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由于数据稀疏性导致物品间相似性计算不准确、推荐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评分偏好模型、融合时间因素和物品属性的协同过滤算法,通过改进物品相似度度量公式来提高推荐的准确度。首先考虑到不同用户的评分习惯存在差异这一客观现象,引入评分偏好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出用户对评分类别的偏好,以用户对评分类别的偏好来代替用户对物品的评分,重建用户-物品评分矩阵;其次基于时间效应,引入时间权重因子,将时间因素纳入评分相似度计算中;然后结合物品的属性,将物品属性相似度和评分相似度进行加权,完成物品最终相似度的计算;最后通过用户偏好公式来计算用户对候选物品的偏好,依据偏好对用户进行top-N推荐。在MovieLens-100K和MovieLens-Latest-Small数据集上进行了充分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已有的经典的协同过滤算法,所提算法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在MovieLens-100K数据集上提高了9%~27%,在MovieLens-Latest-Small数据集上提高了16%~28%。因此,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能有效提高推荐的准确度,有效缓解数据稀疏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通常基于物品或用户的相似度来实现个性化推荐,但是数据的稀疏性往往导致推荐精度不理想。大多数传统推荐算法仅考虑用户对物品的总体评分,而忽略了评论文本中用户对物品各个属性面的偏好。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情感分析的推荐算法SACF(reviews sentiment analysis for collaborative filtering),该算法在经典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基础上,考虑评论文本对相似度计算的影响。SACF算法利用LDA主题模型挖掘物品潜在的K个属性面,通过用户在各个属性面上的情感偏好计算用户相似度,从而构建推荐模型。基于京东网上评论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SACF算法不但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数据稀疏性的问题,而且提高了推荐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蒋胜  王忠群  修宇  皇苏斌  汪千松 《计算机科学》2015,42(3):252-255, 265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推荐精度低及冷启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社会行为和用户背景的协同推荐方法。作为用户标注行为的结果,变化的标签体现了用户行为的动态性。该方法首先根据动态社会化标签得出用户的动态兴趣偏好相似度,然后根据用户背景信息计算出用户相似度,最后计算基于时间权重的用户评分相似度,并集成上述3个相似度找出最近邻居集,以为目标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个性化推荐。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不仅能较好地解决数据稀疏和冷启动的问题,还能有效提高推荐算法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摘 要: 针对传统的相似度计算方法仅依靠用户评分信息矩阵来计算物品或用户相似度,物品相似度的计算考虑了所有用户的历史反馈信息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以所有物品的度的平均值作为阈值,在用户相似度计算公式中引入用户共同评分权重以及流行物品权重。其次,在物品相似度计算公式中引入物品时间差因素和用户共同评分权重。最后,将兴趣相似的用户聚成一类,在类内应用推荐算法分别为用户进行推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新算法得到的推荐结果在召回率上提高了2.1%。该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推荐算法的精度以及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5.
吴不晓  肖菁 《计算机应用》2015,35(6):1663-1667
目前多数社交网络主要根据已有好友关系推荐潜在好友,用户的兴趣爱好不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此外,如何从大量数据中精确地提取用户的兴趣爱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此,提出一种在大量标注行为数据中精确挖掘出用户的兴趣爱好,并据此推荐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潜在好友的算法--基于标注的好友推荐(FRBT)算法。首先使用词频-逆向文件频率(TF-IDF)对标签进行聚类,将语义相似的标签聚成话题;然后在话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相似度公式来计算用户相似度;再融合基于话题与基于物品的用户相似度,将相似度较高的用户作为潜在好友进行推荐。在Delicious数据集上以准确率和召回率为指标与item、tag和tri-graph三种算法进行比较,实验验证了该算法能够更准确地为用户推荐兴趣相似的好友。  相似文献   

6.
