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河水权体系框架由水权种类设定、水权管理、水权转让以及相应的辅助体系构成。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角度,提出建立黄河河流生命水权概念;从用水安全与差别费率的角度,建立了差别保证率水权概念。论述了取水许可与有偿使用、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市场配置与统一调度4种水权管理方法与原则。从促进水权转让的角度,建立了初始水权与受让水权的概念,提出了建立水权转让折算体系与审批体系以及相应的水价格体系。列举了黄河水权体系的辅助体系。  相似文献   

2.
黄河调水调沙调控指标及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3,(5):1-4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调水调沙运用效果及出现的新情况,从充分发挥调水调沙水流输沙效率出发,研究提出了黄河调水调沙调控指标,即调控流量为2 500~4 000m3/s,洪水历时不小于6d,汛前调水调沙洪水峰型宜采用矩形峰,在调水调沙水量充足的条件下,调控流量在保障下游滩区安全的前提下取大值;根据当前小浪底水库所处的运用阶段和水沙调控运用的要求,提出小浪底水库调控目标应转向水库适度拦调泥沙,尽可能长期维持黄河下游4 000m3/s左右中水河槽,调水调沙运用应综合考虑小浪底库区淤积和下游河道主槽过流能力变化等因素,选用适宜的调水调沙运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的河流水沙数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陈绪坚  胡春宏 《水利学报》2004,35(8):0038-0045
本文把河流视为具有能量紊动黏性热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根据耗散结构的熵和能耗理论,提出了保持冲积河流稳定的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和公式。该原理全面地反映了河道输水输沙的能耗特性,在数学上完整地表达了冲积河流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自动调整作用原理。应用该原理的公式封闭河床演变方程组,建立了冲积河流河道输水输沙优化的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水输沙的规律,并解释了河床演变的各种现象。应用该模型计算了黄河下游各河段输水输沙优化的临界指标,并提出了有利于改善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的建议,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河2007年汛前调水调沙生产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2007年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水调沙取得了下游河槽全线冲刷、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由调水调沙前的3 500 m3/s增大到3 630 m3/s和人工塑造异重流成功等良好效果。取得的主要收获有:①进一步积累了人工塑造异重流的经验;②加深了对下游河道水沙演进规律的认识;③为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了原型观测数据;④再次证明调水调沙作为扩大下游河道排洪能力、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措施之一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4,(9):76-79
黄河调水调沙会改变水库及其下游河道的水文泥沙情势和生物生活环境,为此需要考虑相应的生态调度。根据生态调度研究进展,针对当前小浪底水库运行现状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小浪底水库生态调度的总体构想,包括水库生态调度的内涵、目标和措施。生态调度的内涵是小浪底水库在水沙调度中要充分考虑河道(河床)生命和河流生物生命的水沙需求,将伤害减到最小,并逐步修复、长期维持其健康状态。总体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既要维持黄河河道(河床)生命的健康状态,又要维持河流生物生命的健康状态。具体措施有水库调度、维持河道基本生态流量、人造洪峰、控制低温水下泄、控制下泄水体气体过饱和和控制咸潮入侵等。  相似文献   

6.
论黄河下游调水调沙与束水输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黄河下游调水调沙、束水输沙及河道整治问题,认为:充分利用黄河窄深河槽在洪水期具有的输沙潜力和泄洪能力这一天然特性,将成为治理下游河道的主攻方向;在"拦、排、调、放、挖"各项措施中,"调"是核心,是关键;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主要任务是把泥沙尽量调节到丰水年洪水期输送,河道整治的任务是通过双岸整治,防止清水冲刷河槽展宽,稳定主槽,控导河势,提高游荡型河道的输沙效率,形成顺直、归顺的排洪输沙通道;洪水输沙、水库多年调沙与束水输沙相互配合,是实现黄河下游河槽不抬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黄河调水调沙对河口及其三角洲的影响和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分析了黄河调水调沙运用期进入河口的水沙条件,然后从三个方面包括防洪形势、生态环境变化、岸线变迁等,对黄河调水调沙运用对河口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概括总结,文章最后指出:调水调沙作为河流治理最具生命力的举措和发展方向,如何发挥其更有效的作用,应切实注意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①调水调沙运用应注意解决多目标、多效应的协调和实现;②在进行调水调沙运用时,还应着力塑造相对有利的包括河床边界条件在内的其它相关条件;③应着力加强水文水情和河床演变趋势预报工作,科学决策调水调沙运用的时机和方式;④应科学对待调水调沙运用进入河口的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状况评价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河流健康包括河道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河流的社会经济价值.本文以黄河下游河道健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流健康与河道健康的关系,采用8个评价指标对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世纪50~60年代黄河下游3个河段健康状况较好,为健康与亚健康等级,70年代以后3个河段健康状况逐年恶化,至2000年左右健康状况达到最低点,特别是花园口-高村河段,为亚病态等级,2000年以后由于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等下游河道健康状况有了较大程度的好转,达到亚健康等级.维持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的有效途径是"增水、减沙、调节水沙过程",建立完善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足今后黄河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还提出了多沙粗沙区治理、修建古贤水库、塑造与维持下游中水河槽等6项黄河下游治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黄河艾山至洛口河段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11年连续五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实测水文资料,采用水位流量关系法分析了主槽同流量下的水位变化、洪水水面比降变化;采用输沙率法分析了主槽冲淤变化和输沙效率。结果表明:经过连续五年调水调沙,艾山至洛口河段主槽明显冲刷,同流量水位明显降低,洪水水面比降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运行是实施黄河水沙"固-拦-调-放-挖"综合治理模式的一项重要非工程措施。以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河段为研究对象,首先,以河段输沙水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基于自迭代模拟优化算法的黄河上游梯级水库多目标水沙联合模拟优化调度模型;其次,系统分析上游来水、沿黄用水、调水调沙时段及起调水位选取等因素对黄河上游梯级水库输沙、发电及供水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影响;最后,推荐制定了黄河上游调水调沙最优方案,即丰水年应尽量抬高非汛期(4月)龙羊峡水库初始水位,最大程度上发挥黄河上游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研究成果对维护黄河健康、丰富和完善梯级水库优化调度理论及方法、促进黄河上游水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键技术与调控措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流域来水来沙过程的大幅变化及人类活动的日趋剧烈,黄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流域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悬河加剧,功能性断流与水患并存,水质污染日益加剧。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导致黄河健康恶化的因素,提出基于全流域综合调控的“临界控制论”,可作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理论基础,它包括黄河流域不同层次的临界指标体系和流域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构建黄河流域水沙调控体系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技术支撑,其主要功能是增水、减沙、调节水沙过程,按黄河现有的条件,下游河道塑造和维持中水河槽的平滩流量约为4000m^3/s左右。  相似文献   

