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水权制度是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开展水权交易,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的重要手段。总结了我国水权交易实践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了水权交易最新进展,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水权交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智利水法对中国水权交易制度的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洁  许长新 《人民黄河》2005,27(12):47-48,54
在我国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完善水权交易制度势在必行。我国水权交易还处于初级阶段,水权交易制度还不完善,而智利的水权管理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通过分析智利1981年水法特点及主张落实水权交易市场化的意义,针对提高我国水权管理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和完善水权交易制度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完善水权交易的前提条件;做好水权交易的宣传工作;成立水权交易所;完善水权交易登记制度;防止投机行为。保障农民权益等。  相似文献   

3.
水权及其作用探讨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姜文来 《中国水利》2000,(12):13-14
水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非排他性、分离性、外部性、交易的不平衡性上。由于我国的水资源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水权的交易是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使用权或经营权的交易,因此,水权清晰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了发挥水权的作用,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水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水权制度与水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平 《人民黄河》2005,27(4):15-16
通过对国外水权交易制度的研究,发现其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水资源管理私有化、水权交易市场发展完善、中介发挥重要作用、重视水环境保护。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必将对我国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产生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明晰水权是水资源管理的根本、水权制度将促进用水者节约用水、借助水价调节水资源配置、推动水市场交易机制的建立及变革水资源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5.
水权交易是水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转换过程。水权交易的福利效应在于:在初始水权配置与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结构不一致从而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水权交易不仅可促进使用者之间收入的再分配,而且可以减少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使水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案从实践上对此作了充分的说明。水权交易的福利效应及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案给予的政策启示在于:加快我国水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发育;进一步完善水权交易制度;为水权交易提供相应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6.
对"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11月24日,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东阳市和义乌市签订了有偿转让用水权的协议,在全国激起千层浪,被称为“我国首例水权交易”,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本文通过查证国内外有关水权和水权交易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立足于我国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现实情况和制度背景,详细分析了该事件的性质,认为这次“交易”尽管表面上看带有一定的市场特征,但绝非私法意义上的交易,更不是某些国家正在实行的那种“水权交易”,而是两市政府之间在水资源方面行政权力的重新配置;同时,根据对此次“交易”的剖析,进一步提出我国建立可交易水权法律制度时应当首先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水权、水市场理论为缓解用水矛盾、优化水资源配置开辟了新途径。建立允许水权交易的水权制度,将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对水权体系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可交易水权制度和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开展水权市场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水权交易的实现途径与建议,归纳了初始水权分配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水权市场建设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培育水权交易机制 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权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即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用水户在取得水资源的使用权的基础上,可以将使用权转让,但使用权的转让必须在水资源的所有权支配下才能进行;在此前提下,水权主要是指水资源的使用权.水权的有偿转让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经济手段;水权转让需要一定的体制背景和资源条件;建立和发展水市场,促进水权交易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应吸收借鉴国外有关水权的政策、法规,完善我国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促进水权交易,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水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处于水权交易制度建设与推进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借鉴国外水权交易制度的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澳大利亚水权交易制度经历了30年左右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以及应对极端干旱天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总结了澳大利亚水权交易的现状、问题以及发展历程,分析了推动水权交易制度不断发展的动因,并提出了对我国水权交易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水权制度建设中,浙江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水权制度建设,自发产生了我国第一次水权交易,在我国水权制度建设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尽管浙江省水权交易的实践在初始水权问题、交易合同的合法性、交易主体等方面存在争论,但在区域水量配置层面、取水权配置层面、水资源保护层面、水权建设的技术支撑层面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这些实践具备了水权制度建设的雏形,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水权制度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李新  程会强 《中国水利》2009,(13):12-14
流域水资源的多区域共享性会造成水资源相关配置主体产生利益冲突,协商仲裁机制是解决平等主体间利益矛盾方式之一。从降低取水成本及优化水权配置角度出发,设计了协商仲裁机制模型.利用纳什公理化模型求得各区域用水量的纳什协商解。在证明取水公平的情况下,该协商仲裁机制的设计既能降低各地区的取水成本,增加各地区的取水效用,又能够节约流域整体的取水成本,提高流域水权配置效率,实现全流域水资源配置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黄河河流生命水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生命水权是指河流为维持自身健康生命所需要水资源的权利。相对于河流健康生命的层次,河流生命水权相应划分为河流维持其基本自然属性需要的水权和维持河道内生态需要的水权。研究了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的结果,基于多年均衡输沙以及适度淤积两种情况下,确定了不同调水调沙条件下的黄河输沙水权。分析了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确定了黄河生态环境水权。探讨了黄河河流生命水权实现的制度安排及障碍。  相似文献   

