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减少细纱断头的工艺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减少细纱断头的工艺技术措施.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分析了细纱工序产生断头的原因,对细纱专件、细纱工艺与细纱断头、纺纱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纺纱试验.结果表明:减少细纱断头要与改善成纱条干、减少粗细节和毛羽相结合,通过增大粗纱捻系数、增加胶辊压力、放大细纱后区隔距、适当缩小钳口隔距、采用大直径胶辊并适当前冲、选用新型的纺纱器材、锭速采用变频控制以及加强生产管理等,可以减少细纱断头,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FA502型细纱机牵伸改造机台纺纱质量水平,在气压加压,V形牵伸改造基础上采用增大胶辊前冲量和上销前冲量及下销下沉等工艺技术措施,并在牵伸前区选取罗拉隔距、钳口隔距及前胶辊与上胶圈间的间隙等参数进行多方案工艺试验,摸索出对CJ 18 tex和CJ 14.5 tex均有较好适应性的细纱机牵伸工艺:金属上销,钳口隔距2.0mm,罗拉隔距17.5 mm×27 mm,前胶辊与上胶圈间的间隙0.5 mm,使条干CV值达到2007年乌斯特公报7%~9%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A100TS天丝赛络纺针织纱的成纱质量,针对原料性能特点,在纺纱各工序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配置.开清工序适当降低各打手速度,合理配置各部隔距,加强开松和转移,减少纤维损伤;梳棉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加强纤维梳理和转移;并条工序采用重加压、轻定量、低速度、大隔距、合适并合,以利于条子牵伸;粗纱工序采用大隔距、小后区牵伸、小捻度工艺原则,改善粗纱条干均匀度;赛络纺工序采用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较小的钳口隔距,保证了纱线的条干均匀度;络筒工序采用低速度、小张力,优化清纱工艺参数.实践表明,优化配置纺纱各工序工艺,严格控制半成品质量,并从设备、工艺、操作及管理等各方面采取措施,成纱质量不匀、条干不匀及强力不匀等质量指标达到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C 16 tex成纱毛羽,采用细纱小样机对细纱工艺配置和纺纱器材进行优选,运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来分别测试各影响因素,得出了控制棉纱毛羽效果较好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锭速为5 000 r/min、细纱捻系数为390、后区牵伸倍数为1.08倍、亚光钢领型号为PG1 4254、钢丝圈型号为6903 1/0、隔距块规格为1.8 mm,前胶辊采用高弹低硬度胶辊,所纺制的C 16 tex纱3 mm及以上棉纱毛羽数量降低75.6%,有效降低了纺纱过程中产生的毛羽数量。  相似文献   

5.
探讨应用大直径细纱胶辊进行纺纱的工艺配置及技术要点。采用大直径胶辊,前区集中牵伸、紧隔距、适度加压,后区大隔距、小牵伸倍数,大粗纱捻系数,胶圈中张力的工艺配合,增强了胶辊对纤维的控制力,缩小了浮游区,稳定了对牵伸须条的牵伸力。结果表明,采用大直径细纱胶辊纺制R 9.8tex赛络纱,降低了成纱条干CV值,减少了成纱毛羽。认为,应用大直径细纱胶辊进行纺纱可以在适度加压情况下,取得重加压条件下的成纱质量效果。  相似文献   

6.
棉纺赛络纺工艺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探讨棉纺赛络纺纺纱工艺。分析论述了棉纺赛络纱的特点及赛络纺改善成纱强力、条干和毛羽的工艺原理,对赛络纺粗纱定量、粗纱捻系数、细纱罗拉隔距,喇叭口中心距、后区牵伸倍数、钳口隔距、导纱动程、细纱捻系数及钢领钢丝圈、胶辊选用、络筒速度、清纱门限等进行了试验分析。指出:通过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及纺纱专件,能够充分发挥赛络纺的优点,实现强力高、毛羽少、条干好的纺纱效果。  相似文献   