12.
黄河调水调沙以来山东引黄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黄河调水调沙以来山东段河道来水及引水条件的分析,认为影响山东省引黄闸引水的主要因素是黄河用水需求量的增大、河道来水量的减少和渠道的淤积,河道刷深也对部分引黄闸引水有影响。提出保障引黄灌溉与供水的对策:在工程措施上,应及时清除闸前和闸后渠道淤积泥沙、稳定河势、建设提水泵站、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和平原水库建设;在管理措施上,应加大山东段黄河引水期的下泄流量,实施水量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加强对灌区尾水和其他水资源的利用等;在政策措施上,应出台有关平原水库建设的政策、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法制建设、理顺灌区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干流水权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设基于基本用水水权的黄河下游水权体系,是对黄河水资源配置体制创新的初步探讨。从水权、水市场理论出发,提出包括基本用水水权层次和丰余水层次的水权体系架构,分析了河流内外分水、农业水权、水权界定、用水主体等黄河下游干流水权分配的基本问题;并就黄河下游基本用水水权初始分配、丰余水水权配置以及水权体系运作的技术前提、水权转让及管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水权交易现状及黄河水权转换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外水权交易及水市场状况以及国内水权交易的分析,提出黄河水权转换必须根据黄河的特点,结合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形成具有黄河特色的水权转换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运用黄河下游水文学冲淤计算模型,对2002年和2009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试验方案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以2002年调水调沙总水量为控制指标,选取2002年地形(长期淤积)和2009年地形(长期冲刷)为边界条件,以清水下泄和来沙系数为0.01 kg.s/m6两类洪水,按照不漫滩、平滩和小漫滩三种方案,计算了黄河下游河道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滩槽冲淤量,以及各河段平滩流量的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两类洪水在不同方案下的滩槽冲淤效果。对于清水冲刷,当以下游河道的最大平滩流量控制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时,全下游的冲刷效益最大。对于来沙系数为0.01kg.s/m6的高含沙水流,流量级越大,全下游的主槽冲刷量和平滩流量增幅越大,但淹没损失也较大。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到使全下游冲刷效益和淹没损失达到最优化的流量,作为小浪底水库的调控下泄流量。  相似文献   

16.
张金良 《水资源保护》2022,38(1):141-146
通过评价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演变特征,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目标与总体格局,探讨并提出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系统正在由无序发展向有序发展转变.针对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面临的河湖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地下水超采、流域水土流失等主要问题,应从强化河湖监管、...  相似文献   

17.
对黄河连续5年不断流及防断流工作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2004年,在黄河来水持续偏枯的情况下,黄河水利委员会确保了黄河连续5年不断流。这是新时期治黄工作的重大成果,是由传统治黄走向现代治黄的又一座里程碑,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黄河的防断流实践是成功的制度变迁:通过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强化了区域用水的总量控制,改变了沿黄各省区用水的激励结构,推动了流域水权分配秩序的建立。制度建设是黄河防断流成功的关键,黄河防断流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权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代表了中国水管理改革的方向。但是,黄河目前的不断流依然是脆弱的,防断流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黄河要赢得可靠的不断流,流域分水制度仍然需要大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与调水调沙对河口的生态水文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具有生态学意义的流量、频率、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变化率等5种水文要素出发,采用水文变化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了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与调水调沙对河口段生态水文情势的影响,讨论了河口环境水流需求以及调水调沙后水文情势对环境水流的满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与水量统一调度前相比,水量统一调度与调水调沙后利津断面水文情势有所改善,年极小值流量明显增加,但是水文过程变化率降低,洪水漫滩过程消失,水文过程趋于平缓。目前河口段水文情势能够满足枯水期适宜生态流量需求,汛前4—5月关键期无法满足适宜生态流量与流量脉冲过程,汛期除缺乏洪水脉冲过程外,基本能够满足高流量输沙需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东水资源状况和引黄供水现状,重点分析目前山东沿黄地区在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建立山东黄河水权转换制度的必要性,并就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明晰初始水权、推动山东黄河水权转换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浪底水库对水沙的调控及下游河道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冲积性河流上修建水库后,由于对水沙的调节,下游河道将发生相应调整,直至和新的水沙条件相适应。小浪底水库位于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部位,1999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目前水库仍处于拦沙初期的运用阶段,五年来以水库异重流排沙为主,期间进行了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绝大多数中粗泥沙拦在库内,进入下游的水沙量和过程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下泄水流含沙量低、泥沙颗粒较细、洪峰调平、汛期(7-10月)水量减少、非汛期水量增大。在这种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持续冲刷,平滩流量增大,河槽趋于窄深、河床粗化,河势发生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