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核心区域商业步行街入口广场空间对于提升城市街道形象,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有着重要作用.重庆市三峡广场北门作为典型的核心商业步行街入口空间,城市街道界面影响大,人流密度高,商业意义重要.文章对三峡广场北门入口空间现状及典型空间要素进行调研分析,依据环境行为学理论,通过对人的行为与空间要素相互关系的探讨,探索提升商业步行街广场入口空间形象与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商业步行街的功能已由过去的购物和通行发展到了融购物、通行、休息、游览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空间,是人们夜晚休闲、出游、购物的主要去处.良好的夜景观和舒适优美的灯光环境可以营造城市商业气氛、文化气氛和休闲气氛,并同时展示城市的形象。商业步行街的夜景照明除了满足基本的视看要求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创造一个更舒适、生动和充满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尝试用视知觉理论的研究成果.探讨商业步行街照明设计目标以及空间各要素的照明设计要求。简述了视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了基于视知觉的照明环境设计目标:明确了商业步行街夜景照明设计诸要素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商业步行街的功能已由过去的购物和通行发展到了融购物、通行、休息、游览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空间,是人们夜晚休闲、出游、购物的主要去处,良好的夜景观和舒适优美的灯光环境可以营造城市商业气氛、文化气氛和休闲气氛,并同时展示城市的形象。商业步行街的夜景照明除了满足基本的视看要求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创造一个更舒适、生动和充满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尝试用视知觉理论的研究成果,探讨商业步行街照明设计目标以及空间各要素的照明设计要求。简述了视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了基于视知觉的照明环境设计目标;明确了商业步行街夜景照明设计诸要素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郭彬 《建筑与文化》2009,(11):88-89
目前老城区步行街的环境改造陷入了形象设计雷同、盲目追求高楼大厦等设计误区,致使改造后的步行街商业气氛过浓而缺乏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街道的环境文脉,造成了老城区传统商业环境人文质量的下降。本文以创造充满文化品位的步行街空间为根本出发点,从环境文脉出发,探讨了老城区步行街环境改造的相关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2006年创建的平顶山和平路商业步行街为例,基于地域文化、空间形态及城市地域文化对城市文化景观要素及景观建筑风格的影响分析等视角,对当代步行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为城市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为文化学者及相关专家学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地下交通、商业、文化、娱乐休闲等为主要功能的地下公共建筑,特别是集多种功能的地下大型公共综合体已成为城市整体功能结构中的重要节点甚至是城市的核心.而地下公共建筑外形及特征的塑造以及与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整合是完善整体功能结构和优化城市风貌的重要内容.作者从空间与环境塑造的角度对地下公共建筑的外形及特征,以及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进行探讨,提出几种基本的设计模式,讨论其特征.  相似文献   

7.
城市三维空间的整合是城市集约化效能发挥的充分条件,现阶段的城市三维空间整合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加强调城市空间使用上的集约化和空间功能、环境的整合,注重城市地下地上一体化的设计思想.城市三维空间整合的要素包括实体要素、空间要素和区域,为了有利于城市建筑群与地下空间的一体化,合理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步行系统及地下空间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地下空间、城市形态以及城市微气候相关研究的梳理,将地下空间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归纳为地上因素与地下因素两个方面,探讨地下空间及其要素对城市微气候影响的机理。地下因素指地下空间进行内部环境控制而直接对地面微气候造成的影响;地上因素指由于进行地下空间规划形成新的城市形态,进而对城市微气候形成影响。首先,理清影响城市微气候的地下空间的要素,并界定地下空间与城市形态研究的切入点,梳理和明确各项外部空间环境的指标;其次,指出目前该研究领域中待解决的两方面关键问题以构建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微气候影响的研究框架与路线。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春熙路步行街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春燕 《新建筑》2001,(3):25-28
在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就成都市春熙路步行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其作为城市重要的步行商业街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商业结构不完善、环境品质亟待提高、周边及内部交通尚需整顿、未能充分体现春熙路传统的历史文化特色等.提高步行街环境品质乃改建与发展春熙路步行街的重点与当务之急.在现代城市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上对如何改进步行街的环境、使其成为“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春熙路步行街的发展建设提出了些建议.关键词春熙路步行街现状发展对策商业结构交通状况历史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空间是公众购物、集会、步行与交流最主要的空间,更是一个城市区域的精神与文化窗口,最典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当属商业步行街。情境化设计是一个通过对物理环境进行改造,最终使人们确认所处的空间环境并与之产生共鸣的过程。对典型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情景化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吸引人流,促进经济发展,并满足大众的公共生活需要,打造城市中心的窗口形象,重庆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了五个比较成功的商业步行街。其中观音桥步行街年轻而充满活力,情境的设计与安排也较成功。本文将以此为案例,阐述比较成功的公共空间如何采用大众化的设计视角并表达情境。  相似文献   