7.
应用新型纺纱专件提高成纱条干水平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正确使用新型纺专器材,须重新建立握持力与牵伸力的平衡,从成纱质量,工艺设计及后区压力棒的应用、不同型式上销下销的配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纺纱质量的提高可以通过:① 适当增加握持力以保证握持力最小值大于牵伸力的最大值;② 放大罗拉隔距、钳口隔距、后牵伸倍数,减小粗纱定量或捻度等.说明要从结构、材料性能等方面对新型纺纱专件充分认识并使其配合达到最佳状态,才能充分发挥新型纺专器材的优势,纺出高品质的纱线.  相似文献   

8.
正问题一:胶辊能改变毛羽吗?解答:严格来讲,胶辊不能改变毛羽。传统纺纱很难在减少毛羽上有大的作为,随着集聚纺纱的出现,更加清晰地表明,传统纺纱产生毛羽的关键部位就是加捻三角区。前钳口输出的带状须条,其两边的纤维不能够有效包卷到纱体内,就形成毛羽。不是所有毛羽都是有害的,有时毛羽还有积极作用。毛羽有利于钢丝圈与钢领之间的润滑,毛巾等织物的用纱就需要毛羽。低硬度、高弹性、大直径的前胶辊,认为若进行  相似文献   

9.
国产细纱机新型牵伸元件及工艺配置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吉宜军  丁祥 《纺织器材》2008,35(1):51-56
通过生产试验,分析了细纱机牵伸系统采用国产新型V型牵伸、气动加压、低硬度高弹性胶辊、新型上销、下销、中胶辊等纺纱器材和合理工艺配置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并重点对Ⅴ型牵伸后区倍数、罗拉隔距、气动摇架压力大小和前胶辊的前冲量进行研究,探讨了提高成纱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TRV-2060型铝衬套不处理胶辊的性能特点与制作保养方法。通过纺纱试验,优化配置了尼龙上销、后档胶辊,阶梯曲面下销采取倒装方式,并优选了罗拉加压、胶圈钳口至前罗拉钳口间隙工艺。实践表明,所纺制的纯棉精梳细号纱成纱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1.
细纱牵伸器材及工艺配置对成纱细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简要分析了成纱细节产生的原因,就细纱上销、胶圈、胶辊与集合器等关键牵伸器材以及加压牵伸形式、粗纱捻系数与细纱后区牵伸倍数等工艺配置对成纱细节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将宽面钳口尼龙上销与新型下销进行配置、采用适当的胶圈张力、较小的钳口隔距、使用集合器、加大粗纱捻系数、减小细纱后区牵伸倍数并采用适宜的胶辊表面粗糙度,对控制成纱细节有利.  相似文献   