好友推荐是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LBSN(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的重要服务之一。融合线上关系和线下行为,考虑位置偏好相似性、距离相似性和熟识度三个特征,构建新的好友推荐算法。通过考虑时间因素和排除时间因素两方面计算位置偏好的相似性;通过探究用户与其好友间签到地点在距离上的关系计算距离相似性;使用阶数与路数作为影响好友关系的重要因素计算熟识度;对以上三个特征进行加权并融合用户影响力计算最终推荐分数。利用Gowalla上的数据证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好友推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汤颖  钟南江  范菁 《计算机科学》2016,43(9):111-115
传统的好友推荐算法在计算好友相似度时通常仅仅考虑用户在社交网络的拓扑结构的相似性,而对用户的兴趣相似性考虑较少,因此推荐的结果往往不够精准。现有的很多社交网站(如豆瓣网)提供了用户评分功能,用户可以对某类物品(如电影)给出自己的评分。为了在推荐时计算用户的兴趣相似度,提出基于用户给出的对某类物品的评分来计算用户的兴趣相似度,从而在拓扑相似度的基础上结合兴趣相似度得到更精准的推荐结果。首先使用余弦相似度计算出用户间拓扑相似度;其次在计算基于评分的用户兴趣相似度时,通过建立概率模型得到用户聚类评分相似度矩阵,从该评分矩阵推导出用户间基于评分的兴趣相似度;最后,结合拓扑相似度和评分相似度得到最终的改进好友推荐算法,计算出相似度值最高的N个人推荐给当前用户。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用提出的方法对豆瓣网抓取的用户数据进行好友推荐,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与传统的基于拓扑的好友推荐算法相比可以有效提高好友推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协同过滤(CF)推荐算法中存在的数据稀疏性和推荐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相似度的微博用户推荐算法(MISUR)。首先,根据微博用户的标签信息运用K最近邻(KNN)算法对用户进行分类;然后,对得到的每个类中的用户分别计算其多源信息(微博内容、交互关系和社交信息)的相似度;其次,引入时间权重和丰富度权重计算多源信息的总相似度,并根据其大小进行TOP-N用户推荐;最后,在并行计算框架Spark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MISUR算法与CF算法和基于多社交行为的微博好友推荐算法(MBFR)相比,在准确率、召回率和效率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说明了MISUR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社交网络用户的指数型增长,导致用户在网络中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友.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检测算法SSD和时序模型的微博好友推荐算法BSBT-FR,首先利用SSD对搜集到的用户图像进行信息提取,再利用时序模型在时间维度上对提取到的信息做进一步处理,然后利用JS散度公式计算用户间的相似度,最后与基于用户个人信息得出的相似度进行加权式融合,得出综合的用户相似度,使用Top-K思想进行用户推荐.在新浪微博用户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参考因素的权重取值会影响推荐结果,BSBT-FR算法与只考虑用户属性或用户图像的算法相比,精准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矩阵分解的推荐模型具有推荐精度高和易扩展等特点,已成为目前融合社交信息构建推荐系统的主要模型,但在分解过程中,用户偏好矩阵和物品特征矩阵初始赋值的随机性影响了推荐的性能,忽略了物品以及用户之间隐含的联系与区别。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社交信息的矩阵分解改进算法。将评分值分别与社交信息和物品的特征属性相结合,构建用户相似网络与物品相似网络,同时应用社区划分充分挖掘用户、物品之间的潜在关系,并按不同类型节点的近邻差异性,通过建立核心、非核心节点的偏好向量与特征向量得到矩阵分解初始矩阵。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推荐性能优于MF、SR2等同类型算法,运行迭代次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The traditional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algorithm is a successful recommendation technology. The core idea of this algorithm is to calculate user or item similarity based on user ratings and then to predict ratings and recommend items based on similar users’ or similar items’ ratings. However, real applications face a problem of data sparsity because most users provide only a few ratings, such that the traditional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algorithm cannot produce satisfactory result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topic model-based similarity and two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 user-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with topic model algorithm (UCFTM, in this paper) and item-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with topic model algorithm (ICFTM, in this paper). Each review is processed using the topic model to generate review topic allocations representing a user’s preference for a product’s different features. The UCFTM algorithm aggregates all topic allocations of reviews by the same user and calculates the user most valued features representing product features that the user most values. User similarity is calculated based on user most valued features, whereas ratings are predicted from similar users’ ratings. The ICFTM algorithm aggregates all topic allocations of reviews for the same product, and item most valued features representing the most valued features of the product are calculated. Item similarity is calculated based on item most valued features, whereas ratings are predicted from similar items’ ratings. Experiments on six data sets from Amazon indicate that when most users give only one review and one rating, our algorithms exhibit better prediction accuracy than other traditional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and state-of-the-art topic model-based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社会化推荐算法仅考虑约束用户的特征向量并未限制物品的特征向量对推荐系统性能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物品信息的社会化推荐算法。该算法先通过用户与物品的交互图构建物品相似性网络,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游走和SkipGram的方法构造出隐性物品相似性网络,再通过图神经网络的方法学习物品隐性相似性网络、社交网络和用户物品交互图,得到用户和物品编码的特征向量,最后在矩阵分解的基础上同时对用户和物品的特征向量做进一步约束,采用迭代更新的方式获取用户和物体最终的特征向量。为验证推荐算法的性能,在FilmTrust、Ciao和Douban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ISGCF算法与经典的推荐算法相比,推荐效果更好,有效地缓解了冷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茂庭  杨涛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12):3565-3568,3577
针对弹幕视频网站通常不为用户提供评分功能并且使用弹幕池策略以降低存储压力导致的缺少用户评分和无法准确建模用户主题的问题,提出融合主题模型和协同过滤的弹幕视频推荐算法(DRCFT)。首先根据用户行为构造隐式评分矩阵,并得到项目评分相似度;其次建立LDA主体模型,生成项目主题,计算项目主题相似度;再加权生成综合项目相似度,由此结合评分矩阵计算用户—项目预测评分;然后对项目主题相似度矩阵进行sigmoid惩罚,结合用户历史记录得到用户—项目主题相似度;最后将用户—项目主题相似度作为权重,与预测评分相乘,得到最终的预测评分。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得到合理的推荐结果,提高推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Yin  Minghao  Liu  Yanheng  Zhou  Xu  Sun  Geng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2021,80(30):36215-36235

Point of interest (POI) recommendation problem in location based social network (LBS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nd the challenge lies in the data sparsity, implicit user feedback and personalized preference.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recommendation, a tensor decomposition 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TDCF)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POI recommendation. Tensor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is utilized to fill the missing values in tensor (user-category-time). Specifically, locations are replaced by location categories to reduce dimension in the first phase, which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data sparsity. In the second phase, we get the preference rating of users to POIs based on time and user similarity computation and hypertext induced topic search (HITS) algorithm with spatial constraints,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 user’s preference score of locations are determined by two items with different weights, and the Top-N locations are the recommendation results for a user to visit at a given tim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wo LBSN datase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gets much higher precision and recall value than the other three recommenda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15.
