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超  庄红红  展宏图 《辽宁化工》2013,42(3):300-302,308
新寨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西部,本区东北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之上,结合测井资料解释及岩心的观察,通过大量物性资料和测井资料的分析统计,最终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新寨地区长61油层的沉积类型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并且识别出了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水下天然堤微相和分流间湾微相四种沉积微相类型,分析了各种沉积微相的特征及各种沉积微相在平面上的展布规律。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长61储层的主要沉积微相,也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杏子川油田郝84井区长6层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油气分布特征、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方法:通过岩心化验、测井资料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对长6各小层的砂体厚度及砂地比值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分布的平面和剖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长6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发育,油气分布于岩性圈闭中。结论:郝84井区长6油藏为构造一岩性油藏,主要受岩性控制,一定程度上受构造的影响。长6油层组的石油呈条带状分布,主要富集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中。  相似文献   

3.
温佳霖  安山  张刚  张敏 《辽宁化工》2011,40(9):998-1000
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结合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测井资料来研究长6油层组的沉积相,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其沉积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天然堤、分流见湾等4种类型。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研究区长6油层组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是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  相似文献   

4.
在前人区域沉积环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张韩地区长8_2油层钻井、录井、测井以及岩心样品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以岩石相标志及测井相分析为基础,采用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对张韩地区长8_2油层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张韩地区长8_2油层为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了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进一步划分出三种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支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储层骨架砂体。同时对沉积微相与油气成藏进行了分析,认为有利的沉积相带控制了油气运移和聚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下一步张韩地区长8_2油藏勘探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杏子川油田楼坪区位于鄂尔多斯沉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对长6层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油气分布特征、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岩心化验、测井资料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对长6各小层的砂体厚度及砂地比值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分布的平面和剖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楼坪区长6油层组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为主,局部发育河口砂坝和远砂坝,河道砂体顺物源方向,连通性较好,油气分布于岩性圈闭中。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构造背景、岩心、古生物特征、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查明了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井区长4 52油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认为白于山井区长4 52油组储集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其沉积微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和支流间湾微相。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总结出研究区的相层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构造背景、岩心、古生物特征、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查明了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井区长4+52油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认为白于山井区长4+52油组储集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其沉积微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和支流间湾微相。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总结出研究区的相层序。  相似文献   

8.
根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了青平川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长8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结果表明,长73、长72、长71油层组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两种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长82和长81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到三角洲平原亚相的过渡相,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对长7、长8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微相为长7、长8油层组良好的储集层,是研究区油气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赵进义  孙明  刘玲  李浩  代振龙 《辽宁化工》2012,41(10):1046-1049
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烟雾峁区域的构造背景及沉积演化历史,综合利用钻井取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确定沉积相标志,通过测井相分析及沉积微相剖面、平面的展布特征,认识烟雾峁区块长6储层沉积微相的时空演化规律.通过研究认为烟雾峁区域长6储层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水下分流间湾三种沉积微相.此外沉积微相的分布控制着储层的发育,油气成藏和油藏类型明显受沉积相的影响,厚度大、连片性好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为其主要储集层.因此对本区的沉积微相研究清楚对认识烟雾峁区域的长6油气富集规律、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1是镇原油田的一个重要勘探层位。利用镇原油田23口井的测井资料以及通过取芯井岩心观察及分析,笔者认为该区是三角洲沉积类型的三角洲前缘沉积,进一步分为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3种微相类型,并对各沉积微相的特征和剖面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充分利用测井相组合形态特征,绘制了各沉积微相在剖面上的分布和在平面上的展布图,进而得出水下分流河道为研究区最为发育的沉积微相,也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观察野外露头、岩心观察,结合测井相资料,分析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对同类地区具有指导或借鉴意义的。研究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微相,有利储集砂体为在平面和纵向上相互连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砂体,其中长612和长611-2是三角洲建设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利用岩性标志和测井相标志对研究区的沉积相、亚相及微相类型及展布进行研究,认为本区长6油层为一套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和分流间湾等微相。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河口坝沉积为主。研究区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沿北北东方向分布的条带状、块状储集砂体,主要类型有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决口扇、河口坝以及席状砂等砂体。长6下部长7油层组在纵向上沉积的旋回性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3.
根据研究区140余口井的测井、录井及大量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各种相标志,利用沉积相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划分了本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分析了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规律.研究表明:本区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1],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分流间湾等.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垂向叠加,厚度较大,为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通过对砂体展布特征的研究,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很大。以吴起油田主力勘探层长6油层组为研究对象,结合岩心、测井分析化验、测试等资料,综合运用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进行地层划分、沉积相类型识别、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储层物性等方面研究,为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研究发现,本研究区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微相,根据岩性特征、旋回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划分沉积微相。研究区河道主要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河道发育较稳定,砂体基本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发现,所研究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的形成和分布很大程度上受到沉积相的控制。因此,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的特征及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长6油层组的油气勘探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本次研究,研究区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支流间湾微相,油气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这证明了沉积微相的类型控制着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地质和测井等方法,对甘谷驿油田北区长6油层组沉积体系进行分析。细分出沉积微相,并阐述各小层平面展布特点。该区属三角洲沉积体系,长6油层组细分为分流河道、天然堤、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分流问湾、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几种微相,河道主要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其中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油气富积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研究区内单井相和测井相分析,利用研究区长7油层组的单井相图、电测曲线来研究长7油层组的沉积相。结果显示其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沉积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和席状砂等四种类型。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影响,研究区长7油层组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资料,确定了陕北富县探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利用测井资料建立测井相,利用多种沉积相的识别标志及特征,进行长6油层组沉积相、沉积微相的划分,并进行各小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研究。依据测井曲线综合解释、岩性特征及试油、试采资料,分析石油富集规律。通过以上综合研究,分析沉积微相与石油富集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有利含油砂体进行预测。长6油层组沉积属于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以北东物源方向为主,总体来看砂体的发育完全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均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展布。长6油层组油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受岩性控制,分布不均匀,属岩性油藏,通过生、储、盖组合综合评价,认为骨架砂体水下分流河道为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19.
刘艳  冯辉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23):145-148
本文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资料,确定了陕北何家集探区长4+5-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利用测井资料建立测井相,利用多种沉积相的识别标志及特征,进行长4+5-长6油层组沉积相、沉积微相的划分,并进行各小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研究。依据测井曲线综合解释、岩性特征及试油、试采资料,分析石油富集规律。通过以上综合研究,分析沉积微相与石油富集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有利含油砂体进行预测。长4+5-长6油层组沉积属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以北东物源方向为主,总体来看砂体的发育完全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均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展布。长4+5-长6油层组油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受岩性控制,分布不均匀,属岩性油藏,通过生、储、盖组合综合评价,认为骨架砂体水下分流河道为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20.
王鹏  安山  高苗苗  刘冠华 《辽宁化工》2010,39(12):1285-1289
根据大量的岩芯观察及测井曲线分析,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可将该区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河口砂坝、席状砂以及水下分流间湾等六种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砂坝微相是该区长6的有利储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是该区今后勘探的方向。沉积相分析师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着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