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对瓷、玻璃绝缘子污闪电压变异系数的分布规律及统计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在一定统计误差和置信水平下,对瓷、玻璃绝缘子污闪试验所需的最少试验次数进行统计估算.结果表明:采用均匀升压法得到的瓷、玻璃绝缘子污秽闪络电压的变异系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期望值为5.32%.采用均匀升压法进行污闪试验时,最小样本数与变异系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掌握绝缘子污闪试验数据的分散性对于绝缘子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对同一污秽条件下、同一绝缘子污闪电压的变异系数及置信上限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不同污秽条件下、不同绝缘子的污闪电压变异系数的分布规律及统计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均匀升压法得到的绝缘子污闪电压变异系数置信上限的最大值为0.130;采用均匀升压法得到的绝缘子污秽闪络电压的变异系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期望值为5.32%,其95%置信区间的上限为5.61%,与采用升降法得到的污秽闪络电压变异系数的期望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试验方法对复合绝缘子污秽闪络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IEC及中国相关标准推荐了几种绝缘子污秽的试验方法,但不同试验方法对复合绝缘子污闪特性的影响并不明确。以复合绝缘子为例,分别采用恒压升降法、均匀升压法、最大耐受法试验研究了复合绝缘子的交流污秽闪络特性。结果表明:试验方法对污秽影响特征指数a值的影响不明显;在标准偏差取7.0%时,采用均匀升压法得到的50%闪络电压比采用恒压升降法得到的50%耐受电压高0.5个标准偏差,采用最大耐受法得到的最大耐受电压Umw等于采用恒压升降法得到的闪络概率为10%的污闪电压;不同的试验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存在内在联系,可以根据试验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高海拔条件下,通过大量的人工污秽试验分别对大尺寸的特高压直流悬式复合绝缘子以及±800kV支柱复合绝缘子的直流污闪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两种特高压直流绝缘子的污闪特性曲线,人工污秽试验涉及的加压方式包括均匀升压法和恒压升降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均匀升压法所得悬式复合绝缘子的直流污闪电压普遍高于利用恒压升降法得到的结果;恒压升降法试验中支柱复合绝缘子的最大泄漏电流随着污秽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达到最大泄漏电流的时长随污秽度的增加而逐渐缩短;通过紫外成像仪对大尺寸支柱复合绝缘子染污沿面放电过程的观测表明顶端一节绝缘子的局部放电最为严重;支柱复合绝缘子的直流污闪电压与串长符合良好的线性关系,而安装离地高度对支柱复合绝缘子的直流污闪电压影响不大。本文的工作丰富了高海拔地区直流特高压绝缘子外绝缘特性的研究,其结果可为高海拔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海拔直流线路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直流线路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方法导则的制定和高海拔地区直流线路外绝缘设计提供参考,在1 970 m实际为试品,在人工雾室中对其不同人工污秽试验方法进行对比高海拔条件下,分别以大吨位钟罩型瓷绝缘子和复合绝缘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方法下的直流闪络电压有一定的差异:瓷和复合绝缘子浸污法试验结果稍低于定量涂刷法(小于5%);瓷和复合绝缘子的升压法试验中,在1.5~3.6 kV/s范围内,升压速度对试验结果影响不大(4%之内);但升压法试验结果明显高于恒压升降法,并随着盐密的增大两者的差值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加压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恒压升降法和均匀升压法对绝缘子污闪试验结果的影响,并补充和完善高海拔地区绝缘子外绝缘特性的研究内容,在实际高海拔条件下完成了大量的人工污秽闪络试验。试品包括3种不同型号的大吨位瓷绝缘子(XWP-300、XHP2-300以及XZP-300)及2种不同伞裙结构的长串复合绝缘子,分别在交、直流电压采用均匀升压法和恒压升降法2种加压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2种电压下,利用均匀升压法得到的绝缘子污闪电压普遍高于恒压升降法的结果;交流电压下,瓷绝缘子在均匀升压法下得到的污闪电压结果比恒压升降法所得结果平均高出约11%,而复合绝缘子在不同加压方式下的污闪电压受盐密的影响与其伞形结构有关;直流电压下,2种加压方式下所得试验结果之间没有统一的规律,因此不易进行简单的相互修正计算;造成2种加压方式下所得试验结果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试验过程中绝缘子的表面状态及放电特性不同。上述结论可为不同研究单位所得试验结果间的对比以及复合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标准的确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盐雾污秽闪络试验模拟污秽绝缘子在盐雾环境下的闪络,绝缘子周围空间存在大量高导电率雾滴,与蒸汽雾环境有所不同。盐雾环境下,不同加压方式对闪络试验结果的影响与蒸汽雾环境存在一定差别。因此,文中分别采用均匀升压法和恒压升降法对污秽绝缘子在盐雾环境下的污秽闪络进行模拟,得到绝缘子在2种加压方式下变盐密条件下的闪络电压,并比较曲线拟合结果。结果表明:交流人工盐雾污秽闪络试验中,通过均匀升压法得到的闪络电压高于恒压升降法,2种升压方法的闪络电压差值百分比为14%~36%。  相似文献   

8.