何明  孙望  肖润  刘伟世 《计算机科学》2017,44(Z11):391-396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可以根据已知用户的偏好预测其可能感兴趣的项目,是现今最为成功、应用最广泛的推荐技术。然而,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受限于数据稀疏性问题,推荐结果较差。目前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大多只针对用户-项目评分矩阵进行数据分析,忽视了项目属性特征及用户对项目属性特征的偏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聚类和用户兴趣偏好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根据用户评分矩阵与项目类型信息,构建用户针对项目类型的用户兴趣偏好矩阵;然后利用K-Means算法对项目集进行聚类,并基于用户兴趣偏好矩阵查找待估值项所对应的近邻用户;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项目相似度的加权Slope One算法在每一个项目类簇中对稀疏矩阵进行填充,以缓解数据稀疏性问题;进而基于用户兴趣偏好矩阵对用户进行聚类;最后,面向填充后的评分矩阵,在每一个用户类簇中使用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对项目评分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缓解原始评分矩阵的稀疏性问题,提升算法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社交网络个性化推荐能力,结合用户行为分布进行个性化推荐设计,文中提出基于用户行为特征挖掘的个性化推荐算法,构建社交网络的用户行为信息特征挖掘模型,采用显著数据分块检测方法对社交网络用户特征的行为信息进行融合处理,提取反映用户偏好的语义信息特征量。从情感、关键词和结构等方面根据用户行为特征组,结合模糊信息感知方法进行社交网络个性化推荐过程中的信息融合处理,在关联规则约束控制下,构建社交网络用户偏好特征的混合推荐模型,实现用户偏好特征挖掘,根据语义分布和用户的行为偏好实现社交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推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进行社交网络个性化推荐的特征分辨能力较好,对用户行为特征的准确识别能力较强,提高了社交网络推荐输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网络社交活动个性化推荐精度较低的问题,融合用户对活动兴趣度、召集者影响力以及地理位置偏好等三方面因素,提出一种融合多因素社交活动个性推荐模型。采用LDA文件主题模型求取用户与其参加过的所有社交活动的主题分布,利用隐含主题概率分布来表征用户的兴趣度,并构建用户与召集者间的影响力矩阵。根据活动举办地与用户常住地,建立距离幂律分布,并结合用户参加活动的频数,建立用户地理位置偏好概率模型。采用不同权值配比,综合三方面的因素形成最终的社交活动个性推荐。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与三个因素个性推荐算法相比,准确率至少提高了36.7%,召回率至少提高了35.9%;与其他两个同类网络社交活动推荐算法相比准确率至少提高了8.77%,召回率至少提高了8.57%。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存在评分数据稀疏和用户兴趣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了融合时间加权信任与用户偏好的协同过滤算法.考虑到用户评分时间的不均匀,对时间权重进行改进,并将其融入到直接信任计算中,缓解用户兴趣动态变化的问题.通过信任传递得到的间接信任以及建立用户对项目标签的偏好矩阵得到用户之间的偏好相似度来缓解数据的稀疏...  相似文献   

19.
协同过滤算法在个性化推荐系统中应用广泛,为保证其在用户规模扩大的同时可以保持推荐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设计了一种基于PCA降维和二分K-means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PK-CF。该算法为解决用户-项目评分矩阵极度稀疏造成的相似度计算误差的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用户-项目评分矩阵进行降维,去除含信息量少的维度,只保留最能代表用户特征的维度;为解决协同过滤算法在系统规模庞大情况下的相似度计算时耗问题,通过在降维后的低维向量空间上进行二分K-means聚类来减小目标用户最近邻的搜索范围。在MovieLens数据集上对传统协同过滤算法、基于K-means聚类的协同过滤算法及PK-CF算法进行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PK-CF算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推荐结果的准确率与召回率,而且具有较高的时间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