11.
浅谈城市步行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波 《山西建筑》2008,34(1):51-52
对城市开放空间与步行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阐述了步行街的功能,分析了现代商业街形成的条件,并对步行街的尺度与外部空间设计进行了探讨,以创造出真正"以人为本"、"人性化"和空间丰富优美的步行街系统。  相似文献   

12.
董君  连旭 《山西建筑》2014,(4):11-13
通过语义网络的形式化分析优势来研究商业步行街,对步行街人性化设计要素进行模型建构,通过模型的分析,探讨了满足人性化需要的、符合步行街行为需求的设计要素,从而总结出人性化设计的要点,为人性化步行街的设计、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蚌埠市淮河路地下街设计项目的背景与概况、设计思路与设计原则与手法的总结与分析,探索了在城市核心区的地下街规划过程中,如何在藉由地上地下一体化的设计方式,确保地下街的空间环境、人流、景观与城市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地下街的开发,让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能够扩大城市便利性、重新定义场所精神、发掘土地潜力、结合低碳技术、人防工程与城市防灾,谋求地上地下商业的共同发展,并创造出城市核心区中舒适与宜人的立体化公共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14.
力图以VR(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应用于城市地下步行商业街规划设计,来解决当前传统规划手段地下步行商业街规划中普遍存在的对其心理环境构筑的忽视和考虑不完善的诟病,以期最大限度消除规划设计中消极空间的产生,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论述了我国地下过街通道的沿革,分析了人行过街地下通道现存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最后探讨了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建设的意义,从而促进地下人行过街通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晓鹏 《山西建筑》2010,36(25):29-30
以某步行街地下空间开发为例,在介绍项目概况的基础上,对与步行街结合的地下公共空间形态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步行街型地下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点,从而为步行街地下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地下城市通廊具有形态复杂、周围衔接的空间多、内部功能和人员组成多样的特点,在现行的规范中没有直接的解决方案。对城市通廊的形态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对一种跨越多层、与地铁融合的多层城市通廊的形式提出了防火分隔和人员疏散的解决方案,并与常规设计进行分析对比。分析表明,城市通廊虽然放弃了传统的防火分区的概念,但是围绕商业进行防火分隔的方案不仅可以满足平面布局的要求,还可以更好地控制火灾蔓延的风险。人员疏散系统的设计要求很好地对现有不同规范之间进行了衔接,既保持了消防安全水平,也兼顾了项目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王首 《山西建筑》2010,36(23):51-52,69
将建筑心理学作为指导商业步行街空间设计的中介,结合沙坪坝商业步行街的空间表现形式,从清晰的形象、明确的结点等方面论述了该商业街在设计中如何使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及心理需求达到合适化,从而为设计出更多成功的商业步行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地下人行通道总体布局规划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重要分项环节,其规划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过街地下通道的总体布局,二是重点区域地下人行流线的组织引导。确定这两方面内容,需要先划定地下人行连通重点区域,并作为分析基础。按照这一思路,本文结合实际项目,从三个方面论述其编制方法:第一,通过价值分区评价法来划定地下人行连通重点区域;第二,通过需求分布评价法来确定过街地下通道建设布点;第三,以构建连续步行空间为导向,细化过街地下通道空间落实,统筹人行地下连接通道空间布局,形成完整的地下步行网络。  相似文献   

20.
商业开放步行街的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蕾  郎益顺 《华中建筑》2008,26(9):149-155
该文通过对上海近郊商业开放步行街的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对商业开放步行街的发展与设计理论进行了详尽探讨,从三大开放步行街体系、人流导向设计、空间要素设计、高体验空间设计、以及高附加值创造五个方面结合实例予以详细论证,最后总结了现代商业开放步行街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