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奥氏体化温度对25CrNi3 MoV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25CrNi3MoV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830~1 200℃范围淬火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充分溶解,奥氏体晶粒长大,其粗化温度为950~1 000℃,强度和冲击能先增大而后减小。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韧脆转变温度升高,880℃淬火时韧脆转变温度为-90℃,1 050℃淬火时韧脆转变温度为-47℃。  相似文献   

2.
在转盘式冲击疲劳试验机上进行了冲击疲劳试验。应用断裂力学及断口照像技术,研究了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韧—脆转变温度及试验温度对淬回火Cr-M。合金钢冲击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试验用钢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在8.3μm~25.4μm范围内变化)。所得冲击疲劳试验结果和非冲击疲劳情况进行了比较。无论是冲击还是非冲击疲劳,当裂纹从辉纹形式扩展时,其扩展速率对奥氏体晶粒尺寸、韧-脆转变温度及试验  相似文献   

3.
《铸造技术》2015,(8):1990-1992
以X80管线钢为对象,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150~600℃时,试验钢的强度、抗撕裂性能及组织变化不明显,但韧脆转变温度随热处理温度上升而上升;当温度为650℃时,试验钢的强度、抗撕裂性能下降,组织粗化、韧脆转变温度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正火处理对FAS390Q桥壳钢显微组织、强度、冲击韧性和韧脆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正火温度的升高,FAS390Q钢控轧控冷(TMCP)形成的显微畸变组织逐渐消失,800 ℃以下正火,保持11级晶粒度不变,800 ℃以上正火,晶粒开始长大.在600~700℃正火,对钢的屈服强度和断面收缩率影响不大,超过700 ℃以后,随着温度的提高,屈服强度明显下降,断面收缩率上升.FAS390Q钢的冲击韧性随正火温度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800℃正火时的冲击韧度值最高.FAS390Q钢的冲击韧度值-温度曲线近似呈直线而非通常的S型,不能用能量判据法而应用断口形貌判据法确定其韧脆转变温度.FAS390Q钢未经正火后的韧脆转变温度为-50℃,经800℃正火后其韧脆转变温度下降了10℃.  相似文献   

5.
以鞍钢0.27 mm规格高磁感取向硅钢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常化样品的力学性能,结合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观察,确定其韧脆转变温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取向硅钢临界断裂强度约为590 MPa,韧脆转变温度区间为60~80 ℃。在0~100 ℃测试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磷元素偏聚浓度由90%左右降低至65%左右,相应平衡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晶界结合强度并弱化脆断倾向。此外,常化组织晶粒粗化和铁素体与珠光体不均匀变形产生的微裂纹是脆化的主要组织因素,不利于取向硅钢的冷轧加工。  相似文献   