13.
跨流域调水水权分配与水市场运行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保证调水工程正常运行,更有效地提高调水的利用效率,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是必要的。根据国内外水权管理及水市场应用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了跨流域调水初始水权分配、水权交易及水市场运行机制和制度化建设框架,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初始水权分配方法、水市场的3级结构。讨论了交易价格、水市场的运行模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取水许可是目前中国水资源管理的主要落实手段。取水许可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是未来水权制度建设的基础。以格尔木市为典型,分析了取水管理的发展演变历程:工程管理阶段、城市部门主管阶段、水利部门主管阶段和取水许可初步完善阶段。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已有的取水许可制度与正在建设的水权制度的冲突:取水许可属于行政管理行为,而水权属于产权。取水许可可以根据政府政策进行调整,而水权必须作为财产,根据民法来切实保护,不能由政府随意变动或剥夺。水权初始分配可以继承过去的取水许可作为初始水权,但取水许可制度代替不了水权制度,而必须为水权制度让路。  相似文献   

15.
取水权的客体是水资源,是取水地点所在范围内的水资源。取水地点是有特定性的,可以用经线和纬线在地图上标出,可以在地表和水面标示其四至范围。取水地点的特定性决定了取水权客体的特定性。特定取水权的客体指的就是其取水地点所在范围内的水资源。取水权客体虽然在物理形态上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物,但是它有四至范围,可以登记的方式加以公示,可以以在交易观念上成为独立物。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权模式下流域水资源配置博弈的一般性解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中运用博弈论中的经典分析案例结合流域水资源配置特点对不同水权模式下参与人的用水行为作出合理解释。分析表明,在公共水权模式下,由于个体理性以及水资源负外部性的存在,容易使水资源利用产生“公有地悲剧”的结果。同时证明,在缺乏排他性水权或水权制度设计不尽完善的情况下,流域水资源不仅可能被过度利用,而且全流域社会福利将不能达到最优。上游用水主体因具备先动优势而恣意用水,由此给下游用水主体带来利益损害。在个体理性的作用下,试图通过全局优化实现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改进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Water Right Institution and Strategies of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pressure on water resources in the Yellow Rive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For the sustainable social, economic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it is imperative to create the perfect water right institution, 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equ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water us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with the water right institu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which includes unclear definition of water right, ineffective allocation mechanism, low water price, and water pollution. Correspondingly, some measures need taking in order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First of all, the water right, especially tradable water right should be well defined. In the article, water right is defined as a series of water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and use requirements. Then, water right allocation system should be built up, including examining and approving water usufruct, the paid transfer, and the paid utilization of water right. In the end, based on the well defined tradable water right and the well developed water right allocation system, water right market should be developed, which will promote the transfer to the highest valued water uses. When the water right trade happens, the water right price should be fixed in certain situation. On one hand, the water right price should be rais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water right price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a two-part water price system. Of course, market should not be the only role in the water right institution. The authorities should also be necessarily responsible for water right organizations, which make proper water right law, policy and regulations that assist the smooth going of water right market. There are some other measures for the yellow river, such as a water booklet should be recorded for mastering the detailed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Valley;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should be accelerated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water scarcity. All the above measures will do good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when they are correctly taken.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的系统性问题,从宏观层面分析水权制度的完备性,基于我国现有的水权制度安排和实践经验,将水权制度分解为三个层次和三个维度,提出了流域水权制度的体系框架。三个层次的内容包括:初始水权分配、水权调度实现和水权交易。初始水权给出了用户的长期水权指标,水权调度实现明晰了用户当年的用水指标,水权市场允许用户对长期水权和当年水权进行交易。三个维度包括:量质、时间和空间,要求明晰水权在各个空间点和时间段的数量和质量,以确保水权体系的水文完整性。将框架应用于广东省东江流域,分析了东江流域水权制度中适用于丰水且水质性缺水地区的典型特征,结果表明:东江的水权制度建设需进一步完善用水总量指标的水文封闭性、水权与水量调度规则的衔接性以及水权市场规则的完整性。研究成果对流域水权制度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雷州半岛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相关问题;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工业体系,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农业体系,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建立水权制度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对实现半岛内水资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市场的特点和发展措施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黄河 《中国水利》2000,(12):15-16
要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必须利用市场机制,培育和发展水市场。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和水市场的特点及实践经验,要建立一个有效、公平和持续发展的水市场,就要创建与土地所有权分离的可交易水权的制度,建立相应的独立于买卖双方的公正的管理单位,制订保护利益(由于水权交易而受到损害的第三方利益)的制度,以及为了解决冲突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