为得出高海拔、污秽和覆冰地区闪络性能优异的复合绝缘子技术参数,在大型多功能人工气候室对不同气压、污秽和覆冰条件作用下7种不同型式复合绝缘子短样的直流闪络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试验所采用的改进U型曲线法最小样本数的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冰闪电压梯度与低气压之间满足幂函数关系,气压影响特征指数n在0.397~0.711...  相似文献   

9.
用冷雾法研究复合绝缘子污秽闪络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绝缘子冬季雾闪的典型气象特征,提出了一种研究复合绝缘子污闪特性的冷雾试验方法。设计了冷雾试验的温度控制方法,即试验时环境温度在-2~2℃范围内循环。根据冷雾中随着温度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的闪络电压呈"U"形分布的特征,提出冷雾中复合绝缘子污闪特性的评价方法。最后,分别利用该冷雾试验方法和传统蒸汽雾法评价了一种复合绝缘子短串试样的污秽闪络特性。试验选择一种污秽度、两种初始憎水性状态。结果表明:对于2组具有不同初始憎水性状态的污秽复合绝缘子试样,冷雾法试验结果比蒸汽雾法的试验结果分别低12.8%和25.5%,从而证实了用冷雾法研究复合绝缘子污闪特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低气压下复合绝缘子长串直流污闪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由于复合绝缘子具有的耐污性能好的优越性,我国正在建设的云广±800kV直流特高压线路也将采用复合绝缘子。为研究绝缘子面临的污秽和高海拔的综合影响,利用大型多功能人工气候室试验研究了低气压下复合绝缘子直流污秽闪络特性,结果表明:用升压法获得的复合绝缘子闪络电压比用升降法获得的50%耐受电压约高7%;复合绝缘子闪络电压与长度基本呈线性关系;气压对复合绝缘子直流污秽闪络电压的影响程度指数为0.6~0.8且受污秽度的影响;在盐密为0.05mg/cm2时,±800kV直流特高压线路所需复合绝缘子长度的基本配置应≥8.2m。  相似文献   

11.
直流复合绝缘子不均匀污秽闪络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了给超高压及特高压直流线路复合绝缘子设计应用提供依据,采用人工污秽试验方法研究了直流复合绝缘子不均匀污秽闪络特性以及憎水性条件下污闪电压的提高幅度,提出了直流复合绝缘子不均匀污秽闪络电压的修正系数公式,获得了修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污秽在上下表面不均匀分布对复合绝缘子污闪电压的影响比瓷或玻璃绝缘子的影响小,直流复合绝缘子上下表面污秽不均匀校正系数为1.065,复合绝缘子在憎水性下直流污闪梯度比亲水性下高出近153%。  相似文献   

12.
