氧化剂的化学振荡反应总称为B-Z类振荡反应。一非催化振荡反应的发现:第一个B-Z类非催化化学振荡反应体系是没食子酸(GA表示)-KBrO_3-H_2SO_4组成的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5.
化学振荡反应是一种特殊而又普遍存在的化学反应现象,在分析检测应用学中具有极大发展潜力。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化学振荡反应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概述,第二部分进行简单的B-Z振荡反应体系下检测镉离子实验,第三部分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通过Belousov-Zhabotinski(B-Z)振荡反应研究不同产地多花黄精的鉴别,将多花黄精粉末加入以丙二酸为耗散物的Br O_3-+H++Ce4++CH2(COOH)2振荡体系,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数据,并考查不同条件对B-Z振荡图谱的影响。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310 K、转速500 r/min、多花黄精粉末加入量0. 100 0 g。对不同产地多花黄精电化学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产地多花黄精的指纹图谱主要参数有较大差异。该方法简单、迅速,电化学指纹图谱特征性强、直观,可用于不同产地多花黄精的区分和鉴别。  相似文献   

7.
用B-Z(Belousov-Zhabotinski)振荡技术研究天南星电化学指纹图谱。采用BrO_3~-+H~++Ce~(4+)+丙二酸震荡体系,以天南星为底物,应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化学震荡体系中的点位(E)随时间(t)变化的数据,用Origin软件绘制曲线,获得天南星电化学指纹图谱。考察了转速、反应温度、天南星加入量等因素对B-Z震荡图谱的影响,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体系温度为310 K,体系转速为400r/min,药材加入量为0.200 0g。获得了不同品种、产地天南星的指纹图谱,研究发现天南星电化学指纹图谱在形状和主要特征参数等方面具有较大区别。电化学指纹图谱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数据直观,为不同品种、产地天南星的区分和鉴别提供更加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H_2SO_4-CH_2(COOH)_2-KBrO_3-Ce_2(SO_4)_3Belousov-Zhabotinsky(B-Z)振荡反应系统中加入中草药金银花做反应底物,记录系统电位E随时间t的变化,获得不同反应条件下金银花的B-Z振荡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金银花有其特征的B-Z振荡指纹图谱及参数,据此可以方便快捷地对金银花进行检测分析,将其与其它中草药甚至其产地和品质区分开来;另外,金银花药液浓度c与诱导期tin、振幅ΔE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别为t_(in)=2.545 4c+239.87、ΔE=-0.328 2c+77.997,这可以作为金银花含量分析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B-Z振荡体系研究豨莶草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方法:以H2SO4-Ce(SO4)2-CH2(COOH)2-KBr O3为振荡体系,以豨莶草为反应底物,丙二酸为耗散物,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指示电极,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B-Z化学振荡体系中的电位(E)随时间(t)的变化,用origin7.5绘制E-t曲线,获得豨莶草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结果: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的重复性好,豨莶草的活化能为79.92k J·mol-1。结论:可以利用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对豨莶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运用非线性分析方法,探讨了B-Z化学振荡系统的复杂现象及机理。研究了以凉茶(潘高寿)、8%的硫酸、5%的丙酮、1.67%的硫酸锰、1.07%的溴酸钠形成的反应振荡体系。通过只改变凉茶的量(其他条件均不变),温度为(37.5±0.1)℃,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上的电势U随时间(t)变化的U-t曲线。由B-Z振荡曲线可以了解其反应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即可得到以下振荡参数:振荡诱导期、振荡周期、振荡寿命、振荡△E等等。结果表明:随着凉茶的量的增加,其振荡的时间逐渐缩短,诱导期缩短,周期也逐渐缩短且趋于稳定。但振幅的改变率不明显。初步说明了反应物与电极电势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当加入氧化剂溴酸钠时,振荡图形整体向上漂移。  相似文献   

