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闸首及其基础是三峡船闸渗流监测的关键部位.通过对三峡3个蓄水阶段中得到的永久船闸基础廊道内渗流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一闸首及其基础的渗流特性;分析并发现影响基础地下水位及渗流量的主要因素,建立典型测压管水位和渗流量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2.
根据15年的监测成果,对施工及运行期高边坡和船闸的变形、渗流和应力应变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边坡变形主要受开挖卸荷的影响,开挖结束后变形速率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船闸变形主要受水压、气温和时效影响;高边坡和船闸渗流渗压较小,说明高边坡经过采取截、防、排水等措施后,防渗效果显著:高边坡和直立墙经过喷锚支护、锚杆和预应力锚索加固,限制了高边坡的变形.目前高边坡和船闸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三峡船闸高边坡渗流场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永久船闸全部在山体中开挖形成,主体结构总长1607m,开挖边坡最高达170m。船闸区域裂隙及陡倾角断层比较发育,渗流问题是影响船闸高边坡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对船闸区域高边坡裂隙岩体中的渗流场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了船闸区岩体开挖前后的渗流分布规律和在开挖边坡岩体中设置不同排水设施的排水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船闸开挖后,边坡岩体内的地下水位比较高,出逸点高出闸底板20 ̄80m。在边坡岩体中同时  相似文献   

4.
渗流控制是地下厂房设计的重要内容,黄金坪水电站地下厂房运行期渗流主要考虑调压室及压力管道内水外渗以及地下水的影响。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厂房洞室布置,进行了地下厂房渗控排水设计,运用三维有限元对渗流场和渗流量进行了分析计算。成果分析表明:通过布设排水廊道和排水孔,地下厂房洞室群的浸润线明显下降,三大洞室顶拱及大部分边墙位于浸润线以上有利于洞室稳定;厂区洞室在未设防渗帷幕的情况下总渗流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引水高压支管及其排水廊道的渗压、渗流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现场外部结构进行巡查,并委托科研单位对巡查发现的排水廊道渗水和析出物进行专项检测,对异常性态开展成因及安全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引水高压支管的渗流运行性态.  相似文献   

6.
某大坝是国内已建工程中覆盖层最深的,尤其是其右岸覆盖层最大深度达420 m。工程运行中发现右岸渗漏量较大,且右岸山坡地下水位整体偏高,局部山坡和排水廊道发生渗透破坏。结合工程现场检查情况和现有监测资料,对该大坝右岸渗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渗水主要来源和途径、渗流稳定以及防渗系统存在的缺陷。根据现阶段右岸出现的问题,初拟两种防渗系统延长方式及新增排水廊道的处理方案,运用有限元对渗流场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两种初拟方案对减少渗漏量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效果。结果表明在0+610~0+710底部新增封闭式防渗墙与帷幕灌浆,能有效减少渗漏量并能降低防渗系统右端沿线的水头,新增排水廊道排水孔能有效降低排水廊道附近的水头,对右岸边坡渗透稳定有利。所以,截渗与导排相结合是较为有效的防渗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幼发拉底水电站在厂房基础中采用了由排水廊道、排水竖井和排水带组成的排水系统。经过25a的运行,排水系统的埋设钢管发生了腐蚀,因此实施了全部更换排水系统腐蚀损坏部件的技术改造方案。改造工程结果表明,系统的排水能力得到了恢复,消除了下游排水廊道被淹没的危险,并保持了水电站基础的设计渗流工况。  相似文献   

