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康凤举  谢攀 《鱼雷技术》2011,19(2):151-155
根据基于水下网络战的多无人水下航行器(UUV)集团攻击作战研究的需求,在分析从面向对象仿真到面向智能仿真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给出了军用UUV智能建模和仿真目标,包括专家系统识别、智能控制决策、作战指挥流程和战法研究等,指出了因智能仿真技术的引入使得多UUV武器装备体系的研制仿真和战术级层次上的作战仿真这2种仿真系统在形式和内容上正趋向一致,并初步构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MAS)的UUV编队作战仿真系统,为军用UUV智能仿真及其作战效能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针对综合战场环境仿真系统在仿真实现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将基于多Agent(multi-agent)的复杂系统建模思想和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itecture,HLA)的仿真技术结合起来的思路。首先用基于多Agent的思想对综合战场环境仿真系统进行分解建模,然后采用基于HLA的分布式仿真技术来实现仿真系统。结果表明,该技术既能降低仿真系统模型的复杂度,又能使仿真成员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假目标在可见光波段的示假性能试验效率、降低试验风险,以假坦克示假性能试验为研究背景,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和仿真技术,实现用仿真坦克代替真实坦克的目的。利用三维建模技术采集真坦克的三维点云数据,选取合适方式对坦克的各主要部件进行建模,采用灵活的贴图方法将数码迷彩图案映射到三维仿真模型上,完成仿真坦克构建。通过坐标变换、透视投影变换将三维坦克模型与二维背景合成,得到仿真实验图像。仿真实验图像中真坦克与仿真坦克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及判读员判读统计结果表明,仿真技术应用于装备试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王召阳 《兵工自动化》2021,40(10):66-69
为加速推进建模仿真技术应用向一体化、实战化方向转变,在借鉴美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我军用仿真技术发展方向.对美国军用仿真技术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供应商情况、投资规模等产业发展情况,重点分析美国军用仿真技术在作战实验、模拟训练、装备论证和联合试验等领域的应用转化.该研究可为理清我国军用仿真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完善我国军用仿真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支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VANET及其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对VANET仿真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分析VANET交通仿真与传统交通仿真的区别,提出了VANET交通仿真的需求。对VANET交通仿真的几个关键部分的技术实现方案进行了探讨:基于HLA与多主体仿真技术的VANET仿真环境系统框架、基于GIS-T与分层思想的路网模型以及基于模糊推理决策技术的驾驶员-车辆Agent模型。  相似文献   

6.
《兵工自动化》2010,(6):100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为促进我国建模与仿真技术交流,快速推动我国仿真产业发展,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继成功举办2006-2009年四届高层论坛之后,总装备部仿真技术专业组和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仿真应用分会将于2010年10月在北京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7.
《兵工自动化》2010,(8):101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为促进我国建模与仿真技术交流,快速推动我国仿真产业发展,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继成功举办2006-2009年四届高层论坛之后,总装备部仿真技术专业组和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仿真应用分会将于2010年10月在北京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8.
为加速某型防空导弹的改进和定型,在对先进的仿真软件Creator/Vega介绍的基础上,运用Creator/Vega进行飞行仿真的建模及场景驱动,并重点讨论了其中的关键技术;针对现行飞行仿真技术局限性,也进行了一定的前瞻性研究;最后阐明了飞行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兵工自动化》2011,(9):101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为促进我国建模与仿真技术交流,快速推动我国仿真产业发展,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在高层论坛成功举办过五届的基础上,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仿真应用分会和总装备部仿真技术专业组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将于2011年10月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0.
自行火炮射击密集度仿真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快速准确地预测自行火炮的射击密集度,运用基于接口的协同仿真技术,将火炮部分结构参数化三维建模、内弹道计算、柔性身管建模、多柔体动力学仿真、外弹道计算以及射击密集度计算等模块进行集成,构建了参数化的自行火炮射击密集度仿真平台,并以某自行火炮为例,运用该仿真平台计算了自行火炮的射击密集度.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台可快速、准确地计算自行火炮射击密集度,同时也为自行火炮结构参数优化提供了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仿真实验中系统数据之间效用单一的问题,对装备体系发展的仿真实验方法和实验框架进行分析。 构建大数据技术在装备体系仿真中的实验框架,采用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其在装备体系仿 真实验中的应用流程,提出装备体系仿真实验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不足和难点。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可为武器装 备呈体系发展论证提供参考依据,为装备体系仿真实验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为克服传统模拟训练系统扩展性和训练环境沉浸感不强的缺点,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对某型炮兵气象雷达模拟训练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在分析某型炮兵气象雷达的探测原理及流程的基础上,基于面向对象编程语言VC++6.0和ADO数据源技术体制,实现了模拟训练系统的仿真应用程序;采用Multigen Creator/Vega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三维模拟训练场景。结果表明,该设计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能满足气象分队雷达操作手日常的模拟训练需要。  相似文献   