220kV复合绝缘子机电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合绝缘子的电气及机械性能是复合绝缘子能够长期可靠运行的保证。笔者抽取了11支在东北地区挂网运行不同时间的220 kV复合绝缘子,利用工频试验变压器、冲击电压发生器和机械拉力机分别进行了自然污秽闪络、人工污秽闪络、50%雷电冲击闪络、50%机械负荷耐受和机械破坏负荷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绝缘子的电气性能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污闪电压和雷电冲击闪络电压与运行时间没有明显关系,与绝缘子结构高度成正比关系,早期楔式结构的复合绝缘子机械性能下降明显,且160 kN吨位复合绝缘子机械强度降至额定负荷以下,建议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复合绝缘子机械性能的下降,采用定期抽检的方法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超高压线路用复合绝缘子芯棒脆断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极盛 《电力设备》2007,8(7):66-68
分析了复合绝缘子在超高压线路运行中发生芯棒脆断事故的原因,提出了利用玻璃绝缘子和复合绝缘子组合悬挂式解决方案。试验表明,复合绝缘子第1伞群处分布电压值在21~25kV之间,其中23~25kV的分布电压值都发生在中相绝缘子的高压端,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不同运行年限的复合绝缘子电气和机械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运行年份不等的66kV复合绝缘子的电气和机械性能,抽取了已运行不同年份的19支复合绝缘子,利用工频试验变压器、冲击电压发生器和复合绝缘子拉力机对其进行自然污秽工频闪络试验、人工污秽工频闪络试验、50%雷电冲击闪络试验、50%机械负荷耐受试验、机械破坏负荷试验。结果表明:其电气性能仍然较好,污闪和雷击闪络电压随着绝缘子结构高度增大而增大,与运行时间无关;机械性能具有一定分散性,早期楔式结构的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有所下降。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早期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罗明武  肖代波 《高压电器》2012,48(10):120-125
复合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方法和标准至今还不完善,试验方法对研究绝缘子污秽闪络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综述了复合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方法研究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复合绝缘子染污方法以及加压方式、盐密和灰密、污层受潮方式、憎水特性对复合绝缘子污闪特性的影响,认为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是自然污秽与人工污秽试验的等价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6.
特高压直流复合绝缘子的电气线性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黎小林  罗兵 《电网技术》2006,30(12):33-36
针对南方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800 kV直流复合绝缘子样品,提出了全电压全尺寸污秽电气线性特性验证试验方案。介绍了南方电网公司在瑞典输电研究院(Sweden transmission research institute,STRI)完成的±800 kV直流复合绝缘子全电压全尺寸污秽电气线性特性验证试验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特高压直流复合绝缘子的污闪电压与绝缘子长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STRI实验室与国内试验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丧失憎水性的直流复合绝缘子耐污特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于永清 《电网技术》2006,30(12):12-15
通过人工污秽试验研究了丧失憎水性的复合绝缘子在直流电压下的污秽闪络特性,给出了两种憎水性状态下的复合绝缘子污闪电压,在憎水性完全丧失状态下时不同表面污秽度下的复合绝缘子50%闪络电压,文中还分析了表面污秽不均匀分布对污闪电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复合绝缘子完全丧失憎水性,其污闪电压较相同长度的瓷或玻璃绝缘子串高20%~50%。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artificial pollution tests, the effects of pollution and high altitude on the flashover performance of short samples of five kinds of UHV/EHV dc composite long rod insulators are analyzed. The exponent characterizing the influence of salt deposit density on the flashover voltage is related with the profile and the material of the insulator shed. The values of the samples' exponents vary between 0.24 and 0.30, which a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porcelain or glass cap-and-pin insulators, namely,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lution on the composite long rod insulators is less, relatively. Thus, the composite insulators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in severe pollution regions. The best ratio of the leakage distance to the arcing distance is about 3.35. The exponent characterizing the influence of air pressure on the flashover voltage is related with the profile and the material of the insulator shed and the pollution severity, the values of the samples' exponents vary between 0.6 and 0.8, which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porcelain or glass cap-and-pin insulators. Therefore, the dc composite insulator used in high altitude regions should have enough arcing distance.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if insulator sample Type E is selected for the plusmn800 kV UHV dc transmission lines, the basic arcing distance should be no less than 8.16 m and the basic leakage distance no less than 30.2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