12.
成纱毛羽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探讨影响环锭纺纱毛羽的因素及控制措施.通过分析纤维长度和细度,清棉、梳棉、精梳落棉,粗纱捻度.细纱锭子速度、钳口大小、钢领、钢丝圈,络筒工艺参数对成纱毛羽的影响,指出:环锭纺纱毛羽的产生与纺纱原料、工艺配置、纺纱专件使用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其重点在细纱和络筒.减少毛羽首先要合理配棉,控制好原料细度和短绒;合理配置前纺工艺及落棉,控制半成品短绒含量;正确选配粗纱捻系数、细纱速度、钳口等工艺参数;合理选配和使用钢领、钢丝圈;选用金属槽筒并合理配置络筒速度和张力,可使成纱毛羽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新型细纱牵伸器材及其使用效果(上)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阐述了国内新研制开发的细纱牵伸器材的技术性能及其使用效果.介绍了细纱罗拉的质量要求和维护要求,指出应用新型优质的无害机械波罗拉有利于降低成纱条干不匀;介绍了SL6819-SG型细纱双滑道上罗拉轴承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双滑道上罗拉轴承前后排钢球采用相同结构,受力均匀,运转稳定;介绍了丁腈胶辊、丁腈胶圈新产品,环保型胶辊涂料、高效能胶辊胶圈专用清洁剂的技术特点和使用效果,胶辊制作与纺纱工艺配置要求;介绍了聚氨酯胶辊性能特点和初步使用效果;介绍了尼龙弹性钳口上销、T形下销、下胶圈轴承式节能张力辊、V形牵伸后牵伸区压力棒装置的纺纱效果.实践表明,优选新型细纱牵伸器材,合理配置纺纱工艺,有利于成纱质量的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新型细纱牵伸器材及其使用效果(下)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阐述国内新研制开发的细纱牵伸器材的技术性能及其使用效果.介绍了细纱罗拉的质量要求和维护要求,指出应用新型优质的无害机械波罗拉有利于降低成纱条干不匀;介绍了SL6819-SG型细纱双滑道上罗拉轴承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双滑道上罗拉轴承前后排钢球采用相同结构,受力均匀,运转稳定;介绍了丁腈胶辊、丁腈胶圈新产品,环保型胶辊涂料、高效能胶辊胶圈专用清洁剂的技术特点和使用效果,胶辊制作与纺纱工艺配置要求;介绍了聚氨酯胶辊性能特点和初步使用效果;介绍了尼龙弹性钳口上销、T形下销、下胶圈轴承式节能张力辊、V形牵伸后牵伸区压力棒装置的纺纱效果.实践表明,优选新型细纱牵伸器材,合理配置纺纱工艺,有利于成纱质量的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5.
细纱牵伸摩擦力界分析及工艺配置试验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探讨细纱罗拉加压与钳口隔距的工艺配置要求及牵伸区摩擦力界的合理性.通过分析中部摩擦力界对后区纤维与前区纤维运动的控制特点,并在CJ 14.5 tex和C 19.5 tex品种上对不同罗拉加压、钳口隔距配置下胶圈运转稳定性及成纱质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中罗拉和上下胶圈、销子所构成的中部握持钳口对牵伸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该区域摩擦力界的配置对前区牵伸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对后区牵伸也产生影响,同时影响胶圈运行状态.中罗拉适当增加压力,配合较小的弹性钳口隔距,使牵伸系统中部配置较强的摩擦力界,并使前后档罗拉加压与之协调,可在牵伸系统中获得较好的摩擦力界配置,对纤维的控制加强,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6.
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的工艺优化配置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全面分析了细纱工艺与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关系,并对影响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关键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较小的前区罗拉隔距、较小的钳口隔距及较大的前胶辊加压,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使用不处理软胶辊,增大胶辊直径等措施,可以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提高棉纤维的成纱性能,利用自主研发的假捻装置,在加装假捻装置的环锭细纱机上分别控制装置的速度、位置和纺纱方式,纺制了28.1 tex 棉纱,并对成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假捻器在纺纱过程中的最优转速为300 r/min,速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纱线的强力和毛羽;假捻点与前罗拉钳口的连线和水平线之间夹角的正切值为0.7 时成纱效果最佳,假捻器的位置可改变纱路进而影响加捻三角区的大小和状态,纺纱过程中优选假捻器的合适位置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假捻器与斜位纺结合使用,改善了单一假捻纺纱情况下的纱线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在生产CJ11.7tex纱的基础上分析了纱线条干均匀度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对影响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前区工艺参数、后区牵伸工艺进行了工艺配置。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较小的粗纱定量、细纱捻系数、前中罗拉隔距、较小的钳口隔距、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以及较大的前胶辊压力,采用较大前胶辊直径,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等措施,可以提高成纱条干CV值。  相似文献   

19.
竹纤维精梳棉混纺纱的生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探讨竹纤维/精梳棉60/40 9.8 tex混纺纱的生产工艺.针对竹纤维特性,对竹纤维进行人工开松预处理,并加3%的抗静电剂.提出了各工序选择工艺参数的原则,清棉工序应多梳少打,充分混和,降低各单机的速度;梳棉工序抬高给棉板位置,降低刺辊速度;精梳工序采用轻小卷定量,增大落棉率;细纱工序放大后区罗拉隔距,配置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小钳口隔距.经过不断的试验,提高了成纱质量,确保了满足喷气织机的织造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成纱毛羽,针对细纱工序的工艺、器材及温湿度对细纱毛羽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跟踪试验.结果表明:细纱捻系数适当增加,成纱毛羽减少;细纱毛羽随着细纱总牵伸倍数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前胶辊前移2 mm~3 mm对减少毛羽有一定作用;细纱牵伸工艺按照改善条干均匀度的思路进行配置,有利于减少毛羽;钢领、钢丝圈的选配和使用时间对毛羽影响较大;车间相对湿度较高有利于减少细纱毛羽.指出减少细纱毛羽要注意细纱工艺的配置、专件器材的管理以及加强各项基础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