13.
针对以往多机飞行仿真系统中存在扩展性差的问题,在利用新一代分布式仿真技术框架结构开发该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同步和数据过滤的方式来提高系统的扩展性。从基于HLA协议开发多机飞行仿真系统入手,简要介绍HLA协议的主要内容及该系统的联邦结构,重点研究提高多机飞行仿真系统扩展性的关键技术及其具体实现方法。该研究能对提高复杂大规模仿真系统的扩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日益增长的无人机信息传输速率和可靠性要求,对MIMO-OFDM技术在无人机数据链中的仿真运用进行研究。在分析MIMO和OFDM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使用MIMO-OFDM技术的无人机数据链模型,利用Matlab对采用OFDM技术的MIMO和SISO无人机数据链误码率性能进行仿真,并指出下一步研究内容。仿真结果表明:采用MIMO-OFDM技术可有效降低误码率,克服码间干扰,比传统SISO和单载波更加适合无人机通信。  相似文献   

15.
某型江河工程侦察车可以水陆两栖作业,由于环境条件限制和装备操作特点,实装组训困难,急需研制相应模拟训练系统。运用半实物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构建侦测训练的通信、数据、场地和设备仿真支撑环境,研制了该装备的附加嵌入式训练系统。研制的系统已应用于该型侦察车的院校教学训练,可依托实装在陆地上模拟水中侦测训练。实践表明,附加嵌入式训练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现有装备的实战化实装模拟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事后分析的处理手段对机载多路传感器的导航信息进行有效融合,可获得较高的融合精度,并以此精度为基准可对试飞过程中各导航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有效评价.结合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仿真技术,文中提出了基于分布式网络结构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总体架构,重点研究了系统中关键的网络通信技术,并采用VC++编程语言完成系统整体设计,实现了系统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17.
沙琪  郑为 《鱼雷技术》2005,13(3):35-38
利用建模工具Mu ltiGen Creator和Vega建立了鱼雷全弹道仿真中所需的鱼雷、水面舰艇、潜艇和干扰器等各类3D模型,以及海洋、战场武器实体尾流和爆炸等仿真战场环境,形成真实感较强的3D视景仿真环境,并解决了3D视景与分布式制导仿真系统间的接口技术,实现了鱼雷从发射到命中目标全过程的3D图像及相关数据显示,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鱼雷制导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模拟训练中瞄准镜内视景显示和瞄准方向的一致性和同步性,提出一种将瞄准镜屏幕瞄准点坐标数据作为镜内视景控制输入信号的新方法.通过分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 2 大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包括屏幕瞄准点坐标的获取和镜内三维场景视口的确定,并在已有武器技战术训练模拟系统的基础上,对该技术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提供了一种低成本模拟武器瞄准镜、观瞄装备使用的工程实现途径,可有效降低模拟器生产、维护成本,提升综合训练效益.  相似文献   

19.
雷凌毅  张毅  李璀 《兵工自动化》2017,36(11):19-22
为解决某自行火炮存在实装训练成本高、组织展开难度大、考核困难的问题,采用半实物模拟炮塔的操作训练方式,分段和智能PID组合控制交流伺服系统的策略,研制了自行火炮模拟训练器随动系统.详细介绍了模拟训练器随动系统的功能、组成、参数计算方法和控制策略.应用结果表明:该模拟训练器与实装操作方式一致,随动系统的技术和性能指标满足日常训练和考核要求,技术方法对开展类似模拟训练平台的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