6.
42CrMoVNb细晶高强度钢的力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快速循环热处理和改变奥氏体化温度的方法获得不同的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研究了晶粒尺寸特别是超细晶粒尺寸对中碳42CrMoVNb钢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粒从8μm细化到4μm时,实验钢的强度提高、塑性下降,除弹性变形能外,单轴拉伸的形变强化指数、均匀塑性变形能、裂纹扩展能和总能量均有所降低;当晶粒进一步细化到2μm时,强度不再提高。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强度随晶粒细化而提高的幅度减小。晶粒细化能够明显地提高实验钢冲击断裂时所吸收的能量,降低韧脆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扫描电镜(SEM)、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焊接热模拟技术,研究了单次热循环不同峰值温度对国产06Ni9DR 钢焊接热影响区(HAZ)显微组织和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06Ni9DR 钢HAZ的-196 ℃冲击吸收能量均低于母材,HAZ整体发生了脆化. 粗晶区脆化最为严重,原因是原始奥氏体晶粒粗大及其导致的有效大角度晶界较少,残余奥氏体量少且不稳定,以及较大的位错密度和粗大马氏体的存在. 晶界呈链状分布的大块逆转奥氏体和M-A组元的存在导致回火区脆化程度仅次于粗晶区. 细晶区和不完全脆化区的韧性低于母材,主要是因为淬火马氏体的存在和残余奥氏体的低温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X70级管线钢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温度低于950℃时,试验钢有较小的晶粒尺寸;奥氏体化温度超过1100℃,晶粒平均截距开始明显增大,一旦奥氏体化温度上升到1300℃时,奥氏体晶粒已显著粗化。分析表明,试验钢奥氏体晶粒平均截距历和奥氏体化温度T成指数关系。当奥氏体化温度为950℃和1100℃时,奥氏体晶粒平均截距瓦和保温时间t均成正比关系。研究结果对于X70级管线钢弯管和三通等管件制造的热加工过程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X70管线钢在管件制造过程中晶粒长大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X70级管线钢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温度低于950℃时,试验钢有较小的晶粒尺寸;奥氏体化温度超过1 100℃,晶粒平均截距开始明显增大,一旦奥氏体化温度上升到1 300℃时,奥氏体晶粒已显著粗化。分析表明,试验钢奥氏体晶粒平均截距D!和奥氏体化温度T成指数关系。当奥氏体化温度为950℃和1 100℃时,奥氏体晶粒平均截距D!和保温时间t均成正比关系。研究结果对于X70级管线钢弯管和三通等管件制造的热加工过程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焊接热循环对X120管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一次及二次焊接热循环对X120管线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次焊接热循环时,X120管线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当线能量为40kJ/cm时,焊接粗晶区仍保持高的冲击韧性和硬度.在双面焊时,峰值温度为1200℃的二次循环后,热影响区组织主要由板条马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组成,因其奥氏体晶粒相对细小,从而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当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在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区(800℃)和略高于两相区(1000℃)时,焊接热影响区表现为局部脆化.当峰值温度为800℃时,脆化原因是在晶界形成网状组织;而峰值温度为1000℃时,脆化原因是冷却时获得含有粗大M/A岛状组织的粒状贝氏体.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对25CrNi2MoVNb钢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25CrNi2MoVNb钢的氢脆敏感性的影响.奥氏体化温度从880 ℃升高到1200 ℃,25CrNi2MoVNb钢的原奥氏体晶粒尺寸从6 μm长大到204 μm.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奥氏体晶粒长大会导致氢脆敏感性增加,但同时屈服强度下降会导致氢脆敏感性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奥氏体化温度为1100 ℃时,25CrNi2MoVNb 钢的原奥氏体晶粒尺寸为57 μm,氢脆敏感性最低.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和冲击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E550级高强度钢850~1000 ℃系列奥氏体化温度下组织演变规律和不同回火温度下的组织性能。建立了奥氏体化温度与奥氏体晶粒尺寸的数学关系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高度吻合。检测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试板分别在600 ℃和670 ℃回火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选择880~930 ℃范围得到原奥氏体晶粒均匀细小,配合670 ℃回火,得到的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3.
将38CrMoAl钢加热至1000~1200 ℃ 的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为0~300 s,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而增大,且晶粒长大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同一奥氏体化温度下,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随保温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且晶粒长大速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根据试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试验数据,建立了38CrMoAl钢奥氏体晶粒尺寸与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关系的Sellars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膨胀仪和热模拟试验机在880~1050 ℃奥氏体化后进行300 ℃等温转变试验,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中碳贝氏体钢等温相变动力学以及组织形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导致晶粒尺寸增加,Ms点下降,贝氏体等温相变的孕育期延长;降低奥氏体化温度,可明显缩短贝氏体转变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说明较低的奥氏体化温度有利于加速贝氏体的转变。在本试验温度范围内,880 ℃奥氏体化处理试样的综合力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为1671 MPa, 伸长率为13.3%。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轧制加热温度对高强度低合金钢相变组织及-40 ℃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轧制加热温度条件下,试验钢显微组织由粒状贝氏体组成,M/A岛尺寸随着轧制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轧制加热温度在1000~1150 ℃时,冲击性能良好,显微组织中M/A岛细小弥散,大角度晶界密度较大。轧制加热温度高于1150 ℃时,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明显粗化,相变后产生的M/A岛明显粗化,大角度晶界密度降低;随着轧制加热温度的升高,M/A岛的粗化以及大角度晶界密度的降低,共同导致冲击性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全自动相变仪、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研究880~1100 ℃淬火温度对30 mm厚Q690D钢显微组织、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20 ℃低温冲击性能和冲击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淬火温度低于950 ℃时,试验钢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小于10 μm,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Nb、V、Ti微合金碳化物溶入奥氏体量增加,-20 ℃低温冲击吸收能量逐渐升高;当淬火温度由950 ℃升高至1100 ℃,随着奥氏体晶粒快速长大,试验钢-20 ℃冲击吸收能量由最大值150 J降低至19 J;Q690D钢的最佳淬火工艺为950 ℃×20 min,水冷。  相似文献   

17.
通过Gleeble 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含Nb高碳试验钢进行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和冷速下的热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测量等试验手段对试验钢的显微组织、硬度和珠光体片层间距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为950 ℃时,试验钢淬火后晶粒尺寸为34 μm,硬度为813 HV5,以0.1~5 ℃/s冷速冷却至室温的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而奥氏体化温度为1200 ℃时,淬火后晶粒尺寸为134 μm,硬度为827 HV5,以0.1~1 ℃/s冷速冷却至室温的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冷速为5 ℃/s时,组织为针状马氏体+少量的铁素体。在1220 ℃以上Nb全部固溶在奥氏体中,奥氏体化温度过高会导致晶粒过分长大。珠光体片层间距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和冷却速率的提升而变小,片层间距的减小可使硬度值提高。  相似文献   

18.
郭吉惠  宋建萍 《热处理》2010,25(6):36-39
研究了20CrMoH钢奥氏体化时的晶粒长大倾向,以获得最佳的渗碳温度。结果表明,20CrMoH钢的奥氏体晶粒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而逐渐长大,符合晶粒长大的一般规律,并且在950℃以下奥氏体均能保持较细的晶粒度。为防止奥氏体晶粒急剧粗化,渗碳温度应控制在950℃以下,最佳温度为930℃。  相似文献   

19.
This investigation establishes the effect of ferrite grain size resulting from various heat treatments on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a semikilled steel plate. Different austenitizing temperatures and various cooling rates were used. The ductile-brittle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Navy tear test and the keyhole Charpy t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