8.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排水系统是永久船闸高边坡稳定设计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排水系统由地表排水系统和地下排水系统两部分组成,地表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周边截排水沟、坡顶有坡面喷混凝土防护、坡面设排水孔、排水沟等措施;地下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山体地下排水洞及排水孔形成排水幕等,目前已基本形成。根据现场渗流、渗压及地下水监测成果,并结合各阶段高边坡渗流场分析的有关成果,分析和评价了山体地下排水系统的排水降压效果及其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改进排水子结构法求解地下厂房洞室群区的复杂渗流场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本文论述了用改进排水结构法精细地求解地下厂房区复杂的渗流场的方法,突出地介绍了对厂房,排水廊道及排水孔等孔洞内边界上渗流状态的数学模拟方法,最后以大朝山水电站工程为例对渗流场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介绍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有关渗流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两大部分:1.裂隙岩体渗流问题。以船闸区岩体为对象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探索。分析指出,对高边坡岩体采取排水措施是必要且有效的。2.围堰渗流问题。研究了多种防渗材料及断面形式,推荐了水下部分防渗墙、水上部分为土工膜的防渗方案。同时还对围堰基础的渗透稳定性、反滤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二期围堰的三维渗流状态,指出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符能江 《人民长江》1991,22(2):30-32
本文对葛洲坝工程基础廊道排水、扬压力、渗流观测孔口装置的改进作了介绍。由于采用工程塑料替代钢质构件,提高了使用效果及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小浪底工程进水塔充水平压、交通、观测和排水等要求,在塔群内分别设置了充水平压廊道、交通廊道和排水廊道。较详细地介绍了上述不同功能廊道在结构复杂的进水塔内的布置形式,并根据结构和施工要求,选取了现浇和预制两种形式。通过光弹试验成果、边值数值解法和三维有限元法对廊道应力进行了分析,为廊道结构配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防渗处理前后的测压管水位进行的相关分析、位势分析、防渗体有效系数分析以及主坝右肩排水廊道渗流量分析得出主坝右肩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防渗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有效地解决了主坝右肩渗流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0月三峡船闸有水调试期间,二闸室在充水水位达到高程140 m时,在基础排水廊道检查止排水效果的人员发现二闸室北17结构块从上游数第2个和第3个墙后排水管出水流量较大;其中第2道墙后排水管出水流量约7 L/min,第3道墙后排水管出水流量约120 L/min;为此,在三峡船闸混凝土缺陷处理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新工艺、新方法,其中对北线二闸室北17结构块架空部位的处理方法,是在无法完全封闭状态下进行的灌浆,该方法可供处理类似的混凝土缺陷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排水孔排水量、含沙量、渗流量、地下水位以及边坡出水点等方面,结合渗流量BP网络模型分析预报结果,分析评价了冶勒大坝右岸排水廊道排水孔灌浆及8号沟左侧边坡反滤排水保护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处理后初期,个别排水孔排水出现异常增减、浑浊,局部地下水位发生较大变化,之后逐渐稳定;总渗流量逐年减小并趋于平稳,但渗流有向河床部位移动趋势;边坡出水情况有所改善。排水孔灌浆和边坡反滤排水保护处理具有一定效果。同时,对今后的监测、计算和处理工作亦提出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结合小川水库大坝现场检查及地质勘探情况,通过渗流观测资料分析坝体渗漏成因,得到排水廊道的设置对绕坝渗漏起到了改善作用。通过Auto Bank软件建立平面典型断面有限元模型,渗流参数计算得到浸润线规律符合均质坝分布;综合判断下游坝坡高水位工况下渗透稳定不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7.
船闸廊道输水阀门振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国内外船闸廊道输水阀门运行中发现的振动情况及80年代以来我国高水头船闸设计与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讨论了船闸廊道输水阀门振动研究方面的进展。文中分析了阀门作用力的性质、量级及其影响因素,阐明了研究阀门结构动特性的重要性,介绍了结构动特性及其优化问问设计的最新技术。结合实际工程论述了应用这些新技术所取得的显著效果。这些成果可为今后高水头船闸阀门设计与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松花江依兰航电枢纽船闸输水系统形式选择的依据及其水力设计成果,论证分析了所推荐的闸墙廊道侧支孔分散输水系统方案的水力性能。该方案可作为进一步设计的基础,并可通过水工模型试验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位是影响高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永久船闸高边坡渗流整体性状全过程持续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以了解边坡山体地下水位变化,及时掌握疏干排水设施的效果及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为评价船闸高边坡的安全状况提供重要资料,为设计验证提供参数,确保施工期及试运行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纪村大坝坝基处理渗漏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纪村大坝补做基础防渗排水方案和施工过程。针对大坝建成后基础渗漏,制定了以堵为主,堵排结合,全面设防的治理措施,具体作法为增设防渗墙堵漏、加长辅盖延长渗流途径、补体排水廊道减少坝基基扬压力,施工结束后又进行了一系列补充完善工作。实践证明,防渗排水方案切实可行,工程效果良好,电站出力增加,本文对各项施工过程和步骤一一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