11.
刘劲松  高卫娜  蒋静 《广州化工》2014,(12):143-145
研究亳菊不同部位绿原酸及总黄酮的含量。绿原酸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4%磷酸水溶液(12∶88)洗脱,检测波长为327 nm;总黄酮采用比色法进行测定,以亚硝酸钠-硝酸铝为显色剂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510 nm。结果表明:亳菊不同部位绿原酸的含量分别是根(0.39%)、茎(0.42%)、叶(0.72%)、花(0.54%);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是根(10.30%)、茎(9.24%)、叶(35.69%)、花(18.08%)。亳菊叶中绿原酸及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吕少华  于颖  张利  陈乐清  王传丽 《广东化工》2012,39(5):175-176,182
文章阐述了中药蒸发浓缩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并简要陈述了如何根据中药提取液的粘度、热敏性等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浓缩设备,为中药制药企业选择合适的蒸发浓缩设备提供参考和借鉴,最后对蒸发浓缩设备在温度控制、收膏比重均匀性和在线清洗等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昆仑雪菊中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从新疆昆仑雪菊中提取黄酮并以芦丁为标准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中总黄酮的含量。芦丁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方程为:A=0.01109C+0.01012(r=0.9997),表明芦丁在21.340~59.75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测得雪菊中总黄酮的含量为14.25%。该方法简便、可靠、准...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搅拌棒吸附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可可提取物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其中,PDMS型搅拌磁子检出72个化合物,峰面积相对百分比大于1%的化合物有:异戊酸(25.28%)、异戊醛丙二醇缩醛(14.57%)、乙酸苄酯(10.60%)、1,2-丙二醇(9.17%)、苯乙醇(9.00%)、二苯丙酮(5.00%)、苯乙酸苯乙酯(4.50%)、异戊酸异戊酯(3.63%)、2,3,5-三甲基吡嗪(2.34%)、2-甲氧基-3-甲基吡嗪(2.29%)、可可醛(1.53%)、亚油酸乙酯(1.25%)和乙酸(1.10%),EG-Silicone型磁子检出57个化合物,峰面积相对百分比大于1%的化合物有:2,3,5-三甲基吡嗪(63.59%)、乙酸(12.06%)、异戊醛丙二醇缩醛(4.96%)、乙酸苄酯(3.92%)、棕榈酸(1.89%)、愈创木酚(1.41%)、异戊酸(1.08%)、二苯丙酮(1.08%)和甘油(1.01%),并对致香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为可可提取物的开发、调香应用和质量监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火炭母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药用植物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inn.)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部位提取物中,叶和茎均含有抑菌活性物质,但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更强、更明显;(2)不同溶剂提取物中,65%乙醇提取物具有最佳抑菌效果;(3)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中,超声提取物抑菌效果较索氏提取物抑菌效果强,但差异不是很大;(4)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实验表明,火炭母提取物中的抑菌活性物质易溶于乙醚、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5)火炭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藤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6g.mL-1、0.6g.mL-1、0.8g.mL-1、1.0g.mL-1、0.6g.mL-1,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1.0g.mL-1。为开发新型、安全、高效的临床药物及扩大药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章莺鸿 《化工时刊》2011,25(12):31-33
为了提高菊花脑的综合利用价值,测定了菊花脑花70%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同时以总还原能力、清除DPPH.为指标,对其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菊花脑花70%乙醇提取物中总酚含量为3.2%(以没食子酸计),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其抗氧化能力比芦丁弱。在样品浓度0.02到0.2 g/L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其总还原力、清除DPPH.能力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Pyrethrum (Chrysanthemum cinerariefolium) flowers have been observed to have insecticidal properties and could be used as an indigenous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for increasing N-use efficiency.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Medicinal and Aromatic Plants, Lucknow, India during 1988 and 1989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pyrethrum flower waste and Dicyandiamide (DCD) as nitrification inhibitors applied with prilled urea (PU) to Japanese mint (Mentha arvensis L.).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pplication of the nitrification inhibitors with prilled ure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herb and essential oil yield of the crop compared to that of prilled urea alone. Addition of Dicyandiamide and pyrethrum flower waste gave 30 and 23% more herb yield than prilled urea alone, the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oil yield being 27 and 22%, respectively.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at 200 kg ha–1 in dicayndiamide or pyrethrum flower waste treated soil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herb and essential oil yields and N-uptake by the crop to more than that for 300 kg N ha–1 with prilled urea. Both the materials improved the N use efficiency by one and half time as compared to that with PU at 100 kg N ha–1. The results indicate pyrethrum flower dust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as a potential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相似文献   

18.
菊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回流法、乙醇回流法、超声提取法对菊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醇回流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对维药小茴香根皮中乙酸乙酯提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 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分离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莳萝脑(1)、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基二酯(2)、镰叶芹二醇(3)、β-谷甾醇(4)、甘油酸(5)。该研究为了解维药茴香根皮的药用价值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